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行为频次与时间分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璇 米玛旺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35-39,共5页
行为频次和时间分配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两种不同指标,在动物行为研究过程中,发现行为频次与时间分配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为进一步检验以上结论对高原鼠兔行为研究的意义,文章采集了西藏地区的高原鼠兔取食行为和警戒行为的频次及时间分配数... 行为频次和时间分配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两种不同指标,在动物行为研究过程中,发现行为频次与时间分配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为进一步检验以上结论对高原鼠兔行为研究的意义,文章采集了西藏地区的高原鼠兔取食行为和警戒行为的频次及时间分配数据,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行为中频次与时间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频次 时间分配 高原鼠兔
下载PDF
3~5岁儿童特质识别中的行为频次效应和效价效应
2
作者 闫秀梅 王美芳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5-38,共4页
以3岁、4岁和5岁组共111名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学前儿童特质识别中的行为频次效应和效价效应。结果发现:首先,至少从3岁开始,儿童就能够根据他人的外部行为推断其特质,即进行特质识别;其次,与低频行为相比,高频行为条件下,儿童特质识别的... 以3岁、4岁和5岁组共111名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学前儿童特质识别中的行为频次效应和效价效应。结果发现:首先,至少从3岁开始,儿童就能够根据他人的外部行为推断其特质,即进行特质识别;其次,与低频行为相比,高频行为条件下,儿童特质识别的成绩更高;最后,儿童特质识别中存在"积极偏向",他们对积极行为的特质识别成绩显著高于对消极行为的特质识别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岁儿童 发展心理学 特质识别 行为频次效应 效价效应
下载PDF
自发特质联结中的行为频次效应
3
作者 闫秀梅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7-90,共4页
国内外研究者较为一致地发现,个体会根据他人行为信息自发地推断人格特质,该过程被称为自发特质推理。自发特质推理不仅包括行为-特质的联结,而且还包括行为者-特质的联结。个体是否将推理出的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 国内外研究者较为一致地发现,个体会根据他人行为信息自发地推断人格特质,该过程被称为自发特质推理。自发特质推理不仅包括行为-特质的联结,而且还包括行为者-特质的联结。个体是否将推理出的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问题。通过错误再认范式对个体的自发特质联结现象及其行为频次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能够自发地将根据行为句子推理出的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自发特质联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现象。而且,这种联结受到行为频次的影响。具体来说,给个体提供的行为实例的个数越多,个体越倾向于将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特质联结 行为频次效应 错误再认范式
下载PDF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分类机制的完善——基于行为频次和严重程度的考察
4
作者 张小华 夏一巍 +1 位作者 黄开诚 陈立毅 《少年儿童研究》 2019年第12期23-31,共9页
为了更好地实施我国"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少年司法政策,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分级分类矫治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基于犯因性理论和犯罪习性分类理论,依据罪错行为的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两个标准,可以将实施了3种及以下越轨行为... 为了更好地实施我国"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少年司法政策,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分级分类矫治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基于犯因性理论和犯罪习性分类理论,依据罪错行为的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两个标准,可以将实施了3种及以下越轨行为并伴有1种犯罪行为的少年犯视为轻度犯罪习性者,实施了4~7种越轨行为且伴有1种犯罪的少年犯视为中度犯罪习性者,实施了8种及以上越轨行为或者2种及以上犯罪行为的少年犯视为重度犯罪习性者。经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自控力、结交朋辈和法制意识5个犯因性维度上的检验,该分级分类标准具有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错未成年人 分级分类 行为频次 行为严重程度 矫正
下载PDF
圈养马麝刻板行为表达频次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孟秀祥 贡保草 +3 位作者 薛达元 冯金朝 杨奇森 冯祚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896-6901,共6页
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了甘肃兴隆山马麝驯养场的54头圈养马麝的刻板行为发生频次,按性别、年龄及年龄组、繁殖季节、动物来源和繁殖成效等变量区分样本动物,比较各类别间的刻板行为表达强度。结果表明,... 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了甘肃兴隆山马麝驯养场的54头圈养马麝的刻板行为发生频次,按性别、年龄及年龄组、繁殖季节、动物来源和繁殖成效等变量区分样本动物,比较各类别间的刻板行为表达强度。结果表明,圈养马麝在单位取样时间(5 min)内平均表达(0.084±0.025)次刻板行为(n=54)。圈舍活动场面积对马麝刻板行为表达强度的效应不显著,在面积较小圈舍中的马麝刻板行为的表达有较多的趋势。因雌麝的哺乳及育幼等原因,雌麝的刻板行为发生频次((0.07±0.03)次,n=31)显著低于雄麝((0.11±0.04)次,n=23,P<0.05),但雌雄马麝的刻板行为频次均无显著月间差异,呈连续变化趋势,从8月开始,雌麝的刻板行为频次逐月攀升至1月的最大值((0.020±0.012)次),而雄麝的刻板行为频次升至12月即急剧下降。马麝非交配季节的刻板行为频次((0.037±0.017)次,n=47)显著少于交配季节((0.140±0.05)次,n=32)。虽年龄较大的马麝的刻板行为有表达较强的趋势,但年龄及年龄组对马麝的刻板行为频次的效应均不显著。自繁圈养个体的刻板行为发生频次((0.10±0.06)次,n=15)有高于野捕圈养个体((0.07±0.02)次,n=30)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性不活跃雌麝的刻板行为频次((0.17±0.12)次,n=10)显著地多于性活跃雌麝((0.05±0.02)次,n=15,P<0.05),性不活跃雄麝的刻板行为频次((0.10±0.04)次,n=13)高于性活跃雄麝((0.06±0.02)次,n=9),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Moschus sifanicus) 圈养 刻板行为 行为频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圈养雌性马麝发情交配格局同行为发生频次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秀祥 杨奇森 +1 位作者 冯祚建 徐宏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0-523,共4页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繁育中心的雌性马麝Moschussifanlcus进行了行为取样。按雌麝的发情格局,将样本动物区分为正常发情和不发情个体,并对两类雌麝在非交配季节(6~10月)...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繁育中心的雌性马麝Moschussifanlcus进行了行为取样。按雌麝的发情格局,将样本动物区分为正常发情和不发情个体,并对两类雌麝在非交配季节(6~10月)和交配季节(11月~翌年1月)的行为格局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发情和不发情雌麝的总体行为格局并无大的差异,但在非交配季节,正常发情雌麝的运动频次显著多于不发情雌麝,后者的摄食频次较多,此外,雌麝(仅为正常发情)在交配季节有蹭尾行为的表达,正常发情雌麝的蹭尾行为频次显著多于不发情雌麝(无此行为表达,频次为0值)。本研究结果可为圈养雌麝的发情格局的预测及区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雌性 发情 行为频次 季节
下载PDF
织金瘰螈日常行为类型及频次分配研究
7
作者 叶慧策 王延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613-8616,共4页
织金瘰螈在饲养条件下的日常行为类型包括:活动明显的游动、上冲、爬行和摄食行为;活动不太明显的草附、石附和壁附;活动不明显的隐息、隐藏和观望。各行为类型的出现频次有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在夏季其行为类型的昼夜变化以爬行、游动... 织金瘰螈在饲养条件下的日常行为类型包括:活动明显的游动、上冲、爬行和摄食行为;活动不太明显的草附、石附和壁附;活动不明显的隐息、隐藏和观望。各行为类型的出现频次有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在夏季其行为类型的昼夜变化以爬行、游动、观望、壁附和石附为主,这些行为类型出现频次最高,有利于其寻找适宜的捕食场所,并通过伏击法获得食物,进而获得更多生存机会。在冬季其行为类型的昼夜变化则以隐藏、隐息、观望和爬行为主,隐藏、隐息和观望的高频次出现是对低温活动及摄食大大减少的适应,有利于减少能量的消耗。影响其行为类型及频次的因素主要包括水温、光照和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金瘰螈 行为类型 行为频次
下载PDF
环境丰容对圈养川金丝猴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余建秋 刘选珍 +1 位作者 王强 莫凡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50,共6页
2007年8月31日—2007年9月11日、2007年9月14日—2007年9月27日、2007年10月15日—2007年10月26日的09∶00—17∶00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成年和2只幼年川金丝猴,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记录法对圈舍丰容前后的川金丝猴行为进行... 2007年8月31日—2007年9月11日、2007年9月14日—2007年9月27日、2007年10月15日—2007年10月26日的09∶00—17∶00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成年和2只幼年川金丝猴,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记录法对圈舍丰容前后的川金丝猴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在仿生态兽舍(环境丰容后)内,川金丝猴的跳跃、探究、攀爬和观望行为比在笼养圈舍(环境丰容前)内有显著增加,休息行为显著减少(P<0.01);成年川金丝猴搬入仿生态兽舍1个月后,雌雄梳理和行走行为较它们在旧兽舍和刚搬入新馆舍时显著增加(P<0.05),搬入仿生态兽舍1月后与刚搬入仿生态兽舍相比,休息行为发生频次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未成年金丝猴在12∶00—13∶00间出现运动行为低谷,其余各时段中运动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休息行为,其中12∶00—13∶00休息行为达到昼间的高峰;采食高峰为09∶00—10∶00;梳理、警戒以及其他行为在各时段分布较均匀。成年金丝猴昼间行为较多的是梳理和休息行为;15∶00—16∶00运动行为所占比例较高,梳理行为10∶00—12∶00所占比例较高,休息行为在12∶00—13∶00所占比例最高,采食行为的高峰在09∶00—10∶00,警戒行为在09∶00—10∶00和15∶00—16∶00稍高,其他行为所占比例分布较均匀。幼年川金丝猴的运动、采食行为频次百分比极显著高于成年川金丝猴的运动、采食行为频次百分比(P<0.01);而梳理和警戒行为极显著低于成年川金丝猴(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环境丰容 行为频次 行为频次百分比
下载PDF
圈养环境中不同来源成年雄性马麝的行为差异 被引量:5
9
作者 孟秀祥 Genevieve Perkins +2 位作者 杨奇森 冯祚建 徐宏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7-1321,共5页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雄性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按照动物来源,将样本动物区分为野捕雄麝(17头)和圈养繁殖雄麝(6头),记录了静卧及站立凝视等12...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雄性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按照动物来源,将样本动物区分为野捕雄麝(17头)和圈养繁殖雄麝(6头),记录了静卧及站立凝视等12种行为的发生频次,并分别对其在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的行为发生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圈养环境和管理模式相同,甘肃兴隆山繁育中心的野捕和圈养繁殖马麝的总体行为格局类似,但由于幼年期人工哺乳等因素对其行为发育的影响,野捕雄麝在非交配季节和交配季节的冲突行为的表达频次显著多于圈养繁殖雄麝(P<0.05),而圈养繁殖雄麝在交配季节的亲和行为极显著地多于野捕雄麝(P<0.01)。此外,雄麝在非交配季节的静卧行为发生频次极显著地多于交配季节(P<0.01),而在交配季节的站立凝视、运动和环境探究及冲突的发生频次均极显著地比非交配季节多(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圈养 雄性 来源 行为频次
下载PDF
北京2012、2013年汛期暴雨响应行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璐 张琨佳 苏筠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4,共9页
基于气象数据和报刊信息,构建了2012、2013年北京汛期逐日降水及响应行为序列。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降水呈极端性,响应行为多(包括15类),可划分出灾害管理的4个阶段,响应次数最多、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灾后恢复和灾中应急阶段,并没有... 基于气象数据和报刊信息,构建了2012、2013年北京汛期逐日降水及响应行为序列。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降水呈极端性,响应行为多(包括15类),可划分出灾害管理的4个阶段,响应次数最多、频次最高的分别是灾后恢复和灾中应急阶段,并没有形成灾前预防的模式,响应峰值期与暴雨致灾-内涝成灾期一致,但在时序上呈现"滞后"到"超前"的变化;2013年多小型降水,响应行为少(仅4类),在汛期内出现次数均衡,与降水量基本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序列 响应行为 行为频次 暴雨 北京
下载PDF
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梳理行为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章章 桂连友 +7 位作者 杨璇 田甜 张智亮 周仁迪 华登科 刘文茹 姜振宇 汤建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2-781,共11页
【目的】明确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成虫梳理行为规律,为挖掘防控柑橘大实蝇的新靶标,制订有效的害虫绿色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录像技术和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的柑橘大实蝇成虫梳理行为检测与统计系统,对柑橘大... 【目的】明确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成虫梳理行为规律,为挖掘防控柑橘大实蝇的新靶标,制订有效的害虫绿色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录像技术和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的柑橘大实蝇成虫梳理行为检测与统计系统,对柑橘大实蝇成虫梳理行为的特征图谱、单次平均耗时和频次占比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的梳理行为类型可以分别分为9和8种,雌雄成虫均有前足、后足、复眼、触角、口器、腹部、翅和中足的梳理,雌成虫还有产卵器梳理行为。柑橘大实蝇成虫可以从非梳理行为随意转入所有类型的梳理行为,或者从任一类型梳理行为转入非梳理行为。在柑橘大实蝇成虫的各类型梳理行为之间的频次占比和单次平均耗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雌雄成虫梳理前足的频次占比(♀:33.70%±2.53%;♂:33.89%±2.43%)和梳理翅的单次平均耗时(♀:15.58±2.55 s;♂:24.76±4.12 s)均为最高。【结论】柑橘大实蝇成虫各类型梳理行为的时间序列并不固定,但这些梳理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大实蝇 梳理行为模型 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 行为特征图谱 行为频次
下载PDF
笼养猕猴活动时间分配的研究
12
作者 潘昌滨 木仁 岑露 《特产研究》 2023年第3期24-29,37,共7页
为了解笼养猕猴日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因素,提高动物园猕猴饲养管理水平,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法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笼养猕猴(Macaca mulatta)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笼养猕猴的休... 为了解笼养猕猴日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因素,提高动物园猕猴饲养管理水平,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法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笼养猕猴(Macaca mulatta)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笼养猕猴的休息和摄食频次在晴天和阴天差异显著(P<0.05),但晴天行为的发生频次与阴天相似;4个季节的日活动时间中,雄性、雌性猕猴的休息(69.71%)最多、摄食次之、鸣叫最少;雄性猕猴的休息和鸣叫频次在4个季节均高于雌性,而雌性猕猴的移动、梳理和玩耍频次高于雄性;一年中成年猕猴的休息频次最高(62.78%)、青年猕猴的梳理行为频次最高(9.17%)、而幼年猕猴的移动行为频次最高(12.63%)。季节、天气、游客以及猕猴的性别和年龄等影响笼养猕猴日活动的时间分配,以期为动物园猕猴的人工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猕猴 时间分配 行为频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旱情演变的社会应灾过程分析——以2009-2010年云南旱灾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雪萍 房艺 苏筠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4,106,共6页
旱灾作为渐发性灾害,社会应灾的过程研究有助于理解成灾机制,但"过程"量化方法有待探讨。应用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以2010年西南旱灾的重灾省份云南省为例,基于逐日的气象观测资料、报刊资料,以及实地入户访谈结果,... 旱灾作为渐发性灾害,社会应灾的过程研究有助于理解成灾机制,但"过程"量化方法有待探讨。应用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以2010年西南旱灾的重灾省份云南省为例,基于逐日的气象观测资料、报刊资料,以及实地入户访谈结果,分别构建了云南省2009-2010年气象干旱等级的演变序列,以及不同社会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团体、灾民)的应灾过程序列。通过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气象干旱重旱持续时间长,为秋冬春连旱;社会各主体的应灾过程同气象干旱演变过程,存在从启动、持续加强到减少的完整周期,但在时序上应灾滞后于致灾,干旱初期滞后明显,末期基本同步;社会各主体的应灾行为在时序和强度上均存在差异,其中灾民的应对持续时间长,以找水节水为主,而政府应灾行为集中高效,重在抗旱指导与部署。根据上述特点,提出了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媒体宣传及时性、灾民应灾能力的建议,以提高社会应灾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过程 社会应灾 行为频次 应灾时序 云南旱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