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不应该施舍行乞者
1
作者 李琦 《法学家茶座》 2003年第4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行乞者 社会保障制度 弱势人群 政府能力
下载PDF
宽容——城市对行乞者应有的姿态
2
作者 邓海建 《社会工作》 2007年第06S期24-25,共2页
日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完成的一项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广州流浪乞讨者超过95%属于“职业乞讨”。有关专家建议,对那些确属家庭经济困难和社会保障无法解决生存问题的行乞者,有关部门可对其发放“行乞信用证明”,以进行分类管理... 日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完成的一项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广州流浪乞讨者超过95%属于“职业乞讨”。有关专家建议,对那些确属家庭经济困难和社会保障无法解决生存问题的行乞者,有关部门可对其发放“行乞信用证明”,以进行分类管理。(5月16日《人民日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乞者 城市 宽容 社会调查报告 公共管理学院 《人民日报》 广州大学 专家建议
下载PDF
“行乞者”对国际游客旅游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乔光辉 张俊藐 +1 位作者 白凯 鄢慧丽 《旅游论坛》 2020年第3期22-33,共12页
国际游客的满意度是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而在很多旅游胜地,常常会看到行乞者的身影。国际游客在旅游地遇到乞丐时的态度和反应,以及行乞对国际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对我国各地区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政策制定有着重要... 国际游客的满意度是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而在很多旅游胜地,常常会看到行乞者的身影。国际游客在旅游地遇到乞丐时的态度和反应,以及行乞对国际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对我国各地区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政策制定有着重要意义。利用类型分析法、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前往中国内地旅游的国际游客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意义上的乞丐骚扰被视作最为普遍的旅游风险行为。然而,国际游客对不同的乞丐类别有着不同的反应态度,比如乞丐艺人。同时,相较亚洲游客,西方国家游客往往会被当作行乞对象的主要目标人群。在中国内地最为常见的乞丐类型为老人乞丐,然而传统的行乞方式逐渐被新型方式代替,例如故事型乞丐。行乞对积极情绪态度因子的国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对消极情绪态度因子的国际游客虽有影响,但不显著;行乞对积极情绪态度因子的国际游客的将来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而对消极情绪态度因子的国际游客没有影响。本研究是一个探索性的研究领域,游客与乞丐互动行为的视角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并且,"乞丐"定义的变化,如何引导街头艺人型乞丐使之成为旅游地的吸引物,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乞 国际游客 旅游满意度 游客行为 乞丐艺人
下载PDF
城市行乞者群体滋生的社会原因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力 《探索与争鸣》 2004年第5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城市行乞者群体 社会因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城乡差距 城市居民 经济条件 慈善意识 城市管理环境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行乞权”之争的法理误区——兼评“法无明文禁止之处即可作权利的推定”命题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喆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3期57-63,共7页
乞讨行为从来都不是一种被社会道德或国家法律所倡导的行为。“行乞权”既不是公民的生存权,也不是一项“穷人的道德权利”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权利。在“行乞权”之争中,暴露出长期以来法理上,以及近些年来人们在人权理念上的种种误... 乞讨行为从来都不是一种被社会道德或国家法律所倡导的行为。“行乞权”既不是公民的生存权,也不是一项“穷人的道德权利”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权利。在“行乞权”之争中,暴露出长期以来法理上,以及近些年来人们在人权理念上的种种误区。逻辑上和实践中,从法无明文禁止之处不能必然地推导出权利。人权不是一种排除义务的绝对权利,或可以凌驾于一切社会规范之上不含界限的一种特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乞权” 权利推定 人权 法定权利 法律权利 生存权
下载PDF
弱势群体保护的另一种视角——行乞立法的法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9-42,共4页
社会法是大陆法系国家学者提出的与公法、私法并列的第三法域。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法学领域,社会法特别是其基本理论问题有很大的争议。通过多角度、广范围的研究,特别是对其研究意义的讨论、现实意义的估价、以及社会中弱势群体保护... 社会法是大陆法系国家学者提出的与公法、私法并列的第三法域。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法学领域,社会法特别是其基本理论问题有很大的争议。通过多角度、广范围的研究,特别是对其研究意义的讨论、现实意义的估价、以及社会中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的具体分析,能够进一步明确社会法和社会法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以便大家对于社会法学理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朱海波认为,在学科建设上,应当将社会法定位为与公法、私法并列的第三法域;在理论研究上,目前可以策略性地运用多角度界定的路径,从而分层次、分阶段地促进社会法理论的逐步完善。刘建成认为,可以从社会法学作为反映时代主题的主题性法学、社会法学对多元差异性主体的终极关怀以及作为法哲学、实定法与社会学的交汇点所具有的价值三个角度来揭示社会法学研究的意义,从而为当下的社会法学研究提供一个深层的理性视角。刘伟认为,作为弱势群体的行乞者的问题值得关注,行乞者也必须被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来对待,从而进一步解决对人的尊重和社会进步的矛盾,即正义和效率的矛盾。龚晓洁、杜以芬认为,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探讨社会法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构成了阻碍社会公正实现的障碍,有鉴于市场机制无法自发实现社会公正的缺陷,所以需要社会法的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法 社会法学 社会公正 弱势群体 行乞
下载PDF
破窗理论:行乞人员犯罪治理困境及路径探索——基于259份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小彪 李瑞华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4-42,共19页
通过对十余年来259份刑事裁判文书实证分析发现,行乞者犯罪近几年呈现平稳增长、犯罪分布分散化、常实施传统侵财及侵犯人身安全等犯罪、累犯或前科占比较小、轻刑化趋势明显等特征。犯罪场域监管力度不足,以及行乞者贫困、学历低等个... 通过对十余年来259份刑事裁判文书实证分析发现,行乞者犯罪近几年呈现平稳增长、犯罪分布分散化、常实施传统侵财及侵犯人身安全等犯罪、累犯或前科占比较小、轻刑化趋势明显等特征。犯罪场域监管力度不足,以及行乞者贫困、学历低等个人因素,成为行乞者犯罪的重要诱因。“破窗理论”中的失序行为常与犯罪相伴而生、当失序行为叠加至“上限”时易引发犯罪、通过秩序维护控制犯罪等主张,较为契合行乞者犯罪之治理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改善场域环境,多方联动治理,倡导设立“邻里守望”项目改善行乞者犯罪的外部环境;在行乞者陷入行乞前,精准扶贫;在行乞时,强化救助;在犯罪后,辅以司法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窗理论 行乞人员 治理困境 犯罪预防 实证分析
下载PDF
“破窗效应”的辩证省思——基于对“行乞”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
8
作者 谢霄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3-66,共4页
"破窗效应"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乞"和"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破窗效应"的典型代表。从哲学视角分析其"破窗效应",有助于帮助人们清醒地认识这些"破窗"所造成的不良... "破窗效应"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乞"和"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破窗效应"的典型代表。从哲学视角分析其"破窗效应",有助于帮助人们清醒地认识这些"破窗"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现代美德对"破窗"理论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窗效应 辩证省思 行乞 青少年犯罪
下载PDF
从哲学视角试析“破窗效应”——以我国“行乞”和“青少年犯罪”问题为例
9
作者 谢霄男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14,共4页
"破窗效应"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乞"和"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破窗效应"所表现的两个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从哲学的视角对这两扇"破窗"进行解析,有助于帮助人们认清对诸... "破窗效应"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乞"和"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破窗效应"所表现的两个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从哲学的视角对这两扇"破窗"进行解析,有助于帮助人们认清对诸如此类的"破窗"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借以呼吁人们要及时修补"破窗",净化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视角 破窗效应 行乞 青少年犯罪
下载PDF
浅谈我国乞丐的行乞方式
10
作者 黄辛建 胡红娟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71-74,共4页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它与文明社会形影相伴,是文明社会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乞丐形成了五花八门的行乞方式,本文将通过对其乞讨方式的介绍,加深对乞丐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
关键词 乞丐 行乞 方式
下载PDF
义丐老谢:一位行乞者的布施善举
11
作者 李超 《佛教文化》 2012年第6期62-67,共6页
他常年在市井行乞,如果路人给多了钱,他会追上人家找钱。人们都说他天生智障,但他却通过自学,能说好几门外语。
关键词 行乞 善举 天生
原文传递
行乞者
12
作者 潘丹艳 《新读写》 2009年第4期60-60,共1页
导语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对行乞者的思索,由浅入深,谈出了对人性的看法。“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德兰修女这样说,那是一个关于善的信仰,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行乞者 潘丹艳
原文传递
从法律的角度看行乞权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光烨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年第S1期1-3,共3页
随着有些城市“禁乞令”的出台,行乞者的民生问题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法律的角度看,为了生存而行乞,是一种应然的权利,是处于无奈境地的人们所应有的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中,要把行乞权变成实实在在的权利,往往需要借助于法律。因此,... 随着有些城市“禁乞令”的出台,行乞者的民生问题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法律的角度看,为了生存而行乞,是一种应然的权利,是处于无奈境地的人们所应有的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中,要把行乞权变成实实在在的权利,往往需要借助于法律。因此,行乞权是行乞者应有的生存权,社会应当宽容对待,法律亦应予以认可和保障。同时,行乞权同其他权利一样,其行使应受相应的约束和限制。行乞者行乞应尊重他人真实意愿,尊重公共秩序、安全以及社会公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乞 生存权 保障 界线
下载PDF
中国社会行乞现象片论
14
作者 梁凤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2-14,共3页
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行乞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国针对行乞一般是以政府管制为主,在立法方面多数是行政条例的形式颁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目前由行乞引发的社会现象是值得深思的,从行乞... 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行乞现象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国针对行乞一般是以政府管制为主,在立法方面多数是行政条例的形式颁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目前由行乞引发的社会现象是值得深思的,从行乞的现状和原因来论述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以社会分层理论来分析当今社会的行乞现象,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乞 生存现状 原因分析 完善措施
下载PDF
行乞与当代北京城
15
作者 戚积军 朱文一 《北京规划建设》 2007年第5期174-177,共4页
古今中外话行乞 行乞现象历史久远,目前在城市中仍然经常出现,而且不太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是如此。
关键词 北京城 行乞现象 中国 当代 法制 社会保障体制 “禁讨区“ “限讨区”
下载PDF
利用未成年人行乞问题及法律对策
16
作者 刘薇 《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8Z期197-,共1页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可以说未成年人在直接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路边莫名其妙的多了好多的行乞少年,他们分布在各大城市的繁华区域,出现了并不雅观的乞讨街、乞讨村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可以说未成年人在直接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路边莫名其妙的多了好多的行乞少年,他们分布在各大城市的繁华区域,出现了并不雅观的乞讨街、乞讨村等不良城市风貌,不仅影响了社会秩序,也损害了城市的形象,更有甚者,严重的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权及人身自由权。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乞讨问题,国家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部分未成年人行乞的组织者,并没有构成犯罪,因此,根据现有的刑法,还不能给予这类组织者定罪量刑,或者,对该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罪状。当不法分子刻意的钻法律的空子时,刑法处于束手无策的尴尬状态。笔者通过认真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会减少对此种不良案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行乞 法律
下载PDF
垤玛“行乞事件”的媒体应对
17
作者 张进明 《青年记者》 2011年第9期47-48,共2页
今年2月,由微博打拐引发的红河县垤玛乡“行乞事件”,把云南省红河县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此,红河县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不仅赢得了媒体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有效引导了舆论。
关键词 媒体 事件 行乞 红河县 云南省 舆论
下载PDF
行乞儿童与女博士
18
作者 长平 《青年记者》 2011年第5期86-86,共1页
当人们谴责女生堕落、教师腐败的时候,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显出感怀忧世的姿态来。但是,当事者不知道或者有意忽略的是,他们的行为构成了对另外一些人的歧视和贬损,这使得他们的道德变成了不道德。
关键词 女博士 儿童 行乞 教师腐败 行为构成 不道德
下载PDF
店主从不拆穿拿游戏币付账的行乞老人
19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2年第2期36-36,共1页
连日来,吉林省长春市新疆街市场一家非常不起眼的馄饨小店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
关键词 游戏币 老人 行乞 店主 长春市 吉林省 馄饨 市场
下载PDF
禁止行乞的非意图后果
20
作者 范亚峰 《民主与科学》 2004年第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禁止行乞行为 人权 生存权 非意图后果 社会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