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佛教行像仪式的兴起及其本土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柘潭 《佛学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58-175,共18页
由于观看“行像”与禅观“行像”具有等同的功德,在信仰层面出现了行像仪式对禅观行像的摹仿和重现。作为一种受信众瞻观礼敬以获得解脱和庇佑的宗教活动,行像仪式从印度通过西域传至中国,自兴起时便不断经历本土化的转变,这一过程得到... 由于观看“行像”与禅观“行像”具有等同的功德,在信仰层面出现了行像仪式对禅观行像的摹仿和重现。作为一种受信众瞻观礼敬以获得解脱和庇佑的宗教活动,行像仪式从印度通过西域传至中国,自兴起时便不断经历本土化的转变,这一过程得到了全民性的参与和推动。行像仪式不仅承载着信众尊崇和祈福的精神寄托,也为维系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像仪式 禅观行像 本土化 世俗化 全民性
下载PDF
湾桥白族本主行像仪式的教育人类学解读
2
作者 李秀芳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8年第10期12-18,共7页
本主崇拜是白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主节是白族地区的重要节日,其核心环节是本主行像仪式。湾桥本主行像仪式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一种生动灵活的教育形式。本主行像仪式具有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促进村落儿童社会化等教... 本主崇拜是白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主节是白族地区的重要节日,其核心环节是本主行像仪式。湾桥本主行像仪式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一种生动灵活的教育形式。本主行像仪式具有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促进村落儿童社会化等教育功能,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本主行像仪式中的教育具有以下特点:持续性和丰富性、互动性与实践性以及情感性与娱乐性。本主行像仪式以其普遍的参与性,强化了个体的存在感,促进了湾桥白族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一种自然而有效的集体主义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本主行像仪式 本主崇拜 教育功能
下载PDF
佛教与中国傀儡戏的发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康保成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72,共15页
我国傀儡戏源于上古的殉葬之物俑。古天竺制造机关木偶的技艺非常高超,并且在释迦牟尼的时代已经有了成熟的傀儡戏。印度傀儡戏主要通过佛教东渐对我国产生影响。其中以木人譬喻虚空的观念的传播、佛教僧人的流动及由此造成的机关木人... 我国傀儡戏源于上古的殉葬之物俑。古天竺制造机关木偶的技艺非常高超,并且在释迦牟尼的时代已经有了成熟的傀儡戏。印度傀儡戏主要通过佛教东渐对我国产生影响。其中以木人譬喻虚空的观念的传播、佛教僧人的流动及由此造成的机关木人制作技术的传播、佛教仪式的传播是三个主要途径。笃信佛教的石虎仿照浴佛仪式,完成了大型檀车及机关木人的制作。北齐高湛之“密作堂”,设木坐佛及活动的菩萨、诸天侍卫形象,也是在佛僧的帮助下,模仿行像仪式做成的。浴佛仪式还导致了宋代“药发(法)傀儡”的产生,密宗仪式对我国的提线傀儡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中国 傀儡戏 印度 机关木偶 制作技术 浴佛仪式 行像仪式 密宗仪式 佛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