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行刑共治视野下高空抛物行为法律治理的逻辑回归
1
作者 达朝玉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9-30,共12页
从传统的民事治理到刑事治理,再到被单独归罪,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治理方式不断演变。为了优化相关法律治理社会的效果,应当进一步优化各个部门法之间的衔接,站在“民行刑共治”“民进刑退”的立场上,通过加强民事法律责任追究和明确高... 从传统的民事治理到刑事治理,再到被单独归罪,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治理方式不断演变。为了优化相关法律治理社会的效果,应当进一步优化各个部门法之间的衔接,站在“民行刑共治”“民进刑退”的立场上,通过加强民事法律责任追究和明确高空抛物行为的行政管理法规的方式来补强行政犯天然“法益性欠缺”的本质。刑法应当回归传统的严谨和谦抑,避免未来轻罪入罪化的趋势。从立法层面到司法层面的跨越上理顺高空抛物行为法律治理的逻辑,促进民行刑法律体系的协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效果,对引导刑事立法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共治 民进刑退 高空抛物罪 法秩序统一 行政犯法益性欠缺
下载PDF
行刑共治下的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立法变迁与司法适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宏杰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79,共17页
囿于信息披露犯罪的治理困境,尤其是证券发行注册制施行的现实需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再次进行重大修订。由"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的犯罪规制机制决定,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囿于信息披露犯罪的治理困境,尤其是证券发行注册制施行的现实需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再次进行重大修订。由"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的犯罪规制机制决定,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所侵害的法益,乃是作为现代公司、企业法人治理核心的信息披露制度。因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中的信息,只应是与投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而对此类信息依法负有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只要故意实施严重的信息披露不法行为,即有论之以该罪的可能。唯有加大违规信息披露行为的刑事制裁力度和刑事不法成本,才能切实发挥刑法的保障法作用,实现信息披露犯罪的科学行刑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行刑共治 法益本质 构成要件 责任认定
原文传递
论民法典时代污染环境罪法益确定方法的新发展
3
作者 李文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92-102,共11页
当前主要从“刑法之内”或“刑法之外”确定污染环境罪的法益,但这两种法益确定方法本身不冲突且应当综合运用。以“刑法之外”的方法确定本罪法益需要借助法益理论、宪法、刑法外的部门法。民法典时代有必要将确定本罪法益所借助的部... 当前主要从“刑法之内”或“刑法之外”确定污染环境罪的法益,但这两种法益确定方法本身不冲突且应当综合运用。以“刑法之外”的方法确定本罪法益需要借助法益理论、宪法、刑法外的部门法。民法典时代有必要将确定本罪法益所借助的部门法范围扩张到民法典,需要以法秩序统一原理来筛选、确定本罪法益。借助民法典的规定,可以确定本罪是一种阻挡层法益构造,既保护个人法益也保护生态环境法益,且阻挡层法益是生态环境法益,背后层法益是个人法益。污染环境严重侵害生态环境法益即构成本罪,通过侵害生态环境法益进而严重侵害个人法益也构成本罪,但没有侵害生态环境法益即使严重侵害了个人法益也不能构成本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法益确定方法 阻挡层法益构造 民法典 行刑共治
下载PDF
论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的法理溯源与制度构建
4
作者 张德权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8期51-58,共8页
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当属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必要法治保障。当前,在黄河流域环境保护进程中开展的司法协作存在系统化程度不够、司法协作主体及其职责不清、司法协作实践的形式化问题明显以及司法协... 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当属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必要法治保障。当前,在黄河流域环境保护进程中开展的司法协作存在系统化程度不够、司法协作主体及其职责不清、司法协作实践的形式化问题明显以及司法协作配套制度供给不足等多重制约。黄河流域是一个兼具整体性和关联性的有机巨系统,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应当理性审视依行政区划建立的司法保护体制机制,以生态整体主义与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根基,由司法协作转向司法协同,锚定司法协同的体制机制、主体范围、衔接程序以及配套制度这四条主线探索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制度的构建,以形成“全黄河流域”环境司法“系统化协同”体系,为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司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环境司法协同 保障 行刑共治
下载PDF
金融犯罪中行政前置性要件的效果检视与应然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兰英 魏瀚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100-110,147,148,共13页
刑法立法中行政前置化的立法趋势是法定犯时代背景下实现行刑共治的应然选择。而金融犯罪中行政前置性要件的设置不仅关系到金融犯罪的治理效果,更决定了金融犯罪治理路径的走向。与金融犯罪中行政前置性要件的应然价值相悖的是,当前理... 刑法立法中行政前置化的立法趋势是法定犯时代背景下实现行刑共治的应然选择。而金融犯罪中行政前置性要件的设置不仅关系到金融犯罪的治理效果,更决定了金融犯罪治理路径的走向。与金融犯罪中行政前置性要件的应然价值相悖的是,当前理论界对此关注不足,且存在理论前提不清、认识不一的问题。对其适用现状进一步检视后则发现,现有金融犯罪中行政前置性要件的设置呈现单一化的趋势,不仅违背了刑法谦抑性原则,而且司法适用中可操作性不高,甚至有悖离金融犯罪治理目标之风险。对此,有必要立基于匹配性理论的认识论要义,遵循多元协同的方法论要求,构建集价值导向、立法设置、司法适用为一体的适用路径。由此,才能实现金融犯罪治理的现代化与法定犯时代犯罪治理需求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原理 行政前置性要件 金融犯罪 法定犯 行刑共治
下载PDF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理论误区与治理重塑 被引量:9
6
作者 田宏杰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0-239,共20页
立足于“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的规范关系和体系教义,以“抵退计征机制”作为《刑法》第205条的保护法益,既能矫正“行为犯说”的刑法过度规制倾向,又能克服“目的犯说”和“抽象危险犯说”的国库主义教义误区。由于抵退计征... 立足于“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的规范关系和体系教义,以“抵退计征机制”作为《刑法》第205条的保护法益,既能矫正“行为犯说”的刑法过度规制倾向,又能克服“目的犯说”和“抽象危险犯说”的国库主义教义误区。由于抵退计征机制以纳税人的抵退权为实体核心,以纳税人的凭证协力义务为程序限制,因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成立,客观上不仅要求有抵退凭证的虚开,更必须以抵退权的虚构作为虚开行为认定的关键;主观上则要求行为人具有破坏抵退计征机制的虚开故意。其中前者是实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形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虚开普通发票的分水岭;而后者则是“被动受票”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界分标准。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涉及的共犯适用、罪数判断和数额计算,同样应基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法益侵害本质进行体系化的实质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抵退计征机制 规范构造 行刑共治
原文传递
The Criminal Law of Public Order as a Guardian of Public Interest in Terrorist Acts Scenario
7
作者 Altin Shegani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Promotion of a model of the criminal law of public order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point of reflection in criminal law doctrine. Public order, as a juridical good, has many predispositions to be exposed to criminal acti... Promotion of a model of the criminal law of public order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point of reflection in criminal law doctrine. Public order, as a juridical good, has many predispositions to be exposed to criminal activity, and in this point of view, its special protection through criminal law norms constitutes a major concern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objectives. Criminal legislation (as a regulatory and modifying tool within society) is an intelligent social product It is a concrete expression of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society in ensur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 of the model of public order. The latter finds expression as the object of a subjective right, which cannot be divided from the affirmation made by criminal legislation as a primary juridical good. In this context, the model of public order is associated with that of protection of general interest, in the subjective sense of the right to punish (ius puniendO, implemented by state authorities. In their universal meaning, all criminal offences in one way or another affect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public order, but terrorist acts can violate or impinge upon public order more closely and specifically. While affecting the designated model of public order, terrorist crimes put in questio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rule of law. In response to the mechanisms of terrorist offences, two main criminalization techniques are elaborated: (1) the classical technique of criminalization; and (2] the enumerative technique of criminalization. Criminal sanctions, by which the repression of this criminal vector is carried out, aim at ensuring not only the survival of human society, but also its cardinal values and interests,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minal law public order juridical good individual freedom public interest
下载PDF
逃税罪中的行刑反转条款:原理与解释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帅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2,共12页
逃税罪中的初犯免责条款,本质上是行刑反转,背景是针对行政犯的行刑协同共治,目的既在于避免再次刑事犯罪,也在于避免再次行政违法,从而维护税收征管秩序。在解释这一条款时,应当基于责令改正和行政处罚的紧密联系,将接受责令改正纳入到... 逃税罪中的初犯免责条款,本质上是行刑反转,背景是针对行政犯的行刑协同共治,目的既在于避免再次刑事犯罪,也在于避免再次行政违法,从而维护税收征管秩序。在解释这一条款时,应当基于责令改正和行政处罚的紧密联系,将接受责令改正纳入到"接受行政处罚"的考量中,建立"责令改正+行政处罚"的二元互补型行政法治理结构,确保合规的实现。解释"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时,需建立审查机制,确保在惩罚效果保留的前提下发挥出反向激励效果。审查结果必须经过刑事诉讼程序作出,审查对象是行政处罚(责令改正)的实际效果,在行为方式上应体现为行为人主动参与。通过解释,对逃税罪的治理最终应形成"责令改正+行政处罚+刑事惩罚"的梯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税罪 行刑反转 行刑协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