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韦伯与吉登斯的“行动”与“结构”论研究——兼论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红霞 张学东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5-68,共4页
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当代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关于"行动"与"结构"的论述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反映了古典社会学与当代社会学对社会建设状况的反思。韦伯论述呈现出"单向作用论"。在社会建设方面,... 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当代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关于"行动"与"结构"的论述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反映了古典社会学与当代社会学对社会建设状况的反思。韦伯论述呈现出"单向作用论"。在社会建设方面,韦伯警示应该重归社会。吉登斯的"双向互动论"摒弃二元对立,重塑二重性,认为当代社会是"反思性现代社会"。在社会建设方面,吉登斯主张不仅要实现"去传统化",并且要在反思性监控机制影响下开展社会建设,做到协调发展、统筹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东尼.吉登斯 行动与结构 社会建设
下载PDF
“垃圾桶”模型述评——兼谈其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3
2
作者 龚虹波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本文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行动—结构对峙的理论视角出发,评析了“垃圾桶”模型在消弭行动与结构的紧张中所作的理论贡献,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折衷所导致的理论因果解释力下降等理论缺陷。通过对“垃圾桶”模型这一理论个案的评析,作者探... 本文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行动—结构对峙的理论视角出发,评析了“垃圾桶”模型在消弭行动与结构的紧张中所作的理论贡献,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折衷所导致的理论因果解释力下降等理论缺陷。通过对“垃圾桶”模型这一理论个案的评析,作者探讨了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同学派视界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理论解释力的多向度理解及概念的可观察性等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桶”模型 有限理性学派 行动与结构
下载PDF
吉登斯结构化社会观评析
3
作者 李鸿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9-214,共6页
吉登斯试图解决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的二元对立问题,其结构化社会观在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之间双向滑移,实质是主张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的随机同一,此态度最终不是倒向主观主义,就是倒向... 吉登斯试图解决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的二元对立问题,其结构化社会观在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之间双向滑移,实质是主张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的随机同一,此态度最终不是倒向主观主义,就是倒向客观主义;不是倒向行为主义,就是倒向结构主义;不是倒向个人主义,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企图否定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性是徒劳的。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是"有根基"、"有向度"的,是革命性、超越性和开放性的,正是这种"有向度"、"有根基"的社会实践活动才创造了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吉登斯的"二重性"和"辩证法"既无根基,亦无向度,其结构化社会观是机械的,具有乌托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结构化社会观 主观与客观 个人与社会 行动与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