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生的创业项目何以可能——一个行动者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2
1
作者 阮宜扬 李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70-76,96,共8页
高职学生的创业项目何以可能?以一种社会学路径的微观解释,聚焦于创业项目为什么得以实现的因果机制,解构具体创业项目,以行动者(创业指导教师)的多重角色(技能指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职业技能赛事教练、创业项目技术及资源支持者... 高职学生的创业项目何以可能?以一种社会学路径的微观解释,聚焦于创业项目为什么得以实现的因果机制,解构具体创业项目,以行动者(创业指导教师)的多重角色(技能指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职业技能赛事教练、创业项目技术及资源支持者)剖析案例院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如教学制度设计、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教师特质等,在此基础上发现,高职院校存在创业教育与常规教学的冲突、院校内部治理水平与创业项目高质量要求的张力,高职学生技术能力与创业综合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结构性困境,提出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处理好常规教学管理与专项任务的关系,提升校企合作中的合同管理水平,强化双创部门的统筹作用,促进实训室的创新管理等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教师角色 行动者视角
下载PDF
行动者视角下社会工作者参与国际化社区治理的策略研究——基于W市Y社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杰 李泽宇 王双洋 《社会工作》 2022年第3期50-61,106,107,共14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社区应运而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居民共融逐渐成为中国国际化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基于行动者视角,以W市Y社区为案例,探究社会工作者如何回应上述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社区应运而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居民共融逐渐成为中国国际化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基于行动者视角,以W市Y社区为案例,探究社会工作者如何回应上述议题,在助力国际化社区创建的同时促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专业化。研究发现,根据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的社会网络及在社会网络中形成的治理策略、治理角色等,其参与治理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获取“合法性”但因社会网络不足治理策略呈现出行政化倾向的第一阶段、社会网络得到拓展且治理策略呈现出专业化倾向的第二阶段和社会网络成熟但治理策略兼具双面特点的第三阶段。由第一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治理策略随着社会网络的拓展和社区实际的变化,逐渐由被动的先“防”后“融”向主动的“防”“融”并进转变,并在策略转变中突破行政化困境,寻求本土化过程中的专业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国际化社区治理 行动者视角 本土化和专业化
下载PDF
行动者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基于广东实践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香君 刘学勇 《当代港澳研究》 2013年第3期67-79,141,共14页
本文以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利益为中心看待他们的诉求及其行动,并且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规制的基础上理解各方行动逻辑,以及这些行动者基于种种目的突破了规制的限制。这些利益相关方从各自立场出发,构建起不同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使我... 本文以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利益为中心看待他们的诉求及其行动,并且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规制的基础上理解各方行动逻辑,以及这些行动者基于种种目的突破了规制的限制。这些利益相关方从各自立场出发,构建起不同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使我国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特征。要推动我国社会工作服务的有机整合,就必须解决各利益相关方的行动整合和整合方向这两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利益相关方 行动者视角
原文传递
学校教育研究的独特视角与理论创新——评《行动者的空间:甲左村变迁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4
作者 熊冰 《品位·经典》 2020年第10期86-87,111,共3页
丁月牙的著作《行动者的空间:甲左村变迁的教育人类学研究》选取一个水族乡村社区为田野点,并以空间为分析框架,从行动者视角描述和解释"教育与村寨变迁"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阐释与建构。其学术特色和创新之处... 丁月牙的著作《行动者的空间:甲左村变迁的教育人类学研究》选取一个水族乡村社区为田野点,并以空间为分析框架,从行动者视角描述和解释"教育与村寨变迁"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阐释与建构。其学术特色和创新之处有三:一是从个体行动者视角探讨身份认同建构与村寨变迁关系;二是提供了审视城乡变迁研究的新视角:"跨城乡空间";三是教育民族志的典型个案:细致的田野工作和规范的民族志撰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视角 跨城乡空间 教育民族志
下载PDF
从学院派到企业家:机会—资源一体化框架下科学家创业模式研究
5
作者 赵晨 王戈菲 周锦来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2,共11页
新型举国体制下核心领域科研攻关要求科学家将前沿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家主导创业活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从学院派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成为科学创业的直接挑战。基于机会—资源一体化框架,从行动者视角探究科... 新型举国体制下核心领域科研攻关要求科学家将前沿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家主导创业活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从学院派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成为科学创业的直接挑战。基于机会—资源一体化框架,从行动者视角探究科学家主导的创业模式。通过龙芯中科和中科纳新的双案例研究发现:首先,创业机会是科学创业的先决条件,根据创业机会涌现方式差异可将科学家创业划分为机会发现驱动模式和机会创造驱动模式。其次,两种科学家创业模式的机会—资源一体化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机会发现驱动模式强调发现科学创业机会,由外部机会—资源一体化推动内部机会—资源一体化;机会创造驱动模式强调创造科学创业机会,由内部机会—资源一体化驱动外部机会—资源一体化。最后,外部环境要素和企业内部要素影响科学家创业模式选择。研究结论可为新型举国体制下科学家为国创业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科学家创业 机会—资源一体化 行动者视角
下载PDF
如何平衡效率与合法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莉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0-175,193-194,共16页
国内外有关中国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整目标、调整方式及调整效果三方面:中国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目标是在效率与合法性之间寻求平衡;调整劳动关系的实践方式包括调整不足、立法调整、治理劳动关系以及行政介入,呈现出治... 国内外有关中国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整目标、调整方式及调整效果三方面:中国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目标是在效率与合法性之间寻求平衡;调整劳动关系的实践方式包括调整不足、立法调整、治理劳动关系以及行政介入,呈现出治理劳动关系的趋势。但由于工人集体性权利的不足,这种治理格局的形成尚需时日;政府采用个体性赋权调整方式尚未建立劳资双方的力量平衡,其结果便是劳动者的持续弱势,但也有学者认为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劳资制衡。在既有研究看来,由于未采用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中国政府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调整目的。这些研究主要从结构方面来分析政府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忽视了行动者视角和具体的调整机制,下一步的推进方向应该纳入行动者的视角并探究新发展理念下,政府采取何种调整方式及机制来实现效率与合法性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调整 劳动关系 制度平衡 行动者视角 调整机制
下载PDF
森林治理中以行动者为中心的权力理论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佳程 张沛 +2 位作者 巴枫 Max Krott 刘金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6-648,共13页
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森林面积减少、森林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森林成为不同行动者博弈的重要舞台,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深刻影响了森林治理的效果。为了分析森林治理等研究领域中的社会网络关系,本文介绍了Max Krott等学者建... 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森林面积减少、森林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森林成为不同行动者博弈的重要舞台,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深刻影响了森林治理的效果。为了分析森林治理等研究领域中的社会网络关系,本文介绍了Max Krott等学者建立的以行动者为中心的权力理论,该理论提出行动者可以通过强制、激励(抑制)、主导信息3个权力要素,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他行动者,并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从而决定森林治理的最终效果。该理论逐渐成为多个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析框架,通过对社会网络的分析,以指导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本文总结了权力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和权力要素分类,并进一步探讨分析了该理论的研究边界和适用领域,并结合中国研究情景,提出了该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以行动者为中心的权力理论可以为中国学者分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现有治理结构、构建良好的治理体系提供有效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治理 政策研究 行动者视角 权力理论 分析框架
原文传递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意义的再理解
8
作者 王南湜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4年第1期165-183,共19页
马克思思想中始终存在着'旁观者'视角的科学逻辑与'行动者'视角的人本逻辑之双重逻辑。但在《手稿》中基于双重视角的双重逻辑尚未达于自觉,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含着的,且侧重于人本逻辑,而科学逻辑还比较模糊。对于双... 马克思思想中始终存在着'旁观者'视角的科学逻辑与'行动者'视角的人本逻辑之双重逻辑。但在《手稿》中基于双重视角的双重逻辑尚未达于自觉,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含着的,且侧重于人本逻辑,而科学逻辑还比较模糊。对于双重逻辑之关系,亦未自觉到二者的不兼容之处,甚至倾向于将二者统一于人本逻辑。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最终达到了对于双重逻辑之间不兼容关系的深刻理解,并主导性地显示为一种科学逻辑。但《资本论》作为对于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如果没有互补性的人本逻辑的支撑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只是意味着人本逻辑在科学逻辑内的消失,而非意味着在马克思后来思想中的消失。于是,《手稿》作为马克思思想的发源地,在其全部思想中便有了一种双重逻辑显性存在的特点,预示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可能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逻辑 科学逻辑 行动者视角 旁观者视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