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以腔行字——以《关雎》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喜红 陈淑静 《当代音乐》 2021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声乐是传情达意和体现美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从20世纪50年代的“土洋之争”至今,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七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关于“腔”和“字”的争论一直存在。笔者认为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 声乐是传情达意和体现美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从20世纪50年代的“土洋之争”至今,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七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关于“腔”和“字”的争论一直存在。笔者认为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时,应该从作品本身出发,将其语言、风格和韵味展现出来。本文就以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为例,把以腔行字和依字行腔的矛盾之争作为切入点进行思考,以此来论述运用以腔行字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可行性、重要性,并且对演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对歌唱者如何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处理“腔”和“字”的关系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腔行字 古诗词艺术歌曲 关雎
下载PDF
“以腔行字”与“依字行腔”——以蒙古族民歌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姚瑶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0-33,共4页
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具体演唱当中,无论是"依字行腔"还是"以腔行字",都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笔者将以两首蒙古族声乐作品为例,基于作品语言、风格与韵味,在腔与词的互动中,剖析演唱者对于具体作品应如何能动地把握... 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具体演唱当中,无论是"依字行腔"还是"以腔行字",都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笔者将以两首蒙古族声乐作品为例,基于作品语言、风格与韵味,在腔与词的互动中,剖析演唱者对于具体作品应如何能动地把握旋律与唱腔,彰显技术张力,最终为察哈尔民族音乐的唱法融入新的唱腔元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以腔行字
下载PDF
谈“以腔行字”和“依字行腔”——以《乌和尔图和灰腾》《牧歌》演唱实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姚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37-139,共3页
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具体演唱当中,无论是"依字行腔"还是"以腔行字",都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笔者认为声乐演唱者应从声乐作品本身出发,尤其对于一些彰显浓郁地域性或民族性的作品,更应细细解读。作为民族声乐作品的... 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具体演唱当中,无论是"依字行腔"还是"以腔行字",都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笔者认为声乐演唱者应从声乐作品本身出发,尤其对于一些彰显浓郁地域性或民族性的作品,更应细细解读。作为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者,首先应从作品本身特征出发,基于作品语言、风格与韵味,再彰显技术张力。为此,笔者将从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入手,从腔与词的互动中,剖析演唱者对于具体作品应如何能动地把握旋律与唱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腔词关系 以腔行字
下载PDF
《段注》废、行字研究——试析古汉语单音节词书写形式的更替
4
作者 杨怀源 《长江学术》 2014年第3期91-98,共8页
分析《说文解字注》中的废、行字组,可以发现古汉语单音节词书写形式更替的五种规律性现象:一、形义关系明显的字容易通行;二、形声结构易通行;三、繁化是主要趋势,简化律的作用有一定的条件;四、废、行字多有意义联系;五、废、行字多... 分析《说文解字注》中的废、行字组,可以发现古汉语单音节词书写形式更替的五种规律性现象:一、形义关系明显的字容易通行;二、形声结构易通行;三、繁化是主要趋势,简化律的作用有一定的条件;四、废、行字多有意义联系;五、废、行字多曾混用不别。造成古汉语单音节词书写形式更替的因素来自汉字本身、语言和民族文化:一、汉字构件功能的变化与缺失;二、汉字废弃产生的连锁反应;三、汉字表词功能的变化;四、上古汉语语法的影响;五、民族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注》 废、行字 书写形式 更替
下载PDF
以腔行字--美声唱法歌唱训练之我见
5
作者 宁馨锐 《艺术评鉴》 2021年第20期88-90,共3页
本文就声乐教学怎样处理“美声唱法中咬中字难”的问题,并且指出将“以腔行字”的美声唱法训练观点。
关键词 以腔行字 美声 训练
下载PDF
“以字行腔”与“以腔行字”探微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彤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以腔” “以腔行字 美声唱法 中国 民族声乐
下载PDF
从“以腔行字”角度论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改良
7
作者 叶丹青 《戏剧之家》 2018年第32期42-42,共1页
建国以来,美声唱法虽然在民族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未在我国得到普及与推广。究其原因,是由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主要表现在对民族唱法的美声化改良方面,并未真正实现自身的民族化发展。因而,本文拟在回顾美声唱法民族化积极成果的... 建国以来,美声唱法虽然在民族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未在我国得到普及与推广。究其原因,是由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主要表现在对民族唱法的美声化改良方面,并未真正实现自身的民族化发展。因而,本文拟在回顾美声唱法民族化积极成果的基础上,从"以腔行字"、融合民族润腔手法的角度,来探讨依托民族新唱法逐步推进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民族化 以腔行字 润腔 民族新唱法
下载PDF
以腔行字在美声唱法歌唱训练的方法
8
作者 杨立新 《环球首映》 2019年第8期182-182,共1页
作为美声唱法教学训练方式之一,“以腔行字”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提升演唱者的表演水准,在演唱过程中能够给听众们带去一定的感染力,也可以将词曲作者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我国的文化水平在不断发展,当下的发展趋势为美声教学和声乐的发... 作为美声唱法教学训练方式之一,“以腔行字”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提升演唱者的表演水准,在演唱过程中能够给听众们带去一定的感染力,也可以将词曲作者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我国的文化水平在不断发展,当下的发展趋势为美声教学和声乐的发展带去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现阶段的美声唱法中,以腔行字这种训练方式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规范歌唱者的咬字情况来保证声乐的表演效果,本文分析了这一训练的方式的特点,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腔行字 歌唱训练 美声唱法
下载PDF
以字行腔和以腔行字再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广达 《艺术教育》 2009年第4期71-71,103,共2页
关于歌唱的字与腔问题,一直是声乐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声乐教育家及歌唱家魏喜奎、张权、应尚能、石惟正、黎信昌等,都对此问题表示过极大的关注;肖黎声、张清华、程宁敏,就以字行腔和以腔行字的问题,还分别撰文专题探讨。文章从美声唱... 关于歌唱的字与腔问题,一直是声乐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声乐教育家及歌唱家魏喜奎、张权、应尚能、石惟正、黎信昌等,都对此问题表示过极大的关注;肖黎声、张清华、程宁敏,就以字行腔和以腔行字的问题,还分别撰文专题探讨。文章从美声唱法与传统民族唱法咬字方法的异同,对先立腔、后立字咬字的方法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腔行字 美声唱法 中国学派
原文传递
“以字行腔”与“腔领字行”在声乐演唱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晓兰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183,共3页
"以字行腔"是中国传统声乐美学观"字正腔圆"在技法要求上的体现,而"腔领字行"是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演唱实践中提炼出的处理歌曲演唱字腔关系的新技法。探究声乐演唱实践中对"以字行腔"和&q... "以字行腔"是中国传统声乐美学观"字正腔圆"在技法要求上的体现,而"腔领字行"是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演唱实践中提炼出的处理歌曲演唱字腔关系的新技法。探究声乐演唱实践中对"以字行腔"和"腔领字行"技法的应用规律对于提高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能力和最终使歌唱达到"字正腔圆"的美学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领 声区 声乐作品 演唱实践
下载PDF
新译的字行不住翻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家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3-127,共5页
路从这里向苏斯纳海角蜿蜒 地平线吐出大海 新写的字行不住翻动 翻动同一个用旧的真理 天空粗糙灰暗 低得让人跪下……
关键词 《新译的不住翻动》 诗歌 文学 王家新
下载PDF
欧阳询行楷《千字文》俗字与敦煌俗字异同考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4,共4页
本文对传世写本唐欧阳询行楷《千字文》的各字作了扫描剪切分析,发现欧书中俗字特征与敦煌俗字特征十分相似,从而得出结论:俗字不仅属于敦煌地区,也不仅属于下层百姓,俗字无处不在。
关键词 欧阳询 楷《千文》 敦煌俗
下载PDF
“以腔行字”——美声唱法训练之我见
13
作者 黄刚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8年第3期72-74,共3页
本文就声乐教学如何解决"美声唱法咬中国字难"的问题,提出"以腔行字"的美声唱法训练观点。笔者认为,"以腔行字"的训练,使汉字的咬字发音在符合美声唱法的艺术标准的同时,又不破坏声音整体共鸣效果,达到... 本文就声乐教学如何解决"美声唱法咬中国字难"的问题,提出"以腔行字"的美声唱法训练观点。笔者认为,"以腔行字"的训练,使汉字的咬字发音在符合美声唱法的艺术标准的同时,又不破坏声音整体共鸣效果,达到纯正的美声化"腔圆"。另一方面,美声唱法"以腔行字"的训练观点与我国传统声乐训练"以字行腔"观点其实并非相悖,而是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以腔行字 “以腔”
原文传递
“以字行”考略
14
作者 范志新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79-84,91,共7页
称谓"以字行",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避国讳而以字行本是传统礼仪,它之盛于南朝之深层次原因,在于南朝人主不呼臣名、臣于君前自称其字之时代风气,复由南风北渐,遂勃而大兴。它有字行而名不显、字行后不复更名和大... 称谓"以字行",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避国讳而以字行本是传统礼仪,它之盛于南朝之深层次原因,在于南朝人主不呼臣名、臣于君前自称其字之时代风气,复由南风北渐,遂勃而大兴。它有字行而名不显、字行后不复更名和大凡以双言行为三大特征。今日研究和把握此一特殊文化现象之现实意义,在有俾于历史人物的行迹考索、考名辨字,为订经证史之一助,复能考辨文物真赝等,乃是文献解读,知人论世、文史研究之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称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发现明代成化年六字三行陶瓷款识瓷片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阿不来提.阿布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115,共3页
本文对吐鲁番市发现的明代(成化年)六字三行楷书陶瓷款识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从吐鲁番市捡收的明代成化年代六字三行楷书陶瓷款识是我国首次发现。证明,六字三行楷书陶瓷款识是明代成化年时期就有,而不是清代康熙年代发明的。认定把六字... 本文对吐鲁番市发现的明代(成化年)六字三行楷书陶瓷款识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从吐鲁番市捡收的明代成化年代六字三行楷书陶瓷款识是我国首次发现。证明,六字三行楷书陶瓷款识是明代成化年时期就有,而不是清代康熙年代发明的。认定把六字三行楷书陶瓷款识的历史从清康熙时期提前到明代成化时期,提前时间为175年。该款识的发现中国陶瓷历史上具有很大的意义。从吐鲁番发现大量明清瓷片及民间存在的瓷器,证明600年以来,吐鲁番人已经广泛使用瓷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楷书陶瓷款识 吐鲁番 明代成化 陶瓷
下载PDF
也谈民歌的以字行腔——兼与冯光钰同志商榷
16
作者 胡远清 《音乐探索》 1986年第2期33-38,共6页
最近,读了冯光钰同志的《民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音乐研究》八三年第三期,以下简称《问题》)得益匪浅;但觉得《问题》在某些观点上与民歌的实际情况不符。也许是笔者在这方面孤陋寡闻,只接触了本地区的民间歌曲,可是,民歌有自身的... 最近,读了冯光钰同志的《民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音乐研究》八三年第三期,以下简称《问题》)得益匪浅;但觉得《问题》在某些观点上与民歌的实际情况不符。也许是笔者在这方面孤陋寡闻,只接触了本地区的民间歌曲,可是,民歌有自身的普遍规律。因此,本文不揣冒昧,斗胆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冯光钰同志及各位同行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光钰 民间歌曲 音乐研究 民歌手 得益匪浅 衬词 民族民间音乐 槐花几时开 创作歌曲
下载PDF
初中生行楷字书写习惯养成之我见
17
作者 程耀国 《教师》 2010年第3期71-71,共1页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而目前学生的书写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激发学生书写行楷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书写 习惯
下载PDF
手写汉字识别预处理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林泉 汪午龙 汤笑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54-56,81,共4页
论述手写汉字识别预处理的算法和技术。文字图像用扫描仪或图像系统输入,文字的行切分和字切分用常用算认和经验公式,正规化处理运用了曲面插入算法和文字重心位置规整化方法。
关键词 预处理 行字切分 画面插入 正规化
下载PDF
中国美术馆藏任伯年《承天夜游图》作品赏析
19
作者 周晓路 《书画世界》 2024年第6期14-18,共5页
任伯年(1840—1895),清末著名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任伯年自幼随其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居上海卖画为生。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是... 任伯年(1840—1895),清末著名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任伯年自幼随其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居上海卖画为生。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承天夜游图》是任伯年创作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一幅纸本设色写意人物画作。作品高177.5厘米、宽47.3厘米,图绘宋元丰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夜,苏东坡与张怀民二人同游黄州城南承天寺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四杰 任伯年 夜游 承天寺 作品赏析
下载PDF
美声唱法汉语咬字发声的规范性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祥平 《内蒙古艺术》 2017年第2期20-22,共3页
美声唱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规范的歌唱技术。我国声乐界在学习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绩,但与美声唱法的艺术规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对"以字行腔"的含义与精髓研究不够,... 美声唱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规范的歌唱技术。我国声乐界在学习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绩,但与美声唱法的艺术规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对"以字行腔"的含义与精髓研究不够,照搬民族唱法的咬字原则和方法等。肖黎生教授研究与完善的汉语歌唱借位共鸣咬字法是一条解决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曲成功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汉语歌曲 以腔行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