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诗经》“行役诗”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清文 李志辉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行役是《诗经》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诗经》“行役诗”是表现行役者非人生活,抒发行役者哀伤怨愤情感的作品。动乱的时代是产生此类诗歌的社会根源。浓郁的悲剧性和强烈的“奔进”表情法使《诗经》“行役诗”具有鲜明的审美特质,... 行役是《诗经》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诗经》“行役诗”是表现行役者非人生活,抒发行役者哀伤怨愤情感的作品。动乱的时代是产生此类诗歌的社会根源。浓郁的悲剧性和强烈的“奔进”表情法使《诗经》“行役诗”具有鲜明的审美特质,给读者以沉重的美感,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役诗 哀怨情感 审美特质
下载PDF
从行役诗看陶渊明归隐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期政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90,共4页
陶渊明从仕到隐大致走过了努力求仕、欲罢不忍和坚决退隐这样一个曲折的心路历程,期间诗人的心境也是处在一种矛盾苦闷当中,而只有到坚决退隐之后,诗人的心境才趋于平静。他的行役诗较好地反映了其走向归隐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揭示出陶渊... 陶渊明从仕到隐大致走过了努力求仕、欲罢不忍和坚决退隐这样一个曲折的心路历程,期间诗人的心境也是处在一种矛盾苦闷当中,而只有到坚决退隐之后,诗人的心境才趋于平静。他的行役诗较好地反映了其走向归隐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揭示出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自由人格追求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行役诗 归隐 自由人格
下载PDF
孙逖与他的山水行役诗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明亮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2,共2页
孙逖,本贯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生于武后万岁登封元年(696),卒于唐肃宗上元年间。孙逖一生文名甚著,史载其“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颞、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 孙逖,本贯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生于武后万岁登封元年(696),卒于唐肃宗上元年间。孙逖一生文名甚著,史载其“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颞、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役诗 山水 唐肃宗 制敕
下载PDF
《诗经》行役诗的情感特征及其悲剧美 被引量:1
4
作者 伍友云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诗经》有将近十分之一作品是以行役者的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具体从三个角度加以表现 :一是直接描写征夫、役夫的怨与恨 ;二是从思妇的角度间接描写行役之悲 ;三是从下层官吏的角度反映行役之苦。《诗经》行役诗所体现的情感特征是哀怨... 《诗经》有将近十分之一作品是以行役者的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具体从三个角度加以表现 :一是直接描写征夫、役夫的怨与恨 ;二是从思妇的角度间接描写行役之悲 ;三是从下层官吏的角度反映行役之苦。《诗经》行役诗所体现的情感特征是哀怨的。它的形成是受到了时代和社会、部落情感以及作者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诗经》行役诗的哀怨情感构成了西方美学中悲剧论的审美范畴 ,它展现了行役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人在不幸之中的抗争 ,从而激活了人们逝去的热情 ,使人在悲剧的氛围中享受到了生命的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行役诗 情感特征 悲剧美
下载PDF
论赵蕃行役诗的特点
5
作者 施常州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9-85,共7页
赵蕃的行役诗数量较多,众体兼备,含蕴深广。内容上,这些诗把行踪见闻与内心律动浑然融合,忠实记录了旅程中的见闻、诗人的行踪以及内心活动等,描写了船行时遭遇的疾风骤雨、急流险滩等惊心动魄的情景;情感内蕴上,这些诗反映了衰微时代... 赵蕃的行役诗数量较多,众体兼备,含蕴深广。内容上,这些诗把行踪见闻与内心律动浑然融合,忠实记录了旅程中的见闻、诗人的行踪以及内心活动等,描写了船行时遭遇的疾风骤雨、急流险滩等惊心动魄的情景;情感内蕴上,这些诗反映了衰微时代文人的末世情怀,折射出南宋社会内忧外患的政治情势,具有比较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蕃 行役诗 情感意蕴 末世情怀 审美特质 南宋时期 江西
下载PDF
清代诗人齐翀行役诗的客寓意识书写
6
作者 朱洁 谢婉哲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2-27,共6页
清代诗人齐翀一生羁旅漂泊,少年离家游学游玩,青年远赴山西授业游览,中晚年在广东各地服官。他几度进京入觐,羁旅行役是其诗歌最主要的题材。他在漂寓生涯中,主要扮演了三种客寓角色:一是对客寓地疏离与对时间敏感的倦客,二是爱好山水... 清代诗人齐翀一生羁旅漂泊,少年离家游学游玩,青年远赴山西授业游览,中晚年在广东各地服官。他几度进京入觐,羁旅行役是其诗歌最主要的题材。他在漂寓生涯中,主要扮演了三种客寓角色:一是对客寓地疏离与对时间敏感的倦客,二是爱好山水与自觉纪异的游客,三是反客为主的地方官。客寓意识作为理解齐翀精神心态和理想抱负的浮标,其变化纾解所折射出来的是儒士以道自命的使命感。他将独自羁旅的无助与寂寞、对温馨的人伦情味和温暖舒适的家园的渴望,都化作追求民胞物与崇高人格境界的不竭精神动力,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思家与恋阙的融合为一、个人价值系于国家命运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翀 行役诗 客寓意识
下载PDF
古代诗歌中的三朵奇葩——咏史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例说
7
作者 闫会才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07年第12期47-48,共2页
步人姹紫嫣红的古代诗歌园地,我们能够发现诗歌种类特多。咏史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就是其中的三朵奇葩。 夫子自道咏史诗 咏史诗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如果从诗人写作意图角度来考虑,可分为三类。一是表... 步人姹紫嫣红的古代诗歌园地,我们能够发现诗歌种类特多。咏史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就是其中的三朵奇葩。 夫子自道咏史诗 咏史诗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如果从诗人写作意图角度来考虑,可分为三类。一是表明自己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观点。如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咏史 闺怨 行役诗 羁旅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塞下曲》
下载PDF
陶渊明行役诗的主题倾向
8
作者 魏艳元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11,15,共3页
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行役诗作品总共不过七首,却是研究陶渊明生平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料。这些诗作写于他仕宦期间,是描写他仕宦时期状态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共同的主题倾向:慨叹行役的悲苦,表达对官场... 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行役诗作品总共不过七首,却是研究陶渊明生平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料。这些诗作写于他仕宦期间,是描写他仕宦时期状态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共同的主题倾向:慨叹行役的悲苦,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诉说对田园生活的思念和向往。古今作品中的行役时期的作品,大多着力于表达行役的艰苦。对于陶渊明来说,这个时期陶渊明最大的矛盾是仕与隐的矛盾。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行役诗作品中可以得到鲜明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役诗 主题倾向 官场 田园
下载PDF
《诗经》行役诗的情感结构及抒情策略
9
作者 姚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29-36,共8页
《诗经》行役诗具有两层情感结构。行役之苦,家国责任感的认同,个体生命无法掌控的哀伤幽怨,对行役和统治阶层的怨恨,畏惧蜷伏的生命情绪,这些情感因素共同作用,组成了《诗经》行役诗第一层情感结构。在此基础上,第二层结构寻求情感的... 《诗经》行役诗具有两层情感结构。行役之苦,家国责任感的认同,个体生命无法掌控的哀伤幽怨,对行役和统治阶层的怨恨,畏惧蜷伏的生命情绪,这些情感因素共同作用,组成了《诗经》行役诗第一层情感结构。在此基础上,第二层结构寻求情感的寄托和出口,表现为双重的选择。行役者将其生命情感寄托于家园,或者回过头来,再次在现实中寄托生命的社会价值。《诗经》行役诗采用特殊的抒情策略,其抒情往往缘事而发,或直白,或委曲,以叙事为抒情基点。叙事主体的选择和时空转换的思维拼接方式,形或了不同的抒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行役诗 情感结构 抒情策略
下载PDF
羁旅之苦闷,真情之畅发——浅谈陶渊明的“行役诗”
10
作者 蔡红林 《文教资料》 2011年第34期7-8,共2页
陶渊明在他的仕宦过程中.写下了一些感人身心的“行役诗”。这些诗记录了陶渊明在羁旅行役中的艰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家人的思念及仕宦生活给他的思想和精神所带来的巨大考验。
关键词 陶渊明 行役诗 苦闷 真情
下载PDF
粤西入陇诗人黎建三行役诗的写实风格
11
作者 张炜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2期69-74,共6页
壮族诗人黎建三在自然环境艰苦的西北地区任职数十年,辗转各地为官,这样的经历在清代壮族文人中是十分罕见的。他的行役诗用沉郁悲凉的语调和强烈的写实风格记录了这段游宦生涯,艺术上意新语工、“不专一格”,尽得江山之助,在粤西壮族... 壮族诗人黎建三在自然环境艰苦的西北地区任职数十年,辗转各地为官,这样的经历在清代壮族文人中是十分罕见的。他的行役诗用沉郁悲凉的语调和强烈的写实风格记录了这段游宦生涯,艺术上意新语工、“不专一格”,尽得江山之助,在粤西壮族汉文诗中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 黎建三 行役诗 写实风格
下载PDF
赵翼镇安府诗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海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6,共6页
清乾隆三十一至三十五年(1766-1770),赵翼从翰林院编修调任广西镇安(今德保县)知府。这段经历对他人生思想及诗文创作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留下为数不少的诗篇与相关杂记。本文通过赵翼镇安府风土、咏史、时政、行役四类诗文的研究,... 清乾隆三十一至三十五年(1766-1770),赵翼从翰林院编修调任广西镇安(今德保县)知府。这段经历对他人生思想及诗文创作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留下为数不少的诗篇与相关杂记。本文通过赵翼镇安府风土、咏史、时政、行役四类诗文的研究,揭示其尊圣与非圣相统一的民族观、“防患于未然”的边防意识、“胸中有识”的进步史观,以及“以士理财”的吏政思想,以期增益对赵翼诗文的整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安府 风土 咏史 时政 行役诗 实录与考据
下载PDF
南宋前期诗人王十朋的艺术渊源与创作成就
13
作者 钱志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101,共15页
王十朋是南宋前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是在一种地域文化背景中开端的,早年曾力学韩愈。同时作为元祐学术的传人,受到苏、黄诗风的影响。在表现靖康之乱及倡议恢复大计方面,王诗介于南渡诗人曾几、陈与义与中兴诗人陆游、范成大等人之... 王十朋是南宋前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是在一种地域文化背景中开端的,早年曾力学韩愈。同时作为元祐学术的传人,受到苏、黄诗风的影响。在表现靖康之乱及倡议恢复大计方面,王诗介于南渡诗人曾几、陈与义与中兴诗人陆游、范成大等人之间。王诗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山水及行役纪行,时有仙隐之思,风格上雄奇与平淡兼有。其诗歌反映了南宋前期诗歌发展的一些现象。在完整地构建南宋诗歌史时,像王十朋这样的诗人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十朋 南宋 温州地域 山水 行役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