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诉讼起诉规则理论述评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海坤 周春华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07年第2期74-81,共8页
作为行政诉讼程序的起始阶段,起诉对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确立和行政诉讼活动的开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因而其遵循一定的规则显得很有必要.从行政诉讼起诉的一般规则、程序规则、时间规则、形式规则等方面对我国大陆学界关于行政诉讼起诉规... 作为行政诉讼程序的起始阶段,起诉对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确立和行政诉讼活动的开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因而其遵循一定的规则显得很有必要.从行政诉讼起诉的一般规则、程序规则、时间规则、形式规则等方面对我国大陆学界关于行政诉讼起诉规则的主要内容进行理论述评.学界应当深入研究行政诉讼起诉规则的细微制度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将起诉规则放至行政诉讼程序制度的整体框架内思考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起诉 一般规则 程序规则 时间规则 形式规则 发展图景
下载PDF
论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艳菲 伍兴龙 《研究生法学》 2006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初,为缓解川黔公路綦江段交通拥挤状况,促进綦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四川省重庆市綦江县(简称綦江县)决定修建綦江沱湾大桥。为此,原四川省重庆市计划委员会于1991年11月6日下发重计委固[1991]1064号《关于綦江县沱湾...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初,为缓解川黔公路綦江段交通拥挤状况,促进綦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四川省重庆市綦江县(简称綦江县)决定修建綦江沱湾大桥。为此,原四川省重庆市计划委员会于1991年11月6日下发重计委固[1991]1064号《关于綦江县沱湾大桥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年12月25日,原四川省重庆市规划局发出重规[1991]213号《关于綦江县沱湾大桥工程的定点通知书》。1992年4月2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民事诉讼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 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 当事人诉权
下载PDF
行政诉讼中起诉期限的法律属性及其司法审查进路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9-253,共5页
法定起诉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是行政诉权从应然向实然转化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说观点将起诉期限定性为起诉条件存在明显的功能性缺陷,一方面,造成起诉条件高阶化,使行政诉讼陷入"立案难"困境;另一方面,法院对起诉期限的审查具... 法定起诉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是行政诉权从应然向实然转化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说观点将起诉期限定性为起诉条件存在明显的功能性缺陷,一方面,造成起诉条件高阶化,使行政诉讼陷入"立案难"困境;另一方面,法院对起诉期限的审查具有封闭性,当事人诉讼程序权利保障堪忧。起诉期限应当定性为诉讼要件中的狭义诉的利益,并在遵循我国司法规律及"先程序、后实体"审查原则的基础上,对其司法审查机制作出优化设计,以实现对现实困境的回应。具体而言,应当在开庭审理阶段率先对起诉期限等诉讼要件进行审查,若违法,则终结审理,并作出驳回起诉的裁定;若适法,则继续进行实体审理,进而依法作出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法律属性 诉讼要件 狭义诉的利益 司法审查
下载PDF
行政诉讼起诉条件的规范缺陷与修正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海萍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100,共12页
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条件混合了起诉要件、诉讼要件甚至本案有理要件,这种规范缺陷因忽略了诉的评价位阶规律,导致适用效果与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改革精神相左。对此,运用诉讼法和实体法二元观界分起诉条件并进行适度审查,建构起诉条件教义... 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条件混合了起诉要件、诉讼要件甚至本案有理要件,这种规范缺陷因忽略了诉的评价位阶规律,导致适用效果与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改革精神相左。对此,运用诉讼法和实体法二元观界分起诉条件并进行适度审查,建构起诉条件教义学促进概括性要件的认定,并在今后依据诉讼类型对特别判决要件进行类型化审查,将是实现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权、解决"立案难"问题的适用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起诉条件 诉的评价位阶 规范缺陷 修正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规则的合理适用——以全国法院8869份行政裁定书为样本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傲 刘晓思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6,共8页
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由《行诉解释》作出规定,其中第106条是行为模式,第69条为法律后果,二者共同构成了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规则。通过对全国法院8869份行政裁定书的分析表明:随着我国行政诉讼重复起诉案件数量的不断攀升,暴露出行政... 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由《行诉解释》作出规定,其中第106条是行为模式,第69条为法律后果,二者共同构成了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规则。通过对全国法院8869份行政裁定书的分析表明:随着我国行政诉讼重复起诉案件数量的不断攀升,暴露出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规范条文的逻辑错位,识别标准的任意突破以及审查程序有待厘清等问题。为合理适用该条款,在规范层面上,需修正第69条第一款第六项为“同一事项处于诉讼过程中”,改变“重复起诉”与“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或者调解书所羁束”相并列情形;在识别标准上,由于行政行为作为程序标的应与诉讼标的相区分、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不应扩张至判决理由、事实和理由并非区分不同案件的关键因素,故应回归并严格限制“三要素相同”标准;在审查程序上,应明确区分诉的三阶层要件及递进式审查顺序,根据诉的评价位阶理论,对作为诉讼要件的重复起诉问题进行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重复起诉 一事不再理 诉讼系属 既判力 诉讼标的
下载PDF
论行政诉讼中重复起诉的识别标准——以《行诉解释》第106条为分析对象
6
作者 李傲 刘晓思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75,共17页
《行诉解释》第106条首次明确了行政诉讼中的重复起诉识别标准。然而,由于该标准过于抽象,法院在识别过程中,一方面因对三要素的理解存在偏差,规范之内未严格遵循三要素均相同的识别标准;另一方面因对诉讼标的之不同理解、既判力客观范... 《行诉解释》第106条首次明确了行政诉讼中的重复起诉识别标准。然而,由于该标准过于抽象,法院在识别过程中,一方面因对三要素的理解存在偏差,规范之内未严格遵循三要素均相同的识别标准;另一方面因对诉讼标的之不同理解、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理论之发展、立案登记制下法定起诉条件之解读,规范之外以行政行为、主要争点、事实和理由为识别标准,导致重复起诉认定呈现出宽泛化趋势。据此,应以《行诉解释》第106条三要素识别标准为依据,确定当事人同一性之“一般情形+特殊情形”标准,选择诉讼标的同一性之“行政行为违法性说”标准,区分诉讼请求同一性之“诉求相同型与诉求包含型”标准,以此构建和解释行政诉讼中重复起诉的识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重复起诉 诉讼标的 诉讼系属 既判力
下载PDF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制度分析
7
作者 黎群 《神州》 2014年第12期196-196,共1页
行政诉讼期限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会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法律体系的完善而不断变化,这种法律制度在变化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该文章通过分析现行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完善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期限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会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法律体系的完善而不断变化,这种法律制度在变化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该文章通过分析现行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完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的对策选项。对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制度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分析
下载PDF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原告资格关系之辨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宇骁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25,共18页
在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与实务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原告资格关系的认识存在混淆。就受案范围来说,从行为作出结果出发判断是否“实际影响权利义务”,从而界定行为属性的做法,既是循环论证,也是受案范围容易与原告资格混淆的根本原因。正... 在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与实务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原告资格关系的认识存在混淆。就受案范围来说,从行为作出结果出发判断是否“实际影响权利义务”,从而界定行为属性的做法,既是循环论证,也是受案范围容易与原告资格混淆的根本原因。正确的逻辑应当是从构成要件出发判断行为属性,“实际影响权利义务”是一个行为属于行政行为之后的当然结果。就原告资格来说,相对人受到行政行为法律效果侵害,遵从行为不法的逻辑,受案范围满足即意味着原告资格的满足。其他利害关系人受到行政行为事实效果侵害,遵从结果不法的逻辑,原告资格判断需要另行从损害结果出发归责行为违法性。受案范围与原告资格纠缠形成的牵连性阶段体系表明,应当探索在终局行为前阶段构建定分止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起诉条件 受案范围 原告资格 行政行为法律效果 实际影响权利义务
下载PDF
论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伟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5-28,共4页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就是行政诉讼时效,我国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繁琐而杂乱,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理解上的分歧,因此首先要将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作为行政诉讼时效进行系统性的整体理解。其次对现有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分析,总结出在...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就是行政诉讼时效,我国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繁琐而杂乱,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理解上的分歧,因此首先要将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作为行政诉讼时效进行系统性的整体理解。其次对现有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分析,总结出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时效 计算 认定
下载PDF
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的法律适用
10
作者 李永昌 《中国检察官》 2016年第14期21-23,共3页
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相对人的最长起诉期限问题,从稳定行政法律关系的目的出发,起诉期限不能重叠使用,最长起诉期限也无中断的情形。
关键词 行政诉讼监督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诉讼时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