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区域持续性干旱事件的行星尺度和天气尺度扰动信号 被引量:28
1
作者 钱维宏 张宗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62-1471,共10页
以2009—2010年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持续性干旱事件为例,通过干旱和大气变量的物理分解得到了一些干旱事件发生的新认识.气象干旱多为年循环的气候干季与干旱扰动的叠加所致.一次干旱扰动大约为30—50天,而一次持续性干旱事件是由几次... 以2009—2010年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持续性干旱事件为例,通过干旱和大气变量的物理分解得到了一些干旱事件发生的新认识.气象干旱多为年循环的气候干季与干旱扰动的叠加所致.一次干旱扰动大约为30—50天,而一次持续性干旱事件是由几次干旱扰动组成的.大气高度场和风场中存在三种时间尺度的扰动.一种是年际行星尺度的大气扰动,与ENSO冷暖事件有关,起源于赤道并传播到中高纬度地区需要2—4年.另一种是季节内行星尺度的大气扰动,与来自赤道地区的30—50天振荡有关.此外,大气中还存在天气尺度的扰动.利用行星尺度大气扰动向赤道外传播与天气尺度扰动的叠加,区域持续性干旱事件能够找到前期预报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事件 气候干季 行星尺度 天气尺度 扰动信号
下载PDF
江西持续性冻雨的行星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熙明 吴琼 +1 位作者 马中元 郑劲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6-813,共8页
应用常规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和NECP 2.5°×2.5°的再分析资料,对1959—2008年期间发生在江西的持续5 d及以上的冻雨天气过程进行行星尺度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持续性冻雨天气期间,500 hPa高纬度地区的阻塞高压、中纬度... 应用常规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和NECP 2.5°×2.5°的再分析资料,对1959—2008年期间发生在江西的持续5 d及以上的冻雨天气过程进行行星尺度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持续性冻雨天气期间,500 hPa高纬度地区的阻塞高压、中纬度的低槽以及低纬度的分裂小槽和地面沿中国中东部侵入的强冷空气有利于江西持续性冻雨天气的维持;同时,700 hPa有来自低纬地区的稳定的"湿舌"和西南急流存在,不仅有利于中层逆温结构的形成,也是水汽输送的主要机制。距平相关分析得到,持续性强冻雨天气发生期间,海平面气压、1 000~500 hPa和1 000~925 hPa厚度场的距平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7以上,多数情况下达到0.8以上,表明江西持续性强冻雨天气期间高层和底层的天气系统是稳定少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冻雨 行星尺度 相关 逆温
下载PDF
行星尺度地磁异常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为了综合反映地球表面行星尺度磁异常的展布面积、磁场极值以及磁场分布特征等多种因素及其与磁能的关系 ,本文用穿过各异常区的“无符号磁通量”为特征参数来表征磁异常区强度 .用第八代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 (IGRF) ,分析了 1 90 0年到 ... 为了综合反映地球表面行星尺度磁异常的展布面积、磁场极值以及磁场分布特征等多种因素及其与磁能的关系 ,本文用穿过各异常区的“无符号磁通量”为特征参数来表征磁异常区强度 .用第八代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 (IGRF) ,分析了 1 90 0年到 2 0 0 0年全球最大的 5个磁异常区的长期变化 ,结果表明 ,在一百年中 ,南大西洋 (SAT)、大洋洲 (AUS)和非洲 (AF)3个异常区的磁通量均增加了 2 0 0MWb以上 ,欧亚异常 (EA)磁通量增加幅度稍小( 1 57MWb) ,上述 4个异常区磁通量增幅为 30 %— 60 % ,而北美异常 (NAM)的磁通量则减小了 50MWb .各异常区面积虽有变化 ,但最大变化仅为 1 0 %左右 .对磁异常区的西向漂移研究表明 ,地球表面和核幔界面的西漂明显存在差异 :地表磁场有持续而稳定的西向漂移 ,全球平均西漂速度为 0 .2°/a ;但核幔界面磁场的西向漂移速度要小得多 ,最大不超过 0 .1°/a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组成地磁场的不同球谐分量有不同的漂移速度 ;地表磁场的西漂主要决定于占优势的低阶分量 ,而核幔界面的西漂则受到高阶分量的重大影响 .本文指出 ,在把地表西漂值用作地核磁流体运动速度的典型值时必须十分谨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主磁场 地磁异常 长期变化 行星尺度 西向漂移 核幔界面 行星尺度
下载PDF
行星尺度定常波经向波列波射线路径及截获带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祥德 朱复成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5-233,共9页
本文采用平均西风廓线的实际资料,对冬夏季节遥相关经向波列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数值分析表明,由于冬夏平均西风廓线的季节差异,遥相关波列也呈显著的季节特征:波射线的传播、截获范围、波折射率随纬度变化状态、大地形与海洋热源因子... 本文采用平均西风廓线的实际资料,对冬夏季节遥相关经向波列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数值分析表明,由于冬夏平均西风廓线的季节差异,遥相关波列也呈显著的季节特征:波射线的传播、截获范围、波折射率随纬度变化状态、大地形与海洋热源因子引起经向波列共振特征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本文还探讨了大地形、热源因子与遥相关经向波列特征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常波 行星尺度 遥相关 射线路径 风廓线 季节差异 季节特征 纬向 大地形 热源强迫
下载PDF
全球谱模式不同垂直分层对纬向基本气流和行星尺度波动物理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骆美霞 徐飞亚 宋正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本文用σ坐标原始方程全球谱模式,对1979年1月23日个例,采用3种不同的垂直分层方案,实行了5天积分,输出了若干模式诊断物理量。发现提高了模式顶高度和增加垂直分辨率的15层模式,对北半球冬季行星尺度波动的水平感热通量、波数1的... 本文用σ坐标原始方程全球谱模式,对1979年1月23日个例,采用3种不同的垂直分层方案,实行了5天积分,输出了若干模式诊断物理量。发现提高了模式顶高度和增加垂直分辨率的15层模式,对北半球冬季行星尺度波动的水平感热通量、波数1的振幅强度以及对流层西风急流强度的预报均有明显地改进,与实况符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谱模式 行星尺度波动 气流
下载PDF
大气中行星尺度孤立波的动力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德海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大气中的非线性波一直是气象学界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Long和Benney等人最早把孤立波理论应用到大气中来,成功地解释了大气中的一些天气现象,后来我国学者巢纪平、刘式达、刘式适等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 大气中的非线性波一直是气象学界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Long和Benney等人最早把孤立波理论应用到大气中来,成功地解释了大气中的一些天气现象,后来我国学者巢纪平、刘式达、刘式适等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文利用行星大气中的相当正压模式和Burger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别导出了它们所满足的KdV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行星尺度 孤立波
下载PDF
行星尺度阻塞波和天气尺度波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智娜 罗德海 刁一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5-899,共5页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行星尺度阻塞波和天气尺度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在涡源强迫下,当不存在地形时,大尺度流场可发展成偶极型阻塞,瞬时流场分裂成南北对称的2支,总流场可以看到明显的多涡结构;加上双波地形后,大尺度流场发展成Ω型阻塞,...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行星尺度阻塞波和天气尺度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在涡源强迫下,当不存在地形时,大尺度流场可发展成偶极型阻塞,瞬时流场分裂成南北对称的2支,总流场可以看到明显的多涡结构;加上双波地形后,大尺度流场发展成Ω型阻塞,瞬时流场同样分裂成2支,但北支要明显强于南支。而且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发现,适当的弱的基本西风气流是阻塞发生的有利条件。此外,讨论了初始阻塞和造波器(扰动源)位置的配置,以及造波器关闭时间的不同对阻塞强度和生命周期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尺度阻塞波 天气尺度 偶极型阻塞 Ω型阻塞 造波器
下载PDF
冬季东亚主要行星尺度环流分量的时空特征及其相互行用
8
作者 周发琇 H.-L.Pan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27-36,共10页
本文采用一种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和滤波技术,对1978—79年冬季全球冬季风实验资料系列FGGE-Ⅲb进行分析,尤其对东亚地区时间尺度10—20天的主要行星尺度环流分量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影响气压和厚度场的决定性因子是冷季风潮,受季风潮... 本文采用一种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和滤波技术,对1978—79年冬季全球冬季风实验资料系列FGGE-Ⅲb进行分析,尤其对东亚地区时间尺度10—20天的主要行星尺度环流分量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影响气压和厚度场的决定性因子是冷季风潮,受季风潮影响200百帕上无辐散风u_φ第一模态以1—2天滞后沿经向和纬向有类似于季风潮的传播;季风潮振动导致局地经向环流相应变化,以无旋风V_X第一模态表示的Hadley环流几乎无经向传播但有明显的纬向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加强;热带对于副热带存在反馈并通过u_φ第二模态实现。在急流入口处u_X第二模态表示次级环流的存在,其水平尺度约20个纬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东亚地区 行星尺度环流分量 时空特征 东北气流
下载PDF
基本气流的垂直切变对热带行星尺度大气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立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72-275,共4页
通过一个赤道β平面上的绝热无摩擦的两层模式,讨论了线性垂直切变的纬向基本气流对热带行星尺度大气波动的影响。在长波近似下,当有纬向基本气流垂直切变时,可得到与东传Kelvin波和西传Rossby波对应的不稳定模态。对不稳定的Kelvin波模... 通过一个赤道β平面上的绝热无摩擦的两层模式,讨论了线性垂直切变的纬向基本气流对热带行星尺度大气波动的影响。在长波近似下,当有纬向基本气流垂直切变时,可得到与东传Kelvin波和西传Rossby波对应的不稳定模态。对不稳定的Kelvin波模态,其相速受垂直切变的影响不大,而对不稳定的Rossby波模态,切变越大,西传速度越小。基本气流的垂直切变主要影响热带Rossby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 热带 行星尺度 大气波动
下载PDF
东亚寒潮冷空气的传播和行星尺度作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丁一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4-132,共9页
本文研究了1980—1984年冬季19次东亚寒潮爆发过程中低频扰动的传播特征和行星尺度作用。揭示出冷空气的向南传播主要是一种低频模态的10—20天周期的振荡。另一方面,与寒潮爆发有关的西伯利亚冷高压作为北半球冬季对流层的主要冷源会... 本文研究了1980—1984年冬季19次东亚寒潮爆发过程中低频扰动的传播特征和行星尺度作用。揭示出冷空气的向南传播主要是一种低频模态的10—20天周期的振荡。另一方面,与寒潮爆发有关的西伯利亚冷高压作为北半球冬季对流层的主要冷源会导致一系列行星尺度过程的响应。这主要表现为辐散环流的上升支迅速地从印尼—马来西亚地区东移到东太平洋,使正常的沃克环流反向。这种情况十分相似于由非厄尔尼诺年到厄尔尼诺年辐散环流的运动。从动力学上,这种辐散环流有利于东太平洋以及北美西岸的天气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尺度 寒潮爆发 沃克环流 东太平洋 环流形势 上升支 辐合区 传播特征 冬季风 上升运动
下载PDF
缓慢移动的行星尺度偶极子包络Rossby孤立子与双波地形相互作用(英文)
11
作者 罗德海 李建平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39-256,共18页
在LG型偶极子近共振条件下,获得了一个高阶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并用此方程来描述缓慢移动的包络Rossby孤立子与双地形相互作用。数值结果表明,在LG型偶极子近共振条件下,在弱西风气流中,当一个弱包络孤立... 在LG型偶极子近共振条件下,获得了一个高阶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并用此方程来描述缓慢移动的包络Rossby孤立子与双地形相互作用。数值结果表明,在LG型偶极子近共振条件下,在弱西风气流中,当一个弱包络孤立子位于地形槽区时,包络Rossby孤立子可以通过近共振强迫而放大,并产生振荡现象然而长时间过后这个孤立子将破裂并激发一系列向西传播的小振幅波。在一定时间后,强迫孤立子除了东传外还存在一个缓慢的西传。同时,强迫包络Rossby孤立子的瞬时流场与观测到的Ω型阻高和偶极子的形成、维持和崩溃过程类似。除此之外,孤立子扰动理论被用来研究双波地形在Ω型阻高和偶极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孤立子的强迫过程中,由于高阶项的存在,孤立子的群速度和相速趋于相等,以致于阻塞包络与载波在某个时刻锁相,在这种情况下,阻塞的产生是强迫包络孤立子从频散向非频散的转换过程,而在阻塞崩溃期间则相反。因此包络孤立子与地形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是阻塞产生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尺度包络Rossby孤立子 孤立子与地形相互作用 阻高
下载PDF
行星尺度纬圈平均风扰动的传播与南北极涛动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维宏 梁浩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326-1333,共8页
全球大气变量可以物理分解为纬圈和时间平均的气候对称部分、时间平均的气候非对称部分、行星尺度纬圈平均的瞬时对称扰动和天气尺度瞬时非对称扰动.本文分析了对流层顶行星尺度经、纬向风扰动在季节内和年际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厄尔尼... 全球大气变量可以物理分解为纬圈和时间平均的气候对称部分、时间平均的气候非对称部分、行星尺度纬圈平均的瞬时对称扰动和天气尺度瞬时非对称扰动.本文分析了对流层顶行星尺度经、纬向风扰动在季节内和年际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极涛动(AO)和南极涛动(AAO)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热带对流层顶的年际行星尺度纬向风扰动与赤道ENSO循环有联系,并通过异常的经圈环流传播到副热带、中纬度和极锋对流层顶.来自热带对流层顶的季节内(40~60 d)行星尺度纬向风扰动也可以通过异常的经圈环流向赤道外传播到副热带和中纬度.来自两半球极地对流层顶的大气季节内行星尺度纬向风扰动可以向高纬度传播.AO和AAO是这些行星尺度环流扰动在中高纬度传播与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分解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北极涛动 南极涛动 行星尺度 季节内振荡
原文传递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海上测控气象保障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卫民 褚晓春 王力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5-40,共6页
随着我国航天测控、远洋运输等不同行业海洋气象保障需求的不断增加,包括南太平洋、南北印度洋在内的远洋气象保障业务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相应的专业气象部门,对这一区域气象保障和规律了解不多,为了给相关研究和保障提供参考,文章... 随着我国航天测控、远洋运输等不同行业海洋气象保障需求的不断增加,包括南太平洋、南北印度洋在内的远洋气象保障业务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相应的专业气象部门,对这一区域气象保障和规律了解不多,为了给相关研究和保障提供参考,文章通过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海上气象保障经历,介绍了南半球,尤其是西南太平洋区域海浪和海面风场的气候特征,以及南半球行星尺度和天气尺度系统的活动情况,结合实际保障中天气个例的分析,指出南半球海上气象保障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注重欧洲格点报和NWW3(第三代全球海浪数值模式)模式海浪数值预报3天的预报趋势;关注南太平洋地区冷高压于源地生成后的活动;重视斐济海西北东南走向的行星尺度锋面的变化;分析是否有热带低压同冷高压相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太平洋 行星尺度 天气系统 气象保障
下载PDF
非洲磁异常对地磁场结构及其长期变化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文耀 白春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85-1992,共8页
地球非偶极磁场在主磁场结构及其长期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非偶极磁场主要表现为行星尺度磁异常,它们是南大西洋磁异常、非洲磁异常、欧亚大陆磁异常、澳洲磁异常和北美磁异常.在这5块磁异常中,非洲磁异常对磁赤道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全球... 地球非偶极磁场在主磁场结构及其长期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非偶极磁场主要表现为行星尺度磁异常,它们是南大西洋磁异常、非洲磁异常、欧亚大陆磁异常、澳洲磁异常和北美磁异常.在这5块磁异常中,非洲磁异常对磁赤道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全球长期变化特征有极大的影响.非洲磁异常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3方面:第一,由于异常区位于赤道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它极大地影响磁赤道的形状和位置.相对于偶极场的地磁赤道而言,异常区所在的中北非洲和中大西洋地区的磁赤道向北移动,最大移动量可达约15°.第二,非洲磁异常的快速西漂对全球长期变化的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在该异常区西边的中美洲形成了全球最主要的长期变化区,在1900~2005年期间,最大年变率_(max)超过200 nT/a.第三,非洲负磁异常区与其南面的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区相结合,它们的变化使西半球地磁场强度大大减弱,也使全球磁场发生显著畸变.这两块磁异常与深部的反极性斑区有着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非偶极磁场 行星尺度磁异常 地磁赤道 西漂
下载PDF
全球季风槽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维宏 汤帅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4-600,共7页
根据先前的研究总结出,全球有22个地形槽,其中只有3个行星尺度的季风槽和6个半岛尺度的季风槽。全球季风系统是由行星尺度季风槽和半岛尺度季风槽组成的。活动于热带北太平洋、热带北大西洋和热带南印度洋的赤道辐合带是太阳辐射随季节... 根据先前的研究总结出,全球有22个地形槽,其中只有3个行星尺度的季风槽和6个半岛尺度的季风槽。全球季风系统是由行星尺度季风槽和半岛尺度季风槽组成的。活动于热带北太平洋、热带北大西洋和热带南印度洋的赤道辐合带是太阳辐射随季节强迫下位置发生变化的行星尺度季风槽。半岛尺度季风槽起源于区域海陆地形和随季节变化的海陆热力对比和干湿(降水)转换。在北半球夏季,亚洲-西北太平洋地区受到4个半岛尺度季风槽和1个行星尺度季风槽的影响。其他2个半岛尺度的季风槽位于南非和印度尼西亚-西澳大利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槽 地形槽 全球季风 行星尺度 半岛尺度
下载PDF
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16
作者 夏友龙 朱抱真 黄伯银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本文利用一个包括辐射、陆地的热量平衡,雪量的变化以及对流凝结和大地形的作用的两层球谱模式,模拟了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文中给出了大陆冷高压在源地形成、南侵和入海变性三个阶段的海平面气压场,对流层中部的温度... 本文利用一个包括辐射、陆地的热量平衡,雪量的变化以及对流凝结和大地形的作用的两层球谱模式,模拟了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文中给出了大陆冷高压在源地形成、南侵和入海变性三个阶段的海平面气压场,对流层中部的温度场结构和垂直运动场特征,其结果与观测事实相一致。并模拟出冷高压发展所引起的副热带和热带行星尺度环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大陆 大地形 行星尺度 热量平衡 对流性降水 海平面气压场 纬向风 数值模拟 天气过程分析 水汽方程
下载PDF
北半球冬季风暴轴与ENSO循环的关系及其能量平衡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花 聂绩 谭本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0-217,共8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冬季对流层上层300hPa面上风暴轴与ENSO循环的关系以及风暴轴的能量平衡特征。研究表明,由于ElNio年北太平洋的哈德莱环流增强,导致北太平洋西风急流向赤道和向东伸展,进而引起了...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冬季对流层上层300hPa面上风暴轴与ENSO循环的关系以及风暴轴的能量平衡特征。研究表明,由于ElNio年北太平洋的哈德莱环流增强,导致北太平洋西风急流向赤道和向东伸展,进而引起了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增强并向赤道和向东伸展;而LaNina年事件期间情形正好相反。在北大西洋,ElNio年其西风急流中心最大值有所减小,但整个西风急流区域有所扩大并向西和向赤道伸展,相应北大西洋风暴轴强度在ElNio年也有所减弱并向西和向赤道方向伸展;LaNina事件的情形正好相反。能量分析表明,斜压转换的正值中心位于风暴轴及其上游区域。在ElNio年,北太平洋斜压转换的正值中心向赤道和向下游伸展,而北大西洋斜压转换的正值中心向赤道和向西伸展,这与北太平洋风暴轴和北大西洋风暴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行星尺度扰动对斜压转换的贡献比天气尺度扰动的贡献要小,而行星尺度-天气尺度扰动的相互作用项对斜压转换的贡献更小。研究还表明,能量正压转换的正中心位于风暴轴的上游,负中心位于风暴轴区域。相对于LaNina年,ElNio年北太平洋东部的正压转换负值中心偏北,北美的正值中心位置偏南,而北大西洋的负值中心强度减弱范围变小。这些变化与从LaNina年到ElNio年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风暴轴的变化是一致的。在能量的正压转换过程中,天气尺度扰动的贡献要大于行星尺度扰动,而行星尺度-天气尺度扰动的相互作用项的贡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风暴轴 ENSO循环 能量转换 天气尺度 行星尺度
下载PDF
Identifying Global Monsoon Troughs and Global Atmospheric Centers of Action on a Pentad Scale 被引量:18
18
作者 QIAN Wei-Hong TANG Shuai-Q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Using two datasets of global pentad grid precipitation and global 85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during 1979-2007,this study identified global monsoon troughs and global atmospheric centers of action (ACAs) on a pentad s... Using two datasets of global pentad grid precipitation and global 85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during 1979-2007,this study identified global monsoon troughs and global atmospheric centers of action (ACAs) on a pentad scale.The global monsoon troughs consist of planetary-scale monsoon troughs and peninsula-scale monsoon troughs.Forced by seasonal variations in solar radiation,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s (ITCZs) represent the planetary-scale monsoon troughs,which are active and shift over the tropical North Pacific,the tropical North Atlantic,and the tropical South Indian oceans.The peninsula-scale monsoon troughs are originated from regional land-sea topography and varied with contrasts in seasonal land-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precipitation.During the boreal summer,five peninsula-scale troughs and one planetary-scale trough are distributed in the Asia-Northwest Pacific (NWP) region.In total,22 troughs,nine monsoon troughs,and 19 ACA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were identified.Relevant ACAs may be useful in constructing regional monsoon and circulation ind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槽 全球大气 西北太平洋 行星尺度 海洋表面温度 季节性变化 太阳辐射 北大西洋
下载PDF
应用T_(63)数值预报产品制作北海市前汛期锋面暴雨预报
19
作者 覃庆第 黄燕波 《气象研究与应用》 1997年第S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数值预报 产品制作 前汛期暴雨 北海市 低空急流 系统特征 切变线 格点资料 500hPa 行星尺度
下载PDF
中国的世界第一水资源与亚洲季风动力学
20
作者 冯正祥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第28期4-6,共3页
中国天然的墨脱察隅大喇叭的南部开口达700km,是目前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口长度(240km)的两倍多;喇叭开口处年降水量高达4500mm/a,也是亚马逊河(2000mm/a)的两倍多;全面覆盖印度洋的三条跨赤道暖湿水汽大值带和来自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天然的墨脱察隅大喇叭的南部开口达700km,是目前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口长度(240km)的两倍多;喇叭开口处年降水量高达4500mm/a,也是亚马逊河(2000mm/a)的两倍多;全面覆盖印度洋的三条跨赤道暖湿水汽大值带和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十八条输送暖湿水汽的热带江河深入青藏,共同形成全球最大水资源的基本架构。笔者认为,为战胜可能在202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十年的世界性大旱灾,应及时完成墨脱察隅大喇叭体系配套工程:巧妙拓展现有水汽通道,把高降水带自海拔4000m以下,移到海拔4000m以上;增加三江源的降水量;开掘青藏运河,超越亚马逊河,为世界三分之二人口供水,"构建和谐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尺度 青藏运河 三江源奥秘 “构建和谐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