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epler Q1–Q17数据对类太阳型恒星的行星生成率估算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青欣 暴春晖 季江徽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8,共15页
近30年来的系外行星探测揭示了行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事实.为了深入研究适宜生命居住行星的普遍性,一方面需要了解宜居行星的特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已发现系外行星的分布特征,推算该类行星在恒星周围的存在几率.在目前已发现的系... 近30年来的系外行星探测揭示了行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事实.为了深入研究适宜生命居住行星的普遍性,一方面需要了解宜居行星的特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已发现系外行星的分布特征,推算该类行星在恒星周围的存在几率.在目前已发现的系外行星中,凌星法发现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如Kepler空间望远镜所观测的系外行星共有2344颗.2018年Kepler正式退役,其科学团队发布了最终版的Kepler Data Release(DR25),包含观测季度Q1–Q17的恒星共198709颗.通过对Kepler数据的分析,使用逆检测效率法和最大似然分析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系外行星半径周期参数空间内的行星生成率进行了估算,同时将计算样本根据恒星的光谱类型进行分类,分别估算得到了F、G、K型的Kepler恒星周围的行星生成率及其整体的生成率.对于半径范围1–20 R⊕(R⊕为一个地球半径),轨道周期范围0.4–400 d的Kepler凌星系外行星,宿主恒星为F型时逆检测效率法和最大似然法估算得到的行星生成率分别为0.36±0.02和0.47±0.02,宿主恒星为G型时的行星生成率分别为1.62±0.05和1.23±0.04,宿主恒星为K型恒星时的行星生成率分别为2.61±0.12和2.73±0.13.而逆检测效率法和最大似然法估算F、G、K型恒星周围存在这类行星的整体生成率分别为1.16±0.03和0.90±0.02.最后,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以及不同光谱型恒星间的行星生成率差异,并结合前人研究讨论了该估算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与卫星:普通 凌星系外行星 行星生成率 宜居行星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