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 ICME)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并带来地磁暴等地磁扰动.从Richardson和Cane提供的近地球ICME列表中筛选出ICME事件集,基于ICME扰动期间的行星际等离子体与磁场数据提取出特征.通...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 ICME)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并带来地磁暴等地磁扰动.从Richardson和Cane提供的近地球ICME列表中筛选出ICME事件集,基于ICME扰动期间的行星际等离子体与磁场数据提取出特征.通过计算各特征的费舍尔分值(Fisher Score),对这些特征进行选择,发现行星际磁场南北向分量持续时间小于-10nT且激波等扰动所带来的ICME扰动开始时,太阳风速度的增量等特征与ICME事件的地磁效应密切相关.这与现有的传统统计研究结果一致.以这些特征为基础,训练得到的径向基函数支持向量机能够以0.78±0.08的准确率判断ICME事件是否会产生中等及以上强度的地磁暴(Dst≤-50nT).展开更多
统计了第23太阳活动周(1996-2006)发生的90次强地磁暴(Dst≤-100nT)的行星际源.在第23太阳活动周内,当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Bz分量南向翻转并持续较长时间时,通常会引起强磁暴的发生,进而引起电离层暴.文中分...统计了第23太阳活动周(1996-2006)发生的90次强地磁暴(Dst≤-100nT)的行星际源.在第23太阳活动周内,当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Bz分量南向翻转并持续较长时间时,通常会引起强磁暴的发生,进而引起电离层暴.文中分析了强磁暴的年分布状况以及引起强磁暴的不同行星际结构在同样活动周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中国地区电离层暴事件的行星际源.统计结果显示,1)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ICME)是引起强磁暴的主要行星际源.在ICME中,相对于非磁云结构,磁云结构是引起强磁暴的主要行星际源.2)强磁暴主要在太阳活动极大年和下降年份,在太阳活动低年出现次数较少.强磁暴在太阳活动周的分布呈三峰结构,并认为可能跟1999年强磁暴发生次数异常少,使1998年凸显出来的现象有关.3)ICME引起的电离层暴事件是共轭作用区(Corotating Interaction Region,CIR)引起电离层暴的7倍多,这说明ICME也是电离层暴事件的行星际源.展开更多
文摘统计了第23太阳活动周(1996-2006)发生的90次强地磁暴(Dst≤-100nT)的行星际源.在第23太阳活动周内,当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Bz分量南向翻转并持续较长时间时,通常会引起强磁暴的发生,进而引起电离层暴.文中分析了强磁暴的年分布状况以及引起强磁暴的不同行星际结构在同样活动周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中国地区电离层暴事件的行星际源.统计结果显示,1)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ICME)是引起强磁暴的主要行星际源.在ICME中,相对于非磁云结构,磁云结构是引起强磁暴的主要行星际源.2)强磁暴主要在太阳活动极大年和下降年份,在太阳活动低年出现次数较少.强磁暴在太阳活动周的分布呈三峰结构,并认为可能跟1999年强磁暴发生次数异常少,使1998年凸显出来的现象有关.3)ICME引起的电离层暴事件是共轭作用区(Corotating Interaction Region,CIR)引起电离层暴的7倍多,这说明ICME也是电离层暴事件的行星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