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星际空间系统的低维迹象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水 刘一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利用1975年7月至1976年7月、1985年和1987年由行星际闪烁(IPS)测量得到的太阳风速度资料,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技术重构了这些时间序列在相空间的吸引子,求得吸引子的分维数3<D<4,最大Lvapunov指数... 利用1975年7月至1976年7月、1985年和1987年由行星际闪烁(IPS)测量得到的太阳风速度资料,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技术重构了这些时间序列在相空间的吸引子,求得吸引子的分维数3<D<4,最大Lvapunov指数总为正值.这些结果初步表明,行星际空间可能是一个低维的混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空间 太阳风 吸收子 混沌 低维迹象
下载PDF
日冕和行星际空间中的太阳射电Ⅱ型爆发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文达 杨开平 陈国强 《云南天文台台刊》 CSCD 1994年第1期49-62,共14页
本文以近20年来Ⅱ型爆发的地面观测和空间观测的巨大成就,概述了Ⅱ型爆发的主要特征,源的结构、大小和运动;着重介绍了Ⅱ型爆发激发机制和辐射机制的最新理论;最后讨论了目前观测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日冕 行星际空间 太阳射电爆发
全文增补中
行星际空间MHD模拟激波跃变关系分析
3
作者 钱昕 王敬芳 +2 位作者 邓晓华 李定 薛金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3-423,共11页
分析了模拟得到的可以传播到1 AU以远的日地空间磁流体力学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符合程度.通过对模拟激波的结构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进行的分析,提出了模拟激波的定位方法;基于所提出的定位方法,利用向长青提出的确定... 分析了模拟得到的可以传播到1 AU以远的日地空间磁流体力学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符合程度.通过对模拟激波的结构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进行的分析,提出了模拟激波的定位方法;基于所提出的定位方法,利用向长青提出的确定MHD激波局地参数的方法计算了模拟得到的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偏差.结果表明在激波传播到100Rs以后,激波对中前向快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关系的符合达到很高的程度,相对误差在10-2数量级以内;并且在激波传播到150 Rs以后,相对误差在10-3数量级以内.这个结果说明文中所使用的有限差分数值格式能较好地模拟激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空间激波 传播速度 数值模拟 跃变关系 MHD激波 日地空间
下载PDF
NASA遴选行星际空间研究小卫星技术验证任务
4
作者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4-714,共1页
NASA网站2019年8月16日报道,NASA为日球层物理日地探测器(STP)计划遴选出2项小卫星技术验证任务提案,旨在增强深空科学观测能力,帮助开发更优化的模型来预测可能影响航天员和航天器的空间天气事件。NASA为每项任务提案提供40万美元的资... NASA网站2019年8月16日报道,NASA为日球层物理日地探测器(STP)计划遴选出2项小卫星技术验证任务提案,旨在增强深空科学观测能力,帮助开发更优化的模型来预测可能影响航天员和航天器的空间天气事件。NASA为每项任务提案提供4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开展为期9个月的概念研究。最终,NASA将选择其中一个概念作为星际映射和加速探测器(IMAP)的搭车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卫星技术 科学观测 行星际空间 航天员 空间天气 航天器 NASA 探测器
下载PDF
翱翔更广阔的行星际空间(1983-1989)
5
作者 闻新 高佳宇 《太空探索》 2024年第6期78-79,共2页
行星际空间是航天器飞出地月空间后进入的更广阔空间,理论上一直向外延伸到太阳圈。长期以来,人类隔着地球大气,远距离观测其他行星,难以深入开展研究。20世纪80年代,更多的航天器飞入行星际空间,为行星研究打开了新局面。
关键词 行星际空间 地球大气 太阳圈 向外延伸 广阔空间 航天器 20世纪80年代
下载PDF
行星际空间中的磁重联事件 被引量:5
6
作者 魏奉思 胡强 R.Schwenn 《中国科学(E辑)》 CSCD 1997年第4期325-331,共7页
对1975~1981年间Helios飞船的0.18h平均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测量予以了分析,发现行星际空问存在磁重联现象.通过重建方位角Φ平面磁场位形的物理图象看到,时间尺度为天(d)的磁重联事件——由一个中介体(等离体团)和位于两侧的磁中性线(分... 对1975~1981年间Helios飞船的0.18h平均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测量予以了分析,发现行星际空问存在磁重联现象.通过重建方位角Φ平面磁场位形的物理图象看到,时间尺度为天(d)的磁重联事件——由一个中介体(等离体团)和位于两侧的磁中性线(分隔区)构成,是行星际磁重联现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可能源于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或磁云.原理性的数值模拟再现了磁重联事件的基本观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空间 磁重联 日球物理 日冕 磁云
原文传递
行星际空间中激波加速的宇宙线粒子能谱的解析表式
7
作者 张力 喻传赞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文从基本的对流扩散方程出发,在空间扩散系数随动量和位置以及太阳风速随位矢变化的一般假定下,获得了行星际空间中激波加速的宇宙线能谱的解析表式。
关键词 行星际空间 宇宙线 激波加速 能谱
原文传递
首次发现行星际空间中的大尺度超弹性碰撞现象
8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年第6期741-742,共2页
中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汪毓明教授“日地物理研究组”与在美科学家合作,通过对美国宇航局STEREO卫星观测到的一次日冕物质抛射碰撞事件的细致分析,
关键词 行星际空间 碰撞现象 超弹性 大尺度 日冕物质抛射 重点实验室 美国宇航局 空间科学
原文传递
两颗立方体卫星首次进入行星际空间
9
作者 蔡璐 方晨 闫凯 《科学世界》 2018年第6期7-7,共1页
立方体卫星(Cube Sat)是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Jordi Puig-Suari教授与斯坦福大学Bob Twiggs教授于1999年提出的概念。其标准单元外形为10厘米×10厘米×10厘米的立方体,也可以根据需要扩展为多单元。这种卫星的优点是成本低... 立方体卫星(Cube Sat)是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Jordi Puig-Suari教授与斯坦福大学Bob Twiggs教授于1999年提出的概念。其标准单元外形为10厘米×10厘米×10厘米的立方体,也可以根据需要扩展为多单元。这种卫星的优点是成本低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体 行星际空间 卫星 斯坦福大学 美国加州 标准单元 BOB 多单元
原文传递
行星际中间激波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友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7-403,共7页
在行星际空间可能存在由各类激波连接而成的混合激波,其组成部分的连接方式和时间演化遵循“慢激波—导灭激波—中间激波—导生激波—快激波”链式规则.中间激波将作为混合激波的必要组成部分,出现在日球电流片的附近,其阵面凹向太阳.... 在行星际空间可能存在由各类激波连接而成的混合激波,其组成部分的连接方式和时间演化遵循“慢激波—导灭激波—中间激波—导生激波—快激波”链式规则.中间激波将作为混合激波的必要组成部分,出现在日球电流片的附近,其阵面凹向太阳.上述结论已初步为观测证实,并对行星际激波的三维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空间 中间激波 磁流体波
下载PDF
行星际物理和磁层物理进展
11
作者 傅竹风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1990年第4期280-280,共1页
本文综述80年代以来,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磁层研究方面的进展。 在行星际物理方面,太阳风的加速机制、太阳风高速流与低速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耀斑激波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等问题都有长足进展,特别是行星际磁云结构的存在,表明行星际有大小尺... 本文综述80年代以来,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磁层研究方面的进展。 在行星际物理方面,太阳风的加速机制、太阳风高速流与低速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耀斑激波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等问题都有长足进展,特别是行星际磁云结构的存在,表明行星际有大小尺度的复杂结构,它们都与日冕和太阳风相关而且都对磁层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顶 行星际空间 地球磁层 低速流 冕洞 星际磁场 云结构 太阳磁场 重联 磁边界层
下载PDF
行星际磁重联的观测与研究
12
作者 黄锦 冯恒强 刘煜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83,共17页
近50多年来,磁重联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空间物理领域中,用以解释地球磁层、太阳大气以及行星际空间等环境下发生的爆发性物理现象。从观测方面对当前行星际磁重联研究的现状做了概述。首先介绍了磁重联的理论模型,接着回顾了行星... 近50多年来,磁重联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空间物理领域中,用以解释地球磁层、太阳大气以及行星际空间等环境下发生的爆发性物理现象。从观测方面对当前行星际磁重联研究的现状做了概述。首先介绍了磁重联的理论模型,接着回顾了行星际磁重联观测研究的历史,随后介绍了当前行星际磁重联的证认方法及磁云边界层磁重联在观测上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介绍了近些年来,单飞船及多飞船联合观测的结果,最后总结了行星际磁重联现象的特点以及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重联 行星际空间 太阳风 磁云边界层
下载PDF
行星际粒子统计特征及其在深空探测用器件失效概率预估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建昭 张庆祥 +4 位作者 汪中生 郑玉展 朱安文 邱家稳 马继楠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9年第3期211-217,共7页
文章针对深空探测任务高能粒子辐射及所致器件失效定量评估问题,利用IMP-8在1973年-2001年的电子探测数据,统计了太阳电子事件通量的特征,证明事件通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假设事件发生概率符合泊松分布,构建了行星际电子通量模型,再结... 文章针对深空探测任务高能粒子辐射及所致器件失效定量评估问题,利用IMP-8在1973年-2001年的电子探测数据,统计了太阳电子事件通量的特征,证明事件通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假设事件发生概率符合泊松分布,构建了行星际电子通量模型,再结合太阳质子通量模型、探测器轨道、行星际粒子在日球层的传播规律,得到不同置信度下空间粒子通量及其剂量。进一步结合器件累计失效剂量的试验数据,可定量评估器件失效概率。以一种典型的商用数据采集功能模块器件TL084和火星环绕探测任务为例,7个月转移轨道和3年火星轨道的任务期内,1 mm铝屏蔽下TL084的失效概率仅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行星际空间 粒子通量 统计特征 失效概率
下载PDF
未来星际旅行将采用的新技术
14
作者 迈克尔.马歇尔 李有观 《交通与运输》 2015年第5期43-45,共3页
1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茨·奥尔德林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的表面。这是至今为止人类所到过的最远距离。除了经济和政治等问题以外,星际飞行主要的... 1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茨·奥尔德林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的表面。这是至今为止人类所到过的最远距离。除了经济和政治等问题以外,星际飞行主要的障碍是目前使用的化学燃料火箭无法用于长距离的深空飞行。虽然已经可以把机器人探测器送往太阳系外行星,但它们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到达那里。至于前往其他的恒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燃料 太阳系外 尤里 能量束 核聚变反应 时空扭曲 尼尔 托卡马克装置 虫洞 行星际空间
下载PDF
中国空间天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水 魏奉思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5-1029,共5页
空间天气指太阳、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空间(地球磁层、电离层、热层和中高层大气)的状态及其变化,它能够影响到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危及人类的生存.空间天气计划包括观测和资料分析,研究和数值建模,预报和服务.本文评述了近... 空间天气指太阳、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空间(地球磁层、电离层、热层和中高层大气)的状态及其变化,它能够影响到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运行和可靠性,危及人类的生存.空间天气计划包括观测和资料分析,研究和数值建模,预报和服务.本文评述了近十年来我国空间天气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天气 日地系统 日冕物质抛射 行星际空间 地球空间
下载PDF
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设想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季 张双南 +11 位作者 王赤 甘为群 颜毅划 唐琦 刘志恒 孙丽琳 陈宏斌 陈建忠 刘秋生 曹则贤 王双峰 张元仲 《国际太空》 2009年第12期1-5,共5页
关键词 空间科学 规划 中长 中国 客观世界 自然科学发展 自然现象 行星际空间
下载PDF
从地球物理年到空间年——人类空间活动35年巡礼
17
作者 潘厚任 《自然杂志》 1992年第12期886-893,共8页
如果说在空间时代初期,空间科学技术只是狭小圈子里的事,那末今天,它已经同人类生存环境、经济发展乃至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了。
关键词 空间活动 地球物理 空间科学技术 土星磁层 行星际空间 卫星定位 美国航天飞机 生存环境 国际地球物理年 科学探测
下载PDF
中国成功发射探空火箭 有助自主监测空间环境
18
《科技传播》 2011年第9期14-14,共1页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发射场成功发射。这一试验的成功将为我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子午...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发射场成功发射。这一试验的成功将为我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子午工程"是我国"十一五"中期投资建设的一个能够在地面持续运行的、综合性的、跨区域的大型空间环境观测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 科技基础设施 空间活动 行星际空间 综合监测 中国科学院 发射基地 地球半径 磁层 连续监
下载PDF
产业动态:中科院启动“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19
《卫星与网络》 2011年第3期76-76,共1页
2月3日,中科院宣布启动实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致力于提高我国空间科技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探索黑洞、暗物质等宇宙的奥秘。 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 2月3日,中科院宣布启动实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致力于提高我国空间科技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探索黑洞、暗物质等宇宙的奥秘。 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蕴含重大科学突破的前沿科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空间科学 中科院 产业 宇宙空间 行星际空间 日地空间 自然现象
下载PDF
空间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纪舟 路璐 郭利民 《通信技术》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空间互联网技术是人类进行航天测控、导航定位、远洋航行等空间应用的基础支撑,是实现全球互联互通的关键手段。首先介绍了空间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组成及结构、特点及优势等相关基础知识,接着总结了空间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然后阐述了... 空间互联网技术是人类进行航天测控、导航定位、远洋航行等空间应用的基础支撑,是实现全球互联互通的关键手段。首先介绍了空间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组成及结构、特点及优势等相关基础知识,接着总结了空间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然后阐述了空间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和航天应用的发展要求,对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互联网 空间路由DTN协议星际互联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