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基础变形对行车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楠 肖军华 +1 位作者 陈建国 张德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63,69,共7页
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基础(桥墩)变形引起桥上轨道附加不平顺,进而对列车运行产生影响的问题,本文以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系统为对象,分别建立轨道-桥梁上部结构-支座-桥墩数值仿真子模型,以及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作用子模型,计... 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基础(桥墩)变形引起桥上轨道附加不平顺,进而对列车运行产生影响的问题,本文以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系统为对象,分别建立轨道-桥梁上部结构-支座-桥墩数值仿真子模型,以及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作用子模型,计算并分析桥墩不同变形模式和量值对高速铁路行车的影响。研究结论:(1)桥墩变形对行车的影响与列车速度有关,列车速度越高,其影响越大;(2)桥墩横向变形对行车的影响大于桥墩沉降所产生的影响,桥墩同时发生沉降和横向变形情况下,行车安全性主要受横向变形的影响;(3)桥梁跨径减小,各行车评价指标增大,尤其当桥墩横向变形大于10 mm的情况下;(4)对于32 m标准跨径桥梁,桥墩沉降不超过20 mm,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均未超过限值,但是当桥墩横向变形达到15 mm时,列车高速运行下行车安全性指标已超过限值;(5)该研究结论对高速铁路桥梁基础变形的管理与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桥墩变形 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下载PDF
基于驾驶行为和BIM的地下立交数据挖掘分析
2
作者 游欣雨 周秋龙 +2 位作者 王安略 董侨 顾兴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26-533,共8页
为研究地下立交交安设施对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影响,以南京某大型互通式地下立交改建后模型为例,采用BIM对地下立交进行三维精细化建模,结合数据挖掘手段对驾驶模拟中车辆数据和驾驶数据进行分析,将地下立交分为入口段、分流段、合流... 为研究地下立交交安设施对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影响,以南京某大型互通式地下立交改建后模型为例,采用BIM对地下立交进行三维精细化建模,结合数据挖掘手段对驾驶模拟中车辆数据和驾驶数据进行分析,将地下立交分为入口段、分流段、合流段、出口段和基本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地下立交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地下立交行车安全性时,通过决策树算法分析发现入口减速段长度行驶安全性影响最为明显,当减速段长度为40 m时最佳;对于地下立交行车舒适性而言,墙壁颜色对地下立交行车舒适性影响最为明显,通过神经网络中预测刻画器分析发现合适墙壁颜色能降低驾驶员的舒适性损失值和横向加速度,从而提高行车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立交 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建筑信息模型 驾驶模拟技术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高速铁路简支梁桥挠跨比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克冰 班新林 苏永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0,共5页
高速铁路桥梁在列车作用下产生的动挠度会影响线路平顺性,进而影响桥上运行车辆的动力响应。本文应用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理论,考虑行车安全性和旅客舒适性,分析挠跨比对高速铁路32、40 m跨度简支梁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为得到不同挠跨比... 高速铁路桥梁在列车作用下产生的动挠度会影响线路平顺性,进而影响桥上运行车辆的动力响应。本文应用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理论,考虑行车安全性和旅客舒适性,分析挠跨比对高速铁路32、40 m跨度简支梁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为得到不同挠跨比条件下桥上车辆响应的最大值,通过对简支梁基频与线质量合理取值使梁体在计算车速条件下发生共振。研究结果表明:挠跨比较大时,车体竖向加速度幅值主要受桥梁共振响应影响,且随车速增大而增大;40 m跨度简支梁车体竖向加速度和轮重减载率均小于32 m跨度简支梁。挠跨比较小时,车体竖向加速度幅值主要受轨道不平顺和等跨桥梁连续激励的影响,且随车速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32、40 m跨度简支梁桥上车辆动力响应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简支梁桥 动力响应 挠跨比 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下载PDF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路基施工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肖阳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通过对涎流冰病害形成原因的分析,多处层间潜水涎流冰病害的形成是因为路堑开挖后,切断潜水层,导致层间水外露,破坏原有自然疏水状况造成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导、蓄相结合的处理措施,完善地表排水系统,采用设置深层砂砾盲沟、蓄冰坑,... 通过对涎流冰病害形成原因的分析,多处层间潜水涎流冰病害的形成是因为路堑开挖后,切断潜水层,导致层间水外露,破坏原有自然疏水状况造成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导、蓄相结合的处理措施,完善地表排水系统,采用设置深层砂砾盲沟、蓄冰坑,使地表水、层间潜水远离到路基,避免形成涎流冰,导致路基破坏,保证冬季行车安全,确保道路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流冰 深层砂砾盲沟 蓄冰池 稳定 使用寿命 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