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膜X射线应力测试三种衍射几何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铭 何家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8-72,共5页
对比了薄膜 X射线应力测试的三种衍射几何 ,结果表明掠射侧倾法具有透入深度浅、透入深度随ψ角变化不大、对织构影响不敏感以及没有无应力试样的正、负ψ曲线分离等优点 ,所以掠射侧倾法是一种更适于薄膜应力测量的测试方法。应用掠射... 对比了薄膜 X射线应力测试的三种衍射几何 ,结果表明掠射侧倾法具有透入深度浅、透入深度随ψ角变化不大、对织构影响不敏感以及没有无应力试样的正、负ψ曲线分离等优点 ,所以掠射侧倾法是一种更适于薄膜应力测量的测试方法。应用掠射侧倾法测量了 PVD和 PCVD工艺的 Ti N薄膜的内应力情况 ,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对于气相沉积膜内的应力状态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掠射侧倾法 常规法 侧倾法 薄膜 X射线应力测试 衍射几何
下载PDF
《材料测试方法》中衍射几何及结构因子的教学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飞 刘清泉 +1 位作者 刘文娟 谢文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19期128-130,共3页
《材料测试方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用于探索晶体结构的衍射学地位斐然,具体包含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两部分内容。作为衍射学重点内容的衍射几何及结构因子难以掌握和融会贯通,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原理的来龙去脉阐... 《材料测试方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用于探索晶体结构的衍射学地位斐然,具体包含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两部分内容。作为衍射学重点内容的衍射几何及结构因子难以掌握和融会贯通,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原理的来龙去脉阐述模糊不清。结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实践,总结了关于衍射几何及结构因子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征 衍射几何 结构因子 布拉格方程
下载PDF
计入衍射几何因子和多重性因子的立方GaN相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渠波 郑新和 +6 位作者 王玉田 冯志宏 韩景仪 刘世安 林世鸣 杨辉 梁骏吾 《中国科学(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以回摆法衍射峰的积分强度为基础 ,提出了X射线衍射分析单晶体时的多重性因子和衍射几何因子的概念 ,推导出普遍适用的相含量计算公式 .利用双晶X射线多功能四圆衍射仪测绘GaN/GaAs( 0 0 1 )外延层中立方相 ( 0 0 2 )面、{1 1 1 }面和... 以回摆法衍射峰的积分强度为基础 ,提出了X射线衍射分析单晶体时的多重性因子和衍射几何因子的概念 ,推导出普遍适用的相含量计算公式 .利用双晶X射线多功能四圆衍射仪测绘GaN/GaAs( 0 0 1 )外延层中立方相 ( 0 0 2 )面、{1 1 1 }面和六角相 {1 0 1 0 }面的极图和倒易空间Mapping ,分析了六角相和立方相微孪晶的各晶面在极图中的分布特征及计算相含量时的多重性因子和衍射几何因子 ,并根据立方相( 0 0 2 )、立方相微孪晶 {1 1 1 }、六角相 {1 0 1 1 }和 {1 0 1 0 }衍射峰的积分强度 ,求得外延层中立方相微孪晶和六角相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含量 衍射几何因子 多重性因子 六角相 立方相微变晶 氮化镓 外延生长 半导体
原文传递
同步辐射的基本知识 第二讲 同步辐射中的衍射术及其应用(四)
4
作者 程国峰 杨传铮 黄月鸿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8年第6期327-329,共3页
关键词 衍射几何 同步辐射 位敏探测器 应用 知识 能量色散 波长色散 X射线
下载PDF
水下扁平阻抗结构衍射声场建模与计算(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彦森 盛美萍 +2 位作者 王美艳 陶红丹 周赤奇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2-1012,共11页
运用一致性几何衍射理论对水下扁平阻抗结构的衍射声场计算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讨论分析了水下扁平结构衍射声场分布与不同衍射类型、收发方式、结构表面阻抗特性、入射声波性质等几何特性和声学特性间的影响关系。其中... 运用一致性几何衍射理论对水下扁平阻抗结构的衍射声场计算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讨论分析了水下扁平结构衍射声场分布与不同衍射类型、收发方式、结构表面阻抗特性、入射声波性质等几何特性和声学特性间的影响关系。其中,首次考虑了尖端衍射贡献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尖端衍射和结构表面阻抗特性在不同条件下对总的衍射声场作用规律和影响程度等。最后为验证上述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还与水下钢板散射声场分布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考虑尖端衍射贡献影响使得上述模型更加完整,计算精度得到有效提高,且尖端衍射影响程度与入射声波频率、收发张角、结构表面阻抗特性以及声源、接收场点和结构的空间相对几何位置等因素有关;(2)结构两侧表面阻抗特性的影响规律和程度存在差异。其中,面向声源一侧的结构表面复反射系数幅值和背向声源一侧结构表面的复反射系数相角对结构衍射声场分布强度的影响尤为明显。这些对水下目标强度估计、自由场材料声学测试和衍射效应抑制技术研究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性几何衍射理论 水下扁平阻抗结构 衍射声场 尖端衍射
下载PDF
大规模差异化点云数据下的联邦语义分割算法
6
作者 林佳斌 张剑锋 +3 位作者 邵东恒 郭杰龙 杨静 魏宪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6-712,共7页
海量点云数据的存储对自动驾驶实时3D协同感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出于数据安全保密性的要求,部分数据拥有者不愿共享其私人的点云数据,限制了模型训练准确性的提升。联邦学习是一种注重数据隐私安全的计算范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 海量点云数据的存储对自动驾驶实时3D协同感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出于数据安全保密性的要求,部分数据拥有者不愿共享其私人的点云数据,限制了模型训练准确性的提升。联邦学习是一种注重数据隐私安全的计算范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方法来解决车辆协同感知场景下的大规模点云语义分割问题。融合具有点间角度信息的位置编码方式并对邻近点进行几何衍射处理以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最后根据本地模型的生成质量动态调整全局模型的聚合权重,提高数据局部几何结构的保持能力。在SemanticKITTI,SemanticPOSS和Toronto3D三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显著优于单一训练数据和基于FedAvg的方法,在充分挖掘点云数据价值的同时兼顾各方数据的隐私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点云语义分割 双层几何衍射 动态权重
下载PDF
以改进的混合方法预测室外到室内的电波传播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永明 吕英华 +2 位作者 徐立 张洪欣 冯晓俊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4期428-432,共5页
采用了理想匹配吸收层技术改进了了基于衍射几何射线法(GTD)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混合方法,改进后的方法使计算结果比基于Mur吸收边界条件的混合法更精确更具有稳定性。该方法可作为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法的新选择;利用该方法研... 采用了理想匹配吸收层技术改进了了基于衍射几何射线法(GTD)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混合方法,改进后的方法使计算结果比基于Mur吸收边界条件的混合法更精确更具有稳定性。该方法可作为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法的新选择;利用该方法研究了由室外到室内的电波传播预测,给出了计算结果和传播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波传播 理想匹配吸收层 衍射几何射线法 时域有限差分法 移动通信
下载PDF
有限阻抗表面扁平目标对声波的散射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朔中 王荣庆 沈瑞喜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2-38,共7页
本文应用几何衍射理论研究水中扁平小样品的声散射特性.根据有阻抗覆盖层的刚性尖劈衍射的一致性GTD公式和几何关系导出矩形扁平样品的散射公式.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收发合量和收发分置时样品的散射特性,及其与入射波参数和材料... 本文应用几何衍射理论研究水中扁平小样品的声散射特性.根据有阻抗覆盖层的刚性尖劈衍射的一致性GTD公式和几何关系导出矩形扁平样品的散射公式.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收发合量和收发分置时样品的散射特性,及其与入射波参数和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吻合程度较好.GTD的数值方法可望应用于目标强度预报和自由场小样品反射系数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几何衍射理论 目标强度 声波
下载PDF
水下扁平结构散射声场计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彦森 盛美萍 +1 位作者 王鹏 张军锋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0-283,共4页
出于拓展计算频域宽度角度考虑,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积分方程法和几何衍射法为理论基础的可覆盖水声全部工作频段的水下扁平目标散射声场的宽频域混合计算模型,并以矩形钢板为目标,对其在不同声波入射角度条件下的水下散射声场频域分布开... 出于拓展计算频域宽度角度考虑,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积分方程法和几何衍射法为理论基础的可覆盖水声全部工作频段的水下扁平目标散射声场的宽频域混合计算模型,并以矩形钢板为目标,对其在不同声波入射角度条件下的水下散射声场频域分布开展了定量研究与讨论分析,并得出:两种方法在所求解频域内的计算结果均互为补充,在中频段吻合程度较好,吻合频点与收发位置和结构的几何配置等因素有关;散射声场频域分布特征与各成分波间的相干作用有关。此外,对于钢板这类表面接近刚性的水下结构而言,镜向散射强度普遍强于前向散射。这表明,上述宽频域混合计算模型是可行的和可靠的,求解频域宽度和精度均得到有效改善,这对水下目标散射强度估计和自由场材料声学测试与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扁平结构 散射声场 宽频域混合计算模型 边界元法 一致性几何衍射理论
下载PDF
舰船隐身设计技术(2)
10
作者 张智鹏 孙祯霞 《国外舰船工程》 2003年第2期13-22,共10页
关键词 雷达截面积 雷达电子战 单静态雷达 双静态雷达 后方散射 几何光学 衍射几何 双重衍射 短脉件测量 舰船 隐身设计
下载PDF
微小区电波传播特性的分析
11
作者 汪建 黄平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分析了一种新型微小区的电波传播,预测城市小区环境下的传播损耗。该方法建立在电波传播和几何光学理论及费塞尔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考虑了不同情况下电波的空间传播与屋顶衍射,计算出路径的传播损耗。
关键词 电子技术 电波传播 传播模型 路径损耗 几何光学理论 几何衍射理论
下载PDF
GTD MODEL-BASED TIME-SHIFT INVARIANT TARGET IDENTIFICATION USING MATCHING PURSUITS AND LIKELIHOOD RATIO TESTS
12
作者 Wang Dangwei Guan Xinpu +2 位作者 Wang Shaogang Ma xingyi Su Yi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8年第2期186-191,共6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y of ultra wide-band radar,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tep-variant multiresolution approach for the time-shift parameter estimation. Subsequently,combining with the appro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y of ultra wide-band radar,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tep-variant multiresolution approach for the time-shift parameter estimation. Subsequently,combining with the approach,a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GTD) model-based time-shift Invariant method to target identification using Matching Pursuits and Likelihood Ratio Test(IMPLRT) is developed.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measured scattering signatures of two targets in an ultra wide-band chamber are presented contra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MPLRT to the Wang's MPLRT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 identification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 (GTD) model Scattering mechanism Wide-band radar
下载PDF
晶体的X射线衍射理论——劳厄与埃瓦尔德的遗产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端 冯少彤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34-440,共7页
文章概述了晶体X射线衍射理论的发展过程 ,介绍了不同形式的衍射几何理论、劳厄方程、布拉格方程与埃瓦尔德作图法 ,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文章还介绍了运动学衍射理论和不同形式的动力学衍射理论 ,后者包括达尔文的简化处理、埃... 文章概述了晶体X射线衍射理论的发展过程 ,介绍了不同形式的衍射几何理论、劳厄方程、布拉格方程与埃瓦尔德作图法 ,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文章还介绍了运动学衍射理论和不同形式的动力学衍射理论 ,后者包括达尔文的简化处理、埃瓦尔德的表述和劳厄的表述 ,并对其物理后果进行了讨论 ,强调了动力学理论所预言的电磁波在周期结构中传播所引起的能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X射线衍射理论 衍射几何理论 劳厄方程 布拉格方程 埃瓦尔德作图法 运动学衍射理论 动力学衍射理论
原文传递
移动通信中多重建筑物的遮挡损耗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润 汤敏 +1 位作者 王宗欣 齐藤民雄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4,共6页
用UniformGeometricalTheoryofDiffraction(UTD)分析了等高度等间距的建筑物对移动通信中移动台接收信号的影响,给出了易于计算的UTD拟合表达式.计算表明,此时Hata模型、COST231模型的计算结果和UTD的计算结果是较为接近的.但要精确地... 用UniformGeometricalTheoryofDiffraction(UTD)分析了等高度等间距的建筑物对移动通信中移动台接收信号的影响,给出了易于计算的UTD拟合表达式.计算表明,此时Hata模型、COST231模型的计算结果和UTD的计算结果是较为接近的.但要精确地比较各场点的传播损耗只能用UTD按照实际的不等高度、不等间距的建筑物分布来计算.结果表明,当移动台前一幢建筑物的直接路径被阻挡时,UTD方法能较确实的反映此时的传播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多重建筑物 遮挡损耗 电波传播模型 UTD方法 传播损耗 几何衍射理论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evolution of cold drawing <110> single crystal copper 被引量:5
15
作者 CHEN Jian YAN Wen +3 位作者 LI Bing MA XiaoGuang DU XinZhi FAN XinHu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551-1559,共9页
By means of electron backscattering diffraction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drawn single crystal copper with initial orientation (110) parallel to axial direction have been... By means of electron backscattering diffraction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drawn single crystal copper with initial orientation (110) parallel to axial direc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work. In or- 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itial orient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drawn copper, the results of the drawn (110) sin- gle crystal copper wire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100) and (111) single crystal copper wires. It is found that the grain subdi- vision of (110) single crystal is more evident than that of (100) and (111), and the textures consisting of (111) and (100) abruptly form in the drawn (110) single crystal. At high strains, due to shear strain, the distribution of fiber textures is imho- mogenou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drawn (110) single crystal copper wires. (100) is near the surface and (111) is at the center. The microstructure results of drawn (110) single crystal show that at low strains, it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wo kinds of geometrically necessary boundaries with noncrystalline character. At medium strains, S bands can be observed. At high strains, lamellar boundaries form. Mean misofientation and average spacing of dislocation boundary are larger in drawn (110) single crystal, as compared with (111) and (100). In drawn (110) single crystal with high strains, the bimodal distribution forms at lower strains than in drawn (100) single crystal, which is because the dislocation boundaries with high angle are contributed by not only the boundary between (111) and (100) fiber textures but also the boundary in (111) or (100) te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crystal copper cold drawing TEXTURE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Spontaneously deployable structure for space diffractive telescope 被引量:1
16
作者 ZUO Yu-di LI Zong-xuan +1 位作者 JIN Guang XIE Peng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7年第4期245-249,共5页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demands for diffractive telescopes in space exploration, a new deployable space diffractive tele- scope is designed. The structure and geometrical sizes of the spontaneously deployable telescop...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demands for diffractive telescopes in space exploration, a new deployable space diffractive tele- scope is designed. The structure and geometrical sizes of the spontaneously deployable telescope are preliminarily designated through the Serrurier truss principle and the optimized design theory.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de- ployable 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and its deployed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The prototype of the spontaneously de- ployable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and some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study its characteristic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ployable structure is 2.95 m in length, its repetitive deployed precision can reach less than 2 ram, the off-center error is less than 0.3 mm, and its deployed precision can be adjusted to micrometer level by actuators when it has deployed. It has simple structure, low mass, steady and reliable deployment, as well as higher precision for space diffractive telesc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Space research
原文传递
Putting aniline radical cations in a bottle
17
作者 Senwang Zhang Wenqing Wang +5 位作者 Shen Liu Yunxia Sui ZaiChao Zhang Gengwen Tan Qing Sun Xinping W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439-1443,共5页
Salts containing aniline radical cations have been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spectroscopy,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EPR spectra a... Salts containing aniline radical cations have been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spectroscopy,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EPR spectra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e unpaired electron is delocalized on phenyl rings and nitrogen atoms. Both radical cations feature a quinoidal geometry with a partially double C–N bond, but are distinct in that the C–N bond is coplanar to the phenyl plane in one cation while deviates from the plane in the other due to steric crowding. The work provides the first unequivocal examples of stable aniline radical 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line radical cations quinoidal geometry C-N double bon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