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点、线、面——以岳麓版必修Ⅰ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为例
1
作者 许云钦 洪玉荣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第4期100-102,共3页
为了让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课题组经过一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借鉴历史衔接教学的学术成果,通过案例示范,展现"找准衔接点、理好衔接线、搭建衔接面"的衔接思路,为高中... 为了让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课题组经过一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借鉴历史衔接教学的学术成果,通过案例示范,展现"找准衔接点、理好衔接线、搭建衔接面"的衔接思路,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一个可复制、易操作、可推广的衔接教学范式,帮助教师解决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衔接思路 衔接 衔接线 衔接面
下载PDF
衔接铺砌式透水道面结构的浸水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赵方冉 封攀新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7,125,共7页
基于对衔接铺砌式透水混凝土道面结构的受力分析,构建了在不同基础上铺筑式道面的力学分析模型。分别针对土基—道面板块结构、土基—碎石垫层—道面板块结构进行了饱水前后不同位置的加载实验,研究了不同加载位置对衔接铺砌式透水混凝... 基于对衔接铺砌式透水混凝土道面结构的受力分析,构建了在不同基础上铺筑式道面的力学分析模型。分别针对土基—道面板块结构、土基—碎石垫层—道面板块结构进行了饱水前后不同位置的加载实验,研究了不同加载位置对衔接铺砌式透水混凝土道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及道面结构在饱水前后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铺砌式衔接道面板块间的相互衔接约束可有效地协调和分配相邻板块间的变形与荷载。在板块中心和边沿位置加载时,铺砌式透水道面的临界状态为土基失稳性破坏,角部加载时的临界状态为道面板块开裂性破坏;土基层饱水对道面结构承载能力降低约为11%~14%,设置碎石垫层后可使道面结构承载能力提高40%~70%,结构的稳定性提高20%以上。角部加载是衔接铺砌式透水混凝土道面结构最不利加载位置,为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建议在工程中设置适当的碎石垫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铺砌式道 透水混凝土道 碎石垫层 基层饱水稳定性
下载PDF
多型面衔接回转体零件数控加工技巧分析
3
作者 刘松 《南方金属》 CAS 2012年第2期53-55,共3页
根据多型面衔接回转体零件结构特点,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利用数控机床加工时,制定加工工艺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和改进意见;特别是坐标延伸法,对于多型面衔接回转体零件的数控加工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多型衔接 回转体 坐标延伸 工艺
下载PDF
面流衔接流态的合理运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冬俊瑞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20,共5页
通过对已建8座大中型面流消能工程的调查总结,为改善面流消能设计与运行乃编写本文,提出合理选用面流流态及采取必要控制措施的看法。内容包括:面流衔接流态的特征;面流流态保证区与界限水深关系式;挑坎高度与挑角对扩大面流保证区的作... 通过对已建8座大中型面流消能工程的调查总结,为改善面流消能设计与运行乃编写本文,提出合理选用面流流态及采取必要控制措施的看法。内容包括:面流衔接流态的特征;面流流态保证区与界限水深关系式;挑坎高度与挑角对扩大面流保证区的作用;挑流与面流的联合运用方式,采用导墙、隔水墙及合理开启闸孔来控制平面回流;对尾水波浪的控制与岸坡防护问题均提出建议,并对今后面流消能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流态 流消能工程
全文增补中
浅析素描绘画中的分面塑造与去面衔接法
5
作者 杜伯珩 《广西教育》 2014年第42期123-124,共2页
具体讲解素描绘画中分面塑造法与去面衔接法的有机结合方法,使画作最终能表现出更具写实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 素描绘画 塑造 衔接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不规则工作面支承压力演化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国林东 牛心刚 陆占金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2,共6页
针对大倾角煤层不规则工作面围岩控制难题,结合大倾角煤层工作面开采特点,构建了大倾角煤层不规则工作面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不规则工作面在不同倾角条件下支承压力动态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规则工作面走向与倾向支承压力动态演化... 针对大倾角煤层不规则工作面围岩控制难题,结合大倾角煤层工作面开采特点,构建了大倾角煤层不规则工作面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不规则工作面在不同倾角条件下支承压力动态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规则工作面走向与倾向支承压力动态演化过程具有一致性,不规则工作面上中下不同区域支承压力形成与演化过程受煤层倾角影响表现出不一致性;工作面衔接段10~40 m内支承压力呈现过度集中的特点;受煤层倾角影响,工作面中部超前支承压力最大;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走向推进至70 m和140 m时,超前支承压力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不规则工作 衔接面 数值模拟 支承压力 动态演化
下载PDF
鼻咽癌常规放疗颈部接野与皮肤反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志季 苏国华 朱煜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6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常规放疗中面颈联合射野与颈部射野衔接情况对颈部皮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39例首次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均予面颈联合野及单颈前野照射,根据衔接及射野交界移动的不同分为四... 目的分析鼻咽癌常规放疗中面颈联合射野与颈部射野衔接情况对颈部皮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39例首次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均予面颈联合野及单颈前野照射,根据衔接及射野交界移动的不同分为四组。第一组13例,在颈5椎体下衔接,照38Gy/19F后将射野下界上移1cm;第二组11例,在颈4椎体下衔接,照19次后射野下界上移1cm;第三组8例,在颈4椎体下衔接,照10次及照19次后均将射野下界上移1cm;第四组7例,在颈4椎体下衔接,照25次后射野下界才移动。放疗4~6周观察2、3级急性皮肤反应。结果四组上颈部反应分别为53.8%、45.5%、12.5%和100%,下颈部反应分别为84.6%、18.2%、25%、28.5%。第二组加第三组的平均值和第四组的上颈部反应分别为31.5%和100%,P<0.01。第一组和第二组在下颈部的反应分别为84.6%和18.2%,P<0.01,第二组和第三组上颈部皮肤反应为45.5%和12.5%,P<0.01。结论移动野交界线和不移动时皮肤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动1次与移动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面颈野下界过低会造成下颈部皮肤反应显著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颈联合野衔接 皮肤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