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衣壳蛋白靶向灭活——一种新型抗病毒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忠华 仇华吉 陈维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8-92,共5页
衣壳蛋白靶向灭活(CTVI)是一种新型抗病毒策略,它是通过将病毒衣壳蛋白与核酸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核糖核酸酶Barnase、大肠杆菌RNase HI等)的融合蛋白装配到病毒粒子中,使核酸酶接触并降解病毒核酸,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 衣壳蛋白靶向灭活(CTVI)是一种新型抗病毒策略,它是通过将病毒衣壳蛋白与核酸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核糖核酸酶Barnase、大肠杆菌RNase HI等)的融合蛋白装配到病毒粒子中,使核酸酶接触并降解病毒核酸,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该策略已经在人免疫缺陷病毒、鼠白血病病毒、乙肝病毒、登革病毒等抗病毒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壳蛋白靶向(ctvi) 衣壳蛋白-核酸酶融合蛋白 抗病毒策略
下载PDF
草鱼呼肠孤病毒衣壳蛋白靶向灭活转基因P_0的构建
2
作者 秦波 程洛单 +2 位作者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56-1963,共8页
为探索草鱼出血病防治新技术,实验采用衣壳蛋白靶向灭活(capsid-targeted viral inactivation,CTVI)策略,利用Tgf2转座子元件,构建了带爪蟾EF1α或鲤热休克蛋白70两种不同启动子的CTVI转基因质粒p Tgf2-EF1α-VP3-SN或p Tgf2-Hsp70-VP... 为探索草鱼出血病防治新技术,实验采用衣壳蛋白靶向灭活(capsid-targeted viral inactivation,CTVI)策略,利用Tgf2转座子元件,构建了带爪蟾EF1α或鲤热休克蛋白70两种不同启动子的CTVI转基因质粒p Tgf2-EF1α-VP3-SN或p Tgf2-Hsp70-VP3-SN。该2种质粒均包含GCRV衣壳蛋白VP3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Staphylococcus aureus nuclease,SN)融合表达阅读框。通过将2种CTVI转基因质粒与体外合成的Tgf2转座酶5'加帽mRNA共同显微注射入草鱼1~2细胞期受精卵,获得了带2种不同启动子的CTVI转基因草鱼群体。PCR和测序结果显示,2种转基因阳性草鱼基因组中均含有外源GCRV衣壳蛋白VP3与SN基因片段,阳性率分别为40.2%和37.0%,表明Tgf2转座子已成功介导CTVI融合表达基因整合到草鱼基因组中。本实验共获得了120尾P0CTVI转基因个体,为将来构建抗出血病草鱼新品系奠定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草鱼出血病 呼肠孤病毒 衣壳蛋白靶向 转基因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16的β-丙内酯灭活可引起病毒衣壳的结构变化和表面修饰
3
作者 关文竹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4期48-48,共1页
β-丙内酯(BPL)是广泛应用于疫苗产业的灭活剂。然而,其对疫苗蛋白抗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在这里,作者分别提供BPL处理的柯萨奇病毒A16(CVA16)成熟病毒粒子和前衣壳在分辨率为0.39 nm和0.65 nm的冰冻电子显微镜(cryo... β-丙内酯(BPL)是广泛应用于疫苗产业的灭活剂。然而,其对疫苗蛋白抗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在这里,作者分别提供BPL处理的柯萨奇病毒A16(CVA16)成熟病毒粒子和前衣壳在分辨率为0.39 nm和0.65 nm的冰冻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 结构变化 丙内酯 表面修饰 病毒衣壳 电子显微镜 蛋白抗原
下载PDF
有linker插入的靶向核糖核酸酶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宫卫东 刘军 +3 位作者 丁劲 赵亚 李英辉 薛采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56-1959,共4页
目的 :构建人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的神经毒素(hEDN )与乙肝病毒核心蛋白 (HBVc)之间插入有linker(Gly4Ser) 3 的融合真核表达载体 (该融合蛋白即为靶向核糖核酸酶 ) ,以优化分子折叠 ,并将其应用于抑制HBV复制的体外研究 .方法 :以第四军... 目的 :构建人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的神经毒素(hEDN )与乙肝病毒核心蛋白 (HBVc)之间插入有linker(Gly4Ser) 3 的融合真核表达载体 (该融合蛋白即为靶向核糖核酸酶 ) ,以优化分子折叠 ,并将其应用于抑制HBV复制的体外研究 .方法 :以第四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已构建的pcDNA3.1 (- ) /TR为基础 .首先合成linker序列 ,经过退火形成双链并克隆入 pcDNA3.1 (- ) /TR生成pcDNA3.1 (- ) /HBc linker质粒 ;随后hEDN片段经PCR扩增后克隆入 pcDNA3.1 (- ) /HBc linker质粒生成 pcDNA3.1 (- ) /TNL质粒 ,其中效应分子 (hEDN)与靶向分子 (HBVc)之间为linker序列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pcDNA3.1 (- ) /TNL在细胞的表达 ,并应用放免法测定其抗HBV活性 .同时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代谢活性 .结果 :成功构建了有linker (Gly4Ser) 3 介入的hEDN和HBVc真核融合表达载体 ;并在HepG2 .2 .1 5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 .转染质粒 pcDNA3.1(- ) /TNL与 pcDNA3.1 (- ) /TR相比可明显地降低HepG2 .2 .1 5细胞上清中HBsAg的含量 (P <0 .0 5 ) .MTT比色分析表明细胞代谢活性未受到影响 (P >0 .0 5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LINKER 衣壳导向的病毒 靶向核糖核酸酶 抑制效应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靶向核糖核酸酶抑制HBV复制的研究
5
作者 宫卫东 李鹏 +2 位作者 赵亚 刘军 薛采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观察Linker介导的乙型肝炎靶向核糖核酸酶(HBV-TRL)重组腺病毒载体(RAd)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构建载体pcDNA3.1(-)/TRL、TR、TRmut、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BVc)、人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的神经毒素(hEDN),分别将各目的片段亚... 目的观察Linker介导的乙型肝炎靶向核糖核酸酶(HBV-TRL)重组腺病毒载体(RAd)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构建载体pcDNA3.1(-)/TRL、TR、TRmut、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BVc)、人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的神经毒素(hEDN),分别将各目的片段亚克隆入穿梭质粒pDC316,与辅助质粒用磷酸钙法共转染HEK293细胞,分别产生载体RAd/TRL、RAd/TR、RAd/TRmut、RAd/HBVc、RAd/hEDN,其中RAd/TRL组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感染HepG2.2.15细胞,应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RL的表达,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的含量。结果成功获得了含TRL、TR、HBVc、hEDN等不同目的片段的RAd,在HepG2.2.15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并且明显降低了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的含量。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乙肝靶向核糖核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衣壳导向的病毒 靶向核糖核酸酶 腺病毒载体
下载PDF
西尼罗河热的研究近况
6
作者 崔尚金 李媛 童光志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2年第11期11-14,共4页
  西尼罗河热(West Nile fever)是一种由虫媒病毒--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引起人畜共患[1]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发热、人和动物的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表现为发热伴关节痛、颈部僵直、恐光症、精神及智力改变.因193...   西尼罗河热(West Nile fever)是一种由虫媒病毒--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引起人畜共患[1]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发热、人和动物的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表现为发热伴关节痛、颈部僵直、恐光症、精神及智力改变.因1937年首次分离自乌干达西尼罗河地区一发热妇女血中而得名[2].蚊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可在蚊子及迁移的鸟中越冬,人或者动物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毒.西尼罗热以往仅在非洲、西亚、中东地区流行,60年代初传人欧洲[3],自1999年起在西半球登陆,并相继在美国传播[4].因为西尼罗病毒的在最近这几年的迅速的扩散和传播,引起了全球卫生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河热 西尼罗河病毒 恐光症 脑膜脑炎 病毒 非结构蛋白 虫媒病毒 关节痛 黄病毒科 衣壳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