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王燕玲 王丽娜 +5 位作者 黄巧玲 王燕燕 宋娜娜 刘旭蓉 吴静 蔡兴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N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治疗后7、14、21 d)的药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DASI)评分[DASI评分平均值,50%DASI(DASI50)、75%DASI(DASI75)、90%DASI(DASI90)所占比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体温下降时间、皮疹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21 d后,TEN患者中,显效18例(90.00%),有效2例(10.00%)。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DASI评分分别为(30.44±5.68)、(5.28±2.31)、(2.04±1.1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52.34±7.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21 d后的DASI50(100.00%)、DASI75(100.00%)、DASI90(90.00%)的改善比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2.73±5.58)、(15.99±4.60)、(4.44±1.10)pg/mL,均低于治疗前[(33.63±17.3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体温下降时间为(2.49±0.81)d,皮疹控制时间为(5.19±1.90)d,住院时间为(11.92±4.20)d。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终止治疗或失访,均未出现急性不良反应,随访期间病情未见复发,定期复查结果显示并无合并症、活动性肝炎与结核疾病等。结论rhTNFR:Fc作为治疗TEN疾病的药物其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可降低血清TNF-α水平与DASI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生物制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v3425-16kD融合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刺激ATB患者IFN-γ释放水平研究
2
作者 史阅韩 张雪莲 +1 位作者 解宝江 贾晓炜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6期915-920,共6页
目的 原核系统表达与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融合蛋白抗原Rv3425-16kD,检测其能否被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 ATB)中肺结核患者和结核潜伏性感染(latent TB infection, LTBI)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 目的 原核系统表达与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融合蛋白抗原Rv3425-16kD,检测其能否被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 ATB)中肺结核患者和结核潜伏性感染(latent TB infection, LTBI)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识别,探讨作为诊断抗原鉴别活动性结核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融合蛋白Rv3425-16kD并进行亲和纯化,以Western Blot法鉴定;收集结核病医学部收治的的ATB患者、LTBI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分离PBMCs,分别用Rv3425-16kD融合蛋白、早期分泌靶抗原6/培养液蛋白10(ESAT-6/CFP10)和MTB全菌裂解液刺激后,提取细胞总RNA,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 mRNA的表达,通过t检验分析刺激前后PBMCs IFN-γ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原核系统表达及纯化的Rv3425-16kD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均为37kD。健康人PBMCs刺激前,IFN-γ mRNA表达量为4.2±1.6,MTB全菌裂解液刺激后为14.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两组刺激没有明显变化;ATB患者PBMCs刺激前,IFN-γ mRNA表达量为3.7±1.2,经Rv3425-16kD融合蛋白、ESAT-6/CFP10抗原多肽和H37Rv全菌裂解液分别刺激后IFN-γ mRNA表达量为:166.0±29.7、13.7±5.8和213.0±33.5,三组抗原在刺激前后IFN-γ mRNA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原核重组的Rv3425-16kD融合蛋白可被ATB患者PBMCs细胞识别,具有较强抗原刺激作用和特异性,可用作MTB感染的预防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Rv3425-16kD融合蛋白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Γ-干扰素
下载PDF
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致葡萄膜炎2例分析
3
作者 孙武 陈水龄 +5 位作者 周婉瑜 史航 刘璐 贺严 付文涛 褚利群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葡萄膜炎发生时间分别在用药后2周和6周,其中前葡萄膜炎1例,前、中间葡萄膜炎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有好转。在持续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倾向。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引起葡萄膜炎的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眼内葡萄膜炎患者等。患者年龄区间在5~77岁,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4年。经系统治疗,停止免疫抑制剂后,绝大多数诱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视力可恢复。结论TNF-α抑制剂可以诱发葡萄膜炎的发生,发病类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有复发倾向。及时诊疗后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抑制剂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 葡萄膜炎 副作用 英夫利昔单抗 阿达木单抗 视力
下载PDF
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4
作者 曹森林 辜转荣 程铁兵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 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 27,HLA-B27)阳性强弱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 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 27,HLA-B27)阳性强弱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8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脊柱关节疼痛评分以及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脊柱关节疼痛评分及HLA-B27和免疫炎症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脊柱关节疼痛度,并降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藤壮骨片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融合蛋白接头linker在细粒棘球蚴重组疫苗EgG1Y162-2(4)中的选择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佳 赵商岐 +3 位作者 李艳敏 周彦霞 丁剑冰 周晓涛(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13-1921,共9页
目的:分析蛋白EgG1Y162-2通过不同长度接头序列连接后形成的肽段四聚体蛋白EgG1Y162-2(4)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明确其理化性质及三级结构,预测并对比经不同长度柔性接头连接后其优势抗原表位变化,为增强重组疫苗免疫原性选取最理想的linke... 目的:分析蛋白EgG1Y162-2通过不同长度接头序列连接后形成的肽段四聚体蛋白EgG1Y162-2(4)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明确其理化性质及三级结构,预测并对比经不同长度柔性接头连接后其优势抗原表位变化,为增强重组疫苗免疫原性选取最理想的linker序列。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选择GSGGSG、GGGGSGGG和GSGGSGGGSGGSGGG 3种linker序列进行连接设计EgG1Y162-2(4)重组蛋白疫苗。在线软件ProtParam分析其理化性质;SOPMA在线数据库对设计有不同linker序列的重组蛋白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I-TASSER在线软件预测所设计重组疫苗的三级结构,并使用SYFPEITHI、IEDB等软件对其T/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经预测通过GSGGSG、GGGGSGGG、GSGGSGGGSGGSGGG 3种linker序列连接的EgG1Y162-2(4)均是稳定蛋白且具有亲水性并得到其二级结构特点。设计的重组疫苗EgG1Y162-2(4)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得知通过GSGGSG连接的EgG1Y162-2(4)中α螺旋占8.50%,β-转角占16.67%,无规则卷曲约占40.48%,延伸链约占34.35%,该蛋白有8个T/B联合表位,前后串联的EgG1Y162-2蛋白不仅能够正常折叠,且与EgG1Y162-2蛋白相比T/B抗原表位未发生偏移。三级结构显示通过linker序列GSGGSG串联的4个蛋白EgG1Y162-2均能正常表达,而通过GGGGSGGG、GSGGSGGGSGGSGGG串联的蛋白EgG1Y162-2(4)表位发生了一定程度右移。结论:利用GSGGSG 6个氨基酸连接EgG1Y162-2蛋白构成的EgG1Y162-2(4)的T/B联合表位高度重合,表位未发生迁移说明蛋白EgG1Y162-2(4)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后几乎未对EgG1Y162-2蛋白优势表位造成影响,并通过重复蛋白表位数增强疫苗免疫应答效果,制备有效的棘球蚴病表位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EgG1Y162-2 融合蛋白接头
下载PDF
猪瘟病毒衣壳蛋白靶向核酸酶表达系统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斌 刘珂 陈溥言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1-455,共5页
根据猪瘟病毒衣壳蛋白(C)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RT-PCR扩增获得编码猪瘟病毒衣壳蛋白的C基因,将其插入到含有葡萄球菌核酸酶(S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SN中,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cDNA-C-SN。脂质体转染猪肾细胞(PK-15),并经G418稳定筛选... 根据猪瘟病毒衣壳蛋白(C)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RT-PCR扩增获得编码猪瘟病毒衣壳蛋白的C基因,将其插入到含有葡萄球菌核酸酶(S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SN中,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cDNA-C-SN。脂质体转染猪肾细胞(PK-15),并经G418稳定筛选,通过RT-PCR、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体外DNA消化试验检测核酸酶活性。结果表明融合蛋白C-SN在PK-15细胞中获得了稳定表达,能够被兔抗猪瘟病毒衣壳蛋白多抗所识别,并具有良好的核酸酶活性,能够对DNA进行切割。同时,稳定表达融合蛋白C-SN的PK-15细胞系中能够有效抑制猪瘟野毒的增殖,使其感染性降低102~103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将衣壳蛋白靶向病毒灭活策略应用于抵抗猪瘟病毒感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衣壳蛋白 葡萄球菌核酸酶 抗病毒感染
下载PDF
敲低额外11-19白血病融合基因蛋白通过激活线粒体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
7
作者 周铮铮 徐凯 +1 位作者 陈义钢 孙庆科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目的 探讨额外11-19白血病融合基因蛋白(extra eleven-nineteen leukemia fusion gene protein, EEN)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EN在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 目的 探讨额外11-19白血病融合基因蛋白(extra eleven-nineteen leukemia fusion gene protein, EEN)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EN在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EN在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和NSCLC细胞A549细胞中的水平。在A549细胞中转染sh-EEN后,使用MTT测定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分析细胞凋亡,使用荧光探针DCFH-DA测量细胞内ROS生成水平,使用JC-1染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EEN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上调;与BEAS-2B细胞相比,EEN在A549细胞中水平明显升高。沉默A549细胞EEN后,A549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丢失,Cyt C释放入细胞质,同时伴随着Bcl-2降低、Bax升高和Caspase-3活化。结论 EEN在NSCLC中表达增加。敲低EEN可诱导NSCLC细胞凋亡,且这一过程至少涉及到ROS/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额外11-19白血病融合基因蛋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王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3期97-99,共3页
目的 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患有银屑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50例... 目的 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患有银屑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随访1年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皮损面积和严程度指数(PASI)90%、PASI 75%、PASI5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结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血小板减、关节酸痛、上呼吸道感染、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银屑病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皮损面积和严程度指数 皮损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彬 晋华程 房宇晨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氨甲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7]水平、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活动指数(BASFI)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IL-17水平以及BASFI、BASDA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BASFI、BASDA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氨甲蝶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炎性因子 BASFI评分 BASDAI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莉萍 杨婷婷 +4 位作者 张会昌 莫入 魏雅稚 尹志华 叶志中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生物制剂强克次髎穴穴位注射治疗,每次50 mg...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生物制剂强克次髎穴穴位注射治疗,每次50 mg,每周1次;对照组使用同等剂次强克常规皮下注射治疗。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总体评分(PG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PGA、BASFAI、ESR、CR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36例(85.71%)、28例(66.67%)、18例(42.86%),优于对照组的12例(60.00%)、8例(40.00%)、4例(20.00%)(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40例(95.24%)、35例(83.33%)、33例(78.57%),优于对照组的15例(75.00%)、11例(55.00%)、10例(50.00%)(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出现注射部位反应。结论:采用生物制剂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皮下注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穴位注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下颌骨缺损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献刚 牛军强 +1 位作者 赵冬霞 霍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通过大鼠下颌骨缺损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基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探讨注射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 目的:通过大鼠下颌骨缺损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基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探讨注射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对下颌骨缺损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只(雌雄各半)7~8周龄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10只)、对照组(3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于大鼠骨缺损处注入含有Rh TNFR:Fc(45 mg/kg)的Bio-Oss骨颗粒,其上覆盖Bio-Gide胶原膜;对照组:于大鼠缺损处注入含25μL 0.9%氯化钠溶液的Bio-Oss骨颗粒,同样覆盖Bio-Gide胶原膜;空白对照组为健康大鼠。取所有大鼠下颌骨组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行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于术后3、6、9周时被分批处死,取其左侧下颌骨进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的检测,同时检测组织中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缺损面积显著减少,IL-6和TNF-α的浓度显著下降,而凋亡相关分子Bax、p-JAK2和p-STAT3的表达显著下降,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缺损面积显著增加,缺损模型建立成功。结论:局部注射rh TNFR:Fc与Bio-Oss骨颗粒能够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并且效果显著优于只使用Bio-Oss骨颗粒的组别,其修复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的能力相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JAK2-STAT3细胞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 下颌骨缺损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通路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艳 万敏 +4 位作者 程岩 张培因 吴秀丽 王燕媚 王丽颖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91-392,共2页
目的 提高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4 (rhIL 4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方法 研究rhIL 4的体外诱导条件 ,包括诱导时间、IPTG浓度、诱导温度、菌体密度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最佳表达条件是诱导时间为 4h ,诱导温度为 4 2℃ ,A6 0 0 为 0 ... 目的 提高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4 (rhIL 4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方法 研究rhIL 4的体外诱导条件 ,包括诱导时间、IPTG浓度、诱导温度、菌体密度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最佳表达条件是诱导时间为 4h ,诱导温度为 4 2℃ ,A6 0 0 为 0 7~ 1 0 ,而IPTG的浓度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结论 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菌体密度的优化能提高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 人白细胞介素-4 融合蛋白 大肠杆菌 表达 基因
下载PDF
HBV包膜-核心蛋白融合基因DNA疫苗诱导小鼠持久的细胞免疫应答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平 姜春鹏 +2 位作者 赵兰娟 温新宇 戚中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6-582,共7页
构建编码HBV包膜 核心蛋白融合基因的DNA疫苗pSC、pSS1S2C和编码HBV包膜蛋白或核心蛋白基因的DNA疫苗 pHBs、pHBc ,分别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 ,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 ,比较融合基因DNA疫苗与单基因... 构建编码HBV包膜 核心蛋白融合基因的DNA疫苗pSC、pSS1S2C和编码HBV包膜蛋白或核心蛋白基因的DNA疫苗 pHBs、pHBc ,分别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 ,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 ,比较融合基因DNA疫苗与单基因DNA疫苗诱生免疫应答的强度 ,发现融合基因DNA疫苗诱生抗体的效率明显不及单基因DNA疫苗 ,但其能诱导更强、更持久的细胞免疫应答 ,表明HBV包膜 核心蛋白融合基因DNA疫苗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能比单基因DNA疫苗更为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包膜-核心蛋白融合基因 DNA疫苗 诱导 小鼠 细胞免疫应答
下载PDF
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TAP-SSL5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曲小龙 胡厚源 +2 位作者 李敏 黄德兴 梁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抗炎和抗凝双效功能的融合蛋白,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staphylococcal superantigen-like protein-5,SSL5)与蜱抗凝血肽(tick anticoagulant peptide,TAP)融合,从金黄色葡萄...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抗炎和抗凝双效功能的融合蛋白,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staphylococcal superantigen-like protein-5,SSL5)与蜱抗凝血肽(tick anticoagulant peptide,TAP)融合,从金黄色葡萄球NCTC8325菌株中克隆SSL5基因;经DNA重组技术,将编码pelB前导序列、SSL5和TAP的基因重组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HOG21中,再转染于大肠杆菌BL21中扩增表达,制备融合蛋白SSL5-TAP或TAP-SSL5,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是否和SSL5一样,具有与粒细胞表面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结合的特性;采用反应底物法在体外检测融合蛋白对活化的凝血因子X(factor Xa,FXa)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TAP-SSL5保留了SSL5与PSGL-1结合的特性,并且融合蛋白TAP-SSL5可显著抑制FXa的活性(P<0.01),抑制率达39.5%。结论融合蛋白TAP-SSL5是一种以PSGL-1为靶向的新型抗炎、抗凝双效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 蜱抗凝血肽 融合蛋白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 凝血因子XA
下载PDF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 融合蛋白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伟 代晓朋 +5 位作者 王鲁燕 武福军 祁碧玉 刘志敏 李军锋 周育森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0-555,共6页
目的检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HSA-IFNα-2b)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构建含1.6倍HBV基因组及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HBV),感染人肝细胞系HepG2细胞,构建HBV复制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HBV乙肝病... 目的检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HSA-IFNα-2b)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构建含1.6倍HBV基因组及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HBV),感染人肝细胞系HepG2细胞,构建HBV复制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HB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表达;MTT法检测HSA-IFNα-2b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HBV RNA的相对表达以及细胞上清中HBV DNA绝对表达水平;双报告基因法检测HSA-IFNα-2b对HBV增强子Ⅰ活性的影响。结果 AdGFP-HBV感染HepG2细胞后可以复制表达HBV。HSA-IFNα-2b 500 kU·L-1加入AdGFP-HBV感染的HepG2细胞,使HBsAg表达降低51.32%(P<0.01),HBeAg降低50.26%(P<0.01),而相同浓度的HSA-IFNα-2b并不抑制细胞的增殖。随HSA-IFNα-2b浓度增加,其对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逐渐升高,HSA-IFNα-2b对HBsAg表达的抑制率(Y)与其浓度(X)的回归方程是Y=21.11 lgX+11.91(r2=0.954),IC50为63.76 kU·L-1。HSA-IFNα-2b 500 kU·L-1使细胞中HBV RNA下降52.83%(P<0.01),培养上清中HBV DNA降低53.07%(P<0.01)。HSA-IFNα-2b 500 kU·L-1使HBV增强子Ⅰ活性下降40.04%(P<0.01)。结论构建了可用于药物评价的HBV复制细胞模型,HSA-IFNα-2b体外具有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白蛋白 干扰素Α-2B 融合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Ⅰ
下载PDF
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荣 姜文国 +5 位作者 刘芳 张砚君 范冬梅 杨铭 熊冬生 杨纯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3-545,549,共4页
目的:构建和表达人4-1BBL胞外区/抗CD20双功能融合蛋白,并测定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和ovelap PCR方法构建人4-1BBL胞外区/抗CD20双功能融合蛋白,并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DNA序列;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该产物,并用150g/L SDS-... 目的:构建和表达人4-1BBL胞外区/抗CD20双功能融合蛋白,并测定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和ovelap PCR方法构建人4-1BBL胞外区/抗CD20双功能融合蛋白,并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DNA序列;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该产物,并用150g/L 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产物;采用FACS法鉴定纯化产物与靶细胞的结合活性。结果: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人4-1BBL胞外区/抗CD20双功能融合蛋白已构建成功,表达可溶性产物的产量达4mg/L以上,具有与Raji细胞(CD20+)和A549(4-1BB+)细胞结合的活性。结论:利用融合蛋白形式,首次成功地构建了人4-1BBL胞外区/抗CD20融合蛋白,并获得较高表达。表达产物具有与相应2个靶抗原结合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 CD20 融合蛋白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融合蛋白TAP-SSL5对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彦 房兆飞 +4 位作者 曲小龙 胡厚源 宋治远 龚丽莎 张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TAP-SSL5对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人富含血小板血浆以凝胶过滤法分离得到人血小板。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TAP-SSL5或小鼠抗人CD42b(glycoprotein Ibα,GPIbα)单克隆抗体(HIP1)与血小板的结... 目的探讨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TAP-SSL5对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人富含血小板血浆以凝胶过滤法分离得到人血小板。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TAP-SSL5或小鼠抗人CD42b(glycoprotein Ibα,GPIbα)单克隆抗体(HIP1)与血小板的结合情况;以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及PAC-1的结合反映血小板的激活程度;以全血电阻法定量分析TAP-SSL5对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为评价TAP-SSL5的出血风险,进一步观察了TAP-SSL5对小鼠尾部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融合蛋白TAP-SSL5可与血小板结合,并竞争性抑制HIP1与血小板的结合,提示TAP-SSL5可与血小板表面的GPIbα结合,进而抑制GPIbα与vWF的相互作用。但高浓度的TAP-SSL5(终浓度30 mg/L)也能激活血小板,使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增加(表达阳性率为90.4%)和PAC-1的结合量上升(阳性率为66.3%);终浓度为10、30 mg/L的TAP-SSL5可引起血小板的显著聚集。给小鼠单次尾静脉注射10 mg/kg的TAP-SSL5,可显著延长尾部出血时间,由对照组的(647.1±33.7)s延长至(753.6±127.3)s(P<0.01);而常规剂量组(3 mg/kg TAP-SSL5)尾部出血时间为(612.8±79.1)s,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融合蛋白TAP-SSL5保留了SSL5与血小板GPIbα结合的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TAP-SSL5的抗血栓作用,但同时也导致融合蛋白TAP-SSL5在高浓度情况下可延长出血时间和激活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 蜱抗凝血肽 融合蛋白 血小板 蛋白GPIbα
下载PDF
huIL-6-GM-CSF(9-127)融合蛋白的表达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强明 戴长柏 +4 位作者 李洪钊 丁云菲 马雁冰 刘红岩 徐维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 构建及表达具有huIL 6和huGM CSF双重生物学活性的huIL 6 GM CSF(9- 12 7)融合蛋白分子。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huIL 6和huGM CSF的基因分别加以改造 ,同时在二者之间加上连接肽序列 (G G S G S) 3 ,克隆PCR产物 ,并构建成pBV2 2 0... 目的 构建及表达具有huIL 6和huGM CSF双重生物学活性的huIL 6 GM CSF(9- 12 7)融合蛋白分子。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huIL 6和huGM CSF的基因分别加以改造 ,同时在二者之间加上连接肽序列 (G G S G S) 3 ,克隆PCR产物 ,并构建成pBV2 2 0 IL 6 GM CSF(9- 12 7)表达质粒 ,将表达质粒导入E .coliDH5α中 ,诱导表达融合蛋白。通过QSepharoseH .P .离子交换柱和SephacrylS 2 0 0分子筛柱二步柱纯化以获取目的蛋白。使用MTT法测量其huIL 6和huGM CSF生物学活性。结果 pUC18 IL 6 GM CSF(9- 12 7)的序列与理论设计完全一致 ,表达质粒在E .coliDH5α中得到高效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 30 %以上 ,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QSepharoseH .P .离子交换柱和SephacrylS 2 0 0分子筛柱二步柱纯化及复性后获得目的蛋白 ,其纯度达到 96 %以上。融合蛋白具有huIL 6和huGM CSF的双重生物学活性 ,其促进huIL 6依赖细胞株B9和huGM CSF依赖细胞株TF 1增殖的比活性分别为 2 .86× 10 7U/mg和 3.33× 10 8U/mg。结论 获得了具有较高纯度和双重生物学活性的huIL 6 GM CSF(9- 1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融合蛋白 基因表达 基因克隆 白细胞介素-6 生物活性蛋白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甲型肝炎病毒(HAV)衣壳蛋白融合基因转化柑桔成年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爱红 彭祝春 +5 位作者 何永睿 许兰珍 雷天刚 刘小丰 姚利晓 陈善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研究以柑桔优良品种不知火(shinanui)为试料,通过携带质粒pBI121-A的根癌农杆菌转化成年树腋芽,获得转甲型肝炎病毒(HAV)衣壳蛋白融合基因不知火植株。研究结果表明,锦橙试管砧木培养15d时不知火成年树腋芽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 本研究以柑桔优良品种不知火(shinanui)为试料,通过携带质粒pBI121-A的根癌农杆菌转化成年树腋芽,获得转甲型肝炎病毒(HAV)衣壳蛋白融合基因不知火植株。研究结果表明,锦橙试管砧木培养15d时不知火成年树腋芽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不知火不同成熟度的枝条应采用不同的消毒时间,木质化的枝条消毒时间要长些,半木质化的枝条消毒时间要短些。对获得的拟转化植株进行PCR分析以及对PCR阳性植株进行测序,结果表明HAV衣壳蛋白融合基因已整合到不知火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根癌农杆菌 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 转化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14-3-3在原核细胞的高效融合表达和特性鉴定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德发 沈继龙 +4 位作者 祖莹 汪学龙 王维 郭泽坤 余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 构建重组质粒pET2 8a -Sj14 - 3- 3,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检测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 方法 用亚克隆技术把Sj14 - 3- 3基因克隆至 pET2 8aT7启动子下游 ,转化大肠杆菌DH5α和BL2 1感受态细胞 ,经IPTG诱导表达 ,SDS -PAGE和Western... 目的 构建重组质粒pET2 8a -Sj14 - 3- 3,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检测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 方法 用亚克隆技术把Sj14 - 3- 3基因克隆至 pET2 8aT7启动子下游 ,转化大肠杆菌DH5α和BL2 1感受态细胞 ,经IPTG诱导表达 ,SDS -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 获得pET2 8a -Sj14 - 3- 3重组表达载体 ,SDS -PAGE和Westernblot显示Sj14 - 3- 3基因在 pET2 8a中表达的融合蛋白约为 32 4kDa ,与天然 14 - 3- 3蛋白具有相同的免疫活性。 结论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 - 3- 3在原核细胞中得以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14-3-3蛋白 原核细胞 融合表达 特性鉴定 信号转导 免疫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