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相关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杨明 曲大义 +1 位作者 王炜 邓卫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5,共4页
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指出传统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之处 ,建立两步式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的相关关系模型 。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交通需求 出行生成 城市 相关关系模型 交通规划
下载PDF
多情景模拟下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袁贞贞 王秋红 +4 位作者 王勇 李维杰 高洁 程先 朱大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279-8291,共13页
模拟多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改变,对优化用地格局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重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健康动态演变特征,运用生态系统健康模型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模拟自然... 模拟多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改变,对优化用地格局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重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健康动态演变特征,运用生态系统健康模型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ND)、生态保护(EP)和城镇发展(UD)三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耕地面积减少最多,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移;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2030年土地利用类型仍以耕地、林地为主,ND、EP和UD情景的建设用地规模较2020年分别增加63.59%、44.54%和100.13%,中心城区成为建设用地扩张集聚地。(3)2030年ND和UD情景的生态系统健康值较2020年均减小,建设用地增加和林地减少成为其健康退化的重要原因;而EP情景的健康值呈上升趋势,与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弹性结果相反,可见EP情景下的土地利用优化是实现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与土地利用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生态系统健康 土地利用变化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 重庆市
下载PDF
宁波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丰 娄洪武 +1 位作者 吴峰 朱诗渊 《北京测绘》 2023年第6期812-817,共6页
针对目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所用影像精度低和采用模拟技术加深对土地利用潜在驱动力理解的研究较少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补丁生成土地利用(PLUS)模型运用一种新的用地扩张分析策略,结合Sentinel-2A 10 m分辨率影像数据,借助土地利用动态度... 针对目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所用影像精度低和采用模拟技术加深对土地利用潜在驱动力理解的研究较少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补丁生成土地利用(PLUS)模型运用一种新的用地扩张分析策略,结合Sentinel-2A 10 m分辨率影像数据,借助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究了宁波市2017—2021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7年以来,宁波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明显,建筑用地增加368.25 km^(2),耕地面积减少329.52 km^(2),其中建筑用地增加区域主要来源于耕地。林地、水体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减少,草地面积增加。降水量、高程、人口、GDP、道路和政府驻地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补丁生成土地利用(PLUS)模型 驱动因素 Sentinel-2A 宁波市
下载PDF
改进的停车生成率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魏连雨 周永亮 +1 位作者 张朝清 刘卫铮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停车问题一直是困扰各个大城市的难点问题,而以往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由于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不当或者有些影响因素随时间变化大,常存在预测精度差、适应性低等问题,不能很好的预测出实际的停车需求.在调查基础之上,发现停车需求与土... 停车问题一直是困扰各个大城市的难点问题,而以往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由于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不当或者有些影响因素随时间变化大,常存在预测精度差、适应性低等问题,不能很好的预测出实际的停车需求.在调查基础之上,发现停车需求与土地的区位,汽车保有量增长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了简单可行的区位量化模型,把区位优势度概念引进停车需求预测,并可应用模型求得参数值.在此基础上对停车生成率模型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问题 土地利用性质 区位优势度 汽车保有量 停车生成模型
下载PDF
考虑可达性的交通生成预测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曲同庆 严凌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年第5期67-69,共3页
基于土地利用的交通生成预测方法是交通规划实际项目中的常用方法,根据以往的科研成果表明:土地性质、规模、开发强度是影响交通生成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考虑了交通小区可达性对于交通量生成的影响,选取了合适的可达... 基于土地利用的交通生成预测方法是交通规划实际项目中的常用方法,根据以往的科研成果表明:土地性质、规模、开发强度是影响交通生成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考虑了交通小区可达性对于交通量生成的影响,选取了合适的可达性评价模型,利用交通规划软件Emme测算了某些指标,并通过算例进行了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生成预测 可达性模型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和后备资源潜力评价
6
作者 潘明伟 王发艳 杨舒迪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3期189-195,共7页
为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都匀市2010年和2020年两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经遥感影像解译生成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选定评价因子,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为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都匀市2010年和2020年两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经遥感影像解译生成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选定评价因子,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对建设用地适宜性和后备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欠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5.84%、15.76%、24.09%、28.89%、25.43%,适宜性等级以不适宜区为主;在空间分布上,适宜区分布在老城区中心区、匀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区、甘塘工业园区的中心区和各乡镇的政府驻地,欠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布在高程较高、坡度较大,林地、草地集中分布的山区;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61 982.1 hm^(2),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分别占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10.34%、34.6%、55.04%;适宜区规模最小,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实际分布相符,对区域的规划建设用地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后备资源分析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
下载PDF
浙江东部沿海城市土地利用模拟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谭昭昭 陈毓遒 +3 位作者 丁憬枫 刘梦迪 王浩 王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77-2787,共11页
模拟浙江东部沿海城市土地利用变化(LUCC)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东南沿海城市为研究区,选取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及政府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分析期间LUCC对ESV的影... 模拟浙江东部沿海城市土地利用变化(LUCC)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东南沿海城市为研究区,选取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及政府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分析期间LUCC对ESV的影响,利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情景下LUCC,基于格网尺度分析ESV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程度,并明晰ESV的敏感性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林地、耕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减少,导致ESV呈持续下降趋势,减幅达160×10^(8)元。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分别增加93624、54927和111966 hm^(2),东部平原地区将成为建设用地扩张的集聚区;3种情景下的ESV分别为1693×10^(8)、1729×10^(8)和1688×10^(8)元,均低于2020年ESV,生态保护情景下ESV下降速度放缓。研究区ESV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热点和冷点分布范围较大且集聚性较强,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浙江东部沿海城市
原文传递
城市扩张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影响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余瑞 鲁珊 +1 位作者 郑志元 张雅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327-11337,共11页
城市用地空间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映射出人类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交互作用,系统地研究城市空间无序蔓延所诱发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探究合肥市城... 城市用地空间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映射出人类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交互作用,系统地研究城市空间无序蔓延所诱发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探究合肥市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程度,综合运用生态遥感指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构建合肥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再从模拟验证的基础上(总体精度为94.71%,Kappa系数为90.04%,Fom值为0.102),预测了2030—2040年的城市扩张,并根据预测结果探讨城市扩张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南高中低的分布格局,识别出合肥市生态源地共计35处,源地间活跃生态廊道70条,非活跃廊道共17条,生态夹点290个,生态障碍点112个。2020—2040年合肥市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将不断增加,而耕地以及草地面积将持续减少。2020—2040年期间城镇建成区分别侵占了生态廊道、源地、夹点、障碍点面积为55.95、10.51、1.04、1.35 km 2。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城市扩张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 RSEI) 电路理论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 PLU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