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中农村籍大学生的“补位”功能及其实现 被引量:9
1
作者 姚朝宗 苗江欢 李丹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乡村振兴建设离不开有知识、懂科学、有情怀的农村籍大学生的参与,农村籍大学生以乡村经济引领者、乡村文化传承者、乡村生活建设者等身份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弥补了乡村振兴建设的人才“短板”。农村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是理性选择的结... 乡村振兴建设离不开有知识、懂科学、有情怀的农村籍大学生的参与,农村籍大学生以乡村经济引领者、乡村文化传承者、乡村生活建设者等身份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弥补了乡村振兴建设的人才“短板”。农村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受到经济利益、乡村情结、制度帮扶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影响。因此,应当制定针对性的乡村振兴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农村籍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补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籍大学生 乡村振兴 补位功能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农村社区功能补位和组织创新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继荣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功能 党组织 村合作经济 村民自治
下载PDF
论乡村振兴过程中“城归”人员的“补位”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翔飞 阮一帆 《长江论坛》 2022年第4期27-32,F0002,共7页
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振兴、农民的振兴和农村优秀人才的主体性振兴。面对当前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严峻形势,推进乡村振兴亟需动员和吸引潜在的优秀“城归”人员积极返乡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好他们投身乡村发展建设的“补位”功能,... 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振兴、农民的振兴和农村优秀人才的主体性振兴。面对当前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严峻形势,推进乡村振兴亟需动员和吸引潜在的优秀“城归”人员积极返乡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好他们投身乡村发展建设的“补位”功能,促使其切实补足乡村产业振兴、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的主体之缺。为此,一是要加强对“城归”人员的宣传教育,唤醒其主体意识,引导其真心诚意地返乡;二是要持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为“城归”人员搭建展才、立业、建功的舞台;三是要加大对“城归”人员干事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使其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立得住脚”;四是要重视对“城归”人员的能力培养,使其能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迈得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主体缺 “城归”人员 功能
下载PDF
论家庭核心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与社会化功能补位
4
作者 沈超 桂华乔 《青年探索》 2007年第4期53-56,共4页
当前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因素的研究多以家庭缺陷等直接原因为主题,忽视了家庭核心化趋势所带来的家庭结构功能变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家庭核心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家庭对青少年社会化功能... 当前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因素的研究多以家庭缺陷等直接原因为主题,忽视了家庭核心化趋势所带来的家庭结构功能变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家庭核心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家庭对青少年社会化功能的削弱,提出通过已有社会资源和通过资源再造等方式对核心家庭的社会化功能进行补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核心化 青少年 社会化功能
下载PDF
论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必要性、当前定位及未来方向 被引量:22
5
作者 曾国安 张倩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80,81-85,共7页
现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对城镇住房保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历史性的作用,但因其制度设计本身存在多方面的缺陷使得其难以支撑城镇住房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城镇住房保障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迫切要求对现行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现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对城镇住房保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历史性的作用,但因其制度设计本身存在多方面的缺陷使得其难以支撑城镇住房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城镇住房保障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迫切要求对现行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改革,要求创新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方向是建立和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在当前,公共租赁住房应是新植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弥补现行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缺陷的,补位性质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可替代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未来,公共租赁住房则应是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核心和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租赁住房 功能 体系主导
原文传递
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功能整合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子靖 顾爱华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还原城市社区本应具有的共同体特质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正面临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艰深难题:公共精神缺位使得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效能低下;社区制度规范未能确立使得社区公共空间理性... 还原城市社区本应具有的共同体特质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正面临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艰深难题:公共精神缺位使得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效能低下;社区制度规范未能确立使得社区公共空间理性沟通较为困难;社区网络合作平台未能有效搭建使得合作共治的美好愿景难以达成。基于重塑城市社区共同体特质的理念构想,通过消除城市社区制度剩余、补齐城市社区制度短板以及开展城市社区制度创新等途径,进而矫正城市社区治理功能失调的紧迫局面,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城市社区 社区治理 功能缺失 功能
原文传递
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刑法保护——兼评《刑法修正案(十一)》第32条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健 余燕娟 《人权》 CSSCI 2021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以负责任的态度回应了公民教育领域的制度需求,通过第32条补充了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刑法保护条款。当前,通过内部处分、行政处罚、经济赔偿或补偿为主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仍不足以阻却相关主体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 《刑法修正案(十一)》以负责任的态度回应了公民教育领域的制度需求,通过第32条补充了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刑法保护条款。当前,通过内部处分、行政处罚、经济赔偿或补偿为主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仍不足以阻却相关主体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刑法"二次保护法"的角色定位是导致刑法无法有效介入公民受教育权领域的观念障碍。受教育权法益与现有罪名所保护的法益之相当性是刑法发挥"最后手段法"功能介入教育权纠纷的正当性根据。在《刑法修正案(十一)》第32条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明确前置法并完善针对受教育权的责任条款;突破刑法对受教育权保护的谦抑观念;适时扩充《刑法修正案(十一)》第32条的行为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权 功能 二次保护法 积极刑法观 规制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