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鉴定鸡补体受体2与其配体chC3 d的亲和力
1
作者 靳换 杨芊芊 +7 位作者 王聪 涂敏 赵蕾 澎湃 王海良 孟昭英 李永清 章振华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鸡补体受体2(Chicken complement receptor 2,chCR2)是一种表达于鸡B淋巴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hCR2可以与其生理学配体鸡补体组分3 d(Chicken complement component 3 d,chC3 d)相互作用。目前评估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等... 鸡补体受体2(Chicken complement receptor 2,chCR2)是一种表达于鸡B淋巴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hCR2可以与其生理学配体鸡补体组分3 d(Chicken complement component 3 d,chC3 d)相互作用。目前评估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和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等。旨在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鉴定chCR2受体分子与其配体chC3 d分子的亲和力。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TT5-chCR2和pTT5-chC3 d;利用HEK 293F表达系统表达了His-chCR2和His-chC3 d蛋白;利用NI柱纯化系统纯化了His-chCR2和His-chC3 d蛋白;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通过分析chCR2与chC3 d结合的动力学参数得出两者之间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1.37μmol/L。结果表明chCR2与其配体chC3 d之间的亲和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受体2 补体组分3 d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补体受体1和补体受体3在COPD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昭兴 余国辉 +2 位作者 柴燕玲 李其皓 张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补体受体1(CR1)和补体受体3(CR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40例,根据细菌检出结果分为细菌检...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补体受体1(CR1)和补体受体3(CR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40例,根据细菌检出结果分为细菌检出组25例,未检出细菌组15例。同时纳入COPD缓解期患者20例,同期无吸烟史体检指标正常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Anthonisen标准对AECOPD患者分组,40例分为Ⅰ型11例、Ⅱ型12例和Ⅲ型17例。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的CR1和CR3水平。运用ROC曲线分析,判断CR1、CR3区分AECOPD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①AECOPD细菌检出组中CR1、CR3明显高于AECOPD未检出组、COPD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②Anthonisen标准分组发现Ⅰ型CR1、CR3明显高于Ⅱ型、Ⅲ型。③CR1的ROC曲线分析最佳临界点为11,此时的敏感性为0.875,特异性为0.925。CR3曲线下最佳临界点为52,此时的敏感性为0.925,特异性为0.925。结论 CR1、CR3在区分细菌感染引起AECOPD具有较好的判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胞感染 中性粒细胞补体受体1 中性粒细胞补体受体3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其数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阳 王海滨 黎雪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6,共3页
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代偿和失代偿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与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红细胞膜分子的变化在肝硬化疾病发展中的意义。采用酶免疫分析间接法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用PCR、Hind Ⅲ... 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代偿和失代偿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与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红细胞膜分子的变化在肝硬化疾病发展中的意义。采用酶免疫分析间接法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用PCR、Hind Ⅲ酶切和凝胶电泳法检测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下降(P<0.01),失代偿者尤为显著(P<0.01)。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下降与肝硬化发生、发展有关。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下降主要与后天性因素有关。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红细胞CR1分子测定或动态观察,对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机理、预后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后肝硬化 红细胞 补体受体I型 补体受体I型基因
下载PDF
红细胞补体受体1分子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金川 田亚平 +6 位作者 江朝光 温新宇 高艳红 董矜 郭广宏 王玲 董振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9-733,共5页
目的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疗属世界难题。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表明,SLE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分子水平及功能低下,但未见研究对CR1基因... 目的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治疗属世界难题。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表明,SLE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分子水平及功能低下,但未见研究对CR1基因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联进行报道。文中旨在探讨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SLE的关联。方法检测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对照组)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及5个标签SNP位点基因型,比较对照组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对应CR1分子水平的差异,以及SLE组和对照组组间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和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对照组CR1基因rs3818361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CC、CT基因型者(P<0.05),rs11118167T>C/TC、CC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TT基因型者(P<0.01),rs9429945C>T/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CC基因型者(P<0.01)。SLE组CR1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geometric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GMFIR)低于对照组(P<0.01);有3个标签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P<0.01或P<0.05),与非携带者比较,CR1-rs4844600G>A/GG基因型(OR:8.672,95%CI:3.864~19.462)及G等位基因(OR:7.419,95%CI:3.425~16.073)、CR1-rs3818361C>T/CC基因型(OR:1.872,95%CI:1.113~3.149)及C等位基因(OR:1.575,95%CI:1.067~2.325)、CR1-rs11118167T>C/TT基因型(OR:2.083,95%CI:1.065~4.071)及T等位基因(OR:1.941,95%CI:1.050~3.588)携带者患SLE风险增加。结论健康人CR1基因rs3818361C>T/TT基因型、rs11118167T>C/TC、CC基因型和rs9429945C>T/CT、TT基因型携带者红细胞CR1水平低于该SNP位点其他基因型携带者。SLE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水平降低,CR1基因rs4844600G>A、rs3818361C>T、rs11118167T>C等3个SNP位点与SLE发病关联,其易感基因型CR1-rs4844600G>A/GG、CR1-rs3818361C>T/CC和CR1-rs11118167T>C/TT与SLE患者CR1分子水平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细胞免疫 补体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研究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2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苗江永 张祥建 +2 位作者 刘瑞春 许蕾 李春岩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帕金森病 (Parkingsondisease,PD)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 2 (solublecomplementreceptor 2 ,sCR2 )的浓度 ,探讨炎症反应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 8例脑梗死 (cerebralinfarction ,CI)患者和 8例健康查体者... 目的 通过检测帕金森病 (Parkingsondisease,PD)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 2 (solublecomplementreceptor 2 ,sCR2 )的浓度 ,探讨炎症反应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 8例脑梗死 (cerebralinfarction ,CI)患者和 8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了 2 4例PD患者外周血清sCR2的浓度。结果 PD患者按照Webster量表评分和病程分组后与CI患者和健康查体者进行比较 ,发现PD轻度组 (99.7± 18.3)U/L与CI组 (92 .5± 13.7)U/L及正常对照组 (95 .8± 15 .9)U/L相比 ,sCR2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分别 >0 .0 5 ) ;而PD中度组 (70 .2± 12 .4 )U/L与各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分别 <0 .0 1) ;CI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D(<3年组 ) (10 1.5± 16 .8)U/L与CI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 ,sCR2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 >0 .0 5 ) ;PD(3~ 6年组 ) (6 4 .4± 13.1)U/L与各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 <0 .0 1)。结论 PD患者外周血清sCR2的减少提示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过度 ,可能是PD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 ,抗炎治疗可能会延缓PD患者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患者 外周血 血清 补体受体 对照组 正常 意义 差别 结论
下载PDF
红细胞补体受体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发病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胡金川 田亚平 +5 位作者 田薇薇 温新宇 高艳红 王玲 董洪方 李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HCC)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HCC患者(HCC组)和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选取CR1的5个标签SNP位点(rs4844600 G〉A、rs17048010 T〉C、rs3818361 C...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HCC)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HCC患者(HCC组)和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选取CR1的5个标签SNP位点(rs4844600 G〉A、rs17048010 T〉C、rs3818361 C〉T、rs11118167 T〉C和rs9429945 C〉T)进行检测,分析两组的红细胞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体型的分布差异及其与HCC患病风险的关系。同时按照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原则分别从对照组和HCC组中选取52例和53例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红细胞CR1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GMFIR)。结果两组rs4844600 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1基因rs4844600 G〉A/GG基因型携带者患HCC的风险为非携带者的2.458倍(95%CI:1.357~4.451),GA基因型携带者患病风险是非携带者的0.404倍(95%CI:0.218~0.746),其等位基因G携带者患病风险为非携带者的1.945倍(95%CI:1.183~3.199)。rs17048010 T〉C、rs3818361 C〉T、rs11118167 T〉C、rs9429945 C〉T这4个SNP位点和rs11118167-rs3818361-rs17048010/TCT、TTC、CCT、TTT这4种单体型与HCC的患病风险无关(P〉0.05)。HCC组CR1的GMFIR水平为3.257±1.191,高于HCC组的2.652±0.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P=0.008)。结论 HCC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R1基因SNP位点rs4844600 G〉A与HCC发病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红细胞免疫 补体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红细胞补体受体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关节结核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乔宁宁 唐毓金 +4 位作者 陈文成 谢克恭 陆潞 黄可 林佳杰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1-606,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骨关节结核(bone and joint tuberculosis)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实验组)和10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和DNA测序...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骨关节结核(bone and joint tuberculosis)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实验组)和10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和DNA测序方法对CR1基因3个SNP位点(rs11118167C/T、rs2274567G/A、rs4844600G/A)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2组CR1表达水平、2组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对于CR1水平差异、CR1基因各SNP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及其与骨关节结核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2组rs4844600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患骨关节结核的风险为非携带者的2.262倍(95%CI:1.275~4.013),其等位基因G携带者患病风险为非携带者的1.565倍(95%CI:1.058~2.314)。rs11118167C/T、rs2274567G/A这2个SNP位点与骨关节结核的患病风险无关(P〉0.05)。健康对照组CR1的平均荧光前强度为50.87±14.526,高于骨关节结核组的38.95±12.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9,P〈0.001)。骨关节结核组中,CR1基因rs11118167 C/T、rs2274567 G/A和rs4844600 G/A位点多态性与骨关节结核患者红细胞CR1水平无关(P〉0.05)。健康对照组中,rs11118167 C/T位点CC、CT基因型携带者的红细胞CR1水平低于TT基因型者;rs2274567G/A位点GG、GA基因型携带者的CR1水平低于AA基因型者(P〈0.05)。结论骨关节结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与骨关节结核发病相关,CR1基因rs4844600G/A位点GG基因型与骨关节结核患者CR1水平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结核 红细胞免疫 补体受体1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基因点突变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罗丽莎 张继万 +6 位作者 周建丽 何鹏飞 隆莉 张晓芳 赵志勇 刘娴 王海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38-2840,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耐受与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1,CR1)基因点突变分布特点及数量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4例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含量大于106IU/mL的HBeAg阳性慢性... 目的:研究免疫耐受与应答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omplement receptor type1,CR1)基因点突变分布特点及数量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4例肝脏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含量大于106I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免疫耐受组研究对象,选择110例初次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伴或不伴有肝细胞性黄疸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免疫应答组研究对象。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点突变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明显低于应答组(P<0.05);免疫耐受与应答组的女性患者其无点突变百分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在红细胞CR1基因无点突变的患者中,耐受组患者CR1分子数量较应答组明显下降(P<0.05);发生点突变个体的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未发生点突变的患者(P<0.01)。结论: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反应状态有关,女性患者以无点突变类型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免疫耐受 免疫应答 补体受体Ⅰ型分子 基因点突变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可溶性补体受体2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延彤 张茜 +2 位作者 白海 王存邦 潘耀柱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治疗前后可溶性补体受体2(s CR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h UC-MSCs,分别以终浓度为1×107个/50 ml静脉回输给40例RA患者,评价回输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招... 目的: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治疗前后可溶性补体受体2(s CR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h UC-MSCs,分别以终浓度为1×107个/50 ml静脉回输给40例RA患者,评价回输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招募37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回输前后患者外周血s CR2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无显著变化。RA患者血清s CR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经h UC-MSCs治疗后显著升高(13.07%vs 8.20%),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 UC-MSCs治疗可缓解RA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可能与上调s CR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可溶性补体受体2
下载PDF
人补体受体1型活性片段SCR15-18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高科 何莉 +1 位作者 杨永涛 汪正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实现人补体受体1型(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活性片段SCR15-18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方法用PCR从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R1-SCR15-18上扩增CR1-SCR15-18的编码基因,并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质粒pPIC9,构建重组质粒pPIC9-... 目的实现人补体受体1型(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活性片段SCR15-18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方法用PCR从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R1-SCR15-18上扩增CR1-SCR15-18的编码基因,并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质粒pPIC9,构建重组质粒pPIC9-CR1-SCR15-18,鉴定后测序;重组质粒电转化整合到毕赤酵母GS115基因组中,菌落PCR技术筛选阳性转化株;经摇瓶发酵和甲醇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Ni2+-NTA 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并用体外抑制补体溶血反应实验测定目的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CR1-SCR15-18;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目的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镍柱快速纯化后,能够明显抑制补体的体外溶血。结论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实现了CR1-SCR15-18蛋白的分泌表达,该蛋白具有较高的抑制补体溶血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受体1型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补体溶血
下载PDF
鹅肥肝形成中补体受体1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龙 王倩 +5 位作者 许程 赵星 李富原 赵盼 耿拓宇 龚道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5-10,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鹅补体受体1(CR1)基因在鹅肥肝形成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CR1在填饲19 d鹅肝脏中的表达情况,通过体外细胞(鹅原代肝细胞)试验探索脂肪肝相关因子(葡萄糖、胰岛素、油酸和棕榈酸)对CR1的诱导作用,同时通... 试验旨在探讨鹅补体受体1(CR1)基因在鹅肥肝形成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CR1在填饲19 d鹅肝脏中的表达情况,通过体外细胞(鹅原代肝细胞)试验探索脂肪肝相关因子(葡萄糖、胰岛素、油酸和棕榈酸)对CR1的诱导作用,同时通过分析CR1基因的上游序列预测其转录调控因子并通过药物处理进行验证。结果发现,CR1基因在填饲19 d肥肝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5 mmol/L葡萄糖以及各处理浓度的油酸(0.125、0.25和0.5 mmol/L)均可导致鹅原代肝细胞中CR1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胰岛素对CR1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而0.5 mmol/L棕榈酸则对CR1在鹅原代肝细胞中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序列分析发现,鹅CR1上游序列含有肝细胞核因子1(HNF1)的结合位点,且使用HNF1的活性调控剂(鹅去氧胆酸)处理鹅原代肝细胞后,鹅CR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综上,本研究证实CR1基因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并对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初步探索,为深入研究补体系统在鹅肥肝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受体1 肥肝 鹅原代肝细胞
下载PDF
小剂量辛伐他汀对心肾综合征患者补体水平及补体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治 黄进 +1 位作者 李益民 严雪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6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心肾综合征(CRS)患者服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Ⅰ型(CR1)、Ⅱ型(CR2)补体受体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入选2012年1~12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门诊和病房住院的CRS患者56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 目的观察心肾综合征(CRS)患者服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Ⅰ型(CR1)、Ⅱ型(CR2)补体受体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入选2012年1~12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门诊和病房住院的CRS患者56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心功能分级,根据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入选对象每晚睡前服用辛伐他汀10 mg,连续服用8周。入选后次日清晨及治疗第8周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3、C4水平;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并行RT-PCR检测CR1及CR2 m RNA的表达。结果 CRS患者血清C3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1.14±0.35)和(1.22±0.31)g/L,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CR1 m RNA治疗后较治疗前表达增强(0.76±0.10和0.70±0.11,P<0.05)。结论 CRS患者服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后,血清C3水平降低及外周血单核细胞CR1核酸表达上调可能共同参与患者心肾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肾综合征 心功能 肾功能 C3 Ⅰ型补体受体
下载PDF
人补体受体1型SCR1-3功能域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绍俊 张璇 汪正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实现人补体受体1型功能域SCR1-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获得编码CR1-SCR1-3基因序列;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质粒pPIC9K,构建重组质粒pPIC9K-CR1-SCR1-3,菌落PCR... 目的实现人补体受体1型功能域SCR1-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获得编码CR1-SCR1-3基因序列;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质粒pPIC9K,构建重组质粒pPIC9K-CR1-SCR1-3,菌落PCR、双酶切鉴定后测序;线性化重组质粒电转化毕赤酵母KM71基因组中,经菌落PCR技术筛选在G418平板上生长的多拷贝阳性转化子;摇瓶发酵和甲醇诱导,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表达;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用体外抑制补体溶血反应实验测定目的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获得了人CR1-SCR1-3编码区序列,测序结果与与GenBank中的相应序列一致;SDS-PAGE和Western-blot表明目的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分泌表达;体外实验证实经纯化后的CR1-SCR1-3能够明显抑制补体溶血。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K-CR1-SCR1-3,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CR1-SCR1-3的分泌表达,该蛋白具有较高的抑制补体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受体1型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补体抑制活性
下载PDF
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文东 袁振祥 +4 位作者 马庆海 安振国 魏树华 马万山 孙晓军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红细胞膜 补体受体 2型糖尿病 DM 并发症 基因表达 T2DM 诊断
下载PDF
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I型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良满 朱悦 范广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 I型 ( s CR1 )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 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 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 ,观察 s CR1组与生理盐水 ( NS)组在伤后 1、3、7、1 4、2 1 d时间点损伤组织 C3c、C9、... 目的 :探讨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 I型 ( s CR1 )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 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 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 ,观察 s CR1组与生理盐水 ( NS)组在伤后 1、3、7、1 4、2 1 d时间点损伤组织 C3c、C9、CD5 9阳性表达的部位及时程 ,采用斜板实验及 BBB评分法评定大鼠下肢神经功能。结果 :s CR1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3c、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 NS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s CR1组在伤后 1、3d时间点 CD5 9的表达明显轻于 NS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伤后 7d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伤后 1 4、2 1 d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s CR1组在伤后 7、1 4、2 1 d时间点大鼠下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 NS组 ;结论 :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 I型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发挥显著性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 补体受体 大鼠 急性脊髓损伤 CR1 阳性表达 CD59 时间点 击法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蓉晖 赵绵松 +2 位作者 左晓霞 张舸 王玉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CR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红细胞CR1表达的水平,并对SLE患者病情活动程度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分为活动期... 目的通过检测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CR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红细胞CR1表达的水平,并对SLE患者病情活动程度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分为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同时将活动期组红细胞CR1表达与稳定期组相比较;并分析SLE活动度指标与CR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SLE患者组红细胞CR1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LE患者活动期组红细胞CR1表达明显低于稳定期组,两组间CR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SLE患者SLEDAI积分与CR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71,P<0.01)。结论 SLE患者红细胞CR1表达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判SLE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与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梅青 石晓红 +1 位作者 孙涛 刘文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7-18,共2页
为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 型 ( CR1)与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 L FA- 1)表达及其与病情发展的关系 ,对 36例 SL E患者进行了红细胞 CR1分子定量测定及 CD1 1 a ( L FA- 1中的一种 )测定。结果SL E活动期、... 为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 型 ( CR1)与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 L FA- 1)表达及其与病情发展的关系 ,对 36例 SL E患者进行了红细胞 CR1分子定量测定及 CD1 1 a ( L FA- 1中的一种 )测定。结果SL E活动期、稳定期患者和正常人单个红细胞表面 CR1数目依次升高 ,且三者间两两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 P <0 .0 1) ;SL E活动期淋巴细胞表面 CD1 1 a表达和稳定期患者比较明显增高 ( P<0 .0 1) ;SL E患者红细胞 CR1数量与淋巴细胞表面 CD1 1 a呈负相关 ( r =- 0 .891,P <0 .0 1) ,其红细胞 CR1与狼疮活动积分呈负相关 ( r=- 0 .6 0 1,P <0 .0 5 )。认为对 SL E患者进行红细胞 CR1与 L FA- 1表达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狠疮 红细胞 补体受体I型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 测定 诊断
下载PDF
红细胞补体受体1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洪峰 肖卫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5-658,共4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Erythrocyte receptor type 1,E-CR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E-CR1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量了72例SLE患... 目的: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Erythrocyte receptor type 1,E-CR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E-CR1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量了7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末梢血中E-CR1水平,同时测定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γ-球蛋白(γ-G)及血沉,测定SLE患者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及血小板(PLT)。对72例SLE患者做狼疮活动性测量(SLAM)评分。结果:SLE患者E-CR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0.25±9.15/57.00±10.41,P<0.01)。在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IgG、γ-G及血沉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与HGB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P<0.01),与HCT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与SLAM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活动期SLE患者(n=46)E-CR1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n=26)E-CR1水平(P<0.05)。在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RBC、HGB、HCT均有非常明显正相关性(P<0.01);与血沉和SLAM有负的线性相关(P<0.011)。结论:E-CR1水平降低可能是SLE发病的起始环节之一;免疫球蛋白(IgG及γ-G)水平升高及RBC、HGB、HCT降低可能与E-CR1水平进一步降低有关,从而使SLE病情加重;E-CR1可作为SLE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受体1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活动性测量 血红蛋白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国军 樊燕 +2 位作者 杭双荣 朱珍 王永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956-1957,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31例)、B(26例)、C(29例)三级的肝硬化患者sCR1水平,将其与Child-Pugh得分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31例)、B(26例)、C(29例)三级的肝硬化患者sCR1水平,将其与Child-Pugh得分进行比较。同时测定30例肝细胞癌,8例胰腺癌,15例乳腺癌,8例肺癌患者以及30例正常献血员sCR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sCR1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献血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细胞癌患者与肝硬化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献血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得分与sCR1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86)。结论sCR1水平与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抗炎症分子在阻止肝脏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 肝硬化 Child—Pugh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分子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梅青 陈建昌 +1 位作者 刘作功 丛树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4-15,共2页
采用 PCR和 Hind 酶切技术以及酶联法定量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的数量 ,结果显示 ,SL E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高表达基因型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中低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 ;SL E患者CR1 分子的数量表达均低于正常... 采用 PCR和 Hind 酶切技术以及酶联法定量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的数量 ,结果显示 ,SL E患者红细胞 CR1 分子高表达基因型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中低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 ;SL E患者CR1 分子的数量表达均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 (P<0 .0 0 1) ,并且 CR1 分子数量表达变化与病情明显相关。认为SL E患者测定红细胞 C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细胞补体受体 基因型分析 CR1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