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周镜然 朱锡华 +3 位作者 姜曼 黎万玲 韩根成 白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 ,观测亚溶破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MAC)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 [Ca2 + ]i的动态变化。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以Fluo 4 /AM(1~ 6 μmol/L)和 0 .0 2 %PluronicF 12 7进行细胞钙荧光指示剂负载后 ,于 0℃组...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 ,观测亚溶破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MAC)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 [Ca2 + ]i的动态变化。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以Fluo 4 /AM(1~ 6 μmol/L)和 0 .0 2 %PluronicF 12 7进行细胞钙荧光指示剂负载后 ,于 0℃组装亚溶破剂量的MAC。在 37℃条件下 ,以LSCM实时监测MAC沉积引起的胞浆钙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 MAC沉积后 ,多数细胞的钙荧光强度迅速增强 ,以后随时间的推移 ,升高的钙荧光逐渐下降 ,直至恢复至静息水平。定量分析选定的胞浆区域钙荧光强度的变化发现 ,不同细胞在 [Ca2 + ]i 的变化高度、持续时间和胞内钙振荡的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结论 MAC沉积到内皮细胞表面后 ,可诱导胞浆游离钙离子的浓度增高 ,且不同细胞 [Ca2 +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血管内皮细胞 游离钙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抗人补体膜攻击复合物新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2
作者 王更银 陈兴 +3 位作者 白云 周镜然 李烛 姜曼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467,共3页
目的 研制针对人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MAC)新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 在兔红细胞表面组装人MAC ,分离纯化RBC膜蛋白。以初步纯化的MAC免疫Balb c小鼠 ,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 0骨髓瘤细胞融合 ,采用免疫斑点杂交的方法分别以纯... 目的 研制针对人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MAC)新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 在兔红细胞表面组装人MAC ,分离纯化RBC膜蛋白。以初步纯化的MAC免疫Balb c小鼠 ,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 0骨髓瘤细胞融合 ,采用免疫斑点杂交的方法分别以纯化的单一补体成分C5、C6、C7、C8、C9和MAC同时进行阴性和阳性筛选。结果 获得了 2株仅与MAC反应而不与各单体成分反应的单克隆抗体。进一步以体外组装的补体终末复合物进行鉴定 ,证实所获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MAC复合物中C9分子暴露出的新抗原。经ELISA法测定 ,2株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和腹水效价分别为 1× 1 0 -3 ,1× 1 0 -3和 1× 1 0 -6,1× 1 0 -7;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属小鼠IgG1亚类 ,轻链均为κ型。结论 获得了 2株特异性识别MAC新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新抗原 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下载PDF
氯胺-T氧化C5、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及其鉴定
3
作者 周镜然 朱锡华 +2 位作者 白云 姜曼 黎万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29-1230,共2页
目的 利用氧化的方法在无酶解反应发生的情况下获得活化形式的C5 ,进而实现以纯化的补体终末成分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MAC)。方法 以蛋氨酸氧化剂氯氨 T与纯化的C5相互作用后 ,加入C6组装具溶血活性的C5 6复合物。以此复合物与... 目的 利用氧化的方法在无酶解反应发生的情况下获得活化形式的C5 ,进而实现以纯化的补体终末成分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MAC)。方法 以蛋氨酸氧化剂氯氨 T与纯化的C5相互作用后 ,加入C6组装具溶血活性的C5 6复合物。以此复合物与NHS或纯化的后续终末补体成分组装MAC ,检测复合物的溶血活性。结果 反应性溶破实验证实 ,氯胺 T氧化C5与C6组装形成功能C5 6复合物 ,后者可与NHS或纯化的补体终末成分C7~C9体外组装具溶血活性的MAC ,并且所形成的C5 6复合物在 2 4h达到最大的溶血活性 ,48h仍保持稳定。结论 氯胺 T在不裂解C5的条件下产生了C5b样活性分子 ,该分子能与C6组装形成稳定的活性复合物 ,并可与其它补体终末成分组装产生活性M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补体终末成分 氯氨-T
下载PDF
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亚溶破模型
4
作者 张静波 陈永文 +6 位作者 周镜然 张瑞 李景怡 姜曼 黎万玲 袁发焕 吴玉章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HK一2亚溶破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小管间质的免疫性损伤效应奠定基础。方法用酵母多糖激活急性期患者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C56,以新鲜正常人血清(NH... 目的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HK一2亚溶破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小管间质的免疫性损伤效应奠定基础。方法用酵母多糖激活急性期患者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C56,以新鲜正常人血清(NHS)作为C7~C9来源,体外组装sMAC建立HK-2亚溶破模型,LDH检测评价细胞亚溶破剂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鉴定sMAC沉积,流式细胞仪检测sMAC对HK-2表面HLA-DR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确定C56 1:480,NHS 1:20为HK-2最适亚溶破量;LSCM显示sMAC沉积于HK-2细胞表面;不同时相观察sMAC刺激后HK-2细胞HLA—DR表达量逐渐升高,HLA—DR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补体膜攻击复合物亚溶破模型,补体活化可能导致TEC本身参与了免疫炎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亚溶破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Ⅳ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5
作者 张瑞 张静波 +2 位作者 陈永文 周镜然 袁发焕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9-390,共2页
目的探讨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成分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纯化的c56及新鲜正常人血清(the normal human serum,NHS)作为C7~C9来源,体外组装sMAC建立HK-2亚溶破模... 目的探讨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成分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纯化的c56及新鲜正常人血清(the normal human serum,NHS)作为C7~C9来源,体外组装sMAC建立HK-2亚溶破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MAC刺激后的Ⅳ型胶原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MAC的沉积。结果MAC刺激后的HK-2与对照组比较Ⅳ型胶原和合成增多(P〈0.05)。结论亚溶破剂量的MAC能使HKC的Ⅳ型胶原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细胞外基质增多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小管间质纤维化 Ⅳ型胶原
下载PDF
补体攻膜复合物与Heymann肾炎
6
作者 李兆丽 张东生 邓红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Heymann肾炎是研究人类膜性肾病的经典动物模型 ,补体攻膜复合物与Heymann肾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在Heymann肾炎的发病中 ,插入肾小球上皮细胞膜的补体攻膜复合物可造成细胞的亚溶解性损伤 ,进而介导血栓素A2 、活性氧和转化生长因子 β... Heymann肾炎是研究人类膜性肾病的经典动物模型 ,补体攻膜复合物与Heymann肾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在Heymann肾炎的发病中 ,插入肾小球上皮细胞膜的补体攻膜复合物可造成细胞的亚溶解性损伤 ,进而介导血栓素A2 、活性氧和转化生长因子 β等炎症介质的释放 ,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损伤和蛋白尿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YMANN肾炎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C5b-9复合物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蔡文莉 黄颂敏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3年第5期568-571,共4页
C5b 9复合物是补体激活后形成的C5b 8与多个C9结合后的产物 ,可形成跨膜通道 ,介导多种活性物质的释放 ,参与肾组织的损伤 ,是许多肾脏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C5b 9受多种补体调节蛋白如CD5 9、Crry等的调节 ,并通过介导活性氧和花生四烯... C5b 9复合物是补体激活后形成的C5b 8与多个C9结合后的产物 ,可形成跨膜通道 ,介导多种活性物质的释放 ,参与肾组织的损伤 ,是许多肾脏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C5b 9受多种补体调节蛋白如CD5 9、Crry等的调节 ,并通过介导活性氧和花生四烯酸的释放 ,影响细胞凋亡等参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花生四烯酸
下载PDF
过表达CD59抑制补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肖凯 方真华 +3 位作者 高鑫峰 赵晶晶 黄若昆 谢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过程中如何避免补体系统攻击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主要探讨在自体移植过程中大鼠BMSCs(r BMSCs)表面CD59过表达对补体攻击r BMSCs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电转化CD59过表达质粒后,分为r BMSC...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过程中如何避免补体系统攻击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主要探讨在自体移植过程中大鼠BMSCs(r BMSCs)表面CD59过表达对补体攻击r BMSCs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电转化CD59过表达质粒后,分为r BMSCs空白组(r BMSCs不做任何处理),r BMSCs/CD59组(r BMSCs+CD59过表达质粒)和r BMSCs空载组(r BMSCs+空载质粒)。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化后r BMSCs中CD59表达情况。抽取大鼠颈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自体血清处理DC59过表达后的r BMSCs,分为r BMSCs组(r BMSCs不与血清共孵育)、r BMSCs+ARS组[r BMSCs+大鼠自体血清(ARS)]、r BMSCs+i ARS组[r BMSCs+已灭活的大鼠自体血清(i ARS)]、r BMSCs/CD59+ARS组[r BMSCs/CD59+ARS]和r BMSCs/CD59+i ARS组。检测自体血清中补体对BMSCs的杀伤作用,补体形成情况以及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r BMSCs空白组细胞中CD59表达量比较,r BMSCs/CD59组明显升高(50.5%vs 74.9%,P<0.05)。与r BMSCs+ARS组细胞的凋亡率[(40.3±4.3)%]比较,r BMSCs组[(8.4±1.1)%]、r BMSCs/CD59+ARS组[(19.1±3.1)%]明显降低(P<0.05)。与r BMSCs+ARS组细胞中膜上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AC)积累(99.7%)比较,r BMSCs组(50.1%)、r BMSCs/CD59+ARS组(71.0%)显著下降(P<0.05)。r BMSCs/CD59组各时期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r BMSCs空白组(P<0.05)。结论 BMSCs CD59过表达可能通过减少补体攻膜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自体移植过程中补体对r BMSCs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补体 自体移植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可溶性补体激活产物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成玉 刘雪丽 姜忠信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89-190,193,共3页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补体激活产物(sC5b-9)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1例健康人(对照组)和82例UA(自发性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补体激活产物(sC5b-9)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1例健康人(对照组)和82例UA(自发性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8例,恶化型心绞痛24例)病人血浆VWF、sC5b-9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UA病人血浆VWF、sC5b-9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15.277~26.210,P〈0.001);心绞痛发作时VWF、sC5b-9浓度增高较缓解后更明显(t’=24.462、5.902,P〈0.001);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sC5b-9与VWF浓度呈正相关(R=0.804、0.782,p〈0.001);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sC5b-9、VWF浓度差异亦具有显著性(F=21.708~152.410.q=3.917~25.630,P〈0.01);自发性心绞痛病人各指标增高较心肌梗死后和恶化型心绞痛更明显。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与VWF和sC5b9异常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Von Willerbrand因子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下载PDF
膜攻击复合物C5b-9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10
作者 饶艳 邓少剑 +3 位作者 何志恩 柯剑娟 王焱林 陈永权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膜攻击复合物C5b-9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180~200 g,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全肝再灌组1 h组(I/R 1 h组)、3 h组(I/R 3 h组)、6 h组(I/R 6 h组)和24 h组(I/R... 目的:探讨膜攻击复合物C5b-9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180~200 g,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全肝再灌组1 h组(I/R 1 h组)、3 h组(I/R 3 h组)、6 h组(I/R 6 h组)和24 h组(I/R 24 h组)。制备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1、3、6、24 h末,取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取肝脏组织,检测C5b-9 mRNA和C5b-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各组大鼠ALT和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I/R 3 h组达到高峰(P<0.05);I/R各组C5b-9的mRNA表达和C5b-9蛋白含量均有显著升高,且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其中I/R 24 h组最高(P<0.05)。结论补体C5b-9参与肝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尤其是在再灌注24 h时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原文传递
补体系统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司味鑫 王平 +1 位作者 王祎 张鸿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64-668,共5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补体系统是人类体液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抗微生物入侵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补体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激...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补体系统是人类体液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抗微生物入侵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补体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激活补体系统的有效途径有3条: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和旁路途径[1],另外还可能存在外源性补体激活途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综述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小板膜补体复合物沉积及其异常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银苹 付蓉 +17 位作者 刘惠 王一浩 李丽娟 刘春燕 张田 丁少雪 李丽燕 阮二宝 瞿文 王化泉 王晓明 王国锦 刘鸿 吴玉红 宋嘉 邢莉民 关晶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伴或不伴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小板膜补体复合物(C5b-9)、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表达及血清可溶性C5b-9(sC5b-9)水平探究PNH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25例PNH/... 目的 通过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伴或不伴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小板膜补体复合物(C5b-9)、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表达及血清可溶性C5b-9(sC5b-9)水平探究PNH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25例PNH/PNH-AA患者血清sC5b-9、补体C3和C4水平,并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NH/PNH-AA患者与正常人血小板PNH克隆数(CD59-CD61+/CD61+)、血小板膜C5b-9沉积率(C5b-9+CD61+/CD61+)以及血小板活化标志分子CD62p表达率(CD62p+CD61+/CD61+),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PNH/PNH-AA组患者血清sC5b-9水平为390.27(265.73~676.87)μ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540.39(344.20~1 576.78)tg/L(P<0.01).②PNH/PNH-AA组患者血小板PNH克隆数[50.58(23.29~81.6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3.57(15.58~29.02)%](P<0.01);PNH/PNH-AA组患者PNH克隆血小板膜C5b-9沉积率[(17.53±6.27)%]与患者正常血小板[(11.33±5.03)%]及正常对照组血小板[(10.88±3.58)%]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③PNH/PNH-AA组患者PNH克隆血小板CD62p表达率[(61.98±11.71)%]与患者正常血小板[(43.76±11.30)%]及正常对照组血小板[(38.23±8.07)%]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PNH/PNH-AA组患者正常血小板膜CD62p表达率比正常对照组血小板显著增高(P<0.05).④血小板膜C5b-9沉积率与CD62p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0.449,P=0.002).结论 PNH/PNH-AA患者血小板锚连蛋白(CD59)缺失导致补体复合物C5b-9沉积于异常血小板膜并使其激活,这一过程可能参与PNH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抗胸腺细胞血清性肾炎模型大鼠肾小球中C5b-9的沉积及NO、TNFα含量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迎伟 徐静华 +1 位作者 汤仁仙 高丰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 :探讨抗胸腺细胞血清性肾炎 (ATSN)大鼠肾小球内C5b -9复合物的沉积与某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 :一氧化氮 (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情况。方法 :大鼠一次性静脉注射抗胸腺细胞抗血清(ATS)建立ATSN模型 ,定期对ATSN大鼠... 目的 :探讨抗胸腺细胞血清性肾炎 (ATSN)大鼠肾小球内C5b -9复合物的沉积与某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 :一氧化氮 (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情况。方法 :大鼠一次性静脉注射抗胸腺细胞抗血清(ATS)建立ATSN模型 ,定期对ATSN大鼠肾小球中的补体C5b -9复合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定位、显微图像扫描半定量分析 ;并对有C5b -9包绕的肾小球系膜细胞 (MC)进行计数。测定ATSN大鼠肾中诱生型NO合酶 (iNOS)mRNA的表达、尿液中NO的代谢产物 (NO-2 /NO-3 )及TNFα的排泄量。结果 :ATSN模型大鼠肾小球MC先溶解坏死后继发增生 ,病变早期 (溶解时相 )补体C5b -9复合物主要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及MC表面 ;随着病程的进展 ,被C5b -9包绕的MC逐渐减少 ,病程初期ATSN大鼠肾小球MC有明显的iNOSmRNA表达 ,尿液中NO-2 /NO-3 和TNFα的排泄量也明显增加。在ATSN病变的增生阶段 (一般 7d后 ) ,上述指标的变化逐渐趋缓。结论 :ATSN模型大鼠肾小球中MC逐渐溶解与补体C5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胸腺细胞血清性肾炎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肾小球 C5B-9 NO TNFΑ
下载PDF
膜补体调节蛋白在骨髓间质干细胞自体移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凯 杨林 +3 位作者 赵晶晶 黄若昆 谢鸣 李鲲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7-282,共6页
目的观察补体对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作用,并检测膜补体调节蛋白对这种补体作用的调节。方法获取10例临床骨折患者的骨髓,分离、鉴定及培养BMSCs,并进行体外实验。Europium细胞活性实验,... 目的观察补体对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作用,并检测膜补体调节蛋白对这种补体作用的调节。方法获取10例临床骨折患者的骨髓,分离、鉴定及培养BMSCs,并进行体外实验。Europium细胞活性实验,观察自体血清中补体对BMSCs的杀伤作用。每例患者BMSCs均分为BMSCs组、BMSCs+自体血清组和BMSCs+~体灭活自体血清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间质干细胞膜上的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at.tackcomplex,MAC)沉积;转染膜补体调节蛋白(membranecomplementregulatoryproteins,mCRPs),观察补体对BMSCs作用的变化。每例患者BMSCs均分为mCRPs未转染组以及各mCRPs转染组。结果骨髓获取并分离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物,其中〉95%为间质干细胞。10例患者的BMSCs与自体血清孵育后,BMSCs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BM—SCs组的细胞杀伤率为0.41%±1.48%,BMSCs+自体血清组为32.59%±2.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MSCs+补体灭活自体血清组的细胞杀伤率为2.59%±3.08%,与BMSCs组相似。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在自体血清孵育组细胞表面可检测到补体激活产生的MAC。在转染mCRPs基因后,自体血清对于BMSCs的杀伤作用较未转染组下降,未转染组细胞杀伤率(41.70%±4.47%)分别与CD55转染组(21.87%±2.19%)、CD59转染组(18.67%±1.42%)、同时转染CD46+CD55+CD59组(28.43%±2.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55、CD59和CD46+CD55+CD59转染组均能有效阻止补体对细胞的损伤,而CD46的作用较差(杀伤率为39.30%±3.96%),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血清中的补体能识别并杀伤来源于同一个体的BMSCs;外源性转染mCRPs能有效保护BMSCs免受补体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营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2年第6期354-355,共2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0例患儿均达到实用新生儿学ABO溶血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和x^2检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病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0例患儿均达到实用新生儿学ABO溶血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和x^2检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病例均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ABO溶血病 丙种球蛋白 疗效观察 静脉注射 大剂量 免疫复合物 观察组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换血疗法 细胞毒作用
下载PDF
以束周萎缩为肌肉病理特点的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智 陈琳 +2 位作者 郭玉璞 任海涛 赵燕环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目的分析出现束周萎缩的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肌肉病理实验室的肌肉病理资料,筛选出104例以束周萎缩为病理特点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皮肌炎病例。结果男性34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45岁... 目的分析出现束周萎缩的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肌肉病理实验室的肌肉病理资料,筛选出104例以束周萎缩为病理特点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皮肌炎病例。结果男性34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45岁,其中8例肌电图未见异常,42例血清肌酶正常,75例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54例肌肉活检仅出现单纯束周萎缩,50例束周萎缩合并局灶损伤。单纯束周萎缩者与束周萎缩合并局灶损伤者间肌束膜小血管周围单个核炎性细胞浸润、膜攻击复合物在肌纤维间毛细血管的沉积有显著差异。12例患者同时行皮肤活检,其中6例符合典型交界性皮炎改变。结论免疫介导的微小血管及中小血管病变引起的低灌注,可能参与束周萎缩及局灶肌纤维缺血的发生。出现束周萎缩的皮肌炎患者间质性肺疾病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束周萎缩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肺疾病 间质性
原文传递
肌萎缩呈束周分布的青少年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智 陈琳 +1 位作者 任海涛 赵燕环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 研究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出现束周萎缩的青少年肌炎患者的临床及肌肉病理特点.方法 对21例肌肉活检病理以束周萎缩为病理特征的青少年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21例中11例确诊为青少... 目的 研究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出现束周萎缩的青少年肌炎患者的临床及肌肉病理特点.方法 对21例肌肉活检病理以束周萎缩为病理特征的青少年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21例中11例确诊为青少年皮肌炎(典型皮疹),9例为可能的青少年皮肌炎(不典型皮疹),1例为混合结缔组织病.21例中19例有肌肉无力表现.9例肌酸激酶正常,4例轻度升高(3倍以下),8例明显升高(3倍以上),其中11例确诊的皮肌炎患者中10例肌酶正常或轻微升高.6例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11例抗核抗体阳性.2例合并EB病毒感染,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肌肉病理:21例均可见束周萎缩,其中4例束周萎缩形态学不典型,但相应束周肌纤维还原型辅酶、乳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异常;1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9例显示膜补体攻击复合物染色阳性.比较分析发现肌酸激酶升高程度与肌纤维坏死相关,与束周萎缩无明显相关;膜补体攻击复合物沉积的标本中束周萎缩、局灶损伤及线粒体异常的病理改变更突出.结论 肌肉萎缩呈束周分布现象主要见于典型或不典型皮肌炎,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和小血管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肌萎缩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线粒体 活组织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