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娩镇痛对孕产妇血清补体C_3、C_4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玉秋 王彬 +3 位作者 王梓 翁占平 陈怀龙 王明山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评价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质指数(BMI)18~24kg/m^2、妊娠38~41周单胎足月初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镇痛组孕妇宫口开大≥3cm时硬膜外麻醉镇痛,对照... 目的评价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质指数(BMI)18~24kg/m^2、妊娠38~41周单胎足月初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镇痛组孕妇宫口开大≥3cm时硬膜外麻醉镇痛,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孕妇进入产程时、宫口开大3cm、产后24h、产后48h血清补体C_3、C_4和CRP水平。结果 1镇痛组产后24h补体C_3、C_4分别为(1.02±0.01)g/L和(0.22±0.01)g/L,与进入产程时补体C_3、C_4[(1.41±0.01)g/L、(0.33±0.03)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产后48h补体C_3、C_4分别为(1.33±0.02)g/L、(0.30±0.01)g/L,与产后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24h补体C3、C4分别为(0.86±0.03)g/L和(0.19±0.01)g/L,与进入产程时[(1.47±0.05)g/L、(0.31±0.01)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48h补体C3、C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镇痛组产后24hCRP水平[(44.52±11.62)g/L],与进入产程时[(6.78±1.60)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产后48hCRP水平为(21.09±11.81)g/L,与对照组(33.22±11.82)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中麻醉镇痛能减轻应激反应造成的CRP增高,但补体系统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补体c_3 补体c_4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补体C_3、C_4水平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方海俊 何雄平 骆婷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283-1284,共2页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具有高发病率,可引起肝硬化、肝癌,其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后导致的机体免疫紊乱密切相关,本文探讨最重要免疫效应系统中血清补体C_3、C_4水平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具有高发病率,可引起肝硬化、肝癌,其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后导致的机体免疫紊乱密切相关,本文探讨最重要免疫效应系统中血清补体C_3、C_4水平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至本院就诊并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85例,其中男116例,年龄为20岁~68岁,平均年龄为(38.58±2.76)岁;女69例,年龄为22岁~69岁,平均年龄为(36.52±4.05)岁。诊断及分型按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执行,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遗传性肝病、血吸虫性肝病及引起补体C_3、C_4水平下降的疾病,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组4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组103例,重型肝炎组36例。健康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6例,年龄为19岁~67岁,平均年龄为(37.34±2.08)岁;女44例,年龄为21岁~68岁,平均年龄为(32.66±3.7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补体c_3 补体c_4
原文传递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联合血清补体C3水平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佳 王玉 +3 位作者 刘怡彤 周路路 孙杰 魏善斋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联合血清补体C_(3)水平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32例MH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AC分为钙化组(n=165)与无钙化组(n=67),根据AAC评分将钙化组分为重度钙化组(n=48)...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联合血清补体C_(3)水平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32例MH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AC分为钙化组(n=165)与无钙化组(n=67),根据AAC评分将钙化组分为重度钙化组(n=48)、中度钙化组(n=55)、轻度钙化组(n=6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GNRI,采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补体C_(3)。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钙化组GNRI和血清补体C_(3)水平与AAC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ACC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GNRI和血清补体C_(3)水平对MHD患者发生ACC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钙化组比较,钙化组年龄增加,体质量指数、白蛋白、GNRI降低,透析时间延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补体C_(3)水平升高(P均<0.05)。轻度、中度、重度钙化组GNRI依次降低,血清补体C_(3)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钙化组AAC评分与GNRI呈负相关(rs=-0.827,P<0.01),与血清补体C_(3)水平呈正相关(rs=0.77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透析时间(OR=1.009,95%CI:1.001~1.018)、血磷(OR=1.034,95%CI:1.003~1.065)、iPTH(OR=1.019,95%CI:1.007~1.032)、补体C_(3)(OR=2.332,95%CI:1.136~4.789)是MHO患者发生ACC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OR=0.910,95%CI:0.835~0.992)、GNRI(OR=0.782,95%CI:0.708~0.865)是MHD患者发生ACC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NRI、补体C_(3)、GNRI+补体C_(3)预测MHD患者ACC的AUC分别为0.793、0.795、0.868,GNRI+补体C_(3)预测AUC大于GNRI、补体C_(3)单独预测(P<0.05)。结论GNRI降低和血清补体C_(3)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ACC的独立危险因素,与MHD患者ACC程度有关,二者可作为MHD患者ACC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主动脉钙化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补体c_(3)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C_(3)、C_(4)、IgA水平变化及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浩 王强 赵风云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C_(3)、C_(4)、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HSP患儿(观察组)及健康儿童(对照组)各43例,检测并比较两组、观察组有无肾脏损伤患儿血浆C_(3)、C_(4)、IgA水平,采用Pear...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C_(3)、C_(4)、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HSP患儿(观察组)及健康儿童(对照组)各43例,检测并比较两组、观察组有无肾脏损伤患儿血浆C_(3)、C_(4)、IgA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各指标与肾功能指标微量白蛋白、尿素氮(BUN)的相关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各指标是否为肾损脏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浆C_(3)低于对照组,C_(4)、IgA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有肾脏损伤患儿血浆C_(3)低于无肾脏损伤患儿,C_(4)、IgA高于无肾脏损伤患儿(P均<0.05);血浆C_(3)与尿微量白蛋白、BUN呈负相关,C_(4)、IgA与尿微量白蛋白、BUN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性别、年龄后,血浆C_(3)、IgA与尿微量白蛋白、BUN仍相关(P均<0.05)。结论HSP患儿血浆C_(3)降低,而C_(4)、IgA升高;三者均与HSP发病及肾脏损伤有关,其中血浆C_(3)、IgA是HSP肾脏受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补体c_(3) 补体c_(4) 免疫球蛋白A 肾脏损伤
下载PDF
孕末期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新生儿血清25-(OH) D及免疫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陆俐先 王兆康 +3 位作者 许成芳 黄淑清 林丽霞 罗淑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2期28-31,35,共5页
目的观察孕末期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产科产检和足月分娩的足量补充维生素D(600 U/d)产妇及新生儿20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孕末... 目的观察孕末期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产科产检和足月分娩的足量补充维生素D(600 U/d)产妇及新生儿20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孕末期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4000 U/d)的182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观察A组,不足量补充(<600 U/d)、不补充维生素D或间断补充维生素D(停止补充时间>7 d、3个月内累记>30 d或连续>15 d)的产妇及新生儿167例作为观察B组。比较3组产妇与新生儿的25-(OH)D水平、25-(OH)D缺乏率,比较3组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IgG、IgA、IgM和补体C_(3)、C_(4)水平,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母婴25-(OH)D水平相关性、产妇25-(OH)D水平与新生儿感染相关性。结果观察A组新生儿及母体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及观察B组,观察A组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及补体C_(3)、C_(4)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A组(P均<0.05);在足量补充维生素D情况下,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与免疫球蛋白IgA、IgM及补体C_(3)、C_(4)呈正相关,在维生素D补充不足情况下,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与免疫球蛋白IgA、IgG及补体C_(3)、C_(4)呈正相关,与IgM呈负相关。结论新生儿25-(OH)D缺乏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是新生儿感染的重要因素,孕末期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可预防新生儿25-(OH)D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末期 不同剂量维生素D 免疫球蛋白 补体c_(3)、c_(4) 新生儿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