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查补充诊断胃黏膜下微小占位病灶1例
1
作者 吕明月 张新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背景胃壁黏膜下病变体积过小或突出于胃腔外时,胃镜检查不易发现且易造成漏诊.病例简介本例患者胃镜首诊提示胃底黏膜下隆起型肿物,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胃底黏膜下隆起型肿物为胃底间质瘤伴出血,该患者术前行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 背景胃壁黏膜下病变体积过小或突出于胃腔外时,胃镜检查不易发现且易造成漏诊.病例简介本例患者胃镜首诊提示胃底黏膜下隆起型肿物,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胃底黏膜下隆起型肿物为胃底间质瘤伴出血,该患者术前行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查术前定位并补充诊断,明确了胃底间质瘤大小、内部回声及位置后,另于胃体小弯侧垂直部检出一大小5 mm×6 mm实性结节,患者行胃部病灶切除术,验证了胃底及胃体小弯侧垂直部2个病灶.结论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胃底肿物为中危型胃间质瘤,胃体小弯侧垂直部为胃平滑肌瘤.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查互补检出了前述两项检查未提示的胃体黏膜下小的占位性病灶.该项检查对胃黏膜下微小病变及向腔外突出的病灶,因其简便快捷精准有独特优势,可作为胃肠疾病首选的影像学互补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平滑肌瘤 胃肠充盈超声造影 补充诊断 病理诊断
下载PDF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珂 吴红霞 +1 位作者 罗民新 岑炳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心型肺癌螺旋CT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与高场强MRI诊断中心型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经纤支镜活检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和高场强MRI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和MRI的影像结果进...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心型肺癌螺旋CT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的准确性与高场强MRI诊断中心型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经纤支镜活检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和高场强MRI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和MRI的影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正确诊断41例,误诊4例,漏诊5例,准确率为82%,MRI补充诊断出5例,CT+MRI共正确诊断46例,误诊1例,漏诊3例,准确率达92%;CT误诊的4例中3例为隐形癌,MRI补充诊断中误诊1例也为隐形癌。结论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高,是目前诊断中心型肺癌的首选方法,MRI诊断也有其补充意义,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型肺癌 CT诊断 MRI诊断 补充诊断
下载PDF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8期56-57,共2页
目的:在CT诊断的基础上,对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MRI补充诊断,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64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先对患者进行CT诊断,之后对患者进行MRI补充诊断,在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的基础上,了解... 目的:在CT诊断的基础上,对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MRI补充诊断,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64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先对患者进行CT诊断,之后对患者进行MRI补充诊断,在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的基础上,了解其准确率等相关情况。结果:单纯CT诊断的准确为79.69%,漏诊率为12.5%,误诊率为9.38%,CT和MRI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93.75%,漏诊率为4.69%,误诊为1.5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诊断基础上,对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MRI补充诊断可减少漏诊和误诊人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中心型肺癌 准确性 MRI补充诊断
下载PDF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价值与MRI补充诊断的重要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皮劲松 胡显文 +1 位作者 何江 兰泽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9期75-75,共1页
探究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并就MRI补充诊断的临床使用价值加以明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CT诊断,并将其称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MRI补充诊断方... 探究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并就MRI补充诊断的临床使用价值加以明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CT诊断,并将其称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MRI补充诊断方案,将其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达95.00%,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1.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单纯的CT诊断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且相对来说。准确率较低。使用MRI对其进行补充诊断,能够有效地保证其诊断的准确性,以为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中心型肺癌 MRI补充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孙东华 张雷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究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同时对MRI补充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日~2015年11月2日收治的15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CT检查诊断。在CT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MRI补充诊断,对... 目的探究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同时对MRI补充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日~2015年11月2日收治的15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CT检查诊断。在CT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MRI补充诊断,对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仅对患者采用CT诊断,准确率为79.35%。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MRI补充诊断,准确率为94.62%。进行MRI补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心型肺癌患者在CT诊断的基础上进行MRI补充诊断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中心型肺癌 MRI补充诊断
下载PDF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磁共振成像补充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谢中胜 《实用医技杂志》 2016年第1期40-41,共2页
中心型肺癌的发病部位主要是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等类型,生长的方式分为管外形、管内型以及管壁型等。中心型肺癌属于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之一,这种疾病在某种程度上给患者的生... 中心型肺癌的发病部位主要是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等类型,生长的方式分为管外形、管内型以及管壁型等。中心型肺癌属于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之一,这种疾病在某种程度上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很有可能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疑似患有中心型肺癌的患者,医院所作出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如诊断有误,会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型肺癌 CT诊断 补充诊断 最佳治疗时间 管内型 未分化癌 磁共振成像 肺段 早期诊断 纵膈淋巴结
下载PDF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唐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5期1047-1048,共2页
目的:探讨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心型肺癌患者82例,所选患者均经病理检验确诊为中心型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CT诊断方法,研究组使用CT诊断以及MRI... 目的:探讨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心型肺癌患者82例,所选患者均经病理检验确诊为中心型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CT诊断方法,研究组使用CT诊断以及MRI补充诊断方法。诊断结束后,记录患者处于TNM分期的人数及其检出率、诊断的正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研究组的TNM分期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断的正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中心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使用CT诊断并使用MRI补充诊断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中心型肺癌 MRI补充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坦 王世黔 +5 位作者 夏文钢 姜志妍 杨章华 龙家全 刘茂贵 司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9期153-154,共2页
目的:分析在中心型肺癌诊断中应用CT诊断的准确性与MRI的补充诊断意义。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42例,全部患者都采取CT诊断,同时在CT诊断基础上实施M R I补充诊断,观察诊断的情况。结果:联合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与单用CT... 目的:分析在中心型肺癌诊断中应用CT诊断的准确性与MRI的补充诊断意义。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42例,全部患者都采取CT诊断,同时在CT诊断基础上实施M R I补充诊断,观察诊断的情况。结果:联合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与单用CT诊断的准确率相比,数值明显比单用CT诊断的准确率高,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的准确率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中心型肺癌患者诊断中,应用CT诊断与M R I补充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中心型肺癌 准确性 MRI补充诊断
下载PDF
中心型肺癌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价值与MRI补充诊断意义分析
9
作者 杨兴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CT及MRI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为对象,均进行CT及MRI检查,计算CT与CT+MRI诊断的准确率,分析CT及MRI补充诊断中心型肺癌的意义。结果中心型肺癌的诊断结... 目的分析CT及MRI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为对象,均进行CT及MRI检查,计算CT与CT+MRI诊断的准确率,分析CT及MRI补充诊断中心型肺癌的意义。结果中心型肺癌的诊断结果显示:CT检出50例,漏诊6例,误诊4例,准确率为83.3%;在CT检查的基础上,MRI补充诊断检出57例,漏诊2例,误诊1例,准确率为95.0%;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补充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率高,且具有检查直观清晰、操作无创伤性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型肺癌 临床诊断 MRI补充诊断 CT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10
作者 李登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8期79-79,共1页
探究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与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55例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先应用CT扫描,随后在CT基础上应用MRI补充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法与病理诊断的相符率以及漏诊与误诊情况。结果... 探究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与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55例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先应用CT扫描,随后在CT基础上应用MRI补充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法与病理诊断的相符率以及漏诊与误诊情况。结果:单纯应用CT诊断中心型肺癌检出24例,阳性率为43.7%。漏诊8例,漏诊率为33.3%,误诊5例,误诊率为20.8%;MRI补充诊断,检出中心型肺癌52例,检查阳性率为94.5%,误诊1例,误诊率1.9%,漏诊2例,漏诊率3.8%。CT诊断方法与MRI补充诊断在中心型肺癌阳性诊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诊断中心型肺癌具有较高敏感度,创伤小,可清晰看到病变位置与形态,但漏诊与误诊率较高,应用MRI补充诊断可减少漏诊与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中心型肺癌 准确性 MRI补充诊断
下载PDF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3期54-54,122,共2页
目的:探析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以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方法:择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CT检查,并行以MRI补充检查,对单独CT检查与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单... 目的:探析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以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方法:择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CT检查,并行以MRI补充检查,对单独CT检查与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单独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51.92%,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1.15%,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CT检查(P<0.05)。结论:针对中心型肺癌患者,CT、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中心型肺癌 准确性 MRI补充诊断
下载PDF
MRI在胎儿骶尾部异常诊断中的补充作用研究
12
作者 谷玉锋 王亚男 刘熠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7期159-160,共2页
目的:分析MRI在胎儿骶尾部异常诊断中的补充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0例产前筛查孕妇为研究对象,实施MRI诊断分析,探讨检查结果。结果:50例胎儿随访结果显示,终止妊娠及引产38例,产后活胎12... 目的:分析MRI在胎儿骶尾部异常诊断中的补充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0例产前筛查孕妇为研究对象,实施MRI诊断分析,探讨检查结果。结果:50例胎儿随访结果显示,终止妊娠及引产38例,产后活胎12例,有10例在手术后存活,2例放弃手术。50例胎儿脊髓脊膜膨出29例,产前MRI表现为骶尾部信号欠均匀,产后病灶为2.5×1.5×1.5cm,并且术后病理显示为骶尾部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并且在MRI诊断中可见明显囊性病变肿块,有3例出现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有2例出现房间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结论:胎儿骶尾部异常诊断中实施MRI诊断的价值较高,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诊断 胎儿骶尾部异常 诊断补充 作用分析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被引量:1
13
作者 莓子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第7期50-50,共1页
日前,《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发布,该指南有多处更新,其中在糖尿病诊断标准中提到,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与反映即时血糖水平的空腹、餐后血... 日前,《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发布,该指南有多处更新,其中在糖尿病诊断标准中提到,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与反映即时血糖水平的空腹、餐后血糖不同,HbA1c反映的是被测者过去2~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因此,HbA1c被认为是评估血糖长期控制水平的金标准以及糖尿病管理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诊断 血糖控制情况 餐后血糖 防治指南 补充诊断 HBA1C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梓瑛 江少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9期162-164,185,共4页
目的探讨在产科临床上应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产科收治表现有产科并发症、合并症以及胎儿异常等产妇共100例,对其超声以及磁共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磁共振成像在产科的临床意义。结果对所有研究... 目的探讨在产科临床上应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产科收治表现有产科并发症、合并症以及胎儿异常等产妇共100例,对其超声以及磁共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磁共振成像在产科的临床意义。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完成检查后发现,属于产前胎盘异常、胎儿异常、妊娠合并肿瘤以及晚期产后出血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92、4及1例。对应的补充诊断情况为1例(33.3%)、49例(53.3%)、3例(75.0%)及0例;对应的诊断符合情况为2例(66.7%)、43例(46.7%)、1例(25.0%)以及1例(100.0%),MRI检查显示磁共振检查诊断补充概率为53.0%,诊断准确率为47.0%。结论医院产科在开展诊断工作期间,合理选择磁共振成像技术展开,表现出的应用价值显著,尤其针对表现出产前胎盘异常、胎儿异常、晚期产后出血以及妊娠合并肿瘤等可以进行充分明确,并且可以将超声检查局限性进行充分弥补,使得产前诊断水平显著提升,使得胎儿出生缺陷显著降低,医疗风险显著降低,最终发现,产科临床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对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胎儿异常、胎盘异常或者妊娠合并肿瘤等进行定位,对其性质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是重要的诊断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产科 补充诊断 诊断符合率
下载PDF
应用多层CT进行无创冠状动脉造影 被引量:1
15
作者 Hoffmann M. H. K. Shi H. +1 位作者 Schmitz B. L. 任付先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28-28,共1页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 has recently evolved as a modality for noninvasive coronary imaging. Abstract: To assess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MSCT vs the criterion standard of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 has recently evolved as a modality for noninvasive coronary imaging. Abstract: To assess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MSCT vs the criterion standard of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esign, Setting, and Patients: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study conducted in a referral center setting in Germany and enrolling 103 consecutive patients(mean age, 61.5[SD, 9.7] years) from November 2003- August 2004 who were undergoing both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MSCT using a scanner with 16 detector rows. Main Outcome Measures: Blinded results for both modalities compared using the patient as the primary unit of analysis, with supplementary segment and vessel-based analyses. Results: One thousand three hundred eighty-four segments(≥ 1.5 mm diameter) were identified by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nondiagnostic image quality of MSCT was identified for only 88(6.4% ) of these segments, mainly due to faster heart rates. Compared with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significant lesions( >50% stenosis), segment-base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MSCT were 95% , 98% , 87% , and 99% , respectively.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MSCT and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good correlation(r=0.87,P< .001), with MSCT systematically measuring greater-per- centage stenoses(bias,+ 12% ). In the patient-based analysis,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0.97(95% confidence interval, 0.90- 1.00), indicating high discriminative power to identify patients who might be candidates for revascularization(>50% left main artery stenosis and/or >70% stenosis in any other epicardial vessel). Threshold optimization allowed either detection of these patients with 100% sensitivity at a reasonable false-positive rate(specificity, 76.5% ; MSCT stenosis, >66% ) or optimization of both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90% ; MSCT stenosis, >76% ). Conclusions: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provides high accuracy for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suspected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is promising technology has potential to complement diagnostic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routine clinical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图像质量 应用基 阴性预测值 外膜血管 补充诊断 血运重建术 分析单元 临床实践 盲法
下载PDF
口服水结肠内超声显象
16
作者 王孟冬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2年第2期109-109,共1页
本文对于先经过放射检查的56例受检者进行了结肠超声检查。其中包括42例正常人,10例患者共13个息肉,4例结肠癌。14例异常发现病人均通过钡灌肠及结肠镜检查证实了诊断。在检查前一天,所有受检者均禁食油腻食物,并在前一日晚服缓泻剂。... 本文对于先经过放射检查的56例受检者进行了结肠超声检查。其中包括42例正常人,10例患者共13个息肉,4例结肠癌。14例异常发现病人均通过钡灌肠及结肠镜检查证实了诊断。在检查前一天,所有受检者均禁食油腻食物,并在前一日晚服缓泻剂。在检查当天,除早晨饮用含糖咖啡和茶外,禁用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显象 放射检查 缓泻剂 钡灌肠 油腻食物 超声探查 侯家声 超声检查 于先 补充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春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年第33期108-108,共1页
目的研究产科临床中落实磁共振成像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产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主要病症包括产科并发症或胎儿异常,针对超声和磁共振检查结果开展回顾性分析,掌握磁共振成像在产科临床的使用价值。结果产前... 目的研究产科临床中落实磁共振成像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产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主要病症包括产科并发症或胎儿异常,针对超声和磁共振检查结果开展回顾性分析,掌握磁共振成像在产科临床的使用价值。结果产前胎盘异常、胎儿异常、妊娠合并肿瘤以及晚期产后出血的患者,超声和磁共振检查不仅有着较高的诊断补充效率,而且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论医院产科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工作时,可以正确定位各种病症,避免存在胎儿出生缺陷的问题,而且医疗风险也会显著减少,可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科临床是一种重要的诊断补充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产科 补充诊断 诊断符合率
下载PDF
本期导读
18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7期I0001-I0001,共1页
克罗恩病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影像学评估为克罗恩病的诊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补充信息。利用超声多模态影像从解剖结构、血管化程度、微循环灌注以及病变质地等多方面对克罗恩病进行评估... 克罗恩病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影像学评估为克罗恩病的诊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补充信息。利用超声多模态影像从解剖结构、血管化程度、微循环灌注以及病变质地等多方面对克罗恩病进行评估,可为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支持。本期约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医学科李世岩博士撰文《超声多模态影像评价克罗恩病的研究进展》,就超声多模态影像在克罗恩病补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作一述评,欢迎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微循环灌注 影像学评估 补充诊断 肉芽肿性炎 多模态影像 补充信息 临床诊疗
下载PDF
沁尿系统
19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2+38-41,38-41,共5页
9201308 10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CEA的检测与临床病理联系/黄俊辉…∥实用癌症杂志.-1992.7(2).-78~79 检测结果:CEA阳性率59.6%,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35%、54.1%、86.9%、级别越高,阳性率越高,P【0.05,临床T<sub>... 9201308 10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CEA的检测与临床病理联系/黄俊辉…∥实用癌症杂志.-1992.7(2).-78~79 检测结果:CEA阳性率59.6%,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35%、54.1%、86.9%、级别越高,阳性率越高,P【0.05,临床T<sub>1</sub>、T<sub>2</sub>、T<sub>3</sub>CEA阳性率分别为40.4%、76.9%、81.0%,T2、T<sub>3</su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sub>1</sub>,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肾上腺外 黄俊辉 皮质腺瘤 肾母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补充诊断 假包膜 移行上皮细胞癌 尿道电切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监测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
20
作者 Salinas-Alamán A Garca-Layana A +1 位作者 Maldonado M.J 陈立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12期6-6,共1页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n determining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in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n determining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in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RMD). DESIGN: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ase series. METHODS: setting: Institutional study. patient population: Fiftythree patients (62 eyes) with ARMD. observation procedu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ase study. main outcome measures: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eakage on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presence of intraretinal or sub-retinal fluid on OCT, and macular and choroidal neovascular complex thickness on OCT. RESULTS: The macular thicknes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PDT (P=.001). However,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NVthickness were measured after PDT (P=.567). Once the diagnosis of ARMD was established before treatment, OCT had a sensitivity of 96.77% for detecting CNV activity. After treatment, OCT had a good sensitivity (95.65% ) and a moderate specificity (59.01% ) in determining CNV activity, which resulted in a diagnostic efficiency (proportion of correct results) of 82.95% . CONCLUSIONS:OCT appears to be useful for indicating CNV activity. Therefore, it may serve as a complementary technique for deciding the need for PDT and re-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R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动力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荧光素渗漏 补充诊断 诊断效能 血管造影 复合体 前瞻性观察 特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