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后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王涛 张会娜 +5 位作者 刘子霞 李娜娜 徐玲 吴中伟 刘方 李美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7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受精方式不同将其分为IVF组(1042个周期)、R-ICSI组(131个周期)、卵胞浆... 目的:观察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7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受精方式不同将其分为IVF组(1042个周期)、R-ICSI组(131个周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500个周期)。比较三组实验室指标[成熟卵(MⅡ)获取率、受精率、2原核(PN)率、多PN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水平、临床结局(妊娠率、活产率)。结果:R-ICSI组MⅡ获取率均低于IVF组与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组2PN率低于ICSI组,但高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组多PN率低于IVF组,但高于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组与ICSI组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均低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组活产率高于IVF组、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精率、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失败后行R-ICSI的活产率高于IVF、ICSI;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率低于IVF;多PN率低于IVF,高于ICSI;2PN率低于ICSI,高于IVF;MⅡ获取率低于IVF和IC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体外受精 补救性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活产率 优质胚胎率 可用胚胎率
下载PDF
常规IVF受精失败周期中行早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华 丁家怡 邵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1期4726-4727,共2页
目的评估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周期中行早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周期中受精失败(包括完全失败和部分受精失败)的患者资料,按不同受精情况和是否... 目的评估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周期中行早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周期中受精失败(包括完全失败和部分受精失败)的患者资料,按不同受精情况和是否行早补救性ICSI进行分组,探讨不同受精率情况下早补救性ICSI的有效性。结果受精失败周期选择早补救性ICSI可以明显提高正常受精率、平均可移植胚胎数、妊娠率等指标。结论早补救性ICSI是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患者的首选补救措施,对于部分受精失败的患者,选择早补救性ICSI也能使其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失败 补救性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在可疑受精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琰 王志强 +3 位作者 柴三明 倪亚莉 安锦霞 冯帆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19期149-151,共3页
目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可疑受精障碍患者采用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和部分卵母细胞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Half-ICSI)授精,比较两种不同授精方式的临床应用效... 目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可疑受精障碍患者采用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和部分卵母细胞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Half-ICSI)授精,比较两种不同授精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在我院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对可疑受精障碍者采用早期补救性ICSI和Half-ICSI授精,比较两种授精方式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探讨两种授精方式在可疑受精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早期补救性ICSI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以及优质胚胎率明显较Half-ICSI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在卵裂率、正常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补救性ICSI组临床妊娠率较Half-ICSI组高4.11%。结论 IVF-ET常规授精失败后行早期补救性ICSI可明显提高受精率,是可疑受精障碍患者的最佳授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补救性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可疑受精障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率
下载PDF
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吴丽敏 鲍蔓蔓 +4 位作者 童先宏 金仁桃 许波 卢芳汀 刘雨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2-786,共5页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随机选择与早期补救ICSI组患者同一日或前一日因男性因素而直接进行ICSI的204例患者纳入ICSI组(204个周期)。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的单双胎比例、男女性别比例、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与ICSI组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新生儿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较ICSI组略长,双胎比率较ICS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分娩孕周分为单胎和双胎分别进行比较,则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的活婴中出现1例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ICSI组的活婴中未发现出生缺陷。结论:早期补救ICSI没有增加胎儿流产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双胎率明显下降,怀孕周期略长,可作为常规IVF失败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补救性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受精失败 妊娠结局 出生缺陷
下载PDF
单纯男性因素不育患者行形态选择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对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龚艺 孟祥黔 +4 位作者 刘勉 王京 熊符 钟影 全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28-1433,共6页
目的使用放大系统对不育男性患者的精子进行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MSI),观察IMSI技术能否改善因男性精液问题而不孕不育夫妇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将行TESA(... 目的使用放大系统对不育男性患者的精子进行形态选择性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MSI),观察IMSI技术能否改善因男性精液问题而不孕不育夫妇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将行TESA(经皮睾丸穿刺抽吸精子术)获得的睾丸精子通过放大系统(×6600)挑选后行卵母细胞注射(IMSI组),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9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经TESA取精术后行常规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2014年1月-11月共44例畸精子症患者行形态选择性包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IMSI组),2014年1月-11月共71例畸精子症患者行常规ICSI治疗(ICSI组)。统计分析ICSI组和IMSI组患者的实验室结局和临床结局。结果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正常受精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84.3%vs 77.0%)(P〈0.05);ICSI组的卵裂率95.5%,优胚率28.2%,囊胚形成率54.8%,种植率26.4%,临床妊娠率47.3%,流产率14%,梗阻性无精子症IMSI组患者的卵裂率96.7%,优胚率29.2%,囊胚形成率54.3%,种植率32.3%,临床妊娠率50.0%,流产率7.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畸精子症患者的正常受精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68%vs 75.5%)(P〈0.05),囊胚形成率IMSI组显著高于ICSI组(54.6%vs 67.9%)(P〈0.05),ICSI组的卵裂率96.2%,优胚率27.6%,种植率28.2%,临床妊娠率43.7%,流产率9.7%;IMSI组患者的卵裂率95.2%,优胚率27.1%,种植率30.7%,临床妊娠率43.2%,流产率1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精子经放大系统选择后行ICSI,正常受精率较传统ICSI有显著性提高;畸精子症患者射出的精液标本经放大系统挑选后行ICSI,正常受精率、囊胚形成率较传统ICSI有显著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细胞器形态学检测 细胞内单精子注射 形态选择性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胚胎发育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补救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滕晓明 陈智勤 +6 位作者 李昆明 陈慧芬 王羽 朱丽萍 杨健之 杨帆 潘家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对未成熟卵的体外成熟(IVM)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补救性应用进行总结,探讨影响其治疗结果的因素。方法在IVF-ET治疗中,对卵巢反应不良、卵泡发育迟缓和卵泡过多生长有发生过度刺激可能需要取消治疗周期的患者,在B超... 目的对未成熟卵的体外成熟(IVM)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补救性应用进行总结,探讨影响其治疗结果的因素。方法在IVF-ET治疗中,对卵巢反应不良、卵泡发育迟缓和卵泡过多生长有发生过度刺激可能需要取消治疗周期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术取卵后,对未成熟卵进行体外培养成熟后进行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良好胚胎进行移植。结果取卵周期33个,共获未成熟卵214个,进行体外培养后126个成熟;32个周期进行常规胚胎移植,8例临床妊娠,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5.00%(8/32);7例分娩8个健康婴儿。结论未成熟卵IVM技术是IVF-ET治疗不孕不育中有效的补充方法,可以补救未成熟的卵,减少患者取消IVF-ET治疗周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体外成熟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下载PDF
IVF-ET中未受精卵母细胞行早期(5hrs)补救ICSI授精后胚胎发育潜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童国庆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在常规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率低下很常见,大约有20%~35%的IVF患者会发生受精率很低(〈35%的卵子受精)甚至受精完全失败(所有卵子都不受精)。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条例规定,在应用... 在常规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率低下很常见,大约有20%~35%的IVF患者会发生受精率很低(〈35%的卵子受精)甚至受精完全失败(所有卵子都不受精)。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条例规定,在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治疗中,对以女方输卵管堵塞、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或不明原因等不孕因素为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F受精失败 补救性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囊胚形成
下载PDF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永梅 韦继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1期8344-8351,共8页
背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已经成为治疗男性因素不育的首选方法,且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的受精失败发生率仍有1%-3%。目的:简要综述有关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失败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方法:检... 背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已经成为治疗男性因素不育的首选方法,且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的受精失败发生率仍有1%-3%。目的:简要综述有关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失败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Pub Med1994年1月至2015年6月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相关研究的文献。阅读文题和摘要,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的60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目前,研究发现卵母细胞激活失败与卵子异常、精子缺陷、患者年龄、显微操作技术及实验室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辅助卵母细胞激活是解决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后激活失败的关键技术。了解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失败的相关因素后对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提高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率及改善胚胎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精子 精子注射 细胞质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受精失败 人工激活
下载PDF
卵巢刺激周期促性腺激素用量对卵母细胞形态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浩 金志魁 +3 位作者 耿春惠 帅祖兵 邱文英 付学文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刺激周期促性腺激素用量对卵母细胞形态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6个卵巢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按促性腺激素用量分为高剂量组(>3375IU)、中剂量组(2325~3375IU)、低剂量组(<2325IU),对1006个MⅡ期卵母细... 目的:探讨卵巢刺激周期促性腺激素用量对卵母细胞形态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6个卵巢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按促性腺激素用量分为高剂量组(>3375IU)、中剂量组(2325~3375IU)、低剂量组(<2325IU),对1006个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形态学(第一极体、卵周隙和卵浆形态)评估,比较各组卵母细胞形态、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结局.结果:Gn高、中、低剂量组卵母细胞的Ⅲ~Ⅳ级极体形态发生率和卵周隙异常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胞浆形态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中剂量组(50.5%vs 35.8%、36.2%,P<0.05),高剂量组卵母细胞出现胞浆色深、粗颗粒的比例明显高于低中剂量组(27.1%vs 17.0%、18.1%,P<0.05).高剂量组卵母细胞卵周隙内出现颗粒比例也明显高于低中剂量组(40.2%vs 17.5%、23.2%,P<0.01).3组卵母细胞出现浆内空泡、浆内聚集体比例和相应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的流产率(50.0%)与低中剂量组(16.6%、12.0%)相比,有增加趋势.结论:卵巢刺激周期高促性腺激素用量(>3375IU)可使卵母细胞出现较多的形态异常,主要是卵胞质颜色加深,有粗颗粒和卵周隙内颗粒,并有可能增加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注射 细胞质 细胞 促性腺激素类 临床结局 周隙内颗粒 胞浆粗颗粒
下载PDF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应用于42个不孕症周期的分析
10
作者 洪焱 黄绘 +2 位作者 骆荣 胡皓睿 胡慧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837-839,共3页
本研究从患者卵巢中获取未成熟卵母细胞通过体外培养成熟后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受精,培养至卵裂期,移植后获临床妊娠9例,其中新鲜周期分娩一健康女婴,系贵州省首例通过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成功受孕并分娩的婴儿。
关键词 细胞体外成熟 不孕症 精子胞浆内注射 体外培养成熟 未成熟细胞 应用 临床妊娠 裂期
下载PDF
授精后5h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慧军 李媛 +5 位作者 吴克良 李梅 车詈 马水英 仲万霞 陈子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授精后5 h对可能受精失败的卵子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可行性。方法授精后3、4、5 h分别观察卵子是否排出第二极体。若已经排出第二极体,则认为卵子已经被激活,是受精的征象。如果患者在授精后5 h观察少于65%... 目的探讨授精后5 h对可能受精失败的卵子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可行性。方法授精后3、4、5 h分别观察卵子是否排出第二极体。若已经排出第二极体,则认为卵子已经被激活,是受精的征象。如果患者在授精后5 h观察少于65%的卵子排出第二极体,则剩余的只有第一极体的卵子接受补救性ICSI。1 050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按照有无补救性ICSI将患者分为2组:Ⅰ组:部分接受补救性ICSI,本组又按照有无补救性ICSI将卵子分为两部分:补救性ICSI部分及IVF部分;Ⅱ组:未接受补救性ICSI。201例接受ICSI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Ⅰ组患者卵子在授精后3、4、5 h第二极体排出率均低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原发不孕的比例、不明原因性不孕的比例高于Ⅱ组(P<0.05);②Ⅰ组、Ⅱ组、对照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补救性ICSI部分卵子优胚率低于Ⅱ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IVF中精卵共培养3 h是可行的;授精后5 h第二极体的排出可作为卵子激活的征象;授精后5 h行补救性ICSI可获得可观的临床结局,且不会增加多精受精率;低受精率可能更易出现在原因不明性不孕及原发不孕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授精 极体 补救性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原文传递
常规IVF失败后补救ICSI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傅志红 陈士岭 +1 位作者 邢福祺 黄敏珍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IVF周期中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 2 5 %时 ,应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技术进行再受精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在我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接受IVF ET治疗5 4 6个周期中 ,精子... 目的 :探讨常规IVF周期中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 2 5 %时 ,应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技术进行再受精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在我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接受IVF ET治疗5 4 6个周期中 ,精子参数正常者行常规IVF ,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于 2 5 %行补救性ICSI 17个周期。采用常规超排卵方案治疗 ,取卵后 4~ 6h受精 ,16~ 18h后观察 ,发现未受精或受精率低于 2 5 % ,立即行补救ICSI,16~ 2 0h后观察受精情况。 结果 :10个周期受精率低于 2 5 % ,共有未受精卵 112个 ,其中MⅡ 期 89个 ;显微注射 89个 ,受精 5 0个 ,受精率 5 6.2 % ;共有 5例妊娠 ,3例单胎 ,1例双胎 ,1例流产 ,其移植胚胎包括来源于第 1d受精卵和补救性ICSI后受精卵 ;2个周期有冷冻胚胎 ,1例妊娠。 7个周期受精完全失败 ,共有未受精卵 79个 ,其中MⅡ 期 4 7个 ;显微注射 4 7个 ,受精 2 9个 ,受精率 61.7% ,5个周期有胚胎移植 ,1例妊娠。 结论 :补救性ICSI是常规IVF周期受精失败后的可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失败 补救性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女性不育症
下载PDF
常规IVF完全失败后行补救ICSI10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学工 党小红 纪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1-502,共2页
关键词 补救性 IVF 失败后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体外受精 临床妊娠 ICSI 胚胎移植
下载PDF
短时受精去除颗粒细胞对IVF-ET治疗周期的影响
14
作者 蒲艳 丁洁 +3 位作者 顾斌 郑爱燕 李红 王玮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2期271-272,286,共3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两组(组1,第二极体观察组;组2,非第二极体观察组),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Ⅱ(MⅡ)卵率(组1:82.3%,组2:85.9%),2原核(2PN)率(组1:55.6%,组2:60.5%),1PN率(组1:3.2%,组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均P<0.05);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中32个周期由于受精失败或者低受精,于受精后6h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ICSI);组2中1个周期完全受精失败,于受精后20h行res-ICSI。结论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的卵子受精后不影响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而第二极体观察时间的提前,可能导致了组1MⅡ率、正常受精率及单原核受精率的降低。第二极体观察能够尽量避免患者由于受精失败取消IVF周期,并降低了ICSI技术的使用率,IVF不受精或低受精病例可以通过res-ICSI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极体观察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精受精 补救性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下载PDF
常规IVF完全/部分受精失败后行早期补救ICSI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雪莹 谢聪聪 +4 位作者 姚冠峰 郭晓丽 张丽 张玉 刘效群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8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常规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8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3组:R-ICSI组(210个周期):实施早期R-ICSI;IVF组(2062个周期):行常规IVF助孕;ICSI组(539个周期):直接行ICSI助孕。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R-ICSI组的原发不育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MⅡ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2PN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但与IV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的多PN率显著高于ICSI组,但显著低于IVF组(P<0.05);R-ICSI组患者的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着床率显著低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的患者行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补救性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下载PDF
不同时间行早期补救ICSI在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中的临床结局 被引量:8
16
作者 董娟 夏梦 +4 位作者 马龙 孟慧 林玉婷 蔡令波 刘嘉茵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后判定为完全受精失败患者于不同时间行补救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中心行短时授精后完全受精失败的补救ICSI周期。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607个周期...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后判定为完全受精失败患者于不同时间行补救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中心行短时授精后完全受精失败的补救ICSI周期。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607个周期,根据IVF授精后行补救ICSI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授精后4~5 h(A组,n=55);B组:授精后5~6 h(B组,n=219);C组:授精后6~7 h(C组,n=117);授精后>7 h(D组,n=216)。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结局指标。结果4组的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50.91%vs.59.14%、63.14%、56.80%)(P<0.05);D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均低于其他3组,且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短时授精发生完全受精失败的周期,授精后4~7 h行补救ICSI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其中授精后5~6 h行补救ICSI的临床结局最好,应尽量避免授精后7 h行补救IC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受精失败 短时授精 补救性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临床结局
下载PDF
ICSI与常规IVF在获卵数较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17
作者 黄智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2期79-81,共3页
目的比较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与常规体外受精(IVF)在获卵数<4个患者中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个周期获卵数<4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ICSI与IVF进行胚胎培养和移植,其中IVF治疗周期352个,ICSI治... 目的比较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与常规体外受精(IVF)在获卵数<4个患者中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个周期获卵数<4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ICSI与IVF进行胚胎培养和移植,其中IVF治疗周期352个,ICSI治疗周期69个。比较接受IVF与ICSI患者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形成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接受ICSI患者的年龄、优质胚胎形成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早期流产率与接受IVF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ICSI患者的正常受精率86.27%显著高于接受IVF患者的6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治疗周期中,受精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男方精液质量,获卵数少并不是ICSI的指征,ICSI并不能改善胚胎质量及临床妊娠结局,如果男方精子质量正常,无可能影响受精的因素,考虑到ICSI所产生的一系列子代安全性问题,建议先行常规IVF治疗,如发生受精失败或异常受精率过高再行ICS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体外受精 妊娠结局 胚胎质量 授精方式
下载PDF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及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洪帅 李豫峰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6年第6期354-356,共3页
关键词 细胞体外成熟 多囊巢综合征患者 未成熟细胞 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细胞内单精子注射 PCOS 促排药物 促性腺激素
原文传递
HCG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剑 罗萌萌 崔静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10-311,共3页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eation,IVM)的影响。方法选取8~12周龄雌鼠,腹腔注射HMG,48h后处死取卵巢,穿刺卵巢表面获得卵母细胞。将所得卵母细胞随机分成四组,HCG...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eation,IVM)的影响。方法选取8~12周龄雌鼠,腹腔注射HMG,48h后处死取卵巢,穿刺卵巢表面获得卵母细胞。将所得卵母细胞随机分成四组,HCG浓度分别为0、75、150、300IU/L。18h后对成熟卵行单精子显微注射,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 (1)四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CG浓度为75、150IU/L时优质胚胎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M培养液中添加适当浓度HCG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细胞体外成熟 精子显微注射
原文传递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国萍 秦似龙 +2 位作者 徐野 成彦彬 张水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10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在自然周期获取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IVM)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PCOS患者,共43个周期。获未成熟卵母细胞482枚,进行体外培养成熟后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受... 目的探讨在自然周期获取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IVM)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PCOS患者,共43个周期。获未成熟卵母细胞482枚,进行体外培养成熟后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受精后取优质胚胎移植宫腔内。统计其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妊娠率。结果 43个周期体外培养成熟卵子320枚、成熟率为66.39%;用于受精363枚、受精329枚、受精率为90.63%卵裂279枚、卵裂率为84.80%,其中40个周期进行了胚胎移植,周期取消率为6.97%,19例患者妊娠,移植周期妊娠率44.18%。结论 IVM技术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细胞体外成熟 多囊巢综合征 精子胞浆内注射 胎胚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