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后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王涛 张会娜 +5 位作者 刘子霞 李娜娜 徐玲 吴中伟 刘方 李美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7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受精方式不同将其分为IVF组(1042个周期)、R-ICSI组(131个周期)、卵胞浆... 目的:观察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7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受精方式不同将其分为IVF组(1042个周期)、R-ICSI组(131个周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500个周期)。比较三组实验室指标[成熟卵(MⅡ)获取率、受精率、2原核(PN)率、多PN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水平、临床结局(妊娠率、活产率)。结果:R-ICSI组MⅡ获取率均低于IVF组与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组2PN率低于ICSI组,但高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组多PN率低于IVF组,但高于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组与ICSI组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均低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组活产率高于IVF组、IC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精率、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失败后行R-ICSI的活产率高于IVF、ICSI;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率低于IVF;多PN率低于IVF,高于ICSI;2PN率低于ICSI,高于IVF;MⅡ获取率低于IVF和IC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体外受精 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活产率 优质胚胎率 可用胚胎率
下载PDF
常规IVF受精失败周期中行早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华 丁家怡 邵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1期4726-4727,共2页
目的评估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周期中行早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周期中受精失败(包括完全失败和部分受精失败)的患者资料,按不同受精情况和是否... 目的评估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周期中行早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周期中受精失败(包括完全失败和部分受精失败)的患者资料,按不同受精情况和是否行早补救性ICSI进行分组,探讨不同受精率情况下早补救性ICSI的有效性。结果受精失败周期选择早补救性ICSI可以明显提高正常受精率、平均可移植胚胎数、妊娠率等指标。结论早补救性ICSI是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患者的首选补救措施,对于部分受精失败的患者,选择早补救性ICSI也能使其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失败 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郑娟 周黎明 +2 位作者 史海跃 王华 陈慧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授精后6 h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IVF授精6 h后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而行早期补救性ICSI治疗的141个周期(早期补救ICSI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受精...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授精后6 h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IVF授精6 h后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而行早期补救性ICSI治疗的141个周期(早期补救ICSI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受精、胚胎卵裂情况以及临床治疗结局,并与同期IVF完全受精失败补行晚期ICSI的15个周期(Late-ICSI组)以及直接行ICSI的183个周期(直接ICSI组)进行比较。结果 1.三组间成熟卵受精率、双原核(2PN)率、多精率、卵裂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补救ICSI组与直接ICSI组两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孕早中期流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质胚胎率(50.00%vS.55.72%)及可利用胚胎率(66.47%vS.71.12%)在早期补救ICSI组显著低于直接ICSI组(P<0.05);3.早期补救ICSI组与Late-ICSI组两组间可利用胚胎率(66.47%vs.47.62%)、胚胎种植率(23.35%vs.5.56%)及临床妊娠率(38.46%vs.10.00%)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授精后6 h通过观察卵母细胞第二极体是否排出确定受精情况,可以避免完全受精失败的发生;对完全受精失败周期,授精后6 h行补救ICSI可以显著增加可利用胚胎数目,明显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可获得与直接ICSI相似的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授精 受精 补救 浆内精子注射
下载PDF
影响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妊娠的因素
4
作者 黄孙兴 周灿权 徐艳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92-195,共4页
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中不受精或者低受精(周期受精率≤25%)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一般占常规IVF的10%~30%,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ICSI)作为一种受精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十余年,但rescue—ICSI的临床... 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中不受精或者低受精(周期受精率≤25%)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一般占常规IVF的10%~30%,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ICSI)作为一种受精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十余年,但rescue—ICSI的临床结局不如人意,对于这部分患者,目前国内外仍无有效的改善措施。本文通过对rescue~ICSI周期的回顾,分析影响周期妊娠的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内精子注射 体外受精 母细
下载PDF
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评估 被引量:7
5
作者 吴丽敏 鲍蔓蔓 +4 位作者 童先宏 金仁桃 许波 卢芳汀 刘雨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2-786,共5页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 目的: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的周期行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常规IVF后6小时未发现明确双极体者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予以早期补救ICSI,纳入早期补救ICSI组(204个周期),随机选择与早期补救ICSI组患者同一日或前一日因男性因素而直接进行ICSI的204例患者纳入ICSI组(204个周期)。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的单双胎比例、男女性别比例、出生体质量、出生缺陷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与ICSI组的累计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累计活产率、新生儿性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较ICSI组略长,双胎比率较ICS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分娩孕周分为单胎和双胎分别进行比较,则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期补救ICSI组的活婴中出现1例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ICSI组的活婴中未发现出生缺陷。结论:早期补救ICSI没有增加胎儿流产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双胎率明显下降,怀孕周期略长,可作为常规IVF失败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浆内精子注射 受精失败 妊娠结局 出生缺陷
下载PDF
时差成像胚胎培养系统观察精子DNA碎片化指数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吴正沐 王正权 +2 位作者 王旻 谈雅静 李文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使用时差成像(time-lapse imagining,TLI)胚胎培养系统观察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胚胎发育指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 目的使用时差成像(time-lapse imagining,TLI)胚胎培养系统观察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胚胎发育指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科接受ICSI技术助孕的392对夫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培养组284周期和TLI组108周期,再根据DFI≤15%、>15%~<30%、≥30%进一步分为正常组、临界组、异常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妊娠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6组的女方年龄、基础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获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方精液常规指标中,浓度和正常形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常规正常组、常规临界组、常规异常组、TLI正常组、TLI临界组和TLI异常组的前向运动精子率分别为(46.5±16.5)%、(31.0±14.2)%、(14.8±8.4)%、(41.6±16.2)%、(32.5±14.4)%、(19.3±11.1)%,常规异常组和TLI异常组的前向运动精子率分别低于常规正常组、常规临界组、TLI正常组和TLI临界组(P值均<0.05)。6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正常组、常规临界组、常规异常组、TLI正常组、TIL临界组和TLI异常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7.3±18.6)%、(78.6±17.1)%、(68.3±22.7)%、(77.4±14.5)%、(74.5±13.1)%、(63.1±25.4)%;常规异常组的受精率低于常规正常组、常规临界组、TLI正常组(P值均<0.05);TLI异常组的受精率低于常规正常组、常规临界组、TLI正常组、TLI临界组(P值均<0.05)。常规正常组、常规临界组、常规异常组的妊娠率分别为57.4%(39/68)、54.5%(24/44)、27.3%(6/22),异常组低于正常组和临界组(P值均<0.05)。TLI正常组、TLI临界组和TLI异常组3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组之间以及TLI 3组之间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FI值的升高会影响精子前向运动率,还会影响胚胎的受精率,高DFI精子进行ICSI助孕时使用TLI胚胎培养系统可以获得稳定的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化指数 受精率 优质胚胎率 时差成像 妊娠结局 浆内精子显微注射
下载PDF
分阶段聚焦护理模式对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焦虑抑郁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结局的影响
7
作者 魏慧娟 江柳燕 +1 位作者 施惠琴 杨锐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分阶段聚焦护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接受ICSI助孕的140例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 目的探讨分阶段聚焦护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接受ICSI助孕的140例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护理,试验组采用分阶段聚焦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在情绪变化、满意度和ICSI结局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聚焦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治疗满意度,有利于积极改善情绪状态,且不会影响ICSI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少弱精子 分阶段聚焦护理模式 浆内精子显微注射 满意度
下载PDF
体外受精失败后不同时间行补救性卵细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沈肖方 周朋珍 +4 位作者 黄鑫 刘晓妍 单英华 张玉花 郝翠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0年第6期332-33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常规体外授精(IVF)失败(未观察到第二极体)后不同时间行补救性卵细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临床资料比较,探讨补救性ICSI的最佳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规体外授精(IVF)失败后6 h(早期组)与22 h(传统组)行补救性ICSI的临... 目的 通过对常规体外授精(IVF)失败(未观察到第二极体)后不同时间行补救性卵细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临床资料比较,探讨补救性ICSI的最佳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规体外授精(IVF)失败后6 h(早期组)与22 h(传统组)行补救性ICSI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和妊娠率. 结果 早期组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4.6%(56/75)、37.5%(9/24)、53.8%(7/13);传统组受精率为63.0%(29/46)、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为0.早期组7例妊娠中4例单胎,3例流产;早期组和传统组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率和种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补救性ICSI在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上可能优于传统补救性IC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第二极体 补救性精子显微注射
下载PDF
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在可疑受精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琰 王志强 +3 位作者 柴三明 倪亚莉 安锦霞 冯帆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19期149-151,共3页
目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可疑受精障碍患者采用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和部分卵母细胞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Half-ICSI)授精,比较两种不同授精方式的临床应用效... 目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可疑受精障碍患者采用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和部分卵母细胞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Half-ICSI)授精,比较两种不同授精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在我院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对可疑受精障碍者采用早期补救性ICSI和Half-ICSI授精,比较两种授精方式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探讨两种授精方式在可疑受精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早期补救性ICSI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以及优质胚胎率明显较Half-ICSI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在卵裂率、正常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补救性ICSI组临床妊娠率较Half-ICSI组高4.11%。结论 IVF-ET常规授精失败后行早期补救性ICSI可明显提高受精率,是可疑受精障碍患者的最佳授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补救性浆内精子显微注射 可疑受精障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率
下载PDF
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后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价值探讨
10
作者 马文敏 黄绮云 +4 位作者 张静雯 池霖生 黄建洲 陈棪焜 柳倩茹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6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受精完全失败患者,于授精后18—20h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LATE—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常规IVF后受精完全失败并进行LATE—ICSI... 目的:探讨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受精完全失败患者,于授精后18—20h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LATE—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常规IVF后受精完全失败并进行LATE—ICSI的26个周期。分析项目包括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妊娠率以厦妊娠结局。结果:在26例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周期中,共荻卵256个,行补救ICSI的MII卵221个,受精率73.43%,卵裂率95.74%,可利用胚胎率83.51%,26例LATE--ICSI新鲜胚胎移植中有7例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26.92%,其中流产3例,流产率为42.9%,成功分娩3倒,共分娩健康新生儿4名。结论:对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周期,于受精后18—20h行补救ICSI,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受精失败 浆内精子注射 妊娠率
原文传递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在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9
11
作者 张宁媛 孙海翔 +2 位作者 胡娅莉 王玢 徐志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评估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术在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应用结局。方法:1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获取的卵细胞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比较受精率与胚胎质量。105例常规IVF-ET周... 目的:评估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术在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应用结局。方法:1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获取的卵细胞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比较受精率与胚胎质量。105例常规IVF-ET周期短时受精后,行极体观察,早期判断完全受精失败后行补救性ICSI术,报道临床结局。结果:3h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在受精率与胚胎质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短时受精联合早期受精失败补救后,临床妊娠率为53.3%,种植率为38.0%,出生婴儿64名。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ICSI对常规IVF-ET周期完全受精失败患者的临床结局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内单精子注射 补救性 短时受精
下载PDF
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应用早期补救性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的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宁媛 孙海翔 +2 位作者 胡娅莉 王玢 徐志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评估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应用早期补救性单精子卵细胞胞质内注射(ICSI)术的安全性。方法:105例早期补救性ICSI周期,随访临床结局。结果:早期补救性ICSI周期出生婴儿64名。出生婴儿的性别比无偏差,出生体重正常,无严重出生缺陷。结论:... 目的:评估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应用早期补救性单精子卵细胞胞质内注射(ICSI)术的安全性。方法:105例早期补救性ICSI周期,随访临床结局。结果:早期补救性ICSI周期出生婴儿64名。出生婴儿的性别比无偏差,出生体重正常,无严重出生缺陷。结论:早期补救性ICSI没有增加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风险,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补救性质内注射精子 安全性 妊娠
下载PDF
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周期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与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方式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丽敏 金仁桃 +3 位作者 刘雨生 童先宏 周桂香 付应云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比较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与部分(Half)-ICSI两种授精方式在体外受精(IVF)助孕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个常规IVF发生受精失败的移植周期。其中30个周期为早补救ICSI授精方式(早补救ICSI组),46个周期为Half-ICSI授精方... 目的比较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与部分(Half)-ICSI两种授精方式在体外受精(IVF)助孕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个常规IVF发生受精失败的移植周期。其中30个周期为早补救ICSI授精方式(早补救ICSI组),46个周期为Half-ICSI授精方式(Half-ICSI组)。分析受精情况、胚胎质量、种植率、妊娠率、抱婴回家率、出生缺陷和卵母细胞利用情况。结果早补救ICSI组与Half-ICSI组的双原核(2PN)受精率、多PN受精率、1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妊娠率、抱婴回家率、出生缺陷无显著差异(P>0.05)。但早补救ICSI组卵母细胞利用率高于Half-ICSI组,平均受精卵数分别为(6.30±2.96)和(4.20±1.75)(P<0.001),胚胎数分别为(6.20±2.89)和(4.11±1.68)(P<0.001),冷冻胚胎数分别为(3.20±2.76)和(1.56±1.68)(P<0.01)、冷冻周期率分别为76.67%和50.00%(P<0.05)。结论在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的周期,早补救ICSI授精方式与Half-ICSI授精方式的受精率、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类似,但前者有更好的卵母细胞利用率和更多可利用胚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方式 受精失败 部分-浆内精子注射 补救
下载PDF
补救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方法的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平 曹云霞 +2 位作者 丛林 章志国 魏兆莲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后完全受精失败(TFF)的卵母细胞进行补救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L-ICSI)方法的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对86对夫妇常规IVF后TFF的卵母细胞行L-ICSI,对取卵数目达到12个的原发不育,尤其是对原因不明... 目的探讨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后完全受精失败(TFF)的卵母细胞进行补救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L-ICSI)方法的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对86对夫妇常规IVF后TFF的卵母细胞行L-ICSI,对取卵数目达到12个的原发不育,尤其是对原因不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的14对夫妇采用半数卵母细胞ICSI(Half-ICSI),并进行评估。结果L-ICSI与取卵日ICSI的受精率和分裂胚胎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且可移植胚胎数目减少,临床妊娠率极低,仅获得1.2%(1/86)的临床妊娠与分娩。31对L-ICSI的夫妇在本中心行第二次助孕治疗选择取卵日ICSI,获得41.9%(13/31)的妊娠率。Half-ICSI与L-ICSI比较,受精率、分裂胚胎率相似,但临床妊娠率(50%比1.2%)差异非常显著(P<0.01)。Half-ICSI受精率67.6%,临床妊娠率50%(5/10),与取卵日ICS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ICSI作为补救措施作用甚小,建议对合适的人群采用Half-ICSI以避免TFF,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内精子注射 受精失败 半数浆内精子注射
下载PDF
纺锤体观测仪在高龄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江旺航 刘婷婷 吴成亮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4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纺锤体观测仪在高龄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收治的高龄女性患者ICSI共121例,根据ICSI助孕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72例)。... 目的:探讨纺锤体观测仪在高龄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收治的高龄女性患者ICSI共121例,根据ICSI助孕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ICSI进针位置与第一极体呈90°夹角),观察组使用纺锤体观测仪引导ICSI进针位置。比较两组患者获卵平均数、MⅡ卵平均数、胚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获卵平均数、MⅡ卵平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PN受精率、2PN受精卵裂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中,使用纺锤体观测仪下进行ICSI助孕,其胚胎各项指标要优于传统ICSI助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内精子显微注射 纺锤体观测仪 高龄女性
下载PDF
冻融胚胎移植术用于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周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琪瑶 闻姬 +1 位作者 管群 菅福琴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10期824-826,830,共4页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在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常规体外受精完全失败的306个周期,根据补救ICSI的时间不同分为6~8h补救ICSI组(A组)和18~20h补救ICSI组(B组),其中行新鲜胚胎移...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在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常规体外受精完全失败的306个周期,根据补救ICSI的时间不同分为6~8h补救ICSI组(A组)和18~20h补救ICSI组(B组),其中行新鲜胚胎移植且有胚胎冷冻的分别记为AI组(n=108)和BI组(n=51),随后行冻融胚胎移植的分别记为AⅡ组(n:74)和BⅡ组(n=46),观察各组的妊娠结局。结果:A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BⅡ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BI组(32.61%VS11.76%,15.08%VS5.04%,P〈0.05);AII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较AI组高(44.59%VS34.26%,21.86%VS19.40%),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的补救时间是影响补救ICSI结局的关键因素,进一步的冻融胚胎移植可以改善补救ICSI治疗周期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补救浆内精子注射 冻融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 同步性
下载PDF
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时机对受精失败患者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焕华 冯贵雪 +5 位作者 张波 周红 舒金辉 甘贤优 汪彩珠 林若芸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5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探讨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时机对体外受精失败患者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失败的患者共80周期,其中早补救组(受精<6h后补... 目的 探讨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时机对体外受精失败患者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失败的患者共80周期,其中早补救组(受精<6h后补救)61周期,晚补救组(受精20 h后补救)19周期.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 结果 早补救组与晚补救组的平均年龄[(32.3±4.3)岁与(33.9±4.8)岁]、平均不孕年限[(5.2±3.1)年与(5.7±3.6)年]、平均获卵数[(12.5±6.8)个与(12.6±9.5)个]、成熟率(74.6%与72.0%)、正常受精率(85.2%与84.9%)、多精受精率(0.7%与0.6%)、卵裂率(96.7%与98.6%)、平均移植胚胎数[(1.7±0.7)个与(1.8±0.6)个]、临床妊娠率(48.1%与31.3%)和胚胎种植率(28.7%与2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优质胚胎率(48.2%与23.6%)、囊胚率(40.5%与11.2%)和周期冷冻率(63.9%与31.6%)早补救组显著高于晚补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补救ICSI能获得更多有发育潜能的胚胎,增加移植的机会,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受精失败 补救浆内精子注射
下载PDF
44例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补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曼林 杨桂艳 +3 位作者 蔡桂丰 阮永铭 罗惜冰 梁伟敏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受精完全失败患者,于受精后18~20 h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生殖中心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周期44例,于受精后18~20 h行补救ICSI。解冻复苏补救ICSI... 目的探讨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受精完全失败患者,于受精后18~20 h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生殖中心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周期44例,于受精后18~20 h行补救ICSI。解冻复苏补救ICSI受精卵的胚胎,共移植2个周期。结果在44例常规IVF完全未受精周期中,获卵374个,补救ICSI的MII卵201个,正常受精的MII卵127个,获48个优质胚胎,7例临床妊娠,健康新生儿7名,1例单胎妊娠继续妊娠中,胎儿情况良好。解冻复苏补救ICSI受精卵2周期,结果1例妊娠,单胎,于孕早期流产。结论对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周期,于受精后18~20 h行补救ICSI可作为常规IVF受精失败的有效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受精失败 浆内精子注射 妊娠率
下载PDF
深圳二院于2024年7月9日顺利通过“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国家级正式运行评审!我们这里,既种——试管婴儿,又保——免疫保胎,实现孕前调理,试管取卵移植,成功后及时保胎的闭环管理!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
19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7期F0002-F0002,共1页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建于2005年,为医院重点发展科室,2007开展夫精人工授精(AIH)技术,2023年5月获准开展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试运行。作为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生殖免疫专...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建于2005年,为医院重点发展科室,2007开展夫精人工授精(AIH)技术,2023年5月获准开展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试运行。作为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生殖免疫专业组组长单位、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和生殖免疫专科联盟牵头单位(现有25家,省内16家,省外9家),目前生殖医学科设有生殖免疫品牌亚专科和特色门诊,连续举办5届国家级继续教育(每年在线点击量3-7万),获国家基金5项,发表3篇影响因子15分以上SCI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婴儿 生殖免疫 浆内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亚专科 闭环管理 保胎 孕前调理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在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莉 金海霞 +2 位作者 孙莹璞 苏迎春 郭艺红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评估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在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中心试管婴儿助孕治疗709例,其中短时受精完全失败行早期R-ICSI周期82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 目的:评估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ICSI)在完全受精失败周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中心试管婴儿助孕治疗709例,其中短时受精完全失败行早期R-ICSI周期82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627例,比较两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两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R-ICSI组异常受精率(5.0%)显著高于ICSI组(3.0%)(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可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及时补救,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内精子显微注射 补救 受精失败 短时受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