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与“补特伽罗”:再论庐山慧远的“薪火之喻”与“形尽神不灭”
1
作者 辛放 《佛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52-175,共24页
在庐山慧远的论述中,“薪火之喻”用于譬喻“神”,也就是补特伽罗。学者们常常批评慧远受到犊子部的影响将“神”解释为真实的“神我”,违背了无我学说。本文认为这或许是对慧远和犊子部的双重误解。慧远的“薪火之喻”的确受到了犊子... 在庐山慧远的论述中,“薪火之喻”用于譬喻“神”,也就是补特伽罗。学者们常常批评慧远受到犊子部的影响将“神”解释为真实的“神我”,违背了无我学说。本文认为这或许是对慧远和犊子部的双重误解。慧远的“薪火之喻”的确受到了犊子部“三种施设”的深刻影响,但从未承诺离蕴实我,其论喻主旨在于反驳一期生命结束就不再生的“断灭见”,完全符合原始佛教以来的“无我”教义。此外,慧远解释“神不灭”是为解释烦恼无尽的无奈之举,其根本宗旨不在于解释轮回的原因,而在于论述“化尽则因缘永息”后“身心俱灭”的涅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火之喻 庐山慧远 补特伽罗 犊子部
下载PDF
补特伽罗(Pudgala)与阿特曼(Atman)的译名问题——兼谈轮回说与无我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治华 《佛教文化》 1991年第3期57-61,105,共6页
姚治华《补特伽罗与阿特曼的译名问题》一文,认为“我”是在不同层次上被使用的:在轮回层次上,指执着的“人我”;在解脱的层次上,指主宰的、自在的“本我”。“无我说”是为破除外道的“我者”而立;“常乐我净”之“我”或“天上天下,... 姚治华《补特伽罗与阿特曼的译名问题》一文,认为“我”是在不同层次上被使用的:在轮回层次上,指执着的“人我”;在解脱的层次上,指主宰的、自在的“本我”。“无我说”是为破除外道的“我者”而立;“常乐我净”之“我”或“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我”,则是“无化”、“非化”的“本我”、“妙我”。文章以小见大,言之有物,持之有据,不仅对探讨佛教“无我说”,而且对理解整个佛教思想体系的意蕴也不无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特伽罗 Atman Pudgala 佛教思想 天上天下 窥基 犊子部 数取趣 异部宗轮论述记
下载PDF
犊子部佛学述略
3
作者 王静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14-216,共3页
在佛陀逝世百年后,佛教僧团因对佛教戒律和义理的不同看法,而分裂成十八部派。在部派佛教时期,犊子部佛学思想有着鲜明的特点。由于受耆那教的影响较深,他们的学说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由犊子部分裂出去的正量部是小乘佛教四大派别之... 在佛陀逝世百年后,佛教僧团因对佛教戒律和义理的不同看法,而分裂成十八部派。在部派佛教时期,犊子部佛学思想有着鲜明的特点。由于受耆那教的影响较深,他们的学说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由犊子部分裂出去的正量部是小乘佛教四大派别之一。研究犊子部佛教对于了解早期佛教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派佛教 犊子部 说一切有部 补特伽罗
下载PDF
中观他空思想述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多罗那他 许得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62-69,共8页
中观他空见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主要见解,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真实的本性,能独立生长发展和消亡。由于人们的虚妄分别,把本来存在的事物说成是空,否定其独立的实体。因此说性空,只能是“他空”,不能说是“自空”。觉囊派的这种见解遭到了... 中观他空见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主要见解,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真实的本性,能独立生长发展和消亡。由于人们的虚妄分别,把本来存在的事物说成是空,否定其独立的实体。因此说性空,只能是“他空”,不能说是“自空”。觉囊派的这种见解遭到了藏传佛教其它各派的反对,斥责说觉囊派的观点是来自印度外道,不是佛教的思想。十七世纪,随着觉囊派寺院改宗格鲁派,他空义更加鲜为人知,有些学者也不乐意去研究。到目前人们(包括佛教研究者在内)很少知道觉囊派他空思想的发展传播情况。为了帮助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把多罗那他的这篇文章译成汉文,希望能引起藏传佛教研究者们的重视,同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翻译介绍,研究藏传佛教教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囊派 那他 他空见 自性 补特伽罗 空性 格鲁派 中观派 胜义谛 唯识学
下载PDF
浅析慧远大师“轮回主体我”的建立
5
作者 宏正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慧远大师以《阿毗昙心论》的"假名补特伽罗"和《三法度论》的"不可说补特伽罗"为依据,建立一个以"不可说我"为基础的轮回理论体系。因此,慧远大师在《明报应论》、《三报论》和《形尽神不灭论》等论中对... 慧远大师以《阿毗昙心论》的"假名补特伽罗"和《三法度论》的"不可说补特伽罗"为依据,建立一个以"不可说我"为基础的轮回理论体系。因此,慧远大师在《明报应论》、《三报论》和《形尽神不灭论》等论中对三世业报轮回加以阐扬,使当时的世俗知识分子和佛教徒对佛教的三世因果和业报轮回有了新的认识,而不致落入"空无"之"断灭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补特伽罗 不可说我 三世轮回
下载PDF
《贤者喜宴》(■)译注(十八)
6
作者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29-39,共11页
前言 本译文上承译注(十七)。本文主要记载阿底峡进藏前后的吐蕃社会、经济及佛教情况。而主要记载吐蕃奴隶起义后的佛教衰败情况,同时记载原作者对这些情况的评论。 从本译文看,吐蕃奴隶起义后的三大变化最为显著,一是阶级变化,原来的... 前言 本译文上承译注(十七)。本文主要记载阿底峡进藏前后的吐蕃社会、经济及佛教情况。而主要记载吐蕃奴隶起义后的佛教衰败情况,同时记载原作者对这些情况的评论。 从本译文看,吐蕃奴隶起义后的三大变化最为显著,一是阶级变化,原来的许多王室后裔沦为一般属民,而原来的奴隶或平民却扬眉吐气,作者如实地指出了这点,这是其它史书所不载者,反映了作者对政治变化的重视。另一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变化 贤者喜宴 属民 阿底峡 桑耶寺 赞普 魔女 墀松德赞 补特伽罗 无著菩萨
下载PDF
古印度哲学观之内外派对“我”的认知比较研究
7
作者 普布扎西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9年第3期125-136,共12页
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分析了古印度哲学外道六大派别及吠陀派对“我”(Atman)的认知和佛教四大派别对“补特伽罗”(Pudgala)的理解,继而阐明了古印度哲学中如何区分“我”与“假我”,以及二者的区别。
关键词 我(Atman) 补特伽罗(Pudgala):外道 内道
下载PDF
《阿含经》及部派佛学的深层心识说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5-148,共4页
早在西方人注意到深层心识之前两千多年,东方佛教徒便由内向观心的修行,发现了表层心识之下的深层心识。实际上,通常被认为只讲表层六识、不讲深层心识的原始佛教,也“密意”说了深层心识,后来部派佛学对此进行了解释和讨论。心意识、... 早在西方人注意到深层心识之前两千多年,东方佛教徒便由内向观心的修行,发现了表层心识之下的深层心识。实际上,通常被认为只讲表层六识、不讲深层心识的原始佛教,也“密意”说了深层心识,后来部派佛学对此进行了解释和讨论。心意识、意根、意处、意界、依意生识之“意”、“取阴俱识”及涅槃识、与名色相互为缘的识、入灭尽定者不来的识、阿赖耶识、无形而有光的识、解脱心等,在《阿含经》中都有宣说。对于深层心识的探讨,也成为部派佛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这种探讨,主要围绕佛教修行和理论上的两大难题——“随眠”和“补特伽罗”的有无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含经》 部派佛学 深层心识 细意识 补特伽罗 佛教心理学
原文传递
人无我论 被引量:3
9
作者 佛日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5-13,共9页
关键词 补特伽罗 我执 如来藏 师地论 神我 三法印 佛性论 人无我 法相唯识学
原文传递
大陆地区无我、如来藏思想的研究及其问题
10
作者 樊沁永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我""无我"问题是佛教研究的核心问题。近三十年,随着佛教相关学科建设的逐渐完善,中国大陆地区佛学研究和佛教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不但在佛教教理的研究上有所深入,在与印度哲学、西方哲学的参照研究上也... "我""无我"问题是佛教研究的核心问题。近三十年,随着佛教相关学科建设的逐渐完善,中国大陆地区佛学研究和佛教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不但在佛教教理的研究上有所深入,在与印度哲学、西方哲学的参照研究上也有新的探索。多元视角的研究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佛教这一核心问题的认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一方面的研究具有时代的迫切性,值得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 补特伽罗 阿赖耶识 如来藏
原文传递
阿底峡的佛学思想及其对西藏佛教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继欧 《法音》 1983年第4期26-28,共3页
阿底峡尊者于公元九八二年出生于札户罗国(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是迦尔耶那师利国王的第二子,幼名月藏。出生十八个月就能读诵“赞佛”文句。十五岁时,能以所学《正理滴论》的道理降伏外道。年满二十一岁即通达一切明处。尊者幼年不贪王... 阿底峡尊者于公元九八二年出生于札户罗国(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是迦尔耶那师利国王的第二子,幼名月藏。出生十八个月就能读诵“赞佛”文句。十五岁时,能以所学《正理滴论》的道理降伏外道。年满二十一岁即通达一切明处。尊者幼年不贪王位,专事游历,遍经诸国,访师学法。所依止的名师中得成就者有十二人。他依止黑山寺罗睺罗毱多受大灌顶并学一切修行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思想 阿底峡 尊者 正理滴论 月称 师利 补特伽罗 佛护 现观庄严论
原文传递
阿底峡尊者与大译师仁钦桑布(下) 被引量:1
12
作者 妙音智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25,共3页
上文我们讲述了阿里王室兴佛、大译师仁钦桑布开创新译密咒等事迹,同时提到佛教在西藏复兴初期出现的诸多弊端及必须迎请阿底峡尊者入藏的特殊缘起。下面我们将略述阿底峡尊者的功德事业、迎请阿底峡尊者的经过,以及尊者与大译师仁钦桑... 上文我们讲述了阿里王室兴佛、大译师仁钦桑布开创新译密咒等事迹,同时提到佛教在西藏复兴初期出现的诸多弊端及必须迎请阿底峡尊者入藏的特殊缘起。下面我们将略述阿底峡尊者的功德事业、迎请阿底峡尊者的经过,以及尊者与大译师仁钦桑布晚年一次重要会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钦桑布 尊者 译师 阿底峡 超戒寺 托林寺 现观 南瞻部洲 补特伽罗 入菩萨行论
原文传递
佛教的无我学说(下)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拉拉塞克拉 李荣熙 《法音》 1981年第4期21-25,共5页
佛教关于个体人的概念,是一个十分明确的理论,以不同的方法加以阐述,但所有的方法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个体人是由“名”与“色”组成的,即精神与物质或精神与肉体组成的。通常说,人是由五蕴(聚合物)组成的,即所谓色(肉体)、受(感受)、想... 佛教关于个体人的概念,是一个十分明确的理论,以不同的方法加以阐述,但所有的方法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个体人是由“名”与“色”组成的,即精神与物质或精神与肉体组成的。通常说,人是由五蕴(聚合物)组成的,即所谓色(肉体)、受(感受)、想(知觉)、行(心识作用)、识(认识力)。肉体为色,其它四蕴为名,即精神。其它经中,例如《正见经》,也解释说,“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中 个体人 佛教宗派 缘起法 觉音 佛教哲学 佛教心理学 补特伽罗 清净道论
原文传递
受了菩萨戒之后
14
作者 净慧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9-22,共4页
菩萨戒的持犯与得失既然受了菩萨戒,就该明白持犯与得失的问题了。菩萨戒与声闻(小乘)戒的最大不同处,有两点:一是持戒的对象,二是受持的时间。前面已经约略说过,菩萨虽持一戒,要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为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 菩萨戒的持犯与得失既然受了菩萨戒,就该明白持犯与得失的问题了。菩萨戒与声闻(小乘)戒的最大不同处,有两点:一是持戒的对象,二是受持的时间。前面已经约略说过,菩萨虽持一戒,要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为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尽戒”。持一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戒 持戒 具足戒 受持 戒体 一切众生 补特伽罗 布萨 断善根
原文传递
缅怀恩师尊公上人
15
作者 胡继欧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4-35,共2页
岁月如驶,恩师尊公上人圆寂不觉已逾十载。我和我的同参杨德能共同依止上人三十余年,蒙师日夕教诲,法乳深恩,终生难报。 1978年,在中国佛教协会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赵朴初会长号召大家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尊公上人当时提出翻译藏文... 岁月如驶,恩师尊公上人圆寂不觉已逾十载。我和我的同参杨德能共同依止上人三十余年,蒙师日夕教诲,法乳深恩,终生难报。 1978年,在中国佛教协会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赵朴初会长号召大家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尊公上人当时提出翻译藏文《释量论》。这是佛家逻辑因明学的一部要典,印度法称论师(公元七世纪)所造。此论在国外早有外文译本,而我国汉文独无翻译。上人眼睛高度近视,晚年又患白内障,曾经手术,效果不佳。看书写字,一手持放大镜,一手书写。年届八旬老人,在这样困难条件下,却仍然每日译事不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量论 因明学 佛家逻辑 法称 手持放大镜 赵朴初 论师 正果法师 补特伽罗 净严
原文传递
菩提道灯论科摄
16
作者 任杰 章嘉·若必多杰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菩提道灯论 自性 方便般若 曼殊室利 仪轨 受持 八大悉地 一切众生 补特伽罗 梵行
原文传递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的忍辱观
17
作者 高铭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14,共7页
关键词 六波 师地论 大乘佛教 慈悲观 大智度论 一切众生 阿含经 檀波 补特伽罗 出世间法
原文传递
唯识学上的我法义
18
作者 定明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6-21,共6页
一、我法的定义梵文对“我”有三种定义:一补特伽罗(数取趣即人),二阿得摩(神我灵魂),三补噜沙(人、人格),都可以译作我。我的含义有四:一、主宰义,即支配者。如说我行,我坐,我作,是表示内有自我的支配,又能支配他人,一般的人都有这种感... 一、我法的定义梵文对“我”有三种定义:一补特伽罗(数取趣即人),二阿得摩(神我灵魂),三补噜沙(人、人格),都可以译作我。我的含义有四:一、主宰义,即支配者。如说我行,我坐,我作,是表示内有自我的支配,又能支配他人,一般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二、常住义,我的身体虽有死坏,而“我”是常位不灭不坏的。如说精神不死,此精神即我的代名词;三、自在义,我能自在作用,不受任何束缚;四、一体义,“我”是只有一个,决无二体,故不变异。这四种意思中,以第一主宰义为主。“法”有二义:一、轨义,就是轨生物解;二、持义,任持自性。我们在这世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学 数取趣 补特伽罗 第七识 第八识 神我 烦恼障 自性 异熟果 第六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