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霉素发酵罐补糖速率优化调节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建文 陈祥光 +1 位作者 金怀平 吴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8-474,共7页
目前,金霉素发酵生产过程的补糖速率控制由人工操作完成,导致发酵过程的总糖浓度不稳定而影响发酵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培养基总糖浓度软测量的补糖速率优化调节新方法。通过发酵罐可测变量选取、数据的模糊化处理、递归模糊神经... 目前,金霉素发酵生产过程的补糖速率控制由人工操作完成,导致发酵过程的总糖浓度不稳定而影响发酵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培养基总糖浓度软测量的补糖速率优化调节新方法。通过发酵罐可测变量选取、数据的模糊化处理、递归模糊神经网络构建和网络滚动训练,建立总糖浓度在线软测量模型。并且在总糖浓度软测量的基础上,将发酵罐尾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过程划分为4个控制阶段,依此对补糖速率实现优化调节。现场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实施有利于菌体生长和金霉素合成,提高了发酵效率并节约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发酵 补糖速率 优化调节 软测量
下载PDF
L-酪氨酸连续发酵工艺研究
2
作者 王锐麒 刘韪玮 +1 位作者 赵春光 徐庆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当前工业上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的工艺中,基本都是前期向发酵罐内加入基础培养基,中后期再流加各类营养物质,虽然整个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取料和放料的操作,保证发酵中物料不被浪费,但是,随着流加物质的不断增加,发酵液体系不断扩大... 当前工业上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的工艺中,基本都是前期向发酵罐内加入基础培养基,中后期再流加各类营养物质,虽然整个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取料和放料的操作,保证发酵中物料不被浪费,但是,随着流加物质的不断增加,发酵液体系不断扩大,该过程在发酵后期需要不断地人为调控发酵参数,而人为调控中,难以避免调控参数波动,并最终影响发酵结果。因此,实验采用高效连续发酵,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菌体活力,并且有效延长产酸高峰期,为了优化L-酪氨酸的高密度连续发酵生产工艺,通过对大肠杆菌TYR-05发酵培养,考察了L-酪氨酸发酵过程并且分析了菌体量、产酸量、产酸效率、糖酸转化率的情况,确定L-酪氨酸高密度连续发酵过程中接种量、糖速率、糖耗量、底糖浓度等关键条件,以达到高密度连续发酵工艺控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5 L发酵罐中,选择30%的种子接种量,发酵起始时,底物氯化胆碱浓度为1 g/L并每4 h向罐内流加0.2 g/L的氯化胆碱,发酵至12 h时,底糖耗尽,开始以12 g/(L·h)的补糖速率向罐内提供葡萄糖,并在此时开始放液,放液速率为0.13 L/h,使得装液量恒定在20%左右,发酵25 h时开始流加复合营养液,发酵35 h时最高菌体OD_(600)达到65,产酸量为55.8 g/L,糖酸转化率为25.4%,为L-酪氨酸连续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酪氨酸 连续发酵工艺 大肠杆菌 酸转化率 补糖速率
下载PDF
基于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途径的产紫槐二烯大肠杆菌构建及其补糖策略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建峰 熊智强 +1 位作者 张嗣良 王勇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5,共12页
2-C-甲基-D-赤藻糖醇-4-磷酸(2-methyl-D-erythritol-4-phosphate, MEP) 途径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唯一的萜类前体合成途径,研究表明它比甲羟戊酸(Mevalonate, MVA)途径具有更高的理论产率。但目前有关MEP 途径的调控所知非常有限... 2-C-甲基-D-赤藻糖醇-4-磷酸(2-methyl-D-erythritol-4-phosphate, MEP) 途径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唯一的萜类前体合成途径,研究表明它比甲羟戊酸(Mevalonate, MVA)途径具有更高的理论产率。但目前有关MEP 途径的调控所知非常有限,故单独强化MEP 途径对萜类异源合成产量的提高效果并不理想。研究中通过引入外源MEP 途径基因强化E. coli 萜类合成的遗传改造策略和发酵过程补糖控制优化,尝试更有效地释放MEP 途径的潜力,建立青蒿素前体——紫槐二烯的高密度发酵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共表达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dxs2 基因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idi 基因可使紫槐二烯的摇瓶发酵产量比野生菌株提高12.2 倍。随后针对该菌株建立了高密度发酵过程,发现稳定期的中前期(24?72 h) 是产物合成的关键期,通过稳定期补糖速率的调整,明显改善了产物合成速度,使紫槐二烯的产量从2.5 g/L 提高到了4.85 g/L,但不影响产物积累的周期。考虑到72 h 后菌体老化可能会影响产物合成,进一步采取了调整对数期的补糖速率控制菌体生长的策略,使紫槐二烯的产量达到6.1 g/L。研究结果为基于MEP 途径的萜类异源合成工程菌构建及其发酵工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P途径 紫槐二烯 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补糖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