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补语化结构的形式与意义
1
作者 王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33-139,共7页
在构式语法范式下,探索英语补语化构式的意义,补语化构式在分析型致使结构中的识解,交替句式的语义差异,以及英汉补语结构的名同实异。研究发现,to不定式隐含着一种概念距离,而-ing隐含着一种时间的概念重叠。英语补语化成分是形式与意... 在构式语法范式下,探索英语补语化构式的意义,补语化构式在分析型致使结构中的识解,交替句式的语义差异,以及英汉补语结构的名同实异。研究发现,to不定式隐含着一种概念距离,而-ing隐含着一种时间的概念重叠。英语补语化成分是形式与意义、功能的结合体,是一种事件结构构式,这种构式把两个事件通过时间性、有界性、象似性等认知原则联系起来。汉语补语是对述语语法和语义结构的补偿,在句法上并不都是必不可少的。英语补语是对主语和宾语的描写手段和结构手段,它们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语化结构 to不定式 -ing 构式语法 汉语补语
下载PDF
英语补语化构式之认知语言学分析
2
作者 王怡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1-86,共6页
认知语言学对语义与句法界面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构式语法。该语法认为语法结构本身具有意义,而且该意义独立于句子中的词语而存在。在构式语法范式下,探索英语补语化构式的意义,补语化构式在分析型致使结构中的识解,以及交替句式的语... 认知语言学对语义与句法界面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构式语法。该语法认为语法结构本身具有意义,而且该意义独立于句子中的词语而存在。在构式语法范式下,探索英语补语化构式的意义,补语化构式在分析型致使结构中的识解,以及交替句式的语义差异等。研究发现,to不定式隐含着一种概念距离,而-ing隐含着一种时间的概念重叠。补语化成分是形式与意义、功能的结合体,是一种事件结构构式,这种构式把两个事件通过时间性、有界性、象似性等认知原则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补语化构式 不定式 构式语法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从时间范畴到程度范畴:“到死”补语化的历时演变
3
作者 葛媛媛 《汉字文化》 2022年第6期14-15,共2页
文章首先讨论“到死”从时间范畴到程度范畴,进而补语化的历时演变过程,其次探讨“到死”的演变机制,认为隐喻及语言主观化在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最后结合世界语言进行类型学考察,以揭示“(到)死”程度语义获得的共性。
关键词 “到死” 时间范畴 程度范畴 补语化
原文传递
助词“は”的主题化意义
4
作者 殷得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144-145,共2页
日语助词"は"在句子中可以起到将其前面名词等成分"主题化"的作用。叙述某事物所拥有的性质·特征等的"品定め文"与通过将某时间开始某时间结束作为前提进行表达的"物語り文"是主题句表现... 日语助词"は"在句子中可以起到将其前面名词等成分"主题化"的作用。叙述某事物所拥有的性质·特征等的"品定め文"与通过将某时间开始某时间结束作为前提进行表达的"物語り文"是主题句表现的两种基本形式。在这两种句子中,助词"は"都起到了主题化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句子中补语是没有主题的,借助助词"は"可以将补语主题化,这也可以认为是助词"は"的另一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词“は” “品定め文” “物語り文” 补语主题
下载PDF
程度副词“非常”“异常”“无比”“万分”的衍生与发展——兼论其在现代汉语状补位置上的不对称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家隆 《国际汉语学报》 2015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非常"副词化源自跨层融合,"异常、无比、万分"源自短语降格,"非常"的副词化程度更高;"非常、异常、无比"源于转喻演化,"万分"源于隐喻虚化。"非常、异常、无比、万分"处... "非常"副词化源自跨层融合,"异常、无比、万分"源自短语降格,"非常"的副词化程度更高;"非常、异常、无比"源于转喻演化,"万分"源于隐喻虚化。"非常、异常、无比、万分"处于状位修饰VP时,可补出状语标记"地",搭配上更自由,语义上可形成量幅,由于量度义和性状化,表达上出现"非常"修饰名词的超常搭配现象;处于补位补充VP时补语标记"得"不能补出,搭配上趋于凝固,量幅义消失,常用于书面语。"非常、异常、无比、万分"作程度补语正在进一步发展之中,状补位置在功能、语义和语用上具有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补语化 衍生机制 功能搭配 表义选择 不对称性
下载PDF
从使动-自动和主动-被动转换看汉英语的语序类型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林 《国际汉语学报》 2013年第1期26-38,共13页
一些汉语研究者认为汉语是使动-自动句式突出的语言,英语是主动-被动句式突出的语言,本文认为该观点无法得到语言事实的支持。四种句式在两种语言中都较突出,差别在于英语的使动和被动之间难以进行转换,而汉语能够进行使动-自动-被动转... 一些汉语研究者认为汉语是使动-自动句式突出的语言,英语是主动-被动句式突出的语言,本文认为该观点无法得到语言事实的支持。四种句式在两种语言中都较突出,差别在于英语的使动和被动之间难以进行转换,而汉语能够进行使动-自动-被动转换,即通过自动句式这个媒介将使动和被动联系起来。主要原因是汉语的补语在动词情态中立功能和方式义-结果义中立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出使动-自动-被动中立功能,从而促使汉语中形成"受事话题+动词+补语"的句法结构,从而使汉语的S/O枢纽模式得到加强,进而使汉语的作格特性得到加强,而英语维持着较强的宾格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动-自动转换 主动-被动转换 补语的情态中立功能 补语的使动-自动-被动中立功能 作格性 宾格
下载PDF
“见”不是虚化结果补语--谈词义演变与语法化的区别 被引量:6
7
作者 玄玥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8,共13页
及物动词"见"不是虚化结果补语,它从表示有结果的视觉动作,发展为表示其他感觉动作的有结果,以及一般动作的完成结束,是"见"自身词义的引申、扩展,是一种词义演变现象。"完、好、掉、住、成"等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见"不是虚化结果补语,它从表示有结果的视觉动作,发展为表示其他感觉动作的有结果,以及一般动作的完成结束,是"见"自身词义的引申、扩展,是一种词义演变现象。"完、好、掉、住、成"等不及物动词,在结果补语位置上由句法结构重新分析(V+(OC)→(VO)C)而形成表示动作完结的语法范畴——虚化结果补语,是一种语法化现象。二者在词性、句法表现和句式来源等方面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虚结果补语 语法 词义演变
原文传递
Cultural los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被引量:4
8
作者 WANG Xiao-hu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6期75-81,共7页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their own culture-specifics, which may pose great difficulties to the translator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transfer there will be various kinds of losses, for it is hard to achieve complete ...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their own culture-specifics, which may pose great difficulties to the translator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transfer there will be various kinds of losses, for it is hard to achieve complete equivalent effect. The main purpose is to research into the issues of cultural loss in translating certain cultural elements, and how to compensate the los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loss cultural element cultural compensation
下载PDF
程度副词“到顶”与“极顶”的功能、配合与成因——兼论从述宾短语到程度副词的结构与语义制约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谊生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40,共14页
"到顶"只能后置,"极顶"可以前置或后置。"到顶"能后附于名词谓语,构成组合式补语,后补单音节词,"极顶"均不能。"到顶"与"极顶"可以连用配合,互补时"到极顶"是... "到顶"只能后置,"极顶"可以前置或后置。"到顶"能后附于名词谓语,构成组合式补语,后补单音节词,"极顶"均不能。"到顶"与"极顶"可以连用配合,互补时"到极顶"是述宾叠加式,"极到顶"是述补叠合式。"到顶"的副词化在原句位与词汇化同步完成,"极顶"则先名词化进而充当状语而副词化,或充当宾语因述语脱落而补语化再成为副词。就副词化机制而言,"到顶"是转喻,"极顶"是隐喻。汉语的述宾短语,只要述语、宾语分别有[+达到][+顶点]的语义特征且合成一个双音节,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有可能程度副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分布 结构制约 机制 副词 补语化 程度
原文传递
从“出”的音变历程看今本《经典释文》的改撰情况
10
作者 武迎晗 杨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8,127,共11页
“出”有去入两读,但意义区分不明。今本《经典释文》所存东晋音中,“出”的动作实际完成者非主语时,语义焦点在后,读去声音。唐以来“出”发生补语化,语义焦点前移,去声音丢失,所以《释文》首音多为入声。但从历代口语文献来看,这一变... “出”有去入两读,但意义区分不明。今本《经典释文》所存东晋音中,“出”的动作实际完成者非主语时,语义焦点在后,读去声音。唐以来“出”发生补语化,语义焦点前移,去声音丢失,所以《释文》首音多为入声。但从历代口语文献来看,这一变化发生在陆德明之后。残卷显示唐宋人有添改“如字”的情况,所以《释文》中“出”首音位置的一部分入声音(如字)也应当是改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语义焦点 补语化 改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