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昆仑雪菊醇提物对美拉德反应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建立乳糖-酪蛋白和葡萄糖-赖氨酸-亚油酸两种模拟体系,以不同浓度昆仑雪菊醇提物作为抑制剂,研究其对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为了探讨昆仑雪菊醇提物对美拉德反应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建立乳糖-酪蛋白和葡萄糖-赖氨酸-亚油酸两种模拟体系,以不同浓度昆仑雪菊醇提物作为抑制剂,研究其对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通过分析昆仑雪菊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以及反应体系在热处理条件下荧光性AGEs的生成、酪蛋白羰基化程度、赖氨酸相对含量与葡萄糖余量,阐明昆仑雪菊醇提物对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程度。结果表明:昆仑雪菊醇提物对AGEs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0.5 mg/mL醇提物在140℃条件下对AGEs的抑制率可达70.44%;昆仑雪菊醇提物处理后,反应体系中赖氨酸和葡萄糖余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证明,昆仑雪菊醇提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AGEs的生成,可为开发食品级的AGEs抑制剂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使慢性病患者受益。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全蝎醇提物(Ethanol Extracts of Scorpion,EES)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Lithium-Pilocarpine induced status epilepticus,Li-Pilo SE)模型。使用TUNEL技术观察...目的探讨全蝎醇提物(Ethanol Extracts of Scorpion,EES)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Lithium-Pilocarpine induced status epilepticus,Li-Pilo SE)模型。使用TUNEL技术观察正常对照组、Li-Pilo SE模型组、丙戊酸钠组(VPA)和EES低(L)、中(M)、高(H)剂量组大鼠SE后6h、24h、48h、72h和7d海马CA1区和CA3区TUNEL阳性细胞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造模各组大鼠SE后6h海马可见部分TUNEL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CA1、CA3区,其中模型组和EES(L)组72h达高峰,而VPA、EES(M)和EES(H)组高峰提前到SE后48h,以后各组逐渐下降。VPA、EES(M)和EES(H)组SE后各观察时间点TUNEL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极显著减少(P<0.01),而EES(L)组除个别时间点外,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VPA和EES(H)组各时间点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较EES(M)组(P<0.01,和P<0.05)及EES(L)组(P<0.01,和P<0.05)更显著,EES(M)组各时间点减少又较EES(L)组更显著(P<0.01),而VPA与EES(H)组TUNEL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ES能防止Li-Pilo SE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高剂量EES抗凋亡作用与VPA相近。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尖尾芋抗乳腺癌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结合MassBank等数据库及现有文献研究,鉴定尖尾芋醇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尖尾芋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目的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尖尾芋抗乳腺癌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结合MassBank等数据库及现有文献研究,鉴定尖尾芋醇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尖尾芋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构建关键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Cytoscape 3.9.0构建“成分-基因-通路”互作网络图。结果从尖尾芋醇提物中共鉴定18个成分,包括生物碱类(1,3,10,12)、苯丙素类(2,8,18)、黄酮类(6,7,9,11,15)等;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429个潜在作用靶点;PPI分析发现PIK3CA、PIK3R1、MAPK1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调控癌症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成分-基因-通路”互作网络图显示生物碱类成分小檗碱及黄酮类成分山柰酚、木犀草素可能是尖尾芋醇提物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机制与凋亡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究了尖尾芋醇提物抗乳腺癌活性成分为生物碱及黄酮类成分,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凋亡相关,为进一步开展尖尾芋醇提物抗乳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展开更多
文摘分析补骨脂醇提物(Psoraleae Fructus alcohol extract,PFE)化学成分并探讨其促黑色素生成作用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PFE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观察PFE对斑马鱼黑色素生成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考察PFE、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中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related protein 1,Tyrp1)和相关蛋白2(Tyr-related protein 2,Tyrp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PFE中共鉴定47个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27个,香豆素类10个,单萜酚类8个和其他类2个;发现PFE作用斑马鱼18 hpf(受精后小时,hours post fertilization)后,能明显增加其体内黑色素水平;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FE能显著增加Tyr和Tyrp2 mRNA的表达,其他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Tyr、Tyrp1和Tyrp2 mRNA的表达。
文摘为了探讨昆仑雪菊醇提物对美拉德反应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建立乳糖-酪蛋白和葡萄糖-赖氨酸-亚油酸两种模拟体系,以不同浓度昆仑雪菊醇提物作为抑制剂,研究其对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通过分析昆仑雪菊醇提物中总黄酮含量以及反应体系在热处理条件下荧光性AGEs的生成、酪蛋白羰基化程度、赖氨酸相对含量与葡萄糖余量,阐明昆仑雪菊醇提物对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程度。结果表明:昆仑雪菊醇提物对AGEs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0.5 mg/mL醇提物在140℃条件下对AGEs的抑制率可达70.44%;昆仑雪菊醇提物处理后,反应体系中赖氨酸和葡萄糖余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证明,昆仑雪菊醇提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AGEs的生成,可为开发食品级的AGEs抑制剂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使慢性病患者受益。
文摘目的探讨全蝎醇提物(Ethanol Extracts of Scorpion,EES)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Lithium-Pilocarpine induced status epilepticus,Li-Pilo SE)模型。使用TUNEL技术观察正常对照组、Li-Pilo SE模型组、丙戊酸钠组(VPA)和EES低(L)、中(M)、高(H)剂量组大鼠SE后6h、24h、48h、72h和7d海马CA1区和CA3区TUNEL阳性细胞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造模各组大鼠SE后6h海马可见部分TUNEL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CA1、CA3区,其中模型组和EES(L)组72h达高峰,而VPA、EES(M)和EES(H)组高峰提前到SE后48h,以后各组逐渐下降。VPA、EES(M)和EES(H)组SE后各观察时间点TUNEL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极显著减少(P<0.01),而EES(L)组除个别时间点外,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VPA和EES(H)组各时间点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较EES(M)组(P<0.01,和P<0.05)及EES(L)组(P<0.01,和P<0.05)更显著,EES(M)组各时间点减少又较EES(L)组更显著(P<0.01),而VPA与EES(H)组TUNEL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ES能防止Li-Pilo SE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高剂量EES抗凋亡作用与VPA相近。
文摘目的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尖尾芋抗乳腺癌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结合MassBank等数据库及现有文献研究,鉴定尖尾芋醇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尖尾芋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构建关键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Cytoscape 3.9.0构建“成分-基因-通路”互作网络图。结果从尖尾芋醇提物中共鉴定18个成分,包括生物碱类(1,3,10,12)、苯丙素类(2,8,18)、黄酮类(6,7,9,11,15)等;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429个潜在作用靶点;PPI分析发现PIK3CA、PIK3R1、MAPK1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调控癌症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成分-基因-通路”互作网络图显示生物碱类成分小檗碱及黄酮类成分山柰酚、木犀草素可能是尖尾芋醇提物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机制与凋亡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究了尖尾芋醇提物抗乳腺癌活性成分为生物碱及黄酮类成分,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凋亡相关,为进一步开展尖尾芋醇提物抗乳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