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项体词性偏正短语连用成句的表义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胜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两项体词性偏正短语NP1和NP2 连用成句时 ,当两项构成联合关系 ,各项的偏项和正项之间与一般表示领属、限定等的定中关系不同 ;两项虽然都是体词性短语 ,但不是用于指称 ,而是用于陈述 ,使全句表达具有特别简洁凝练之效。以谚语为考察对... 两项体词性偏正短语NP1和NP2 连用成句时 ,当两项构成联合关系 ,各项的偏项和正项之间与一般表示领属、限定等的定中关系不同 ;两项虽然都是体词性短语 ,但不是用于指称 ,而是用于陈述 ,使全句表达具有特别简洁凝练之效。以谚语为考察对象 ,NP1+NP2 的表义情况主要有 :第一 ,所强调的内容直接由字面表达 ,实际含义多在各项之首的偏项 (A1和A2 ) ;第二 ,要表达的实际含义不在字面 ,而在两项之后 ,可引申、推导得出 ,特别是当A1和A2 是名词表示人、物、地点、时间等时 ,NP1+NP2 具有格式意义 ,多表示“同类之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词性 偏正短语 表义特点 指称 陈术 语义重点 表达效果 谚语 NP 结构 NP2结构
下载PDF
试析修辞格的表义特点
2
作者 胡吉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修辞格是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其表义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本文从修辞格表义的间接性、主观性、模糊性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实例对修辞格的表义特点进行理论上的探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修辞学 修辞格 表义特点
下载PDF
“白”类副词的表义特点及其潜在内涵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谊生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28-132,共5页
“白”类副词的表义特点及其潜在内涵张谊生0引言0.1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否定(negation),然而,作为一种非线性的语法范畴,在各种语言中,具体所用的否定方式与手段,各类否定词语的否定范围与焦点、否定强度与功用等... “白”类副词的表义特点及其潜在内涵张谊生0引言0.1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否定(negation),然而,作为一种非线性的语法范畴,在各种语言中,具体所用的否定方式与手段,各类否定词语的否定范围与焦点、否定强度与功用等等,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汉语中,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类副词 否定词 表义特点 否定副词 骆驼祥子 附加说明 现代汉语副词 否定功能 语义指向 付出代价
下载PDF
《世说新语》重叠式复音词构词法浅探——兼论音节表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6-20,28,共6页
本文对《世说》中AA式和AABB式两类重叠式复音词的构词类型、表义特点、语法意义,进行了考察,认为其构词音节,绝大多数表义,语法上具有状态形容词倾向。自宋以降,构词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关键词 重叠式 类型 表义特点 语法意义 发展
下载PDF
把握特点 利用特点——小语第三册归类识字教学管见
5
作者 黄全法 《小学教学研究》 1997年第9期5-6,共2页
五年制小语第三册归类识字各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认识它才能利用它,发挥它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一)把握特点本册归类识字是按事物或字音、字形、字义归类的方法编排的。形式共八种,每种形式都有它的特点。1.看图归类识字。其特点... 五年制小语第三册归类识字各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认识它才能利用它,发挥它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一)把握特点本册归类识字是按事物或字音、字形、字义归类的方法编排的。形式共八种,每种形式都有它的特点。1.看图归类识字。其特点是运用图画表示字词的意思,力求体现字形和字义的联系。如归类识字(一)第2课,是按树木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类 利用特点 识字教学 生字 合体字 表义特点 学生学习 独体字 字义 形声字
下载PDF
漳州方言重叠式动词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重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关键词 重叠式动词 漳州方言 形容词重叠式 AABB式 附加成分 单音节动词 双音节动词 ABAB式 双音词 表义特点
下载PDF
副词“从来”的语义及其句法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善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8,共8页
通常认为"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保持某种情况或状态。事实上"从来"并不都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它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历经某一特定范围内的每一时点。"从来"句也不都是表情况或状态一直如此,没有变化,... 通常认为"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保持某种情况或状态。事实上"从来"并不都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它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历经某一特定范围内的每一时点。"从来"句也不都是表情况或状态一直如此,没有变化,而是一种概率表达,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性,句法上对谓词有较强的选择性,一般要求有特定的副词同现。从时态上看,"从来"是曾然体和常然体,只能表示过去或现在,不能表示将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来 表义特点 句法特征 主观性
下载PDF
浅析网络交际语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东伟 何永生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43-46,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门新兴的语言形式———网络交际语正在形成;它的特点是语料的多样性、构造的简洁性、表意的隐晦性以及语体的交叉性。网络交际语现在还处在一种随意的、无规范的状态中,它的净化与规范问题关系到网络及社会文...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门新兴的语言形式———网络交际语正在形成;它的特点是语料的多样性、构造的简洁性、表意的隐晦性以及语体的交叉性。网络交际语现在还处在一种随意的、无规范的状态中,它的净化与规范问题关系到网络及社会文化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际语 语料类型 构成方式 表义特点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下载PDF
动词重叠与语义、结构及语境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建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5-19,共5页
关于汉语的动词重叠。有关的论述甚多,但基本限于对其构型和表义特点的探讨。而对制约动词重叠的语义、结构,语境因素则揭示不够。笔者认为,语义、结构是决定动词重叠的内在因素,而语境则是影响动词重叠的外在因素,一个动词能否重叠完... 关于汉语的动词重叠。有关的论述甚多,但基本限于对其构型和表义特点的探讨。而对制约动词重叠的语义、结构,语境因素则揭示不够。笔者认为,语义、结构是决定动词重叠的内在因素,而语境则是影响动词重叠的外在因素,一个动词能否重叠完全取决于这两方面的因素。本文即从语义、结构、语境三方面着手,试图通过对影响动词重叠的内外条件的分析来说明在众多的汉语动词中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哪些不能重叠,原因何在,意在探求动词重叠与否的规律性,使这方面的研究得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他动词 重叠使用 语义因素 语境因素 行为动词 表义特点 附加意义 重叠形式 结构
下载PDF
东北方言的几个语法问题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光全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27-30,共4页
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因而,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东北方言在语法结构上与普通话的差别不是很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对东北方言语法的研究。东北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
关键词 东北方言 动作动词 普通话 形容词 北方方言 语法结构 谓语 方言语法 表义特点 语气词
下载PDF
吉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立和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31-34,共4页
俗语也叫俗话,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普通话中有俗语,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方言中也有俗语,因为方言俗语多流于口头,是生活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方言中的俗语要比普通话中的俗语多,而且更加浅显易... 俗语也叫俗话,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普通话中有俗语,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方言中也有俗语,因为方言俗语多流于口头,是生活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方言中的俗语要比普通话中的俗语多,而且更加浅显易懂,用不着解释。从使用频率上看,方言俗语的使用率要比普通话俗语的使用率高得多。 吉林方言中的俗语非常多,广泛地流行于人们的口语之中,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吉林方言俗语同普通话一样,也是定型的现成话,但吉林方言俗语的结构比较复杂,有的是短语,有的是短句,有的是比较长的句子。字数不拘,少则三四个字,多则十几个字。例如: 三字格的:背不住、不大离、磨不开 四字格的:嘴大舌长、鸡生格斗、黑灯瞎火、水裆尿裤 五字格的:肉烂在锅里、面打罗里转 六个字和六个字以上的:隔着锅台上炕;庄稼不得年年种;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一个槽拴不住俩叫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子;听张三叫唤还不养小猪了;喝凉水花脏钱,早晚也是病;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燕子钻天蛇盘道,老阴接驾山戴帽;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上面各例,吉林方言区的人听了都明白,也都会使用。吉林方言俗语很多,在诸多的俗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四字格的。吉林方言中这种四字格的俗语,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字格 方言俗语 成语 普通话 吉林 《现代汉语词典》 表义特点 意义的整体性 使用率 语言单位
下载PDF
福建宁德方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丽冰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66-69,共4页
一、说明 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宁德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宁德方言属闽语闽东方言区侯官片。宁德方言动词重叠现象相当普遍,本文研究动词重叠限于单音节动词(单音节动词记作v),对宁德方言中含有动词重叠的句子进行初步的描写与分... 一、说明 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宁德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宁德方言属闽语闽东方言区侯官片。宁德方言动词重叠现象相当普遍,本文研究动词重叠限于单音节动词(单音节动词记作v),对宁德方言中含有动词重叠的句子进行初步的描写与分析,从重叠方式、表义特点、对句式的要求等方面来揭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 二、重叠方式与表义特点 宁德方言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分别叙述主要的几种类型。 2.1 VV咧(VVV咧) 宁德方言单音节动词重叠为VV或VVV,加后附成分“咧[α]”(“咧”读轻声,相当于普通 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单音节动词 方言 普通话 福建宁德 语言环境 表义特点 情态补语 动词的重叠 重叠方式
下载PDF
论西安话中的附加式形容词
13
作者 郭珍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8-91,共4页
附加式形容词在西安话的形容词中占有较大比重。西安话中的附加式形容词在结构方面可大致分为"A活?A实?A气"、ABB和"A+其他词缀"三种类型;句法方面,它可在句中做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部分可重叠或受程度副词、... 附加式形容词在西安话的形容词中占有较大比重。西安话中的附加式形容词在结构方面可大致分为"A活?A实?A气"、ABB和"A+其他词缀"三种类型;句法方面,它可在句中做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部分可重叠或受程度副词、否定副词的修饰;表义方面,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生动贴切、色彩鲜明;语用方面,它总体上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能产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且同类型词语的连用能够起到工整句式、补充意义的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话 附加式形容词 结构特点 句法分析 表义特点 语用分析
下载PDF
安康方言的亲属称谓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云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在对安康方言部分亲属称谓词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安康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型及表义特点,并从方言接触和交融的角度解释了安康方言亲属称谓词复杂多样的原因。
关键词 安康方言 亲属称谓 构成形式 表义特点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 被引量:107
15
作者 石毓智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83-201,共19页
现代汉语的"体"范畴分别由动态助词"了、着、过"表示。本文以一个完整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不同发展阶段作为动作内部过程的框架来刻画"了、着、过"的表义特点及其对有不同语义特征的动词的选择性,从而对&q... 现代汉语的"体"范畴分别由动态助词"了、着、过"表示。本文以一个完整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不同发展阶段作为动作内部过程的框架来刻画"了、着、过"的表义特点及其对有不同语义特征的动词的选择性,从而对"了、着、过"的意义及其使用条件提出了比较简单而统一的解释。指出了汉语"体"范畴的整体功能和明确的分工。它们虽不直接表示行为状况的时间位置,而又与时间密切相关。本文还解释了一些与"了、着、过"有关的疑难句法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现过程 语义特征 动态助词 现代汉语 语法意义 动词 形容词 使用条件 表义特点 搭配规律
原文传递
漳州方言的重叠式形容词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重奇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福建漳州方言的重叠现象相当丰富,尤其是重叠式形容词,从重叠方式到重叠后所表现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都大大超出普通话所有的范围。本文拟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一。
关键词 重叠式形容词 形容词重叠 漳州方言 表义特点 单音形容词 实语素 语法意义 词汇意义 语素重叠 单音动词
原文传递
《皖北中原官话语法研究》
17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2,共1页
侯超《皖北中原官话语法研究》2021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描写皖北中原官话的词缀系统,重点分析后缀“子”的分布、结构及功能;分析程度表达类型及其在句法组合和程度量级表达上的特色,分析特殊的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重... 侯超《皖北中原官话语法研究》2021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描写皖北中原官话的词缀系统,重点分析后缀“子”的分布、结构及功能;分析程度表达类型及其在句法组合和程度量级表达上的特色,分析特殊的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重点分析了七类体系统;描写疑问系统,分析“可VP”问句的类型、结构特点、表义特点、语用功能;分析“非VP不X”等特殊格式,探讨格式中“非”“叫”等词的语义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中原官话 语义演变 程度补语 后缀“子” 句法组合 表义特点 语法研究 程度量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