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HBV C基因区表位变异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相关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玲
曾文铤
+2 位作者
谢栩硕
梁增伟
区映研
《肝脏》
2013年第7期448-45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HBVC基因区病毒的变异,探讨HBcAg区表位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9例ACLF、38例严重肝炎活动(SHB)和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血标本,PCR扩增HBVC基因区,分析HBcAg区表位的变异。分离单核淋巴细...
目的通过分析HBVC基因区病毒的变异,探讨HBcAg区表位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9例ACLF、38例严重肝炎活动(SHB)和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血标本,PCR扩增HBVC基因区,分析HBcAg区表位的变异。分离单核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HLA-A2分型。结果与CHB组比较,ACLF组HBVC基因区发生高频率的变异,且变异的位点绝大部分位于表位区域:core27(I-V,26.32%比4.76%,P=0.007)位于HLA-A2限制性表位CTL18-27区,core5、core35和core60分别位于Th细胞表位区,core83位于B细胞表位区。对包含变异体CTL18-27(27V)的ACLF和SHB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5例HLA-A2阳性患者均变异为野生株I27;而5例HLA-A2阴性的患者,随访后包含V27的病毒仍然能被检测出(5/0比0/5,P=0.008)。结论 HBVC基因区高频率的氨基酸变异导致的表位变异,可能通过增强表位的免疫原性参与ACLF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表位变异
免疫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突变及表位变异与HCC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丽娟
许可
+3 位作者
高艺洋
李玮珏
张招龙
曾文铤
《现代医院》
2016年第6期788-791,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HCC)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HBV前S/S基因突变与HCC发病关系的研究认为,前S/S突变尤其是前S缺失突变与HCC发病密切相关。前S缺失突变可通过改变细胞表位与HLA分子的结合能力,导致T/B细胞表...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HCC)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HBV前S/S基因突变与HCC发病关系的研究认为,前S/S突变尤其是前S缺失突变与HCC发病密切相关。前S缺失突变可通过改变细胞表位与HLA分子的结合能力,导致T/B细胞表位免疫原性改变,从而逃逸宿主的免疫监视,产生免疫逃避或免疫耐受,由此增加发展为HCC的风险。笔者对前S/S基因突变和表位变异与HCC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S基因
表位变异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HBsAb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T细胞及B细胞表位变异分析
3
作者
郭燕
景媛媛
+4 位作者
李锦
巩晗实
段勇
李燕
张文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06-512,共7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occult hepatitis B virus,OHBV)PreS-S基因T、B细胞表位变异情况,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及HBsAb+OBI发生机制。方法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OB...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occult hepatitis B virus,OHBV)PreS-S基因T、B细胞表位变异情况,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及HBsAb+OBI发生机制。方法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OBI样品PreS-S区并测序,确定基因型。生物信息学分析HBsAb+/HBsAb-以及不同基因型OBI毒株PreS-S基因T、B细胞表位变异情况,分析高频T细胞突变表位突变前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亲和力变化以及高频B细胞突变表位突变后抗原特性的改变。结果85份OBI样品成功扩增出PreS-S基因21份,其中HBsAb+OBI_(B) 4份,HBsAb-OBI_(B) 6份,HBsAb+OBI_(C) 6份,HBsAb-OBI_(C) 5份。OBI毒株PreS-S区突变率高于野毒株,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BI_(B) vs.WT B:2.64%:0.66%,P<0.001;OBI_(C) vs.WT_(C):3.67%:1.19%,P<0.001)。OBI毒株蛋白免疫区突变率大于非蛋白免疫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BI_(B):3.57%:1.86%,P=0.005;OBI_(C):4.78%:2.65%,P=0.001)。OBI_(C)毒株蛋白免疫区及非蛋白免疫区突变率均大于OBI_(B)毒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免疫区:4.78%:3.57%,P=0.107;非蛋白免疫区:2.65%:1.86%,P=0.142)。HBsAb-OBI毒株T、B细胞表位突变率高于HBsAb+OBI毒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b-OBI_(B) vs.HBsAb+OBI_(B):4.17∶3.01,P=0.303;HBsAb-OBI_(C) vs.HBsAb+OBI_(C):5.65∶4.26,P=0.207)。4个T细胞表位高频突变(T47A/K、S174N、L175S、V177A)以及3个B细胞表位高频突变(G73S、K122R、I126M/T)的亲和力分析和抗原性分析显示多数T细胞表位突变前后与HLA分子亲和力变化不大,B细胞表位免疫原性变化不明显,某些位点突变后亲水性、表面可及性甚至优于野生毒株。结论OBI毒株PreS-S区突变率显著高于野毒株;OBI毒株蛋白免疫区突变率显著高于非蛋白免疫区;OBI_(C)变异活跃程度大于OBI_(B);各点突变可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随机发生,未发现HBsAb压力或依赖性;PreS-S区关键位点突变或多表位共同突变可能在OBI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肝
PreS-S区
细胞
表位变异
原文传递
题名
HBV C基因区表位变异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相关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玲
曾文铤
谢栩硕
梁增伟
区映研
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出处
《肝脏》
2013年第7期448-451,共4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课题(粤科社字[2011]106号)
广州医学院课题(2011C36)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课题(y201006-gyfy)
文摘
目的通过分析HBVC基因区病毒的变异,探讨HBcAg区表位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9例ACLF、38例严重肝炎活动(SHB)和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血标本,PCR扩增HBVC基因区,分析HBcAg区表位的变异。分离单核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HLA-A2分型。结果与CHB组比较,ACLF组HBVC基因区发生高频率的变异,且变异的位点绝大部分位于表位区域:core27(I-V,26.32%比4.76%,P=0.007)位于HLA-A2限制性表位CTL18-27区,core5、core35和core60分别位于Th细胞表位区,core83位于B细胞表位区。对包含变异体CTL18-27(27V)的ACLF和SHB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5例HLA-A2阳性患者均变异为野生株I27;而5例HLA-A2阴性的患者,随访后包含V27的病毒仍然能被检测出(5/0比0/5,P=0.008)。结论 HBVC基因区高频率的氨基酸变异导致的表位变异,可能通过增强表位的免疫原性参与ACLF的发病。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表位变异
免疫反应
Keywords
Hepatitis B virus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Epitope mutation Immune response
分类号
R575.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突变及表位变异与HCC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丽娟
许可
高艺洋
李玮珏
张招龙
曾文铤
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现代医院》
2016年第6期788-791,共4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B022000101)
文摘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HCC)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HBV前S/S基因突变与HCC发病关系的研究认为,前S/S突变尤其是前S缺失突变与HCC发病密切相关。前S缺失突变可通过改变细胞表位与HLA分子的结合能力,导致T/B细胞表位免疫原性改变,从而逃逸宿主的免疫监视,产生免疫逃避或免疫耐受,由此增加发展为HCC的风险。笔者对前S/S基因突变和表位变异与HCC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S基因
表位变异
肝细胞癌
Keywords
Hepatitis B Virus
Pre -S/S Gene
Epitope Muta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分类号
R373.21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BsAb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T细胞及B细胞表位变异分析
3
作者
郭燕
景媛媛
李锦
巩晗实
段勇
李燕
张文娟
机构
陕西省血液中心
罗氏诊断-中国地区
出处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06-512,共7页
文摘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occult hepatitis B virus,OHBV)PreS-S基因T、B细胞表位变异情况,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及HBsAb+OBI发生机制。方法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OBI样品PreS-S区并测序,确定基因型。生物信息学分析HBsAb+/HBsAb-以及不同基因型OBI毒株PreS-S基因T、B细胞表位变异情况,分析高频T细胞突变表位突变前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亲和力变化以及高频B细胞突变表位突变后抗原特性的改变。结果85份OBI样品成功扩增出PreS-S基因21份,其中HBsAb+OBI_(B) 4份,HBsAb-OBI_(B) 6份,HBsAb+OBI_(C) 6份,HBsAb-OBI_(C) 5份。OBI毒株PreS-S区突变率高于野毒株,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BI_(B) vs.WT B:2.64%:0.66%,P<0.001;OBI_(C) vs.WT_(C):3.67%:1.19%,P<0.001)。OBI毒株蛋白免疫区突变率大于非蛋白免疫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BI_(B):3.57%:1.86%,P=0.005;OBI_(C):4.78%:2.65%,P=0.001)。OBI_(C)毒株蛋白免疫区及非蛋白免疫区突变率均大于OBI_(B)毒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免疫区:4.78%:3.57%,P=0.107;非蛋白免疫区:2.65%:1.86%,P=0.142)。HBsAb-OBI毒株T、B细胞表位突变率高于HBsAb+OBI毒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b-OBI_(B) vs.HBsAb+OBI_(B):4.17∶3.01,P=0.303;HBsAb-OBI_(C) vs.HBsAb+OBI_(C):5.65∶4.26,P=0.207)。4个T细胞表位高频突变(T47A/K、S174N、L175S、V177A)以及3个B细胞表位高频突变(G73S、K122R、I126M/T)的亲和力分析和抗原性分析显示多数T细胞表位突变前后与HLA分子亲和力变化不大,B细胞表位免疫原性变化不明显,某些位点突变后亲水性、表面可及性甚至优于野生毒株。结论OBI毒株PreS-S区突变率显著高于野毒株;OBI毒株蛋白免疫区突变率显著高于非蛋白免疫区;OBI_(C)变异活跃程度大于OBI_(B);各点突变可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随机发生,未发现HBsAb压力或依赖性;PreS-S区关键位点突变或多表位共同突变可能在OBI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隐匿性乙肝
PreS-S区
细胞
表位变异
Keywords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PreS-S region
Cell epitope mutation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HBV C基因区表位变异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相关性
杨玲
曾文铤
谢栩硕
梁增伟
区映研
《肝脏》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突变及表位变异与HCC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丽娟
许可
高艺洋
李玮珏
张招龙
曾文铤
《现代医院》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HBsAb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T细胞及B细胞表位变异分析
郭燕
景媛媛
李锦
巩晗实
段勇
李燕
张文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