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DCNN融合多源表型数据的杨树干旱胁迫评估方法
1
作者 张慧春 周子阳 +3 位作者 边黎明 周磊 邹义萍 田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6-296,共11页
目前关于不同杨树品种抗旱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传统测量方法获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表型参数进而分析杨树的抗旱性,依据多源成像传感器提取的表型参数指标确定杨树干旱胁迫等级的方法较为少见。为了阐明杨树耐旱的表型机制、筛选抗... 目前关于不同杨树品种抗旱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传统测量方法获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表型参数进而分析杨树的抗旱性,依据多源成像传感器提取的表型参数指标确定杨树干旱胁迫等级的方法较为少见。为了阐明杨树耐旱的表型机制、筛选抗旱性树种和明确杨树抗旱等级,本文以杨树不同性别的喜水和耐旱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杨树苗期进行梯度干旱胁迫处理,通过热红外以及RGB多源成像传感器获取杨树冠层温度参数与颜色植被指数表型数据,并建立基于1DCNN的多任务分类模型划分杨树苗期品种抗旱等级与干旱胁迫等级等2个分类任务,探究杨树性别与生长时间对杨树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7组数据变量降维后的4个特征作为模型变量,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SVM、RF、XGBoost相比,本文提出的1DCNN多任务分类模型在杨树品种抗旱等级分类与单株干旱胁迫等级分类2个任务中的模型分类精度皆达到最优,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1.8%和62.3%;引入杨树的性别和生长时间后共6个特征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后,杨树苗期品种抗旱等级与干旱胁迫等级的分类精度显著提高,1DCNN多任务分类模型在2个分类任务中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3.5%与76.6%,模型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11.7个百分点与14.3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热红外与RGB成像传感器获取多源表型数据,并建立1DCNN多任务分类模型对实现杨树干旱胁迫等级评估的可行性,同时表明杨树的性别和生长时间作为模型输入变量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的分类精度,可为筛选杨树抗旱性品种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干旱胁迫 卷积神经网络 植物表型 多源表型数据 多任务分类模型
下载PDF
大别山区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库建设模式构思
2
作者 李尽哲 甄罗曦 +4 位作者 郑俊彤 韩慧敏 柳凤凤 张二东 黄雅琴 《食药用菌》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别山区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提出建设大别山区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库,具体技术路线为大别山调查区域选择—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调查及信息收集—特征信息输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撰写专著。指出数据库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别山区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提出建设大别山区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库,具体技术路线为大别山调查区域选择—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调查及信息收集—特征信息输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撰写专著。指出数据库建设分为野生和生产用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库,其中,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涉及子实体、孢子、菌丝体、全基因组特征序列及环境条件等5个层次;生产用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表型信息收集主要包含全基因组特征序列(菌种鉴定相关特征序列、生产性能及药用功效挖掘相关特征序列),设施设备(菌种、菌棒、出菇相关设施设备),菌棒特征(菌棒原料、发菌特点、抗逆情况),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出菇特点等5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域 食药用菌 种质资源 表型数据 建设模式
下载PDF
食用豆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3
作者 王珅 周斌 +9 位作者 范保杰 彭建祥 王彦 谢志春 刘长友 时会影 沈颖超 耿立格 王冰冰 田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3-70,共8页
【目的】构建食用豆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分析系统,为食用豆品种改良和基础研究提供丰富的种植资源和研究信息。【方法】借助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保存的食用豆种质资源表型信息,基于B/S模式开发,利用LAMP(Linux+Apache+MySQL+Per... 【目的】构建食用豆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分析系统,为食用豆品种改良和基础研究提供丰富的种植资源和研究信息。【方法】借助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保存的食用豆种质资源表型信息,基于B/S模式开发,利用LAMP(Linux+Apache+MySQL+Perl/Python)环境,设计并构建了在线食用豆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分析系统(https://breeding.biobin.com.cn/germ),并展示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结果】构建了由数据层、处理层、表现层构成,可进行表型数据导入、检索与编辑的食用豆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结合相关工具可进行表型相关性、层级聚类、划分聚类、遗传多样性指标等分析,且分析结果可视化。其中,表型鉴定可进行表型相似性与性状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以雷达图或者线性回归图形式展示;表型相似性分析可以快速比较多个材料之间的数据,综合评价多个性状,选择更符合预期的育种材料;性状相关性分析可以分析任意两个性状之间的关联性,得到性状之间的关联程度。【结论】食用豆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分析系统的构建有效解决了种质资源表型数据信息保存分散、不标准、分析利用困难等问题,实现了资源数字化管理、分析和共享,可用于我国食用豆育种及相关性状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豆 种质资源 表型数据分析系统
下载PDF
基于表型数据的辣椒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雷刚 周坤华 +2 位作者 方荣 吴茵 陈学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4-810,共7页
以收集保存的603份辣椒种质为材料,根据果形指数大小将其分成5组。基于28个性状的表型数据,采用简单比例、平方根比例、对数比例及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计算各组内取样份数,比较4种组内取样比例法、6种总体取样规模和2种取样方法在构建... 以收集保存的603份辣椒种质为材料,根据果形指数大小将其分成5组。基于28个性状的表型数据,采用简单比例、平方根比例、对数比例及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计算各组内取样份数,比较4种组内取样比例法、6种总体取样规模和2种取样方法在构建辣椒核心种质中的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1)简单比例、平方根比例、对数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入选的材料份数占预选核心种质份数依次为24.2%、22.2%、21.1%、17.8%,说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对各组取样数量的修正能力最强,使取样更加均衡。(2)当总体取样规模为15%时,遗传多样性指数比例法构建的预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数(I)达到最大,表型保留比例(RPR)超过98%;当总体取样规模超过20%时,RPR值、变异系数(CV)和极差符合率(CR)虽然平缓增加,但I值反而减小;说明15%为合适的总体取样规模。(3)利用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在15%的总体取样规模下,聚类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I值、RPR值、CV值及CR值均高于随机取样。(4)该研究根据所获得的优化方案最终在表型水平建立了包含91份种质的辣椒核心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表型数据 核心种质 取样规模 取样方法
下载PDF
利用表型数据构建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 被引量:18
5
作者 郑轶琦 郭琰 +3 位作者 房淑娟 徐亚楠 陈静波 刘建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60,共12页
本研究以831份狗牙根种质资源为试材,根据15个数量和质量性状,研究了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从总体取样规模(5%,10%,15%,20%,25%和30%)、组内取样比例(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和多样性比例)和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和聚类取... 本研究以831份狗牙根种质资源为试材,根据15个数量和质量性状,研究了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从总体取样规模(5%,10%,15%,20%,25%和30%)、组内取样比例(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和多样性比例)和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和聚类取样)3个层次探讨构建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共形成48种取样策略。应用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4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比较初始种质和初级核心种质两者基于主成分的样品分布图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对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25%是最适宜的总体取样比例;4种组内取样比例中平方根比例优于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和多样性比例;2种取样方法中,聚类取样明显优于随机取样。最终确定25%的总体取样规模下,组内采用平方根比例和聚类抽样方法是构建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根据获得的最佳取样策略最终在表型水平建立了包含208份种质的狗牙根初级核心种质,该种质可以作为整体资源的代表性样本,在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表型数据 初级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下载PDF
作物表型组大数据技术及装备发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温维亮 郭新宇 +2 位作者 张颖 顾生浩 赵春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7-238,共12页
集成自动化平台装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取多尺度、多生境、多源异构的作物表型组大数据,将极大地促进作物功能基因组学、数字育种、智慧栽培的研究进程。本文分析了作物表型组大数据技术及装备的应用需求、产业发展形势,从物理、传输... 集成自动化平台装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取多尺度、多生境、多源异构的作物表型组大数据,将极大地促进作物功能基因组学、数字育种、智慧栽培的研究进程。本文分析了作物表型组大数据技术及装备的应用需求、产业发展形势,从物理、传输、数据、知识、应用5个层面详细梳理了相应研发现状;从作物表型组大数据高通量获取、作物表型组大数据智能解析技术两方面着手,剖析了我国相关技术、装备、产业应用方面的问题和态势。研究建议,从底层芯片层面突破作物表型传感器关键技术,在可控开源的基础上形成自主化的表型解析技术体系,加强作物表型组大数据技术及装备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基因–表型–环境多维大数据驱动的数字育种和智慧栽培创新模式,建设作物表型组大数据技术及装备人才队伍和协作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表型组学 表型数据 表型技术及装备 多组学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黄颡鱼表型特征测量和体重预测模型研究
7
作者 何志鹏 巩高瑞 +4 位作者 熊阳 蒋有渤 胡景琦 皇培培 梅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9-1158,共10页
为提高黄颡鱼表型数据的获取效率,研究开发出一种简易表型获取装置,通过YOLOv8网络模型快速、高效、精确地测量所采集图像中的黄颡鱼表型特征参数。研究共采集1752张黄颡鱼图像数据,基于YOLOv8网络对图像集训练和验证后,完成对584尾黄... 为提高黄颡鱼表型数据的获取效率,研究开发出一种简易表型获取装置,通过YOLOv8网络模型快速、高效、精确地测量所采集图像中的黄颡鱼表型特征参数。研究共采集1752张黄颡鱼图像数据,基于YOLOv8网络对图像集训练和验证后,完成对584尾黄颡鱼的体面积、头面积、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体宽、头宽、腹部面积、胸鳍长度共11种表型特征数据的测量。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测量长度相关的表型性状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左右,在测量面积相关的表型性状的平均相对误差在3%左右,且所有表型性状的测量时间均在1s之内。进而,将获得的表型数据与鱼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高对黄颡鱼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头宽、体面积、体长、腹部面积、胸鳍长度,并以这6个性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体重拟合,得到最大的相关指数(0.948),表明这些性状是影响黄颡鱼体重的重要性状。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测量黄颡鱼表型数据的技术,为黄颡鱼的良种创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表型数据 体重预测 黄颡鱼
下载PDF
利用表型数据构建杜仲雌株核心种质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洪果 杜庆鑫 +2 位作者 王淋 杜红岩 陈锡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197-5209,共13页
以395份杜仲雌株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杜仲雌株果实、种仁和叶片等相关的27个表型性状,从遗传距离、取样方法、取样比例、聚类方法 4个层次探讨了构建杜仲雌株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应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 以395份杜仲雌株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杜仲雌株果实、种仁和叶片等相关的27个表型性状,从遗传距离、取样方法、取样比例、聚类方法 4个层次探讨了构建杜仲雌株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应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R)4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表型多样性指数、符合率和主成分,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检验。结果表明:"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欧氏距离+10%的取样比例+中间距离法"取样策略最佳,其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92.59%、100%和147.28%。核心种质的最终取样比例为11.6%。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27个表型性状上的多样性指数t检验结果不显著。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在27个指标上的均值符合率在96.05%~100%之间,最大值、最小值符合率为100%,多样性指数符合率在85.78%~99.52%之间。原始种质和核心种质的前10个主成分相同,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1.431%和87.681%。构建的46份杜仲雌株核心种质能代表395份原始种质的表型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核心种质 表型数据 种质资源
原文传递
基于表型数据的菊芋核心种质初步构建 被引量:5
9
作者 侯志强 王丽慧 +4 位作者 赵孟良 杨世鹏 孙雪梅 高洁铭 钟启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63-3472,共10页
为更好地保存、研究和利用现有菊芋种质资源,本研究以250份种质材料的19个表型性状数据为基础,采用逐步系统聚类并优化聚类和取样方法,初步构建遗传冗余少、代表性强的菊芋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在25%取样比例下多种系统聚类方法抽取的核... 为更好地保存、研究和利用现有菊芋种质资源,本研究以250份种质材料的19个表型性状数据为基础,采用逐步系统聚类并优化聚类和取样方法,初步构建遗传冗余少、代表性强的菊芋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在25%取样比例下多种系统聚类方法抽取的核心种质中,以最短距离法(C4)和优先取样法(S3)组合的C4S3方法所抽取的核心种质评价参数优于其他方法,对原种质的代表性最强。在C4S3法下优化取样比例,结果显示最合适的取样比例为20%,所抽取的核心种质C4S3-20用较少的材料获得了较高的遗传代表性。在C4S3-20方法下继续进行分组取样,评价参数表明分组取样效果不如整体取样,因而不予采纳。主成分分析显示C4S3-20保留了原种质的主成分,去掉了原种质的遗传冗余。最终获得了菊芋核心种质C4S3-20,包括50份材料,其与原种质的性状均值差异百分率为0%,方差差异百分率63.63%,极差符合率为100%,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31.38%,表型保留比例为96.15%;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595。本研究发现该核心种质很好地代表了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为菊芋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核心种质 表型数据 系统聚类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机高通量植物表型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培森 薛铭家 +2 位作者 熊迎军 翟肇裕 徐焕良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1年第3期62-75,共14页
植物表型是指基因和环境因素决定或影响的作物物理、生理、生化特征和性状。准确和快速的获取植物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型信息,从而挖掘其基因组的遗传和表现规律,可有效推动有关基因组与表型信息关联性研究。无人机高通量植物表型... 植物表型是指基因和环境因素决定或影响的作物物理、生理、生化特征和性状。准确和快速的获取植物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型信息,从而挖掘其基因组的遗传和表现规律,可有效推动有关基因组与表型信息关联性研究。无人机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凭借无人机机动灵活的特点,适合于农作物田间环境中的植物表型数据获取,具有数据获取效率高和成本低等优势,借助于图像、高光谱、激光雷达等先进传感器技术,为高效获取各类植物表型数据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数据分析技术为无人机所获取的植物表型图像提供有效的分析处理方法和技术。在此背景下,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高通量植物表型分析,为研究田间作物表型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无人机高通量作物表型大数据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其研究原理、相关算法、过程、关键技术及应用等进行总结与分析,重点讨论了应用于无人机高通量植物表型大数据分析相关的大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技术,重点分析了植物株高获取、叶面积指数、植物病害等典型的表型分析需求,并就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数据 无人机 高通量 植物表型分析
下载PDF
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1
作者 赵春江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2期5-18,共14页
植物表型组学通过集成自动化平台装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取多尺度、多生境、多源异构植物表型海量数据,形成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从组学高度系统深入地挖掘“基因型-表型-环境型”内在关系、全面揭示特定生物性状的形成机制,将极大地促... 植物表型组学通过集成自动化平台装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取多尺度、多生境、多源异构植物表型海量数据,形成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从组学高度系统深入地挖掘“基因型-表型-环境型”内在关系、全面揭示特定生物性状的形成机制,将极大地促进功能基因组学、作物分子育种与高效栽培的进程。本文概括了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的发展背景、含义、产生过程和特点,系统综述了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研究进展,包括植物表型数据获取与解析、植物表型组大数据管理及建库技术、表型性状预测和基于表型组的多重组学分析的进展;从植物表型数据采集标准、多样化表型配套设施和低成本表型设备研发、开放共享植物表型组大数据平台构建、表型大数据融合与挖掘理论方法、植物表型组学协同共享和互作机制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植物表型组学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从加强植物表型组技术体系设计与标准研究、植物表型-环境感知机理研究和智能化设备研发、植物表型组大数据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和协作网络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型组学 数据 数字植物 数据挖掘 数据管理 数据获取 性状预测 植物表型组大数据平台
下载PDF
针对表型结构数据库自动提取SCD信息的方法
12
作者 管金酉 胡艳茹 《智能城市》 2022年第10期34-36,共3页
文章介绍一种针对表型结构数据库自动提取变电站配置说明(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CD)信息的方法,运用Python脚本语言的XML文件的处理及索引方法,针对表型结构的NDT660数据库,根据自主配置数据点的导出规则和灵活的数据... 文章介绍一种针对表型结构数据库自动提取变电站配置说明(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CD)信息的方法,运用Python脚本语言的XML文件的处理及索引方法,针对表型结构的NDT660数据库,根据自主配置数据点的导出规则和灵活的数据映射文件,进一步实现智能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据库自动提取SCD各个智能电子设备数据点。该方法可根据数据点的映射规则自动生成数据映射文件,适应各类的IED及其能力描述文件(ICD),根据需求制定各类规则,具有易用性和灵活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配置说明 表型结构数据 Python脚本语言 自动提取
下载PDF
探讨ABO、RhD血型调查与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胡梅京 车丽敏 +1 位作者 张艳宾 杨君青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04-708,共5页
目的调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ABO、RhD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探讨ABO、Rh血型调查与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8000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的检测结果,对需输血的患者5000例... 目的调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ABO、RhD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探讨ABO、Rh血型调查与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8000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的检测结果,对需输血的患者5000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标本进一步行抗体特异性鉴定。随机选取3000袋RhD阳性滤白红细胞悬液样本检测Rh表型,通过电脑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探讨其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及价值。结果8000例患者中ABO血型分布情况从多到少依次为B型血(32.02%)、O型血(28.98%)、A型血(27.01%)、AB型血(11.99%)。不同年龄组间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中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0例患者中RhD阴性48例(0.60%)。男性和女性Rh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0例需输血患者的血样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0例(0.60%),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19例(63.33%),抗-E检出率最高。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0例RhD阳性献血者血样标本Rh血型表型共8种,其中CCDee检出率最多,其次为CcDEe,DcDEE和ccDee检出率较少。结论ABO血型的分布与地域及年龄有关;临床上除在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进一步检测其抗体特异性;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有利于预防因Rh表型不符输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于临床安全输血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RH-HR血型系统 Rh表型数据
下载PDF
室内高通量种质资源表型平台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勇 李禧尧 +4 位作者 杨国峰 俞泽宇 杨宁远 冯旭萍 许丽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27-141,共15页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精确高通量获取作物表型信息是进行种质资源评估的重要途径。基于表型数据获取、解析与管理技术的室内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具备环境精确调控、成像自动无损、效率显著提升等特点,为种质资源评估提...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精确高通量获取作物表型信息是进行种质资源评估的重要途径。基于表型数据获取、解析与管理技术的室内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具备环境精确调控、成像自动无损、效率显著提升等特点,为种质资源评估提供了高效、集成且规模化的解决方案,对作物育种改良、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该研究主要阐述了四类室内高通量种质资源表型平台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室内植物表型数据解析及管理技术进行介绍与分析,并总结了室内高通量表型平台与数据解析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未来种质资源表型评估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植物表型研究提供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植物表型 室内表型平台 表型数据解析与管理 高通量 种质资源评估
下载PDF
室内植物表型平台及性状鉴定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20
15
作者 徐凌翔 陈佳玮 +4 位作者 丁国辉 卢伟 丁艳锋 朱艳 周济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0年第1期23-42,共20页
植物表型组学研究正逐渐向综合化、规模化、多尺度和高通量的方向快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植物表型研究的最新动向。然后针对室内表型监测平台的特点和各类室内表型针对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包括产量、品质、胁迫抗性(包括干旱、... 植物表型组学研究正逐渐向综合化、规模化、多尺度和高通量的方向快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植物表型研究的最新动向。然后针对室内表型监测平台的特点和各类室内表型针对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包括产量、品质、胁迫抗性(包括干旱、抗冷热、盐胁迫、重金属和病虫害)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根据通量、传感器集成度和平台大小等把一些国内外流行的室内植物表型平台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这些室内表型平台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室内表型数据的管理和解析方法。最后,本文着重讨论了室内表型平台的发展方向,并结合中国植物研究的实际情况对表型组学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中国植物表型研究提供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型组学 室内表型监测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抗性表型 表型数据管理和解析分类
下载PDF
自然群体多性状表型缺失值预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媛 温阳俊 +4 位作者 王艳萍 刘汉钦 马若洵 吴清太 张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5-403,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情况下多性状联合插补分析对缺失表型的预测效果。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缺失表型进行有效预测,可以增大样本量并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利用均值法、K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决策树、多重插补法(multip...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情况下多性状联合插补分析对缺失表型的预测效果。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缺失表型进行有效预测,可以增大样本量并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利用均值法、K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决策树、多重插补法(multiple imputation by chained equations,MICE)、PHENIX(phenotype imputation expediated)和softImpute插补方法对多表型模拟缺失数据进行预测,比较在不同表型缺失率、性状数、样本量和性状相关性下的插补效果。对拟南芥真实数据的长日照花期、短日照花期、春化长日照花期和春化短日照花期的表型缺失值进行多性状联合插补,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验证插补数据的可靠性。[结果]模拟研究表明,随着表型缺失率的增大,插补的准确性不断下降;随着性状数和性状相关性增大,插补的准确性不断上升;样本量越大插补效果越稳定。在实际数据分析中,多性状联合插补的效果与模拟试验相似,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已验证基因检验了插补数据的可靠性。[结论]表型缺失率、性状数、性状相关性对缺失数据插补效果影响较大,多性状联合插补方法PHENIX、决策树和KNN可以利用性状之间的遗传结构,因此在模拟研究和实际数据分析中更精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缺失数据 预测 插补 多性状 基因
下载PDF
Retrieve Sea Surface Salinit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SMOS Satellite Data 被引量:5
17
作者 ZHAO Hong LI Changjun +2 位作者 LI Hongping LV Kebo ZHAO Qinghu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3期399-406,共8页
The sea surface salinity(SSS) is a key parameter in monitoring ocean states. Observing SSS can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water cycle.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retrieving sea surface salinity fr... The sea surface salinity(SSS) is a key parameter in monitoring ocean states. Observing SSS can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water cycle.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retrieving sea surface salinity from 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SMOS) satellite data. Based 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 model, SSS can also be retrieved from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ata of SMOS L2 measurements and Auxiliary data. 26 pair matchup data is used in model validation for the South China Sea(in the area of 4?–25?N, 105?–125?E). The RMSE value of PCR model retrieved SSS reaches 0.37 psu(practical salinity units) and the RMSE of SMOS SSS1 is 1.65 psu when compared with in-situ SSS. The corresponding Argo daily salinity data during April to June 2013 is also used in our validation with RMSE value 0.46 psu compared to 1.82 psu for daily averaged SMOS L2 product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CR model is valid and may provide us with a good approach for retrieving SSS from SMOS satellit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surface salinity retrieved algorithm SMOS principle component regress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Wind Power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WRF Model 被引量:1
18
作者 LI Ji-Hang GUO Zhen-Hai +2 位作者 WANG Hui-Jun LI Ji-Hang WANG Hui-Ju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Assessing wind energy is a key step in selecting a site for a wind farm. The accuracy of the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future operation of the wind farm. There are two main methods for assessing wind power: one ... Assessing wind energy is a key step in selecting a site for a wind farm. The accuracy of the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future operation of the wind farm. There are two main methods for assessing wind power: one is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and the other relies on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 In this study, the wind power of the Liaoning coastal wind farm was evaluated using observations from an anemometer tower and simulations by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 model, to see whether the WRF model can produce a valid assessment of the wind power and whether the downscaling process can provide a better evaluation. The paper presents long-term wind data analysis in terms of annual,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at the wind farm,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east coast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spring and summer, the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wind power density, and other main indicators were consistent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However, the values of these parameters from the WRF mode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bservations from the anemometer tower. Therefore,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ere was much more deviation in the original material,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 final(FN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 data, in autumn and winter than in spring and summer. As the region is vulnerable to cold-air outbreaks and windy weather in autumn and winter, and the model usually forecasted stronger high or low systems with a longer duration, the predicted wind speed from the WRF model was too l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power assessment anemometer tower data WRF model variance analysis
下载PDF
Design of Multi-attribute Knowledge Base Based on Hybri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志杰 杨保安 张科静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6年第6期62-66,共5页
Based on th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knowledge reasoning,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reation of the multi-attribute knowledge base on the basis of hybri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with the help of object-oriented ... Based on th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knowledge reasoning,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reation of the multi-attribute knowledge base on the basis of hybri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with the help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relational database. Compared with general knowledge base, multi-attribute knowledge base can enhance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integrate the heterogeneous knowledge, such as model, symbol, case-based sample knowledge; and support the whole decision process by integrated reas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knowledge multi-attribute knowledge bas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knowledge reasoning object-oriented method.
下载PDF
Which is better for presenting your data: table or graph?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莉 傅小兰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I CSCD 2004年第9期1165-1168,共4页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ble and graph that people perceive and the data types which people consider the two displays are most appropriate for. Participants in this survey were 195 te...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ble and graph that people perceive and the data types which people consider the two displays are most appropriate for. Participants in this survey were 195 teachers and undergraduates from four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The results showed people's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two forms of disp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BLE GRAPH Data types Subjective evalu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