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大沼湖表层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气候变化
1
作者 杨艳超 李春景 柏谷健二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2年第3期202-206,229,共6页
过去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为研究现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奠定基础并提供参考依据,湖泊沉积物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日本北海道大沼湖湖泊沉积物样芯ON4进行了粒度、有机物和生物硅含量分析,以及放射性核素13... 过去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为研究现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奠定基础并提供参考依据,湖泊沉积物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日本北海道大沼湖湖泊沉积物样芯ON4进行了粒度、有机物和生物硅含量分析,以及放射性核素137 Cs和210Pb测年,计算大沼湖的平均沉积速率。分析结果表明,近200年来大沼湖区域的气候具有3个阶段的演化,即1832—1900年气候暖湿;1900—1960年气候逐渐冷干;1960—2011年气候逐渐暖干。表明近200年大沼湖区域的气候由暖湿逐渐变暖干,且有继续的趋势,这种趋势跟全球气候转暖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沼湖 表层湖泊沉积物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湖泊表层沉积物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分布特性 被引量:22
2
作者 林素梅 王圣瑞 +1 位作者 金相灿 何星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3-630,共8页
选择鄱阳湖、洞庭湖等6个湖泊的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用1mol/LKCl溶液提取沉积物中的可溶性有机氮(SON),并研究了SON的含量、分布状况及特性.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沉积物SON含量变异较大,在17.18-292.31mg/kg之间波动,平均为134.45mg/kg,占... 选择鄱阳湖、洞庭湖等6个湖泊的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用1mol/LKCl溶液提取沉积物中的可溶性有机氮(SON),并研究了SON的含量、分布状况及特性.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沉积物SON含量变异较大,在17.18-292.31mg/kg之间波动,平均为134.45mg/kg,占可溶性总氮(TSN)的51.86%,沉积物总氮的7.14%.污染程度重的沉积物中SON含量均较污染程度轻的高,且SON含量与TN、TSN含量呈正相关,即与沉积物氮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分布状况则与湖泊污染程度、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等紧密相关.所研究表层湖泊沉积物中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处于4.69-42.04mg/kg间,平均为23.27mg/kg,占SON的18.80%,TN的1.24%.FAA与SO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沉积物中的平均含量及在SON中的比例均较土壤中高,说明湖泊沉积物SON有较大的易分解组分.SON与沉积物可溶性无机氮、有机质、CEC等显著相关.因此,SON是湖泊沉积物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污染严重的沉积物而言,更应重视其SON在湖泊氮循环及富营养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表层沉积物 可溶性有机氮 含量 游离氨基酸 鄱阳湖 洞庭湖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等地湖泊表层沉积物孢粉与植被覆盖度定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东雪 王维 +5 位作者 刘立娜 姜亚娟 李岩岩 牛志梅 马玉贞 何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1022,共12页
过去植被覆盖度重建在长尺度气候模拟和陆地生态环境演变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代过程的孢粉—植被覆盖度转换函数研究,可为利用孢粉地层数据重建过去植被覆盖度变化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以内蒙古高原等地39个湖泊和7个水库... 过去植被覆盖度重建在长尺度气候模拟和陆地生态环境演变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代过程的孢粉—植被覆盖度转换函数研究,可为利用孢粉地层数据重建过去植被覆盖度变化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以内蒙古高原等地39个湖泊和7个水库中心的表层沉积物孢粉组合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法(WA-PLS)、局部加权加权平均法(LWWA)和最佳类比法(MAT)分别建立了孢粉—NDVI转换函数;通过留一交叉检验法、自助法和空间自相关性等检验,筛选出最优模型并应用于古地层孢粉数据,实现定量重建过去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表明:MAT和WA-PLS模型均受到空间自相关性的显著影响,而LWWA模型则是建立孢粉—NDVI转换函数的最优模型。与已有类似转换函数表现能力的对比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转换函数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应用潜力。基于本研究转换函数重建的内蒙古辉腾锡勒(HTL)区域全新世植被覆盖变化与孢粉重建的植被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进一步印证了本研究转换函数的较强潜力,均表现出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湖泊表层沉积物 孢粉组合 植被覆盖 归一化植被指数 转换函数
下载PDF
普洱地区湖泊表层沉积物植硅体组合与气候因子关系
4
作者 袁瑞瑞 蒙红卫 《绿色科技》 2022年第7期196-200,共5页
对云南普洱地区的46个水体(湖泊、水库、池塘)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植硅体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植硅体组合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本植物中以禾本科植物植硅体比重占优,其中长鞍型、哑铃型含量最高,次为十字型、方型、长方... 对云南普洱地区的46个水体(湖泊、水库、池塘)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植硅体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植硅体组合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本植物中以禾本科植物植硅体比重占优,其中长鞍型、哑铃型含量最高,次为十字型、方型、长方型和平滑棒型;蕨类植物植硅体三棱柱状占优势;木本植物植硅体以刺球型、不规则立方体或多面体型为主。通过无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2个组合带:①低海拔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000~1500 m)为刺球型—阔叶木本“Y”字型—长鞍型—哑铃型—十字型;②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带(1500~2500 m)为刺球型—针叶树类型—长鞍型—扇型—方型。植硅体组合与气候数据冗余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年均温、7月降水是控制普洱地区的主要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组合 湖泊表层沉积物 气候因子 普洱地区
下载PDF
蒙古国北部Gun Nuur湖表层沉积物花粉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岩岩 王维 +2 位作者 马玉贞 何江 吕昌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7,共7页
蒙古国北部Gun Nuur湖20个表层沉积物孢粉组合与数量分析研究揭示,孢粉组合及浓度分布存在显著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双束松型花粉百分含量由湖泊东南向西北降低,桦属、蒿属、藜科以及禾本科百分含量增加,湖泊东南侧赤松林是造成孢粉组合... 蒙古国北部Gun Nuur湖20个表层沉积物孢粉组合与数量分析研究揭示,孢粉组合及浓度分布存在显著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双束松型花粉百分含量由湖泊东南向西北降低,桦属、蒿属、藜科以及禾本科百分含量增加,湖泊东南侧赤松林是造成孢粉组合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孢粉浓度分布与湖泊水深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体现了湖水流对孢粉的二次搬运和富集作用。现代森林草原地带Gun Nuur湖表层孢粉组合中松属含量较高,具超代表性;受松属影响蒿属和藜科花粉含量较低,代表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北部 湖泊表层沉积物 花粉组合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碱湖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沉积有机质变化特征与指示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田飞 王永 +1 位作者 袁路朋 汤文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本文选择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濒临干涸的碱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湖泊及流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及其同位素(δ^(13)C_(TOC))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湖泊水域区及滩地区的黏土与粉砂组分含量高,TOC含量... 本文选择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濒临干涸的碱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湖泊及流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及其同位素(δ^(13)C_(TOC))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湖泊水域区及滩地区的黏土与粉砂组分含量高,TOC含量多低于1%,而东缘的盐生草甸砂组增加,同时TOC含量升高至10.75%;δ^(13)C_(TOC)值表现为从西向东,即水域区(-24.88‰)、滩地区(-25.17‰)、盐生草甸(-27.93‰)呈逐渐偏负的趋势。水域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端员组分分析表明,粗粒端员(近源风成组分及洪积组分)含量的增加指示湖泊退缩及流域植被退化;水域区低TOC指示水生植物基本消失,陆源C_(3)植物成为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控制了δ^(13)C_(TOC)的波动。当湖泊彻底干涸,裸露滩地的粒度初始以细粒组分(黏土、粉砂)为主,而后强烈的风蚀作用将富盐细粒带走,沉积物的粒度变粗,盐度降低,盐生植被入侵。此后沉积物的TOC含量显著增加,而δ^(13)C_(TOC)值逐渐偏负可能与上覆盐生植被演替过程中C_(3)植物生物量增加有关。因此,乌日图音淖尔现代沉积过程及机理的研究,加深了对浑善达克沙地碱湖干涸过程中沉积及生态演化过程的认识,也为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表层沉积物 有机碳同位素 端员组分分析 空间分布 湖退 浑善达克沙地
下载PDF
泸沽湖近岸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毅良 徐赵红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第2期55-60,共6页
对泸沽湖近岸的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TN、TP、TOC、p H等。采用氮磷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标准评价近岸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近岸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尚清洁水平,但某些区域已出现氮磷污染和有... 对泸沽湖近岸的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TN、TP、TOC、p H等。采用氮磷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标准评价近岸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近岸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尚清洁水平,但某些区域已出现氮磷污染和有机污染,有机污染综合排序为走婚桥>里格>小落水>三家村>里务比岛>赵家湾>大落水>大嘴。进一步分析推断,沉积物营养状态很大程度受到地形条件、水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关关系分析发现,TN与TOC存在显著正相关,p H与TN存在显著负相关。C/N范围指示了湖泊有机质的来源,反映了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内源贡献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表层沉积物 总氮 有机碳 C/N 相关关系 环境质量 泸沽湖
下载PDF
广西八仙天池表层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源-汇过程探讨
8
作者 韦若梅 杨小强 +2 位作者 张玲 周绮娴 张庭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9,共14页
湖泊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由于源区复杂或成岩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矿物转化,导致利用磁性参数重建古环境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阐明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来源以及磁性参数在沉积物的源区和汇区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准确理解磁性参数环境意义的基... 湖泊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由于源区复杂或成岩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矿物转化,导致利用磁性参数重建古环境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阐明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来源以及磁性参数在沉积物的源区和汇区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准确理解磁性参数环境意义的基础。本文选择位于广西武宣县的一个封闭性岩溶湖泊,采取湖区汇水面积区域表层土壤样品和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较为详细的岩石磁学测量,分析磁性矿物从湖区周围的表层土壤搬运至湖泊沉积之后,磁性参数和磁性矿物在浓度、类型和粒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与土壤样品均以磁铁矿为主要的载磁矿物,其中,前者以单畴(SD)磁铁矿为主,后者磁铁矿粒度较粗并含有大量的超顺磁(SP)矿物和纤铁矿等物质。两组样品的磁性特征差异指示湖泊表层沉积物存在后期改造,导致碎屑成因的磁性矿物发生一定程度的还原溶解和生物成因的磁性矿物生成。详细区分湖泊沉积物中磁性矿物"从源到汇"的转换过程,是利用环境磁学恢复沉积环境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封闭性湖泊 湖区表层土壤 湖泊表层沉积物 岩石磁学 磁性矿物
下载PDF
季风边缘区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9
作者 郭晓阳 王维 +3 位作者 王国良 刘立娜 马玉贞 何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691,共15页
对内蒙古等地68个湖库共13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分分布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探讨湖泊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和粒度组分的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可分为C1~C6共6个组分(0.4~1.9μm、2.0~12.0μm、17... 对内蒙古等地68个湖库共13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分分布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探讨湖泊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和粒度组分的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可分为C1~C6共6个组分(0.4~1.9μm、2.0~12.0μm、17.0~58.0μm、70.0~150.0μm、170.0~500.0μm和〉600.0μm),近湖心样品粒度组分以C1、C2、C3为主,过渡带样品以C3和C4为主,近湖滨样品以C5主导。受入湖河流影响的样点处水动力条件决定了粒度组分的空间分布,波浪作用造成的二次悬移再沉积可能造成了C3组分向湖心迁移并导致近岸C5组分富集。C1及C2组分中径流输入不容忽视,C3组分中风力悬移搬运贡献较大。C4、C5和C6含量可指示样点距河口的相对位置,C3可反映样点距岸相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表层沉积物 粒度组分 影响因子 环境意义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草原带和荒漠带湖泊表层沉积物现代花粉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7-452,共16页
花粉现代过程研究是基于化石花粉谱重建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的基础.尽管青藏高原已经有大量花粉现代过程研究,但是仅有少数关于湖泊表层沉积物现代花粉组合的报道.本研究分析了青藏高原草原带和荒漠带34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结果... 花粉现代过程研究是基于化石花粉谱重建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的基础.尽管青藏高原已经有大量花粉现代过程研究,但是仅有少数关于湖泊表层沉积物现代花粉组合的报道.本研究分析了青藏高原草原带和荒漠带34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结果显示,这两个高原植被带的现代花粉组合以草本、灌木花粉占优势,不过特征类群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别.高原荒漠带的现代花粉组合有高含量的藜科Chenopodiaceae花粉,而草原带以莎草科Cyperaceae占明显优势.花粉比值能够清楚地指示青藏高原草原带和荒漠带植被和气候的差异.蒿属/藜科比值(Artemisia/Chenopodiaceae)和乔木/非乔木花粉比值(arboreal/non-arboreal)可指示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蒿属/莎草科比值(Artemisia/Cyperaceae)以及喜旱类群总相对丰度升高指示气候变暖、变干.按湖泊周围的植被盖度对研究点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研究样点可以分为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等4个植被组.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花粉-植被重建模型,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可以准确地鉴别青藏高原的草原带和荒漠带;当研究样点植被类型按聚类分析结果分为4种时,随机森林模型准确性略降低,但仍有较可靠的预测能力.今后将更多的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数据作为随机森林算法的训练集时,建立的花粉-植被模型极有潜力在青藏高原古植被重建中得到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花粉组合 青藏高原 湖泊表层沉积物 花粉-气候关系 花粉-植被重建模型
原文传递
西藏湖泊正构脂肪酸分布特征及对古气候重建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凌媛 郑绵平 +2 位作者 张永生 孙青 张成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7-86,共10页
脂肪酸广泛存在于各种地质载体,能够记录母源生存环境的相关信息。但关于脂肪酸的具体来源及分布特征的古气候意义尚不明确,导致脂肪酸相关指标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较少。通过分析西藏干旱-半干旱区跨越3个气候带的湖泊和水洼的表层沉... 脂肪酸广泛存在于各种地质载体,能够记录母源生存环境的相关信息。但关于脂肪酸的具体来源及分布特征的古气候意义尚不明确,导致脂肪酸相关指标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较少。通过分析西藏干旱-半干旱区跨越3个气候带的湖泊和水洼的表层沉积物中的正构脂肪酸,揭示中、长链及部分短链正构烷脂肪酸的来源与正构烷烃的来源有关,可以相互对比验证。建立了指标与古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发现正构脂肪酸含量、碳优势(CPI)指标随温度升高、降水增多而升高。提出了可用于古气候重建的中链占比(R-FA)指标,R-FA与年均气温和降水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干旱区 湖泊表层沉积物 正构脂肪酸 古气候重建
原文传递
Modern pollen assemblages from surface lake sediments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their importance as indicators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e 被引量:10
12
作者 QIN Feng ZHAO Yan +1 位作者 LI Quan CAI MaoT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643-1655,共13页
The modern pollen assemblages of surface lake sediments and topsoils in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of modem pollen data with contemporary vegetation and climate, and the differences... The modern pollen assemblages of surface lake sediments and topsoils in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of modem pollen data with contemporary vegetation and climate,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llen assem- blages of surface lake sediments and topsoi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sia are dominant elements in the pollen assemblages of northwestern China. Additionally, Ephedra, Cyperaceae, Asteraceae, Poaceae, Picea, Pinus, and Betula are also important pollen taxa. Both pollen assemblage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 that pollen data from surface lake sediments and topsoils ca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the main vegetation types of this region (desert, steppe, mead- ow and forest). However,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modern pollen assemblages of the two types of sediments due to the dif- ferent relevant source areas of pollen and degrees of pollen preservation. For example, the larger relevant source area of sur- face lake sediment results in a higher abundance of Betula in pollen assemblage from surface lake sediment, whereas the ten- dency to disintegrate thin-walled pollen types in topsoil leads to a higher proportion of resistant pollen, such as Asteracea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Artemisia/Chenopodiaceae (A/C) ratio in pollen assemblages of surface lake sedi- ments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humidity changes in the study area. However, the A/C ratio in topsoils should be used careful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llen data from surface lake sediments would be better references for interpreting the fossil pollen assemblages of lake cores or lacustrine prof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pollen assemblage surface lake sediment TOPSOIL VEGETATION CLIMATE northwestern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