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征”知识型视野下的古典主义和声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宽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71,共10页
17、18世纪,西方思想家们对将不准确的、模糊的"相似性"作为知识源泉的思维原则展开了批判,"表征"知识型(representation)逐渐取代了"相似性"(resemblance)知识型成为知识的主要构形基础。通过区分和比... 17、18世纪,西方思想家们对将不准确的、模糊的"相似性"作为知识源泉的思维原则展开了批判,"表征"知识型(representation)逐渐取代了"相似性"(resemblance)知识型成为知识的主要构形基础。通过区分和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及同一,通过区分和比较形成分类,最终建立起某种严格的秩序,进而达到知识的确定性。古典调性和声的配置逻辑暗合了"表征"知识型的构型原则,无论是大小调的织体形式,还是自然音和声体系、半音体系、和弦外音的分类原则和配置逻辑,以及古典奏鸣曲式的调性配置逻辑,均建立在以同一——差异性为基础的"表征"知识型的构型原则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知识型 表征知识型 分类 秩序 同一——差异性 古典调性和声
下载PDF
从相似到表征——过渡时期的巴洛克和声
2
作者 何宽钊 《音乐探索》 2019年第2期41-55,共15页
《堂吉诃德》诞生于巴洛克早期。巴洛克时期处于从"相似"知识型向"表征"知识型的过渡期,在福柯看来,《堂吉诃德》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它既体现了"相似"知识型的衰落,又预示了"表征"知识型行将登... 《堂吉诃德》诞生于巴洛克早期。巴洛克时期处于从"相似"知识型向"表征"知识型的过渡期,在福柯看来,《堂吉诃德》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它既体现了"相似"知识型的衰落,又预示了"表征"知识型行将登场。和声发展的情况也大抵符合这种趋势,数字低音在巴洛克时期大行其道,既具有虚幻的相似性外观,又体现了某种内在的确定性;这一时期,表征性的调性和声初露峥嵘,而相似性的调式和声仍在散发余音;离调性的半音和声与自然音和声形成复合结构层,塑造出某种等级式秩序;古二部曲式以调性布局作为基础,构建起某种格栅式秩序,这些都意味着表征知识型的登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相似知识型 表征知识型 数字低音 调式和声 调性和声 半音和声 古二部曲式
下载PDF
“现代知识型”视野中的浪漫主义和声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宽钊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15,共12页
在福柯对西方文化的历史考察中,"现代知识型"构成19世纪知识的结构基础。与古典表征知识型相比,现代知识型从一览无余、条分缕析走向了隐晦模糊、含混复杂。这一点在和声上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19世纪西方和声无论在纵向和弦... 在福柯对西方文化的历史考察中,"现代知识型"构成19世纪知识的结构基础。与古典表征知识型相比,现代知识型从一览无余、条分缕析走向了隐晦模糊、含混复杂。这一点在和声上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19世纪西方和声无论在纵向和弦结构上还是横向和声序进上都逐渐模糊、复杂化了。本文认为19世纪和声的结构精神正是所谓现代知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表征知识型 现代知识型 词干 变和弦 调式交替 模糊性 深度与秘密 包裹
原文传递
尴尬的公共视觉性--论中国数字博物馆制度性依附下的形象表征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殷曼楟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27,共6页
我国实体博物馆向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无论在制度形式还是表征策略上,都从不同侧面回应了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对特定公共视觉性的需求,并体现了当前公共视觉性建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对实体博物馆的制度性依附,令数字博物馆采用了内在冲突... 我国实体博物馆向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无论在制度形式还是表征策略上,都从不同侧面回应了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对特定公共视觉性的需求,并体现了当前公共视觉性建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对实体博物馆的制度性依附,令数字博物馆采用了内在冲突的双重形象表征策略。一方面,数字博物馆大都延续了实体博物馆的专业—知识型表征模式,从而导向了传统的专业-知识型视觉性;另一方面,数字博物馆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体验式形象表征——"萌",又导向了当下的消费型视觉性。这两种彼此对立的表征策略仍是数字博物馆在传统惯性思维下对观众类型的二元化想象的结果。就此而言,要在互联网平台探索公共视觉性建构的新路径,还需从如何发展"个人视觉趣味自觉推动下的形象分享与讨论的视觉交往"模式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 制度性依附 专业-知识型表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