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敏感的表征维度与形态 被引量:7
1
作者 景韵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50-53,共4页
课堂教学敏感是职业院校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时机,创设心理互动情境.生成有效教学的自我意识。它是动态生成的,情境的场域性、语言的思想性及声音的感染性是该教学敏感的表征维度.而场景性敏感、反思性敏感和人际性敏感则是该... 课堂教学敏感是职业院校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时机,创设心理互动情境.生成有效教学的自我意识。它是动态生成的,情境的场域性、语言的思想性及声音的感染性是该教学敏感的表征维度.而场景性敏感、反思性敏感和人际性敏感则是该教学敏感的表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敏感 表征维度 表征形态
下载PDF
教学敏感的表征维度在“SSTL”高职课堂实践模式下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菁慧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179-180,共2页
"SSTL"(student-subject and teacher-leader),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兼顾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与现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点,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 "SSTL"(student-subject and teacher-leader),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兼顾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与现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点,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等特点,利用教学敏感要素,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L 教学敏感 表征维度 应用
下载PDF
视觉表征维度下道德隐喻的汉英比较研究
3
作者 帅曼萍 曾燕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3-58,共6页
道德隐喻是目前认知语义学的关注热点。本文聚焦视觉表征维度的道德隐喻,通过比较分析其在汉英词汇层和语篇层的分布情况,探究二者在概念层面的一致性及其表征形式的异同。研究表明,汉英语言中视觉表征维度的道德隐喻在概念层面趋于一致... 道德隐喻是目前认知语义学的关注热点。本文聚焦视觉表征维度的道德隐喻,通过比较分析其在汉英词汇层和语篇层的分布情况,探究二者在概念层面的一致性及其表征形式的异同。研究表明,汉英语言中视觉表征维度的道德隐喻在概念层面趋于一致,而表征方式却有较大差异。人们根据身体体验来确定道德隐喻的使用,而其道德隐喻表征方式的选择则取决于百科知识结构(大众约定知识和隐喻使用者的主体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隐喻 视觉表征维度 百科知识结构
下载PDF
视觉表征维度下道德隐喻的结构解析
4
作者 帅曼萍 曾燕波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92-96,共5页
近几年来,道德隐喻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道德隐喻的种类和结构分析构成这些研究的两大核心问题。以颜色、明亮度、清晰度、洁净度和纯洁度这些视觉范畴为维度研究道德隐喻是一个新颖的视角。在莱考夫和约翰逊基本隐喻综合理论... 近几年来,道德隐喻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道德隐喻的种类和结构分析构成这些研究的两大核心问题。以颜色、明亮度、清晰度、洁净度和纯洁度这些视觉范畴为维度研究道德隐喻是一个新颖的视角。在莱考夫和约翰逊基本隐喻综合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分解分析法解构视觉表征维度的道德隐喻,有助于明晰潜藏在视觉表征背后的道德隐喻深层认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道德是明/不道德是暗"、"道德是洁/不道德是污"这两组道德隐喻在道德隐喻子系统中处于更核心的地位,作为意义建构基础的基本隐喻与人们的常识和文化知识一起构成更高层级的复杂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隐喻 视觉表征维度 深层认知过程 结构解析
下载PDF
概念表征维度的一种推理主义说明
5
作者 武庆荣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布兰顿的推理主义主张概念内容的理解和说明应该根据其推理的联系,拒斥传统表征语义理论的从下而上的语义说明,由此导致一棘手问题,即如何根据概念之间的推理联系说明概念的表征维度?借助替换这种语义推理方法和命题态度的从言和从物之... 布兰顿的推理主义主张概念内容的理解和说明应该根据其推理的联系,拒斥传统表征语义理论的从下而上的语义说明,由此导致一棘手问题,即如何根据概念之间的推理联系说明概念的表征维度?借助替换这种语义推理方法和命题态度的从言和从物之区分,布兰顿对此作出了回答。其回答一方面使得因语言转向而被放逐的"世界"重新召回了哲学家的视野,另一方面又招致了他人丧失"世界"的批评;而从推理主义的理论基底和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这一新型方法论视角,则可以清晰概念表征维度推理主义说明路径的更多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兰顿 推理主义 概念 表征维度
下载PDF
高校创新团队“自我效能”与“集体效能”的表征维度探析
6
作者 景韵 朱中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12期76-78,共3页
文章聚焦某高校创新团队,对团队及其成员进行追踪调查,研究范围尽管较小但是较为具体。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归纳总结高校教师“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和团队“集体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的表征维度,这不仅为进一步研究高... 文章聚焦某高校创新团队,对团队及其成员进行追踪调查,研究范围尽管较小但是较为具体。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归纳总结高校教师“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和团队“集体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的表征维度,这不仅为进一步研究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和团队集体效能感构建理论基础,而且为提升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以及整合高校教师团队协作能力提供一些可行建议和参考。此外,此文从教师个体、教学团队着手,开展质性研究,这样的尝试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集体效能 表征维度 创新
下载PDF
表征·质性·价值——“古典概型”例题的三维解析
7
作者 张定强 朱鸽 裴凯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0年第4期21-24,共4页
例题是数学教材体系建构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对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以人教A版教科书中的"古典概型"例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表征""质性""价值&qu... 例题是数学教材体系建构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对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以人教A版教科书中的"古典概型"例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表征""质性""价值"三个维度对其中的六道例题进行解析,以期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探寻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维度 质性 价值 古典概型
下载PDF
刘勰《比兴》的二维度推阐——兼谈“二维度美学”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光荣 《美与时代(城市)》 2013年第4期18-20,共3页
南朝刘勰的“比”、“兴”概念,众说纷纭,从分析哲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于词源学这一语言学部门的原理,以笛卡尔的直角坐标系为理论模型,解剖“比”、“兴”概念,进而抽象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称之为“二维度美学”。据此,对美的类... 南朝刘勰的“比”、“兴”概念,众说纷纭,从分析哲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于词源学这一语言学部门的原理,以笛卡尔的直角坐标系为理论模型,解剖“比”、“兴”概念,进而抽象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称之为“二维度美学”。据此,对美的类型做出区分;可以看出,美有不可选择的一面,美又有可以选择的—面;美具有天然的一面,美又具有可生成的一面;美是一种生存的需要,美又是一种艺术的需求;美是遗传的,美又是变异的。援引美国学者埃伦·迪萨纳亚克的有关理论,阐释了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及审美联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比兴 笛卡尔直角坐标系 美学 表征的原型性 表征的审美联觉性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立平 梁成艾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6,共5页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演变的重要变革,它不仅充满着丰富的内涵性,更具有丰富的表征。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作为立足之本的区域性、发展之本的应用性和提升之本的服务性是其三大表征形式,而作为终极关怀的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演变的重要变革,它不仅充满着丰富的内涵性,更具有丰富的表征。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作为立足之本的区域性、发展之本的应用性和提升之本的服务性是其三大表征形式,而作为终极关怀的人才培养类型、作为发展核心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作为保障的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依托的管理体制构建则为其提供了四项重要的表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表征形式 表征维度
下载PDF
艾勒悖论再探——三结果决策的齐当别式表征:“好-坏”抑或“最好-最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2-272,共11页
艾勒悖论的第一项决策任务属于三结果决策任务,这对齐当别模型以及鉴别其不同判断任务间的优势都具有特殊意义。本研究通过3项子研究系统的探讨了不同表征方式("最好-最坏","好-坏")、不同判断任务(经典判断任务与... 艾勒悖论的第一项决策任务属于三结果决策任务,这对齐当别模型以及鉴别其不同判断任务间的优势都具有特殊意义。本研究通过3项子研究系统的探讨了不同表征方式("最好-最坏","好-坏")、不同判断任务(经典判断任务与联合判断任务)、不同数量级的结果值(万元级、百万元级以及亿元级)以及不同决策情境(迫选,非迫选)上,齐当别模型对艾勒悖论的解释力。结果显示:无论是迫选情境还是非迫选情境,经典的艾勒悖论均可被齐当别模型解释,但应基于"好-坏"而非"最好-最坏"表征维度;齐当别模型的联合判断任务在三结果决策任务上的预测力也再次被证明优于经典判断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勒悖论 三结果决策 齐当别模型 “好-坏”表征维度 结果值的数量级大小
下载PDF
多主体视角下广府庙会的形象表征及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茜 戴光全 《旅游导刊》 2021年第1期58-75,共18页
随着互联网发展,节事形象的表征主体日益丰富。现有关于旅游形象的研究多从主客.视角出发,忽略了对媒介形象的考察。本文以广府庙会为案例,选取涉入群体的访谈材料和媒介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府庙会的表征可划分为政策偏好、定位... 随着互联网发展,节事形象的表征主体日益丰富。现有关于旅游形象的研究多从主客.视角出发,忽略了对媒介形象的考察。本文以广府庙会为案例,选取涉入群体的访谈材料和媒介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府庙会的表征可划分为政策偏好、定位功能、产品策划、氛围环境及地点场所5个维度;主办方对广府庙会的表征可以看作官方建构的投射形象,参与者的表征是其对广府庙会的感知形象,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媒介在主办方与参与者之间起到联结作用,媒介形象成为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之间的过渡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事形象 媒介形象 表征维度 广府庙会
下载PDF
企业动态能力测评研究——以柯达为例
12
作者 夏维力 伍佳妮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4-216,共3页
文章界定了测量企业动态能力的五个维度,通过建立格特曼测试表,以"柯达"公司为例,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实现程度及特征进行了测评和辨识。
关键词 动态能力 表征维度 格特曼测试表
下载PDF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surface in rock mass
13
作者 胡建华 阮德修 +1 位作者 罗先伟 周科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918-2925,共8页
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of jointed rock mass,new equipment,the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urface topography instrument,was used to accurately measure surface morphology of joints.Scan pic... 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of jointed rock mass,new equipment,the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urface topography instrument,was used to accurately measure surface morphology of joints.Scan pictures and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o describe the rock joint surface characteristics,for example,the height frequency of surface,and mean square roughness.Using the method of fractal dimension,the values of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JRC)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above parameters.It could access to the joint surface rock sample morphology of the main parameters of characteristic.The maximum peak height is 2.692 mm in the test joint plane.The maximum profile height is 4.408 mm.JRC value is 6.38 by fractal dimension computing.It belongs to the smooth joint surface.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a kind of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surface topography by the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urface topography instrument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metho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during the process of underground large-scale mining,safe measures to prevent slip failure of the joint plane by controlling surface tension and shear mechanical response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 surface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 fi'actal dimension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
下载PDF
Investigations of 3D Surface Roughness Characteristic's Accuracy
14
作者 Maris Kumermanis Janis Rudzitis Anita Avisane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3年第10期632-640,共9页
The existing surface roughness standards comprise only two dimensions. However, the real roughness of the surface is 3D (three-dimensional). Roughness parameters of the 3D surface are also important in analyzing the... The existing surface roughness standards comprise only two dimensions. However, the real roughness of the surface is 3D (three-dimensional). Roughness parameters of the 3D surface are also important in analyzing the mechanics of contact surfaces. Problems of mechanics of contact surfaces are related to accuracy of 3D surface roughness characteristic.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3D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ation is the number of data points per x and y axes. With number of data points we understand its number in cut-off length. Number of data points have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results, measuring time and size of output data file (especially along the y-axis direction, where number of data points are number of parallel profiles). Number of data points must be optimal. Small number of data points lead to incorrect results and increase distribution amplitude, but too large number of data points do not enlarge range of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but substantially increase measuring time. Therefore, we must find optimal number of data points per each surface process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topography roughness assessment accuracy measurement instru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