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视觉形象”到“精确定义”——庞德《诗经》英译中的两种表意解读
1
作者 王坤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表意文字法是庞德翻译的一大特色,在《诗经》英译中大量使用。本文对《诗经》译本中的表意文字法做整体性研究,揭示了其诗学和儒学两种取向。诗学表意解读以实现“形诗”为目的,注重“视觉形象”的呈现,译文偏离汉字原义的自由度较大。... 表意文字法是庞德翻译的一大特色,在《诗经》英译中大量使用。本文对《诗经》译本中的表意文字法做整体性研究,揭示了其诗学和儒学两种取向。诗学表意解读以实现“形诗”为目的,注重“视觉形象”的呈现,译文偏离汉字原义的自由度较大。儒学表意解读以凸显儒学义理为目的,注重词语的“精确定义”,译文考究词源意义,与汉字原义偏离较小。诗学表意解读多见于《风》与《小雅》,儒学表意解读多见于《大雅》与《颂》。此外,相较于前者,后者表现出更强的互文性。两种表意解读相互映衬,构成了典籍英译的一个独特案例,可以为典籍翻译实践和中国文化传播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意文字法 庞德 《诗经》 典籍英译
原文传递
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
2
作者 徐福坤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86-88,92,共4页
关于汉字的性质,目前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有些观点甚至截然对立。我们认为:汉字性质研究的目的是服务于汉字的教学和应用。所以,对汉字性质的认定必须立足于汉字的不同应用环境,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考察汉字所体现出的具体性质特征。
关键词 汉字 汉字性质 汉字应用 表意文字法 意音文字 语素文字
下载PDF
庞德儒家经典翻译对时代诗歌抒情方式的革新
3
作者 祝朝伟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3,共6页
20世纪上半叶的英美诗歌是维多利亚诗歌的延续,这一时期的诗歌抒情模式是为抒情而抒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情感泛滥。本文基于庞译儒家经典的翻译实践,结合其时代诗歌的抒情方式,探讨庞德儒家经典英译对时代诗歌抒情方式的革新。文章认... 20世纪上半叶的英美诗歌是维多利亚诗歌的延续,这一时期的诗歌抒情模式是为抒情而抒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情感泛滥。本文基于庞译儒家经典的翻译实践,结合其时代诗歌的抒情方式,探讨庞德儒家经典英译对时代诗歌抒情方式的革新。文章认为,作为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与翻译家,庞德在自己的儒家经典翻译实践中通过表意文字法在翻译中努力呈现原文的意象与细节,让翻译文字充满能量,这与他早期的意象主义与漩涡主义诗学相一致。庞德的翻译实践是对时代诗歌抒情方式的反叛与革新,体现了庞德作为现代主义诗人“日日新”的创新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抒情方式 革新 表意文字法 儒家经典翻译
原文传递
庞德视汉语为理想语言的依据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水香 刘立辉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4-455,F0003,共13页
庞德以印欧语系为参照审视汉语,主要比较英汉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从诗学的视角凸显汉语的优点,认为汉语是世界的理想语言他从汉字中汲取思想和灵感,提出了表意文字法,倡导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推动英语诗歌变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语... 庞德以印欧语系为参照审视汉语,主要比较英汉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从诗学的视角凸显汉语的优点,认为汉语是世界的理想语言他从汉字中汲取思想和灵感,提出了表意文字法,倡导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推动英语诗歌变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语文学的路径,也促进了中国表意文字文明在西方的传播。庞德认为汉字的视觉化呈现具有普遍意义;他发掘汉语作为诗性语言建构智性结构的意义,为表意文字文明辩护;并将表意文字法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展现语言对世界承载的责任。庞德视汉语为理想语言,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虽然也包含一些主观想象、穿凿附会的成分),对于反思西方理性文明和重振西方诗学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汉语 理想语言 表意文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