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虚构表意方式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昔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154,共2页
一、虚拟影像:一种影像的表意方式 什么是虚拟影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虚构”被解释为:凭想象造出来。而纪录片中的虚拟影像,准确定义应当是指纪录片中并非直接采自当前现实世界的影像。而更细分,纪录片虚拟影像则可划分为... 一、虚拟影像:一种影像的表意方式 什么是虚拟影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虚构”被解释为:凭想象造出来。而纪录片中的虚拟影像,准确定义应当是指纪录片中并非直接采自当前现实世界的影像。而更细分,纪录片虚拟影像则可划分为两个系统:(1)由艺术层面生成的虚拟仿真影像,即采用故事片的叙事手法,通过物或人的模拟、扮演,将已逝去的形象、场景、情节重现于摄影机镜头前并被拍摄、纪录为影像素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2)技术层面:完全借助电脑影像技术,取消摄影机作为传统媒介物的参与,直接生成有关过去场景的影像材料,如:三维动画、CG、数码合成特技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意方式 纪录片 虚构 《现代汉语词典》 影像技术 虚拟仿真 文类 历史
下载PDF
《无间道》:“标志性空间”及视觉表意方式 被引量:2
2
作者 贾磊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无间道》 影片评论 “标志性空间” 视觉表意方式 叙事策略 主流商业电影
下载PDF
观念摄影的叙事策略与影像表意方式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宇龙 《福建艺术》 2013年第6期26-30,共5页
观念摄影当下已俨然成为一种类型.同诸多类型摄影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摄影生态,满足差异化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其“质”倒无需急于厘清,但其实践和理论探索值得思考,主要体现在叙事策略与影像表意方式上的不同。
关键词 观念摄影 表意方式 叙事策略 影像 相互补充 社会需求 多样化 差异化
下载PDF
表意字的表意方式
4
作者 王红霞 伊兴荣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12期157-159,共3页
表意方式是指字形的直观意义和本义之间的联系方式。本文从3500常用字中筛选出708个表意字,逐个分析这些字的表意方式。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表意字表意方式的多种类型,并做了量化统计,以使我们对表意字的表意方式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 表意 表意方式 常用字
下载PDF
隐喻与小说的表意方式 被引量:5
5
作者 孟悦 《文艺研究》 1987年第2期58-65,共8页
小说叙事的特征在飞速嬗变,使我们的批评语汇骤然显得稀少起来。仿佛很难用现成的理论范畴确切而不绕圈子地说明,那些颇具现代风光的作品究竟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唤起读者最难以忘怀、又最难以言尽的一份感触。显然,新颖的故事题材、... 小说叙事的特征在飞速嬗变,使我们的批评语汇骤然显得稀少起来。仿佛很难用现成的理论范畴确切而不绕圈子地说明,那些颇具现代风光的作品究竟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唤起读者最难以忘怀、又最难以言尽的一份感触。显然,新颖的故事题材、完整的情节、立体或扁平的人物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意方式 叙事形式 时间形式 空间形式 现代小说 形式系统 《百年孤独》 作品 二十世纪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语义偏离:20世纪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 被引量:3
6
作者 范云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6-91,共6页
语义偏离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典型表意方式之一。从类型上看,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语义偏离可分为意义的偏离、感情色彩的偏离和功能的偏离三种类型;就新生成语义与原有语义关系来说,偏离又可分为比原有语义多、与原有语义无关以及与原... 语义偏离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典型表意方式之一。从类型上看,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语义偏离可分为意义的偏离、感情色彩的偏离和功能的偏离三种类型;就新生成语义与原有语义关系来说,偏离又可分为比原有语义多、与原有语义无关以及与原有语义相悖三种情况。语义偏离打破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与词/物对应关系,超越了词语原有意义的限定,实现了语义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偏离 20世纪90年代诗歌 表意方式 语义增殖
下载PDF
论表意方式、造字方式和结构方式──兼评“六书”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国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6-68,共3页
本文独辟蹊径,通过对汉字表意方式、造字方式和结构方式的深刻论述,为正确和全面地认识“六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对“六书”作了新的评价。
关键词 表意方式 结构方式 “六书” 汉字的结构 象形符号 抽象符号 合体字 表义 《现代汉语》 兼评
下载PDF
语义终结——19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 被引量:1
8
作者 范云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6-182,共7页
语义终结是19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决定语义的外指意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临时性特征;语义的临时性使得词语固有意义的确定性瓦解,语义处于不断变比之中,成为抽离意义的符号;词语作为符号存在,意味着不同语义之间差异性的消失... 语义终结是19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决定语义的外指意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临时性特征;语义的临时性使得词语固有意义的确定性瓦解,语义处于不断变比之中,成为抽离意义的符号;词语作为符号存在,意味着不同语义之间差异性的消失。这可能会造成词语在意义悬空的情况下无限衍生新的言说内容,即“由词生词”的问题。语义终结的表意方式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意义扩展的同时,也会给现代汉语诗歌写作带来某种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表意方式 语义终结
下载PDF
语义杂糅——20世纪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
9
作者 范云晶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0-177,共8页
语义杂糅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重要表意方式之一,主要表现为异义杂糅、异质杂糅和异声杂糅。因表达方式形成的异义杂糅,与同一语式和相反语式虚词的大量使用有关;异质杂糅通过"相异"与"互破"两种方式,把语义无关、不... 语义杂糅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重要表意方式之一,主要表现为异义杂糅、异质杂糅和异声杂糅。因表达方式形成的异义杂糅,与同一语式和相反语式虚词的大量使用有关;异质杂糅通过"相异"与"互破"两种方式,把语义无关、不相容甚至互斥的词语组接,表达复杂的意义;异声杂糅则通过"多声部独唱"与"多声部合唱"两种发声方式,打破自吟的封闭言说模式,呈现出内爆与敞开双重趋向。语义杂糅搅乱了词与物的原有对称关系,丰富了意义的层次,同时也增加了写作的变数与理解的难度,其得失,对于现代汉语诗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杂糅 20世纪90年代诗歌 表意方式
下载PDF
论纪录片中的说明表意方式
10
作者 张晓风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19期141-143,共3页
说明的实质是对知识和信息的传送,说明表意方式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描述、传递与呈现。影像说明表意方式相对于文字说明表意和静态图像说明表意更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由于纪录片具有客观记录的功能,所以说明表意方式多应用于纪录... 说明的实质是对知识和信息的传送,说明表意方式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描述、传递与呈现。影像说明表意方式相对于文字说明表意和静态图像说明表意更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由于纪录片具有客观记录的功能,所以说明表意方式多应用于纪录片创作,即通过对事物的梳理展示事物本质,又体现出对事物本质的理念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表意方式 纪录片 客观性
下载PDF
语义发散——20世纪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
11
作者 范云晶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7-91,共5页
语义发散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重要表意方式之一。词与物的固定联结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性和临时性关系;词与物的非固定性特征给20世纪90年代诗歌带来了无限敞开性,这主要通过诸多修辞手段,戏剧性、对话、场景的引入及现代汉语... 语义发散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重要表意方式之一。词与物的固定联结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性和临时性关系;词与物的非固定性特征给20世纪90年代诗歌带来了无限敞开性,这主要通过诸多修辞手段,戏剧性、对话、场景的引入及现代汉语诗歌特有的分析性来实现。语义发散使得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意义不断变化,从而走向多元,而上述一切主要与叙事性/叙述性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诗歌 表意方式 语义发散
下载PDF
IP影像的叙事结构与表意方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宇龙 《传媒观察》 2018年第9期78-85,共8页
IP影像是相对传统影像作品而言的一种新类型,但其叙事结构和影像表意方式及传播形态上,同传统摄影作品有了明显差异性特质。本文着重从IP影像的叙事结构与表意方式两个方面对IP影像作品的媒介特性进行探讨,甄别两者质与形的差别。
关键词 IP影像 叙事结构 表意方式 影像生态链 受众本位论 悬念设置
原文传递
符号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符号表意方式研究
13
作者 张晓燕 《艺术教育》 2015年第10期94-94,共1页
文章以现代景观设计的符号理论为切入点,从视觉艺术手法以及艺术观念层面出发,并结合设计案例分析,论述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表意方式的种类、内容及应用方式,重点结合索绪尔的所指和能指与皮尔斯的三种符号类型论探讨景观符号的表意方式。
关键词 景观设计 符号 表意方式
原文传递
论双语词典插图的表意特征及方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莎莎 陈丛梅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2-37,共6页
词典插图是图像在词典领域中的应用。克里斯(Kress)和范·勒文(van Leeuwen)在对图像意义的分析中表明,图像与文字一样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义。以此理论为基础,对双语词典中词典插图的表意特征和表意方式进行探讨,可以说... 词典插图是图像在词典领域中的应用。克里斯(Kress)和范·勒文(van Leeuwen)在对图像意义的分析中表明,图像与文字一样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义。以此理论为基础,对双语词典中词典插图的表意特征和表意方式进行探讨,可以说明其与词典释义在词典的意义传达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词典 词典插图 表意特征 表意方式
下载PDF
语义无效——20世纪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云晶 《上海文化》 CSSCI 2022年第10期54-61,75,共9页
语义无效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表意方式之一。基于对语言更为本质化的认知,诗人们热衷于成诗过程的呈示,强调思维与诗意的“生成性”,这样做的结果是“词”与“物”的意义容积不对等,语义无法涵括事物,词语阐释效力减弱,原有的确定性亦... 语义无效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表意方式之一。基于对语言更为本质化的认知,诗人们热衷于成诗过程的呈示,强调思维与诗意的“生成性”,这样做的结果是“词”与“物”的意义容积不对等,语义无法涵括事物,词语阐释效力减弱,原有的确定性亦随之消失。这使得词语的活力与自述能力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意义走向变得繁复多元,同时亦势必加大写作的难度,造成了理解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诗歌 表意方式 语义无效
原文传递
从《越狱》到越“域”——艺术表意:影视VS建筑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点 《华中建筑》 2006年第7期7-9,共3页
该文探索了建筑与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影视)在表意方式上的差异。首先,由艺术的心理暗示效应入手,引用实例,将影视《越狱》同建筑“水的教堂”作假设中的映射式阅读,试图寻找建筑语汇与影视情节上的关联。其次,通过对以上作品创作方式... 该文探索了建筑与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影视)在表意方式上的差异。首先,由艺术的心理暗示效应入手,引用实例,将影视《越狱》同建筑“水的教堂”作假设中的映射式阅读,试图寻找建筑语汇与影视情节上的关联。其次,通过对以上作品创作方式的差别进行分析,提出其对建筑设计中“追新”、“求异”的“个性式”创作态度的启示。最后引入美国学者拉普卜特的论作,对建筑作品的“立意”,以及“象征论”、“符号论”作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表意方式 建筑语汇 影视情节 立意
下载PDF
塑造典型·创设象征·营构意境——研究中国建筑表意机制的理论基点
17
作者 刘洋 《城市建筑》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从分析建筑表意的艺术属性入手,指出建筑表意性与建筑艺术的他律性是同一的,提出了从"塑造典型"、"创设象征"和"营构意境"三种艺术表意方式着手,系统的研究中国建筑表意机制的理论构想。
关键词 中国 建筑表意 建筑艺术 理论构想 表意方式
下载PDF
青海方言的特殊表意形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忠强 《青海社会科学》 1982年第5期93-96,共4页
青海方言(主要指西宁地区)在谈话时,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它能把言外之意也充分表现出来,姑且称作青海方言的表意方式。对这种别有风味的表意方式,我想略谈几点浅见: (一)连续迭声的表意 普通话或其它方言中很少见到象青海方言这... 青海方言(主要指西宁地区)在谈话时,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它能把言外之意也充分表现出来,姑且称作青海方言的表意方式。对这种别有风味的表意方式,我想略谈几点浅见: (一)连续迭声的表意 普通话或其它方言中很少见到象青海方言这样用连续迭声来加强言外语意的,并且是那样形象逼真。如: 1、西宁的街道平着平着平着镜儿般地个。 ——西宁市的街道平坦光滑,简直象镜面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吸气音 短音 表意方式 普通话 宾语 逻辑重音 乐都 迭音词 代词
下载PDF
时间之形:历史景观化的三种方式——近年来长篇小说阅读札记
19
作者 项静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2期35-41,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现代主义、先锋小说、寻根派等不同意识形态、语法策略、表意方式的洗礼,在本质上我们依然处于并且继续在呼唤现实主义的书写。继续蒙受启蒙理性以及理性可通达真理的恩惠,对... 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现代主义、先锋小说、寻根派等不同意识形态、语法策略、表意方式的洗礼,在本质上我们依然处于并且继续在呼唤现实主义的书写。继续蒙受启蒙理性以及理性可通达真理的恩惠,对再现的信仰一直规范和蠡测着大多数作家的创作,作家依然被期待是严谨细致的现实主义者和头脑敏锐的社会观察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化 先锋小说 表意方式 改革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八十年代 时代精神 韩少功 叶兆言 历史意识
下载PDF
符号学视野下拼贴图片的表意机制分析
20
作者 王梁 《今传媒》 2020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和平与战争、生存与死亡……”用一张图片,连接世界两端。土耳其的一位“网红”乌格尔·加伦库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两张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图片进行拼接,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引发人们深省。其中对原有图片素材的拼贴和对比语... “和平与战争、生存与死亡……”用一张图片,连接世界两端。土耳其的一位“网红”乌格尔·加伦库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两张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图片进行拼接,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引发人们深省。其中对原有图片素材的拼贴和对比语境下原有文本意义产生部分强化和改换等表意效果成为此类型图片在表意上的一大特征。本文结合罗兰·巴尔特的意指实践方式和常用符号修辞手法,总结以拼贴图片为典型的拼贴艺术的特殊表意机制,并比较其与传统新闻照片和艺术图片表意效果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拼贴照片 表意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