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及预后营养指数对表浅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晶 丁雪丽 田字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369-376,共8页
背景表浅型食管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患者的治疗以内镜和外科手术为主.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单一的手术治疗预后欠佳.如何筛选出预后不良的患者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因此,寻找更... 背景表浅型食管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患者的治疗以内镜和外科手术为主.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单一的手术治疗预后欠佳.如何筛选出预后不良的患者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因此,寻找更便利更有效的预后预测指标对于患者的生存期和指导进一步治疗至关重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及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SE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SESC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等资料.通过ROC曲线确定SIRI及PNI的最佳截断值,将其分为低SIRI组和高SIRI组,低PNI组和高PNI组,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验证组间生存差异.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SES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低SIRI组的总生存时间高于高SIR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PNI组的总生存时间高于低PN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前SIRI、PNI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SIRI和PNI是预测SESCC患者预后简单可靠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表浅型食管鳞癌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表浅型基底细胞癌 被引量:3
2
作者 常建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38,共1页
组织病理特征图1A表现为表皮下方呈芽蕾状向真皮内突出的肿瘤团块,与周围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相比,细胞有明显的异形性。细胞核明显呈嗜碱性;图1B表现为表皮下部(表皮内)肿瘤团块,团块下方可见一裂隙,肿瘤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明显... 组织病理特征图1A表现为表皮下方呈芽蕾状向真皮内突出的肿瘤团块,与周围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相比,细胞有明显的异形性。细胞核明显呈嗜碱性;图1B表现为表皮下部(表皮内)肿瘤团块,团块下方可见一裂隙,肿瘤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明显呈嗜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 表浅型
下载PDF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对表浅型早期胃癌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浩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7期974-976,共3页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早期胃癌(early-stage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EGC的诊断与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密切相关[2],而胃镜检查已成为筛选和监测EGC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随...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早期胃癌(early-stage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EGC的诊断与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密切相关[2],而胃镜检查已成为筛选和监测EGC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随着色素内镜、高分辨率内镜、放大内镜(magnification endoscopy,ME)和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胃镜检查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窄带成像 诊断显像 胃肿瘤 肿瘤分期 表浅型早期
下载PDF
表浅型基底细胞癌1例
4
作者 郑博文 阮光洪 《皮肤病与性病》 2011年第3期177-177,共1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9岁。主诉:左季肋部皮损3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季肋部发生绿豆大小淡红色斑丘疹,无自觉症状,未重视,皮损缓慢扩大,其上结痂、脱屑。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表浅型 左季肋部 红色斑丘疹 自觉症状 患者 皮损
下载PDF
表浅型早期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建平 詹俊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早期大肠癌可简单分为二型 :息肉型和表浅型。表浅型大肠癌虽然少见 ,但亚型繁多 ,形态多样 ,极具有研究价值。本文简述其在临床病理、基因变异、发生途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表浅型早期大肠癌 研究进展 临床病理 基因变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分型与胃镜活检及外科病理 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慧 许玉花 +1 位作者 王磊 杨成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6期798-803,共6页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下分型表现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病变而活检病理为食管鳞癌或上皮内瘤变的120例手术患者的胃镜标本及手术标本,...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下分型表现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病变而活检病理为食管鳞癌或上皮内瘤变的120例手术患者的胃镜标本及手术标本,分析其胃镜下分型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关系。结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间完全符合的占60.0%(72/120),加重的占37.5%(45/120),减轻的占2.5%(3/120)。表浅鳞癌组符合率90.5%,上皮内瘤变组26.3%,二者具显著差异(P<0.05)。而胃镜下1型符合率高(70.0%),3型最低(4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1、2、3型患者术后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早期黏膜内及黏膜下浸润(深度及转移)具有明显递增现象,合并溃疡时均易出现横向纵深浸润进展及淋巴转移。结论:表浅型食管癌术前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而胃镜下分型表现与该差异程度有一定关系,并对病变浸润及分化程度有重要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型食管癌 上皮内瘤变 胃镜分 病理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尹轩羽 罗滔 +3 位作者 谭军 朱轶 吴维子 陈栋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36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12例。观察组:给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之后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对照Ⅰ组:单纯给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方案及... 目的:观察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36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12例。观察组:给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之后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对照Ⅰ组:单纯给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方案及疗程同观察组;对照Ⅱ组: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次数为(2.57±0.90)次,瘤体平均消退时间(71.83±18.71)d,出现表浅瘢痕1例,无其他并发症;对照Ⅰ组激光治疗次数为(5.25±0.75)次,瘤体平均消退时间(141.33±17.78)d,出现表浅瘢痕2例;对照Ⅱ组瘤体平均消退时间为(162.08±16.64)d,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激光治疗次数显著低于对照I组(P<0.05);治疗组瘤体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结论: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优于单纯采用激光治疗和单纯外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染料激光 噻吗洛尔 婴幼儿 血管瘤 表浅型
下载PDF
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不同降调节方案IVF/ICSI-ET结局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泽璇 焦雪丹 +2 位作者 李彩华 梁怡婳 张清学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不同降调节方案的IVF/ICSI-ET结局。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1~2014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38个周期。... 目的探讨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不同降调节方案的IVF/ICSI-ET结局。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1~2014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38个周期。根据降调节方案不同分成两组:超长方案组(n=45)和长方案组(n=193),比较两组的促排卵结局和妊娠结局。结果超长方案组和长方案组的获卵数[(12.62±6.79)vs.(12.18±7.05)]、可利用胚胎数[(7.17±4.53)vs.(7.64±5.29)]、移植胚胎数[(2.15±0.56)vs.(2.16±0.50)]、种植率(42.47%vs.32.47%)和临床妊娠率(55.88%vs.52.80%)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长方案降调节可获得与超长方案相似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降调节方案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探析表浅型膀胱肿瘤行经尿道气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
9
作者 白连波 关光辉 +2 位作者 张国清 孙晓辉 于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期30-3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气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近年来(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表浅型膀胱肿瘤患者80例作回顾性分析,均择期采取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加灌注方式治疗,探讨观察这一治疗手段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气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近年来(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表浅型膀胱肿瘤患者80例作回顾性分析,均择期采取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加灌注方式治疗,探讨观察这一治疗手段应用价值。结果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或继发性膀胱破裂症状;在后期持续灌注治疗期未对膀胱产生严重性刺激,无发热或血尿症状,白细胞指标检测正常;均随访观察半年以上仅3例复发,复发率为3.75%。结论表浅型膀胱肿瘤采取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加灌注治疗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减少后期复发风险,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表浅型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 灌注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卤米松外敷治疗婴幼儿皮肤表浅型血管瘤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菊花 庄化迪 +2 位作者 王洁 何启敏 杨羽 《西部医学》 2020年第5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卤米松乳膏局部外用治疗婴幼儿皮肤表浅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婴幼儿皮肤表浅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 目的探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卤米松乳膏局部外用治疗婴幼儿皮肤表浅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婴幼儿皮肤表浅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先外用卤米松乳膏再外敷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照组单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外敷。随访治疗3个月。定期观察和详细记录血管瘤大小、颜色变化、质地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结束时即第12周末,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实验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从第8周末开始,两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联合卤米松外敷比单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起效快、总有效率高,安全性高,简单易行,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表浅型血管瘤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卤米松乳膏 婴幼儿
下载PDF
表浅型食管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11
作者 陆恒 施慧 汪芳裕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8期1651-1656,共6页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发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SESCC发生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南京军区...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发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SESCC发生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南京军区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15例SESCC患者,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SESCC LNM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ESCC发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15例SESCC患者中有21例有LNM,淋巴结转移率为9.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浸润与SESCC LNM具有相关性(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浸润均是SESCC发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5.632,5.570,5.401,4.316,均P<0.05)。结论:肿瘤最大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浸润均与SESCC LNM密切相关,术前需充分评估LNM的风险,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型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与局部应用咪喹莫特及局部应用氟尿嘧啶对表浅型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对比:一项单盲、非劣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12
作者 Arits AH Mosterd K +1 位作者 Essers BA 刘嘉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41-241,共1页
背景表浅型基底细胞癌通常的治疗手段并非外科手术,而多用药物局部治疗或光动力疗法,尽管大多认为光动力疗法疗效更好,但并未经临床对照研究证实。本研究即对比光动力疗法与局部应用咪喹莫特及局部应用氟尿嘧啶对表浅型基底细胞癌的疗... 背景表浅型基底细胞癌通常的治疗手段并非外科手术,而多用药物局部治疗或光动力疗法,尽管大多认为光动力疗法疗效更好,但并未经临床对照研究证实。本研究即对比光动力疗法与局部应用咪喹莫特及局部应用氟尿嘧啶对表浅型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基底细胞癌 局部应用 氟尿嘧啶 咪喹莫特 表浅型 随机对照研究 疗效
下载PDF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加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的临床效疗效观察
13
作者 石昌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1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加灌注治疗对于表浅型膀胱肿瘤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表浅型膀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2例患者均运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加灌注治疗的方式方法,对82例患者... 目的观察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加灌注治疗对于表浅型膀胱肿瘤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表浅型膀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2例患者均运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加灌注治疗的方式方法,对82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没有患者发生继发性膀胱破裂症或者尿路感染,后期持续灌注治疗并没有对患者膀胱进行严重性刺激,没有患者出现血尿症状或发热症状,82例患者白细胞指标检查结果均为正常。对患者随访半年,共计3例患者复发,82例患者总复发率为3.65%。结论运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加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型膀胱肿瘤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 灌注治疗 复发率
下载PDF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加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32例
14
作者 万陶军 黄蕤 +2 位作者 王海 镇樱树 石鹏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6期512-513,共2页
关键词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 膀胱肿瘤 表浅型 灌注治疗 电切术治疗 膀胱灌注 丝裂霉素 后联合
下载PDF
深部浸润型与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者腹腔液Th1、Th2细胞因子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丹 张雪玉 +1 位作者 刘瑞 刘培淑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11-315,共5页
目的:研究深部浸润型与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临床特征以及腹腔液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诊断为EM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腹腔液,根据术中诊断分为:表浅型(腹膜型,n=30)、深部浸润型(n=16);以同期因输卵管... 目的:研究深部浸润型与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临床特征以及腹腔液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诊断为EM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腹腔液,根据术中诊断分为:表浅型(腹膜型,n=30)、深部浸润型(n=16);以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症行腹腔镜探查的妇女(n=16)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3组腹腔液中IL-2、IL-4、IL-6、IL-10、TNF-α、IFN-γ的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浅型EMs患者年龄较轻、不孕率高、腹水发生率高,而性交痛则是深部浸润型EMs患者的典型临床特征。与对照组相比,EMs组腹腔液中IL-4、IL-6、IL-10、TNF-α表达均升高,IFN-γ在EMs组表达均降低。IL-2仅在深部浸润型EMs组升高;深部浸润型EMs组与表浅型EMs组之间对比,IL-6在表浅型EMs的升高明显(P<0.01),IL-10与TNF-α则在深部浸润型EMs组升高明显(P<0.01),IFN-γ在深部浸润型EMs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IL-4在2个EMs组间表达无差异。结论:在表浅型与深部浸润型EMs的发病机制中,两者具有不同的免疫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 表浅型子宫内膜异位症(SE) 深部浸润子宫内膜异位症(DIE) 临床特征 TH1 TH2
原文传递
眼睑皮肤表浅型基底细胞癌二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锦镛 王玉川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眼睑表浅型基底细胞癌是发生于表皮基底细胞、以皮肤表面缓慢扩大的鳞屑状斑块或片状红斑、肿瘤细胞位于真皮浅层和多发性病灶为特点的一种基底细胞癌亚型,非常少见。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天津市眼科医院共收治2例眼睑皮肤表浅型基... 眼睑表浅型基底细胞癌是发生于表皮基底细胞、以皮肤表面缓慢扩大的鳞屑状斑块或片状红斑、肿瘤细胞位于真皮浅层和多发性病灶为特点的一种基底细胞癌亚型,非常少见。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天津市眼科医院共收治2例眼睑皮肤表浅型基底细胞癌患者,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现将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眼睑皮肤 表浅型 2009年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特点 皮肤 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改良吸宫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表浅型子宫瘢痕妊娠16例分析
17
作者 马雪枫 张洁 +1 位作者 孙静 刘格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3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改良吸宫术联合甲氨蝶呤(methtrexate,MTX)治疗表浅型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6例诊断为表浅型CSP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在充分的开腹手术准备下,采用改良吸宫术联合MTX治疗... 目的初步探讨改良吸宫术联合甲氨蝶呤(methtrexate,MTX)治疗表浅型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6例诊断为表浅型CSP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在充分的开腹手术准备下,采用改良吸宫术联合MTX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取得成功,手术操作时间6~8 min,术中出血65~120 mL,住院时间6~10 d,随访时间4~6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阴道流血再次住院,经止血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成功。结论改良吸宫术联合MTX治疗表浅型CSP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妊娠 表浅型 改良吸宫术 甲氨蝶呤
原文传递
表浅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和临床运用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潇然 党旖旎 +3 位作者 张伟锋 董雨 张一峰 张国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表浅型食管癌(S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运用评估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69例SE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表浅型食管癌(S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运用评估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69例SE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术前诊断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的整体阳性准确率。结果SE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34%(118/769)。淋巴结转移组(118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651例)患者的饮酒情况、肿瘤最大径、组织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6、13.71、40.65、20.04、36.70、61.51,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 cm(OR=1.76,95%CI 1.12~2.77)、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1.92,95%CI 1.23~3.01)、浸润至黏膜下层(OR=2.67,95%CI 1.28~5.56)和有脉管浸润(OR=5.28,95%CI 2.75~10.13)是S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部位相关(χ^2=107.05,P〈0.01)。术前辅助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8%,特异度为59%。术前病理评估病变类型的整体阳性准确率为66.7%(440/660)。术前超声胃镜检查评估浸润深度的整体阳性准确率为27.9%(19/68)。结论对于肿瘤最大径≤2 cm、组织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或中分化、肿瘤位于黏膜层、无脉管浸润的SEC患者,其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对较小,内镜下治疗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型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临床评估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技术对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芳 李杨 +1 位作者 邢益祥 孔德润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在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分组,NBI模式下观察病变分布、融合、直径、血管结构(VP)和表面结构(SP),比较...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在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分组,NBI模式下观察病变分布、融合、直径、血管结构(VP)和表面结构(SP),比较不同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搜集表浅型隆起病变72例,35例(48.61%)为炎症,17例(23.61%)为胃黏膜异位,12例(16.67%)为胃上皮化生,8例(11.11%)为腺瘤。4种病变中,腺瘤易单发、直径更大,炎症病变SP多与周边黏膜一致,VP及融合对部分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提示作用。结论应用NBI可以对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表浅隆起型病变进行初步鉴别,从而引导靶向性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及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胃上皮化生 胃黏膜异位 十二指肠腺瘤 隆起病变
下载PDF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58例
20
作者 杨晓君 张向阳 毕春晓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9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表浅型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TURBT气化切割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0.5~1.0cm正常膀胱黏膜,深达浅肌层。手术后,用无菌蒸馏水间断多次灌注膀胱,术后第... 目的探讨表浅型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TURBT气化切割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0.5~1.0cm正常膀胱黏膜,深达浅肌层。手术后,用无菌蒸馏水间断多次灌注膀胱,术后第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C(MCC)20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8次。接着每2周1次,共4次。然后每4周1次,共2次。再其后每3个月1次,共2次。间隔半年最后1次。持续1年以上。结果本研究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膀胱穿孔,出血较少.均未输血。术后无尿路感染、继发性出血及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联合灌注后均未出现明显膀胱剌激症状,无血尿、发热、全身不适及白细胞下降。所有患者随访5个月~6年,复发9例,复发率为15.5%。结论TURBT加膀胱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方法,易于掌握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型膀胱肿瘤 经尿道气化切割术 膀胱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