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表浅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评价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名荣 索标 +3 位作者 陈求招 骆芸 林淑芬 王志云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843-846,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表浅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表浅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65例,按治疗方式将其分为ESD组40...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表浅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表浅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65例,按治疗方式将其分为ESD组40例,外科手术组25例,比较两种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60和死亡组5例,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ESD组治愈性切除率(95.56%)与外科手术组(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外科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率为5.00%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组36.00%(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手术操作时间是否>90 min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病理为早期食管癌、病变合并溃疡、术后出现食管反流是影响表浅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治疗表浅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效果及安全性不亚于外科手术,且合并溃疡、病理为早期食管癌、食管反流是影响表浅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直接数字成像对表浅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永高 高剑波 +3 位作者 刘杰 杨子涛 夏志辉 付力 《中原医刊》 2006年第18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成像对表浅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直接数字化X线机和传统X线机对27例表浅食管癌患者进行摄片,并计算各自的检出率。结果直接数字X线机和传统X线机对27例表浅型食管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4.07%和44.44%,两者比较差异...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成像对表浅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直接数字化X线机和传统X线机对27例表浅食管癌患者进行摄片,并计算各自的检出率。结果直接数字X线机和传统X线机对27例表浅型食管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4.07%和44.4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27)。结论直接数字成像对表浅食管癌的检出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某些病例的诊断需与内镜、细胞学检查等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食管癌 直接数字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魏舒纯 刘怡茜 +2 位作者 党旖旎 李璇 张伟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表浅食管癌患者共920例,其中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460例,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密切随访。结果:ESD组平均手术时间[(74.05±1.84)min]、住院天数[(8.13±0.20)d]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6%)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40.90±6.88)min、(18.96±0.42)d、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完全及治愈性切除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满足ESD手术绝对或相对适应证的患者较外科手术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中符合绝对适应证的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及非治愈性切除是诱发表浅食管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治疗表浅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术后并发症更少,生存率更高,可以作为满足ESD适应证的表浅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外科手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微波治疗表浅食管癌9例报告
4
作者 李诚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12期880-881,共2页
目的 探索食营表浅癌内镜下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效果和方法。方法 对9例中上段食营表浅鳞状细胞癌采用卢戈液染色定位,微波组织凝固治疗的方法,使其交性坏死,蛋白质凝固汽化,从而治疗表浅癌。结果 治疗后除2例1周内有胸骨后不适外,余... 目的 探索食营表浅癌内镜下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效果和方法。方法 对9例中上段食营表浅鳞状细胞癌采用卢戈液染色定位,微波组织凝固治疗的方法,使其交性坏死,蛋白质凝固汽化,从而治疗表浅癌。结果 治疗后除2例1周内有胸骨后不适外,余临床主诉均有改善,饮食正常。全组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目前随访2年半以上2例,2年以上4例,1年以上3例。均饮食正常。结论 内镜下微波治疗表浅食营癌,对不宜手术或拒绝外科手术的病人是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疗法 表浅食管癌 病例分析 临床研究 术后并发症 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表浅食管癌淋巴结内转移相关病理因素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海军 雷瑞雪 段国婕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9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表浅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96例表浅食管癌,统计分析其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大体类型、有无癌栓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性别、发病年龄、肿物最大径及... 目的分析表浅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96例表浅食管癌,统计分析其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大体类型、有无癌栓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性别、发病年龄、肿物最大径及肿物位于食管的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对于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表浅食管癌患者,术前检查应该更加详细,如果发生了转移,处理等同于进展期癌,即使未发生淋巴结内转移,建议处理参考进展期癌,治疗后随诊周期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食管癌 淋巴结 转移 病理
下载PDF
表浅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局部单次注射曲安奈德预防狭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阮荣蔚 俞江平 +3 位作者 陶亚利 刘永军 朱舒文 王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21期1313-1319,共7页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可一次性完整切除整块病变,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表浅食管癌的治疗,但当切除黏膜范围超过3/4 wk时,极易并发顽固性食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评价创面局部单次注射...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可一次性完整切除整块病变,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表浅食管癌的治疗,但当切除黏膜范围超过3/4 wk时,极易并发顽固性食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评价创面局部单次注射曲安奈德预防大范围表浅食管癌ESD后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7-12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49例大范围表浅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前期27例仅行ESD治疗,设为对照组,后期22例ESD术后创面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预防狭窄,设为治疗组.两组均系统内镜随访,并发食管狭窄时予以内镜下球囊扩张(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EBD)治疗,直至成功解除梗阻.统计比较两组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及所需的EBD次数.结果治疗组食管狭窄发生率为22.7%(5/22),明显低于对照组74.1%(20/27)(P=0.001);狭窄发生后所需EBD次数,治疗组平均为4.4±2.1次(范围2-7次),亦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8.7±4.2次(范围1-17次)(P=0.037).无局部注射相关的出血、穿孔、纵膈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范围食管ESD术后创面单次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有效预防食管狭窄的发生,并可显著减少EBD治疗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表浅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狭窄
下载PDF
表浅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标本碘不染区与肿瘤病理大小一致性的研究
7
作者 单国栋 郝璐 +3 位作者 陈伟 项赛衡 杜浩杰 许国强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545-549,共5页
目的比较表浅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切除标本的碘不染区与病理大小相符合的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ESD治疗的32例表浅食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比较表浅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切除标本的碘不染区与病理大小相符合的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ESD治疗的32例表浅食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碘不染区与肿瘤病理区域的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 大小均相差≤0.5 cm为相符合, 任何一项相差>0.5~<1.0 cm为不符合, 任何一项相差≥1.0 cm为严重不符合。同时观察喷洒卢戈液后有无粉色征以及粉色征区域与碘不染区是否一致。结果最终32例患者33个病灶入组, 包括男23例、女9例, 年龄(59.5±7.3)岁。有19个(57.6%)病灶的碘不染区与肿瘤病理区域大小相符合。这19个病灶粉色征均阳性, 且粉色征区域与碘不染区重叠。另有4个(12.1%)病灶碘不染区与肿瘤病理区域大小不符合, 10个(30.3%)病灶碘不染区与肿瘤病理区域的大小严重不符合。这14个(42.4%)病灶粉色征均阳性, 且粉色征区域均明显小于碘不染区。在14个不相符合病灶中, 2个病灶根据碘不染区确定病变范围进行ESD后, 因切除范围过广, 术后出现狭窄。结论 ESD术前通过碘不染区确定表浅食管癌的病变范围, 有可能导致病灶切除范围过广, 这与病灶的碘不染区有时明显大于粉色征区域相关。因此为实现精准治疗, 内镜医师可以选择碘不染并且粉色征阳性的区域为首选切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表浅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碘不染区 粉色征
原文传递
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分型与胃镜活检及外科病理 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慧 许玉花 +1 位作者 王磊 杨成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6期798-803,共6页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下分型表现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病变而活检病理为食管鳞癌或上皮内瘤变的120例手术患者的胃镜标本及手术标本,...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胃镜下分型表现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病变而活检病理为食管鳞癌或上皮内瘤变的120例手术患者的胃镜标本及手术标本,分析其胃镜下分型与活检病理及手术病理的差异的关系。结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间完全符合的占60.0%(72/120),加重的占37.5%(45/120),减轻的占2.5%(3/120)。表浅鳞癌组符合率90.5%,上皮内瘤变组26.3%,二者具显著差异(P<0.05)。而胃镜下1型符合率高(70.0%),3型最低(4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1、2、3型患者术后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早期黏膜内及黏膜下浸润(深度及转移)具有明显递增现象,合并溃疡时均易出现横向纵深浸润进展及淋巴转移。结论:表浅型食管癌术前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而胃镜下分型表现与该差异程度有一定关系,并对病变浸润及分化程度有重要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上皮内瘤变 胃镜分型 病理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表浅型食管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9
作者 陆恒 施慧 汪芳裕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8期1651-1656,共6页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发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SESCC发生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南京军区... 目的:分析表浅型食管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发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SESCC发生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南京军区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15例SESCC患者,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SESCC LNM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ESCC发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15例SESCC患者中有21例有LNM,淋巴结转移率为9.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浸润与SESCC LNM具有相关性(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浸润均是SESCC发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5.632,5.570,5.401,4.316,均P<0.05)。结论:肿瘤最大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浸润均与SESCC LNM密切相关,术前需充分评估LNM的风险,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表浅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和临床运用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潇然 党旖旎 +3 位作者 张伟锋 董雨 张一峰 张国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表浅型食管癌(S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运用评估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69例SE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表浅型食管癌(S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运用评估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69例SE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术前诊断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的整体阳性准确率。结果SE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34%(118/769)。淋巴结转移组(118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651例)患者的饮酒情况、肿瘤最大径、组织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6、13.71、40.65、20.04、36.70、61.51,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 cm(OR=1.76,95%CI 1.12~2.77)、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1.92,95%CI 1.23~3.01)、浸润至黏膜下层(OR=2.67,95%CI 1.28~5.56)和有脉管浸润(OR=5.28,95%CI 2.75~10.13)是S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部位相关(χ^2=107.05,P〈0.01)。术前辅助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8%,特异度为59%。术前病理评估病变类型的整体阳性准确率为66.7%(440/660)。术前超声胃镜检查评估浸润深度的整体阳性准确率为27.9%(19/68)。结论对于肿瘤最大径≤2 cm、组织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或中分化、肿瘤位于黏膜层、无脉管浸润的SEC患者,其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对较小,内镜下治疗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临床评估
原文传递
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分层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松 孙琦 +8 位作者 倪牧含 王春艳 蔡瑞 张晓琦 张以洋 吕瑛 王雷 邹晓平 凌亭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80-885,共6页
目的探索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分系统,并初步评价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2017年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67例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下深部浸润(距黏膜肌层... 目的探索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分系统,并初步评价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2017年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67例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下深部浸润(距黏膜肌层≥200 μm)的表浅食管鳞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选取P<0.1的自变量建立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并对自变量赋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的临界值对267例病例进行风险分组,淋巴结转移率行多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267例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者中,71例(26.59%)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P=0.015,OR=2.802,95%CI:1.225~6.409)、血管侵犯(P=0.043,OR=3.450,95%CI:1.040~11.445)、淋巴管侵犯(P<0.001,OR=36.985,95%CI:13.699~99.856)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黏膜肌层增生异常不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81,OR=2.005,95%CI:0.918~4.380),但P<0.1。根据上述4个因素建立评分系统,黏膜肌层增生异常赋1分、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赋1分、血管侵犯赋2分、淋巴管侵犯赋5分,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点为评分>2分,将267例病例分为低危组(评分0~1分,n=143)、中危组(评分2~5分,n=79)和高危组(评分6~9分,n=45),3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12,P<0.001),且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组淋巴结转移率具有线性上升趋势(χ^(2)=109.298,P<0.001)。结论中度和低度分化、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为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3个因素结合黏膜肌层增生异常构建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个体化指导临床决策,对术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转移 风险评估 表浅食管癌 黏膜下深部浸润
原文传递
表浅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畅 朱林林 +5 位作者 冯丽 郭天骄 甘涛 杨锦林 吴俊超 王一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6-910,共5页
目的根据外科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表浅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及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淋巴结转... 目的根据外科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表浅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及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估计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4)、浸润深度(P=0.009)、分化程度(P=0.030)和淋巴管肿瘤浸润((P=0.00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P=0.007)、浸润深度(P=0.003)、分化程度(P<0.050)和淋巴管肿瘤侵润(P<0.001)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3cm的高/中分化黏膜内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小,有行内镜切除术的绝对适应证;肿瘤直径≥3cm的高、中、低分化黏膜内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大,如行内镜切除术,需关注术后病理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表浅食管鳞状细胞癌内镜下诊断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庄小端 白杨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9-304,共6页
食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的前列。借助内镜对表浅食管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内镜下微创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自体荧光成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和细... 食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的前列。借助内镜对表浅食管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内镜下微创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自体荧光成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和细胞内镜系统等多种诊断技术。本文就表浅食管鳞癌内镜诊断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表浅食管癌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