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基于表温因子的栖息地模型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
被引量:
78
1
作者
陈新军
刘必林
+2 位作者
田思泉
钱卫国
李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13,共7页
根据1999—2004年8—10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150—165°E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其表温及表温梯度,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基于表温因子(表温和表温水平...
根据1999—2004年8—10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150—165°E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其表温及表温梯度,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基于表温因子(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AM栖息地指数模型和GM栖息地指数模型均拟合较好,在HSI大于0.6的海域,1999—2004年间其作业次数平均比重分别在70%以上,平均日产量均在2t/d以上。但AM模型稍优于GM模型。利用2005年8—10月生产数据及表温资料对AM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SI大于0.6海域,其作业次数比重达到80%以上,各月平均CPUE均在3.0t/d以上。研究表明,基于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AM栖息地模型能获得较好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栖息地模型
表
温
表温水平梯度
渔场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和水温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
28
2
作者
胡振明
陈新军
周应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0-777,共8页
分布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的茎柔鱼是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是我国鱿钓船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研究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水平、垂直结构等关系,是探索渔场形成机制及其规律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2006年1—12月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
分布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的茎柔鱼是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是我国鱿钓船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研究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水平、垂直结构等关系,是探索渔场形成机制及其规律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2006年1—12月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渔捞记录、表温(SST)和5~180m垂直水温等资料,用3种方法计算SST的水平梯度(Dmax,Dsquare和Dmean),用ArcGIS9.0和Sufer8.0软件分析绘制单船平均日产量(CPUE)和SST、SST水平梯度关系的分布图、水温垂直结构分布图,分析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年中心渔场分布在80~85°W、10~17°S,SST为18~28℃,产量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化。其中,6—8月为全年最高产时期,其中心渔场分布在81~83°W、12~13°S,相应的SST为18~23℃。SST水平梯度与渔场分布关系密切,水平梯度Dsquare和产量的拟合度为最优(P〈0.001),中心渔场相应的Dsquare为0.6~1.7℃。水温垂直结构分析认为,6-8月通常在81°W、12~13°S附近形成上升流中心,中心渔场基本位于上升流冷水团边缘81°30′~02°30′W。研究认为,该渔场因上升流而形成,主要分布在上升流引起冷水与外洋暖水的交汇区,与SST、SST水平结构、水温垂直结构关系极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表
温
表温水平梯度
水温垂直结构
渔场分布
秘鲁外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基于表温因子的栖息地模型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
被引量:
78
1
作者
陈新军
刘必林
田思泉
钱卫国
李纲
机构
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13,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6BAD09A05号
+5 种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
NCET-06-0437号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
2007AA092201号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S30702号
文摘
根据1999—2004年8—10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150—165°E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其表温及表温梯度,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基于表温因子(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AM栖息地指数模型和GM栖息地指数模型均拟合较好,在HSI大于0.6的海域,1999—2004年间其作业次数平均比重分别在70%以上,平均日产量均在2t/d以上。但AM模型稍优于GM模型。利用2005年8—10月生产数据及表温资料对AM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SI大于0.6海域,其作业次数比重达到80%以上,各月平均CPUE均在3.0t/d以上。研究表明,基于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AM栖息地模型能获得较好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
关键词
柔鱼
栖息地模型
表
温
表温水平梯度
渔场
西北太平洋
Keywords
Ommastrephes bartramii,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Horizontal gradient ofSST, Fishing ground, The Northwest Pacific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和水温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
28
2
作者
胡振明
陈新军
周应祺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0-777,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A05)
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06-0437)
上海市捕捞学重点学科资助(T1101)
文摘
分布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的茎柔鱼是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是我国鱿钓船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研究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水平、垂直结构等关系,是探索渔场形成机制及其规律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2006年1—12月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渔捞记录、表温(SST)和5~180m垂直水温等资料,用3种方法计算SST的水平梯度(Dmax,Dsquare和Dmean),用ArcGIS9.0和Sufer8.0软件分析绘制单船平均日产量(CPUE)和SST、SST水平梯度关系的分布图、水温垂直结构分布图,分析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年中心渔场分布在80~85°W、10~17°S,SST为18~28℃,产量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化。其中,6—8月为全年最高产时期,其中心渔场分布在81~83°W、12~13°S,相应的SST为18~23℃。SST水平梯度与渔场分布关系密切,水平梯度Dsquare和产量的拟合度为最优(P〈0.001),中心渔场相应的Dsquare为0.6~1.7℃。水温垂直结构分析认为,6-8月通常在81°W、12~13°S附近形成上升流中心,中心渔场基本位于上升流冷水团边缘81°30′~02°30′W。研究认为,该渔场因上升流而形成,主要分布在上升流引起冷水与外洋暖水的交汇区,与SST、SST水平结构、水温垂直结构关系极为密切。
关键词
茎柔鱼
表
温
表温水平梯度
水温垂直结构
渔场分布
秘鲁外海
Keywords
Dosidicus giga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horizontal gradient of temperature
vertical temperatur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of fishing ground
waters off Peru
分类号
S931.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基于表温因子的栖息地模型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
陈新军
刘必林
田思泉
钱卫国
李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和水温结构的关系
胡振明
陈新军
周应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