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朱湘诗作《采莲曲》的表演诗学
- 1
-
-
作者
方维保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诗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
文摘
朱湘的诗作《采莲曲》试验了一种表演诗学。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诗作内容的假定性叙述。它在假设性的舞台上,将一年四季和人生的三个阶段浓缩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来完成;通过具有隐喻涵义的植物意象一莲的意象和动作意象一采莲,展现了痴情男女情爱的整个过程;通过采莲花—莲藕—莲蓬的情节,演绎了人类代代相传的生殖主题。二、诗作音乐的剧情性和动作性。诗作韵律与歌唱者的身体动作,以及被讲述的主人公的身体动作的对应性和协调性;诗作韵律的歌唱特性;其节奏与相应的动作的对称性;诗作节律的隐喻性。三、诗作形体的视觉造型设计;诗作形体的象形性,图案的对称性和流动性,其与歌唱者和被歌唱者的形体之间节律上的协调性和行为动作的隐喻性。《采莲曲》有着较为大胆的试验,但总体上符合新月派的优美和谐的诗学追求。
-
关键词
《采莲曲》
表演诗学
叙述假定性
音乐剧情性
视觉流动性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演员的诞生》:表演诗学的呈现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矿
-
机构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当代电视》
CSSCI
2019年第4期23-26,共4页
-
文摘
《演员的诞生》揭示了表演诗学的关键理念在于演员不仅要建立自我信念感,营造出真实的戏剧情境,而且在舞台上要遵循"相遇"原则,化身为角色,与他人共同结成互相渗透的表演关系。
-
关键词
表演诗学
信念感
视觉符号
戏剧相遇
-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J8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表演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表演诗学》读后
- 3
-
-
作者
刘平
-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49,共1页
-
-
关键词
表演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戏剧创作
《表演诗学》
-
分类号
J8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试论电影《欲望号街车》的表演艺术
- 4
-
-
作者
朱芳芳
-
机构
武汉大学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33-34,共2页
-
文摘
电影《欲望号街车》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由于演员的出色演绎,使该电影赢得了多项奥斯卡奖项。本文试以表演理论著作《表演诗学》的理论为依托,从角色和规定情景,人物和角色的相遇,表演的控制和表达等电影表演层面展开论述该电影的魅力所在。
-
关键词
表演诗学
表演行为
费雯丽
马龙·白兰度
-
分类号
J9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作为表演的叙事:《罪与罚》复调形态新探
- 5
-
-
作者
史可悦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期13-16,共4页
-
文摘
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为研究对象,把握该文本中社会表演的基本模式,即单角色与多角色互动,单角色与自我互动,"物—角色"互动,在此基础上,整体还原《罪与罚》的表演性结构,即围绕作为表演的谋杀事件生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想的多元系统,揭示陀氏小说表演诗学的基本特征,即在角色的互动中促成主体发生转变,主体间在"对立"中形成"融合",意义生成方式多元化。与巴赫金复调理论比照,发现后者对主体的能动性缺乏重视,疏于考察在俄罗斯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立"中的"融合",且未能全面关注到对话以外其他反应链的功能,揭示出复调叙事所隐含的社会表演功能基本的动力结构与审美文化意义。
-
关键词
《罪与罚》
表演诗学
互动
巴赫金对话理论
-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表演”新释
被引量:5
- 6
-
-
作者
理查德.鲍曼
杨利慧
-
机构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1期5-16,共12页
-
文摘
本文主要论述了"表演"观念形成的学术基础以及多元的理论渊源。民俗学领域"以表演为中心"的视角的根基,主要源于民间故事研究者的观察。该视角的形成受到多种跨学科理论的促动,尤其深受语言人类学、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等的影响。作者通过生动案例的展示与分析,清晰地表述了其表演观:表演是一种特殊的、显著的交流性实践的方式,尽管一种更为宽泛的表演观——将表演作为情境性的话语实践——至今流播广泛并仍富有创造力。表演是一种立场表达的行为,其中牵涉着权力关系,这警示我们关注表演的政治学和诗学,关注权力被声称、分配、赋权、协商和竞争的方式。
-
关键词
表演
交流性实践
立场表达
表演的政治学
表演的诗学
-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十三世纪冰岛的表演与荣誉(下)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理查德.鲍曼
安德明
-
机构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第1期86-93,共8页
-
文摘
在现代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思想中,有三个以表演为中心的研究取向,其集中关注的焦点分别是作为实践的表演、文化表演分析和表演的诗学。本文以第三个研究取向为参照,分析13世纪冰岛口头艺术的表演与荣誉的追求之间的关系,说明它们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象征体系,并指出了这些发现的部分比较性意义。
-
关键词
表演的诗学
十三世纪
冰岛
萨迦
表演
荣誉
-
分类号
K895.35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十三世纪冰岛的表演与荣誉(上)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理查德.鲍曼
安德明
-
机构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8年第6期83-89,共7页
-
文摘
在现代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思想中,有三个以表演为中心的研究取向,其集中关注的焦点分别是作为实践的表演、文化表演分析和表演的诗学。本文以第三个研究取向为参照,分析13世纪冰岛口头艺术的表演与荣誉的追求之间的关系,说明它们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象征体系,并指出了这些发现的部分比较性意义。
-
关键词
表演的诗学
十三世纪
冰岛
萨迦
表演
荣誉
-
分类号
K895.35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歌谣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其价值取向
被引量:4
- 9
-
-
作者
梅东伟
-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天中学刊》
201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
文摘
歌谣是民间文学的重要体裁类型之一,对它的研究大致有三种路径:以文字文本为中心的民间文艺学研究,以活态文本的展演为中心的口头诗学与表演诗学研究,以作家文学文体为中心的文艺学研究。任何方法都是与研究者的价值取向相联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研究方法。现代民间价值立场的确立和民俗学遗留物思想的影响,使歌谣的记录文本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对歌谣展演过程和具体语境的重视促使了口头诗学和表演诗学的兴起和应用;作家文学的本位立场使歌谣成为文学研究的价值附庸。
-
关键词
歌谣
民间文艺学
口头诗学
表演诗学
文艺学方法
价值取向
-
分类号
I207.7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