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学母题的弹性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列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文学母题一方面呈线性发展,一方面又呈弹性发展,线性与弹性的合成便是完整的文学发展过程。每一时期的母题选择,受该时期社会矛盾的制约,而民族审美情趣与域外审美潮流的融汇亦为其变化的重要因素。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定文学母题的充分表... 文学母题一方面呈线性发展,一方面又呈弹性发展,线性与弹性的合成便是完整的文学发展过程。每一时期的母题选择,受该时期社会矛盾的制约,而民族审美情趣与域外审美潮流的融汇亦为其变化的重要因素。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定文学母题的充分表现,必将为另一种文学母题所替代。跳跃性的母题发展,是促使文学适应需要并保持其青春永驻的原动力。母题是亘古久远的,而母题的表现形态却总是万象更新、血肉生气,人们也因此而对任何时代的相同母题表现都充满着接受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表现 文学中心 民族文学 弹性 中国文学 生存状况 地域文化 发展过程 社会矛盾
下载PDF
文化的悖论及其对文学母题的制约
2
作者 王列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1-26,共6页
文化研究面愈来愈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的一种基础研究,原因很简单,从人文生态结构来说,所有的人类社会伸延(以自然为起点或以其自身为起点)都可以还原为文化现象。 近年来,我们对于民族文化和域外文化的研究,都有实质性进展,这是值得欣慰... 文化研究面愈来愈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的一种基础研究,原因很简单,从人文生态结构来说,所有的人类社会伸延(以自然为起点或以其自身为起点)都可以还原为文化现象。 近年来,我们对于民族文化和域外文化的研究,都有实质性进展,这是值得欣慰的一方面。但是,也还有忧患的一方面,那就是学理研究中对文化构成的不同集合单元,偏重差异论而漠视融通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象事实,所以从寻找差的角度入手来研究文化的特性和某一种文化的功能也就无可厚非。 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本身就包括两方面的结构特性,一为差异,一为谐同。就差异而论,人类整体因分布的原因而切割为不同的地域的生存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表现 民族自我 悖论 抗战文学 文化构成 普列姆昌德 《孔雀东南飞》 蛇郎 《木兰辞》
下载PDF
希腊花朵与阿拉伯土壤──论民族精神个体性对文学母题选择的制约
3
作者 王列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古希腊文学及阿拉伯文学,皆为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典型文学个案。因其生存状态的地域制约及民族精神个性的差异,决定了它们选择不同的文学母题作为自身特定历史阶段的中心表现区域,个案分析为我们表明,文学艺术,尽管从一开始就在自然... 古希腊文学及阿拉伯文学,皆为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典型文学个案。因其生存状态的地域制约及民族精神个性的差异,决定了它们选择不同的文学母题作为自身特定历史阶段的中心表现区域,个案分析为我们表明,文学艺术,尽管从一开始就在自然威压面前表现出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姿态,但随着地域生存环境和民族血缘政治的原初差异日益扩大,每个民族就在经验积淀过程中形成审美的精神个体性,并最终形成自身的文学母题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生存状态 个性文化特征 表现
下载PDF
展脚幞头的意外缺失——苏轼形象的历史建构
4
作者 张昀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0,共7页
两宋时期,君臣着公服头戴展脚幞头是常有之事,但这一要素在大量传世苏轼画像中无一例外缺失。其中原因,与“按藤杖坐盘石”和“笠屐”两大苏轼形象经典表现母题密切相关,加上后世人对苏轼本人“政治家”身份属性的弱化认知以及展脚幞头... 两宋时期,君臣着公服头戴展脚幞头是常有之事,但这一要素在大量传世苏轼画像中无一例外缺失。其中原因,与“按藤杖坐盘石”和“笠屐”两大苏轼形象经典表现母题密切相关,加上后世人对苏轼本人“政治家”身份属性的弱化认知以及展脚幞头自身的特殊性所导致的搭配单一性,最终造成展脚幞头在苏轼形象的历史建构过程中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脚幞头 缺失 苏轼形象 表现母题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简议特区文学的特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列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7-91,共5页
特区文学并非现象化把握的范畴,有其深刻的文化定性。特区文化处在典型的弹性裂变的人类文化进化位置上,这就制约其文学必须调整其艺术表现中的生存注意中心,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上实现其价值超前和语言移位,否则便无所谓特区文学。
关键词 特区文学 生存注意中心 语言移位 超前表现
下载PDF
大众文艺的一般规律
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2-52,共1页
毛时安在《大众文艺:世俗的文本与解读》(《上海文论》1991年1期)一文中指出: 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大众文艺在母题表现上更侧重于积极、健康、向上、明朗的情调,通过大众文艺给观众更多美的享受,通过审美而娱乐。
关键词 大众文艺 一般规律 精神文明 表现 读者观 文论 审美 意识形态 解读 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