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还是新颖——《背影》表现角度的理性认识
1
作者 张旋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4年第2期42-43,共2页
很多人欣赏朱自清的《背影》觉得这篇文章的角度新颖独特。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作者选择了一个最佳表现角度--‘背影’,并把它转化为艺术美的一篇佳作。”
关键词 《背影》 表现角度 理性 作者选择 朱自清 艺术美 文章
下载PDF
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表现角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小兵 《传媒论坛》 2019年第7期118-118,120,共2页
新闻表现角度的把握,决定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在传统电视媒体受到新媒体外部冲击,并激发内生动力的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吹响了融合创新的号角。在这种形势下,新闻记者成为一把开门钥匙,能否与时俱进,以崭新的视角抓住主流受众... 新闻表现角度的把握,决定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在传统电视媒体受到新媒体外部冲击,并激发内生动力的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吹响了融合创新的号角。在这种形势下,新闻记者成为一把开门钥匙,能否与时俱进,以崭新的视角抓住主流受众的关注度,是传统电视媒体寻求突围出口,并撬开全媒体市场大门至关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变革 全媒体 电视民生新闻 表现角度
下载PDF
谈新闻的表现角度
3
作者 欧阳宏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29-32,共4页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新闻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报道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和有限的篇幅里反映新闻事实的的内容。
关键词 表现角度 新闻通讯 新闻事实 新闻写作 角度选择 卫星火箭 运动员 观众 新闻角度 新闻材料
下载PDF
试论散文的表现角度
4
作者 沙中前 《攀枝花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表视角度 散文艺术 表现角度 小姑娘 散文创作 朱自清 “背影” 内在精神 《背影》 想象的空间
下载PDF
小小说的素材表现角度
5
作者 宋晓军 《辽河》 2015年第1期52-52,共1页
小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通过“微”的时空去透视生活的“大”时空,就不仅要善于捕捉生活的“顷刻”、“瞬间”,而且必须善于巧妙选取最佳表现角度。所谓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就是要善于选择现实生活中那些真实... 小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通过“微”的时空去透视生活的“大”时空,就不仅要善于捕捉生活的“顷刻”、“瞬间”,而且必须善于巧妙选取最佳表现角度。所谓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就是要善于选择现实生活中那些真实、生动、富有典型意义而又蕴含量较大的一个个瞬间镜头。这就要求作者要善于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切入生活,抓住一点,以反映全体、暗示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角度 小小说 生活内容 素材 “瞬间” 现实生活 “大” 时空
原文传递
多维的视点观察 独到的角度开掘
6
作者 王晗颖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5-135,共1页
关键词 《除夕夜》 电视专题文艺片 春节联欢晚会 表现角度 观察视角
下载PDF
如何选好角度出品优秀新闻
7
作者 董云平 《新闻传播》 2022年第21期100-101,共2页
新闻角度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独具慧眼”选好新闻角度,既准确表现新闻自身最大的价值,又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发关注和反响,发挥新闻本身最大的作用,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越发严峻的挑战。本文作... 新闻角度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独具慧眼”选好新闻角度,既准确表现新闻自身最大的价值,又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发关注和反响,发挥新闻本身最大的作用,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越发严峻的挑战。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的记者经历,以及多年的学习领悟,对新时代如何选好新闻的报道角度做了一次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题角度 立意角度 表现角度
下载PDF
新闻角度的实用技巧
8
作者 张雅君 《采写编》 2006年第2期46-46,共1页
选择和运用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必须随时把握的一种实用艺术,角度把握得好,可使新闻表现得当,与文增辉,甚至作品备受青睐.可是有些记者天天在选择与运用,但并不了解角度的真正内涵.角度一词,本源于摄影艺术,而在新闻界新闻角度... 选择和运用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必须随时把握的一种实用艺术,角度把握得好,可使新闻表现得当,与文增辉,甚至作品备受青睐.可是有些记者天天在选择与运用,但并不了解角度的真正内涵.角度一词,本源于摄影艺术,而在新闻界新闻角度则指记者看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就是报道新闻事实选取的不同侧面.在具体应用上它包括采访角度、选材角度、选题角度、表现角度等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角度 实用技巧 新闻事实 实用艺术 新闻表现 摄影艺术 采访角度 选材角度 选题角度 表现角度
下载PDF
新闻角度三要素的选取
9
作者 李永坤 《青年记者》 2003年第9期42-42,共1页
一篇新闻作品的形成,总要通过对一定的主题的选取、相应的素材的运用、一定的结构布局来加以表达.然而,对一件新闻事件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新闻... 一篇新闻作品的形成,总要通过对一定的主题的选取、相应的素材的运用、一定的结构布局来加以表达.然而,对一件新闻事件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个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角度 新闻写作 主题选择 选材角度 表现角度
下载PDF
新闻采访如何抓好角度
10
作者 上官志春 《声屏世界》 2010年第8期36-36,共1页
新闻角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新闻的立意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一、抓好新闻的立意角度。紧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是选择新闻立意角度首先要把握的。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关键词 新闻采访 立意角度 新闻角度 表现角度 选材角度 党和政府 中心工作
下载PDF
梅花只朵意千重——谈作文多角度创新立意
11
作者 王水俊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2年第26期94-94,共1页
“一树梅花世称奇,万千气象费评章。”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何啻万首!但每个作者都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寻找独特的表现角度,或咏其风姿,或颂其神韵,或赞其高格,匠心各各不同,因此就有了“梅花只朵意千重,清友(梅花别称)一... “一树梅花世称奇,万千气象费评章。”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何啻万首!但每个作者都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寻找独特的表现角度,或咏其风姿,或颂其神韵,或赞其高格,匠心各各不同,因此就有了“梅花只朵意千重,清友(梅花别称)一树诗万首”。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大利著名画家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立意 创新 作文 《题西林壁》 表现角度 著名画家 诗人
下载PDF
小乾坤寓大世界──论台湾散文“掌上小札”的艺术表现
12
作者 倪金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小乾坤寓大世界──论台湾散文“掌上小札”的艺术表现倪金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一种适应当代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契合当代人敏锐善感的心灵需求,迎合当代人变创求新审美趣味的散文小... 小乾坤寓大世界──论台湾散文“掌上小札”的艺术表现倪金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一种适应当代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契合当代人敏锐善感的心灵需求,迎合当代人变创求新审美趣味的散文小品─—“掌上小札”,已经越来越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散文 大世界 意象对比 作家 视点转移 散文家 艺术表现 散文艺术 现代派小说 表现角度
下载PDF
浅论新闻角度
13
作者 宋成卫 《新闻前哨》 1997年第1期7-8,共2页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文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武《题西林壁》中的这两句诗,看似描绘庐山在不同视域中所展现的千姿百态,实则...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文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武《题西林壁》中的这两句诗,看似描绘庐山在不同视域中所展现的千姿百态,实则以形象寓理: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得出的结论会不尽相同.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流和文学交流中,角度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事,说法和表述各异,效果各异.清朝拥军统帅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把草拟的“屡战屡败”改为一屡败屡战”.这里的“战”和“败”两个字仅仅只是调换了个位置,看待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角度 立意角度 新闻传播者 新闻角度 选材角度 新闻报道活动 新闻写作 表现手法 新闻素材 新闻主题
下载PDF
农村初中学生多角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14
作者 张永茂 《课外语文(下)》 2015年第2期133-133,121,共2页
多角度阅读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加强多角度阅读的指导和训练,对培养学生人文品质,激发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多角度阅读缺失的具体表现,提出了... 多角度阅读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加强多角度阅读的指导和训练,对培养学生人文品质,激发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多角度阅读缺失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农村初中多角度阅读培养的策略以及技巧训练,最后指出要注意避免多角度阅读误区。本文对农村初中学生多角度阅读能力培养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 角度阅读缺失表现 培养策略 技巧点拨与训练 误区
下载PDF
绘画作品应力求艺术语言的鲜明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霍耀中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艺术语言作为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载体 ,在绘画作品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 ,绘画作品应力求艺术语言的鲜明性 ,具体体现在过程中表现角度的独特性和效果上画面语言的单纯性两方面。同时 ,力求改变那种缺乏鲜明、独特艺术语言的... 艺术语言作为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载体 ,在绘画作品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 ,绘画作品应力求艺术语言的鲜明性 ,具体体现在过程中表现角度的独特性和效果上画面语言的单纯性两方面。同时 ,力求改变那种缺乏鲜明、独特艺术语言的表现方式 ,肯定自我感觉 ,明确表达意念 ,充分发挥人天然的、感性的、有意识的形象思维 ,借以突破逻辑思维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作品 艺术语言 表现角度 画面语言 形象思维
下载PDF
女性世态的一角 高门巨族的精魂——凌叔华小说展示的独特的女性世界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建维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6-39,共4页
凌叔华是“五四”女作家群中极为独特的作家,以写高门巨族中的温饱女性见长,她作品的表现内容切入点极具特点,描写手法极富特色。本文试图从作者塑造的各色人物、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小说的特点,以求较全面地反映作者创作上的独特性。
关键词 温饱女性 独特世界 独特表现角度
下载PDF
论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朋朋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杜甫诗作中含有大量的舟船意象,从诗人的住行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角度,分析其诗中的舟船意象,发现杜诗中的舟船意象丰富了水上舟船的表现角度,伴随着水上行旅生发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深层意蕴上,杜甫为舟船意象赋予鲜明的家国关怀,使其... 杜甫诗作中含有大量的舟船意象,从诗人的住行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角度,分析其诗中的舟船意象,发现杜诗中的舟船意象丰富了水上舟船的表现角度,伴随着水上行旅生发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深层意蕴上,杜甫为舟船意象赋予鲜明的家国关怀,使其彰显出宝贵的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舟船意象 表现角度 情感体验 家国关怀
下载PDF
“一小二新”抓“活鱼”
18
作者 刘芳 《中国地市报人》 2009年第9期49-50,共2页
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它包括选题角度、采访角度、取材角度、表现角度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取决于新闻角度的选择,而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必须是深入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只有在新、深、实上下功夫,才... 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它包括选题角度、采访角度、取材角度、表现角度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取决于新闻角度的选择,而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必须是深入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只有在新、深、实上下功夫,才能抓到“活鱼”,也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鱼 新闻角度 新闻报道 选题角度 采访角度 取材角度 表现角度 新闻作品
下载PDF
古典诗词的景物描写技巧探析
19
作者 刘佳欢 《神州》 2010年第11Z期50-51,共2页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思想文化,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我国文学的主要样式,内容丰富多彩。古代诗人运用精炼的语言以及各种表现形式,结合情景交融的诗词意境,以独特的的艺术风格,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流露诗人真实的感情,寄托诗...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思想文化,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我国文学的主要样式,内容丰富多彩。古代诗人运用精炼的语言以及各种表现形式,结合情景交融的诗词意境,以独特的的艺术风格,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流露诗人真实的感情,寄托诗人真切的情思。景物描写,作为古典诗词中诗人用来言情壮志的对象,体现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景物描写 表现角度 表现形式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模糊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祝兆炬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56-64,共9页
模糊性,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属类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这看似灰色的概念,却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规范:众所周知,文学的主体是情感,而情感这东西难以定量、定位、定性,这就决定了表现情感的文学,如实直说,反遭人厌;委婉朦胧,称... 模糊性,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属类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这看似灰色的概念,却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规范:众所周知,文学的主体是情感,而情感这东西难以定量、定位、定性,这就决定了表现情感的文学,如实直说,反遭人厌;委婉朦胧,称为上品;模糊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叹为观止。但远不是文学一经产生,模糊性的创作规范就十全十美了。它同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备的过程。就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而言,模糊性的创作规范就迟迟地成熟于《红楼梦》。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的长篇小说按照鲁迅的意见不外两类,一为“讲史”,一为“神魔”,这讲“史”说“神”的大题材,使作品缺乏文学起码应该具有的“借一斑以窥全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模糊性 曹雪芹 转化机制 不确定性 表现角度 《金瓶梅》 运行机制 作品 大观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