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典型及其心理结构
1
作者 郭昭第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3期3-14,共12页
传统典型说均没有超越抽象性格论和唯性格论的局限,只有较为全面、深邃地展示心理结构的形象才可能成其为典型。由于受本我的驱使1外部世界的制约和超我的监督,自我的心理结构常常会发生裂变,裂变一般包括分裂和突变。自我面对势均... 传统典型说均没有超越抽象性格论和唯性格论的局限,只有较为全面、深邃地展示心理结构的形象才可能成其为典型。由于受本我的驱使1外部世界的制约和超我的监督,自我的心理结构常常会发生裂变,裂变一般包括分裂和突变。自我面对势均力敌,各自称霸的本我,外部世界和超我,会使典型心理结构分裂为特色的多样性,作用于自我的本我,外部世界和超我相继以绝对优势战胜另一方并主宰自我,会使典型心理结构发生突变,使典型特原发生一次性或多次性发展变化。许多世界公认的典型均蕴含着极其丰富复杂的心理结构的裂变。尽管突变使典型时而表现出这一特质,时而表现为那一特质,甚至互相矛盾,但始终是同一典型的整体特质,心理结构的裂变一般有外在形态和内在形态,外在形态一般诉诸现象世界,具有含蓄性,内在形态则原始地存在于自我的内心世界,具有明晰性,比较而言,西方文学多切入内在形态,较为全面,深入地展示心理结构的裂变,有较强烈的忏悔意识和悲剧性效果,中国文学则很少有心理结构的裂变,也缺乏强烈的忏意识和悲剧性效果,一般多限于外在形态的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形象 文学典型 结构 传统典型说 新典型说 论依据 表理形态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