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北明山金矿床表生带矿石中氨基酸的分布特征研究
1
作者 李红 张爱云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81,共6页
在总结目前关于氨基酸溶金作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表生带的矿石样品进行了氨基酸的分离、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氨基酸的稳定性与所处的成岩成矿环境有关,因此不同环境中对成岩成矿发挥作用的氨基酸... 在总结目前关于氨基酸溶金作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表生带的矿石样品进行了氨基酸的分离、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氨基酸的稳定性与所处的成岩成矿环境有关,因此不同环境中对成岩成矿发挥作用的氨基酸种类是不同的,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差异;进行氨基酸溶金作用模拟实验时应该首先考虑氨基酸在不同成岩成矿环境中的稳定性。结合已有的氨基酸溶金作用模拟实验所得到的认识,对桂西北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中氨基酸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表生带矿石 氨基酸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表生带中组分的差异活动性是碳酸岩风化壳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
2
作者 拉.,АВ 松江 《地质科技动态》 1997年第2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碳酸岩风化壳 矿床成因 表生带 组分 差异活动性
下载PDF
粤北岩溶石山地区表生岩溶带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
3
作者 曾土荣 梁向阳 《环境》 2005年第z1期220-221,共2页
本文提出了表生岩溶带的概念,阐述了粤北岩溶石山地区表生岩溶带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利用和改造现状,论述了表生岩溶带的开发利用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
关键词 岩溶 岩溶 水资源 石山 粤北
下载PDF
铀矿床氧化带的形成条件和表生带中铀矿物的聚集
4
作者 熊福清 夏同庆 《西北铀矿地质》 2000年第2期57-64,共8页
关键词 铀矿床氧化 形成条件 表生带 铀矿物 聚集
原文传递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瑞廷 欧阳建平 《矿产与地质》 2002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界定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 ,总结了表生地球化学的五种研究方法 ,其中非常规研究方法将占据重要地位 ,整体论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同时 ,对国内外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区分了狭义表生地球化... 在界定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 ,总结了表生地球化学的五种研究方法 ,其中非常规研究方法将占据重要地位 ,整体论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同时 ,对国内外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区分了狭义表生地球化学与广义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 ,提出二者协调与整合发展是 2 1世纪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趋势 ,也是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作用 表生带 系统
下载PDF
山东临淄地区液载污染物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
6
作者 刘金峰 牛平山 +1 位作者 周叔敏 程建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77,共2页
由于研究区内化工业较为发达,其排放的工业三废中,各种污染物以水溶液为载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地球表生带,使得区土壤及包气带的元素迁移、离子交换、氧化与还原和生化作用等表生地球化学自然态受到破坏。本文对区内污染源、主要污染途... 由于研究区内化工业较为发达,其排放的工业三废中,各种污染物以水溶液为载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地球表生带,使得区土壤及包气带的元素迁移、离子交换、氧化与还原和生化作用等表生地球化学自然态受到破坏。本文对区内污染源、主要污染途径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对本区表生化学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表生带 地球化学 临淄地区
下载PDF
福建省紫金山高硫型Cu-Au矿床表生氧化带金矿体中主要载金矿物褐铁矿研究
7
作者 陈明勇 王虎 +1 位作者 雷嫦 汪莹 《贵州地质》 2022年第4期322-331,385,共11页
福建省紫金山Cu-Au矿床是我国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矿化分带。金矿主要产于潜水面以上的氧化带中,而铜矿则主要分布于潜水面以下的原生带中。前人对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和成矿时代等进行了大量深... 福建省紫金山Cu-Au矿床是我国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矿化分带。金矿主要产于潜水面以上的氧化带中,而铜矿则主要分布于潜水面以下的原生带中。前人对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和成矿时代等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表生氧化带金矿体内的载金矿物-褐铁矿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手标本、矿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该褐铁矿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褐铁矿的产出具有多期次和多结构类型的特点,其矿物成分以针铁矿为主,并含有少量的赤铁矿、绢云母和石英。不同结构类型褐铁矿主要成分(Fe_(2)O_(3))的差异是由于内部含水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脱水导致的,微量成分(SO_(3)、SiO_(2)、Al_(2)O_(3))不同则主要受环境的控制。淋滤过程中形成的Fe(OH)_(3)凝胶,对同时期释放出来的Au的吸附和聚集,并在随后过程中一起沉淀,这为后期形成大储量的金矿床和矿石选采工艺起到关键作用。对紫金山Cu-Au矿床表生氧化带金矿体内褐铁矿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金矿床中自然金富集规律的认识,同时对整个矿床演化体系的理解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 氧化金矿体 褐铁矿 载金矿物 特征
下载PDF
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岩溶土壤系统中碳分布及其转移 被引量:60
8
作者 潘根兴 孙玉华 +4 位作者 滕永忠 陶于祥 韩富顺 曹建华 何师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9-72,共4页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研究了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生物量碳库、凋落物碳库、土壤有机碳库(SOM)及其活泼性、有机碳分解速率、土壤中CO2浓度和土壤呼吸CO2排放,表明岩溶系统中丰富的碳库提供了系统中CO2的来源,并用δ13C...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研究了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生物量碳库、凋落物碳库、土壤有机碳库(SOM)及其活泼性、有机碳分解速率、土壤中CO2浓度和土壤呼吸CO2排放,表明岩溶系统中丰富的碳库提供了系统中CO2的来源,并用δ13C证实春夏岩溶活跃季节中岩溶输出C约60%来自土壤CO2.由此认为,驱动岩溶作用的CO2并非直接来自大气CO2,而是大气植物土壤水碳素转移的结果,因而揭示了土壤作为碳环境地球化学界面对于表生带岩溶作用的驱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碳循环 表生带岩溶作用 驱动机制
下载PDF
铀矿床氧化带中铀矿物形成的条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有柱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5年第2期87-89,共3页
对铀矿床氧化带的资料进行了总结,提出热液铀矿床氧化带的分类。综合了独联体和保加利亚境内40个不同规模和不同工业类型铀矿床的观察结果,并且通过已有的资料分析了涉及表生带中氧化带和铀矿物富集带形成的原因。在观察和文献资料的基... 对铀矿床氧化带的资料进行了总结,提出热液铀矿床氧化带的分类。综合了独联体和保加利亚境内40个不同规模和不同工业类型铀矿床的观察结果,并且通过已有的资料分析了涉及表生带中氧化带和铀矿物富集带形成的原因。在观察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外生铀矿床富集体总系统中的氧化带亦进行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氧化 表生带 铀矿富集体
下载PDF
放射性(元素)同位素方法在铀矿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慧山 《国外铀金地质》 2000年第4期334-341,共8页
本文首先指出开展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普查铀矿的必要性,特别在评价表生带中的异常时,有其独特的作用;其次,介绍了7种常用的同位素方法的评价指标和用途,其中特别指出核素比值^(210)Po/^(210)Pb的重要价值,并指出其3种评价标准;最后,列举4... 本文首先指出开展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普查铀矿的必要性,特别在评价表生带中的异常时,有其独特的作用;其次,介绍了7种常用的同位素方法的评价指标和用途,其中特别指出核素比值^(210)Po/^(210)Pb的重要价值,并指出其3种评价标准;最后,列举4种带普遍使用意义的,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在铀矿普查和评价工作中的实例(探索铀源,评价矿床,确定矿化富集部位和区分真假异常,以及天然的和污染的异常)。文章还介绍了可被综合利用的其他方法,如径迹法和铀量法等,以及列出了18种不同同位素的测量方法的规范或标准的名称及其出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铀矿普查 表生带铀异常 核素比值 径迹法 铀量法
下载PDF
武隆黄草中上寒武统古岩溶储层特征
11
作者 施辉 李建明 李惠 《复杂油气藏》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中扬子地台的渝东武隆黄草剖面在中上寒武统地层发育大量的孔洞层,主要集中在中寒武统的平井组和上寒武统的后坝组以及毛田组,为典型的古岩溶储层。表生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的大部分孔洞是顺层分布,沿层面附近发育溶孔的基础上经过进一... 中扬子地台的渝东武隆黄草剖面在中上寒武统地层发育大量的孔洞层,主要集中在中寒武统的平井组和上寒武统的后坝组以及毛田组,为典型的古岩溶储层。表生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的大部分孔洞是顺层分布,沿层面附近发育溶孔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溶蚀作用而形成,渗流岩溶带的孔洞则是呈窜洞分布,为淡水沿垂直或斜交层面的缝隙淋滤窜通沿层面发育的溶孔及溶洞进一步溶蚀而形成。经物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毛田组可评价为较好的裂缝—孔隙型储岩,平井组和后坝组可评价为中等的裂缝—孔隙型储岩。古岩溶储层的发育和分布的内在因素为可溶蚀的岩性,外因则是构造背景和后期的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储层 岩溶 主控因素 中扬子地台 武隆黄草
下载PDF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late Paleozoic in nor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5
12
作者 WANG Chengwen LI Ning +4 位作者 SUN Yuewu ZONG Pu ZHAO Guowei LIU Hui MA Xiaoqin 《Global Geology》 2013年第1期1-18,共18页
Late Paleozoic strata in northeastern China are distributed in a zonal pattern around the old-land on the Jiamusi-Mongolia Block. They are composed of active deposits in the regular distributed tectonic lithofacies zo... Late Paleozoic strata in northeastern China are distributed in a zonal pattern around the old-land on the Jiamusi-Mongolia Block. They are composed of active deposits in the regular distributed tectonic lithofacies zon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late Paleozoic strata belong to continental margin deposits. According to the strong conformability of the sedimentary strata in the sam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distinc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continental margins, three stratigraphical regions of the Jiamusi-Mongolia Stratigraphical Province are recognized along the northern, southern and eastern margins of the Jiamusi-Mongolia Block, named respectively as Xing'an Stratigraphical Region, Inner Mongolia grass-Songhua River Stratigraphical Region and Baoqing-Hunchun Stra- tigraphical Region.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margin deposits and active sediments, the strata can be correlated on the level of formation by the methods of analysing the rock association in the same stratigraphic region. Therefore, some revisions of the lithologieal formations of the late Paleozoic strata in northeastern China have been made, and a new chart of lith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has been proposed. Furthermore, the present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s sett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Chart on the level of stage, after comprehen- sive researches to lithostratigraphy, biostratigraphy and chronostratigraphy, especially the conodont biostratigra- phy and isotopic ages of volcanic rocks obtained in recent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ern China late Paleozoic strata continental margin deposits stratigraphic provincialism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下载PDF
Comparative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Fibre Feedstuffs by Weaning/Growing Pigs in the Tropics 被引量:2
13
作者 Emmanuel Oluropo Akinfala Omotola Macaulay Samuel Temitope Ogundej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eeding different fibre feedstuffs on the performance, nutrient utilization and economics of production of weaning/growing pigs. Five fibre feedstuffs--palm kernel...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eeding different fibre feedstuffs on the performance, nutrient utilization and economics of production of weaning/growing pigs. Five fibre feedstuffs--palm kernel cake (PKC), wheat offal (WO), corn bran (CB), rice bran (RB) and brewers' dried grain (BDG) were used at 25% in each of the five experimental diets that were formulated in this study. Twenty weaner pigs (12.75 ± 0.6 kg) were used for the growth study while 15 pigs (14.95 ± 0.57 kg) were used for the digestibility study. The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was completely randomiz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P 〈 0.05) by the dietary treatments.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the crude protein, crude fiber and ether extrac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their dry matter, ash and nitrogen free extract. The diet that contained WO had the best growth response and apparent nutrient digestibility. Results of economics of production also showed that diet with WO gave the best (P 〈 0.05) value in feed cost/'kg gain and net profit/animal.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is study that although all the animals fed the different fibre feedstuffs performed satisfactorily on all the parameters monitored, but for optimum growth, apparent nutrients digestibility and economics of production. WO should be used as a fibre feedstuff in the diets of weaning/growing pigs in the trop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S performance DIGESTIBILITY economics of production DIE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