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与小纤维感觉神经病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仲敏 杨通河 《西部医学》 2008年第6期1303-1305,共3页
表皮内含有大量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均为小直径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很多周围神经疾病从早期即会在皮肤表皮内的神经纤维上出现相应改变。因此,通过皮肤活检技术定量检测表皮神经纤维密度来评估小纤维感觉神经病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可靠的... 表皮内含有大量神经纤维,这些纤维均为小直径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很多周围神经疾病从早期即会在皮肤表皮内的神经纤维上出现相应改变。因此,通过皮肤活检技术定量检测表皮神经纤维密度来评估小纤维感觉神经病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可靠的小纤维功能评估工具。本文围绕皮肤活检、表皮神经纤维的量化检测及其在小纤维感觉神经病中的应用等作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 皮肤活检 纤维感觉神经
下载PDF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在糖尿病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戚秋藤 宋雷凤 《黑龙江医学》 2012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通过皮肤活检检测糖尿病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表皮神经纤维密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诊断方法。方法本文选择27例无临床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与10例志愿者行皮肤活体组织检测。以计数法对不同部位皮肤标本中的表皮神经纤... 目的通过皮肤活检检测糖尿病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表皮神经纤维密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诊断方法。方法本文选择27例无临床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与10例志愿者行皮肤活体组织检测。以计数法对不同部位皮肤标本中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ENFD)进行评价。并对其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小腿远端IENFD为(9.7±4.5)根/mm,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糖尿病患者大腿的IENFD为(16±7.6)根/mm,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小腿远端的IENFD明显低于大腿。按年龄、性别检测糖尿病患者IENFD的分布,可见在本研究中表皮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小腿远端及大腿表皮神经密度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因此,糖尿病患者早期皮肤活检,可以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病损害,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糖尿病患者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的减少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表皮神经纤维
下载PDF
通过皮肤活检评估健康成年人表皮神经纤维分布的数量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蔡耘 薛金伟 +3 位作者 刘永丹 李颖 魏云霄 凌丽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通过皮肤活检对健康成年人的表皮神经纤维进行大样本的系统定量研究,确立中国人正常皮肤神经的量化标准,为周围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健康成年人皮肤标本192例(来源于自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在河北大学附... 目的通过皮肤活检对健康成年人的表皮神经纤维进行大样本的系统定量研究,确立中国人正常皮肤神经的量化标准,为周围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健康成年人皮肤标本192例(来源于自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皮肤活检的受试者),将其按不同解剖部位分为手背、前臂(前臂远端)、上臂(上臂远端)、足背、小腿(小腿端)、大腿(大腿近端)6个部位组,将其以20岁为1个年龄段分为20岁以下、21~40岁、41~60岁、61岁以上4个年龄组,均男女各半,通过皮肤活检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其进行表皮神经纤维的定量观察。结果(1)大腿、小腿、足背各组之间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ENFD)两两比较,上臂、前臂、手背各组之间IENFD两两比较,足背与手背之间、小腿与前臂之间、大腿与上臂之间IENF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肢体取材部位的由近及远,IENFD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各解剖部位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上臂〉320.00纤维数/mm^2,前臂〉190.57纤维数/mm^2,手背〉184.37纤维数/mm^2,大腿〉418.36纤维数/mm^2,小腿〉157.35纤维数/mm^2,足背〉140.00纤维数/mm^2。(2)20岁以下组与21~40岁组、21~40岁组与41~60岁组、41~60岁组与61岁以上组IENF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以下组与61岁以上组IENF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排除年龄影响的情况下,不同性别间IENF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部位对IENFD具有明显的影响,体现出神经轴突“长度依赖性”的特点;年龄对IENFD影响程度较小;性别对IENFD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神经纤维 皮肤活检 规律和特点
原文传递
通过皮肤活检评估正常人表皮神经纤维形态学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蔡耘 薛金伟 +3 位作者 刘永丹 李颖 魏云霄 凌丽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表皮神经纤维形态学特点,以期为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正常人表皮标本192例(来源于自2009年6月至2013年8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皮肤活检的受试者),按年龄将其分为20岁以下组、21,40岁组、41... 目的探讨正常人表皮神经纤维形态学特点,以期为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正常人表皮标本192例(来源于自2009年6月至2013年8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皮肤活检的受试者),按年龄将其分为20岁以下组、21,40岁组、41~60岁组、61岁以上组4个年龄组,每组48例,男女各半;按解剖部位将其分为上臂远端组、前臂远端组、手背组、大腿近端组、小腿远端组、足背组6个解剖部位组,每组32例,男女各半。对标本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神经纤维形态学特点。结果标本切片中表皮神经纤维呈现出在走行中无分支、在表皮.真皮交界处分支、在靠近表皮-真皮交界处分支、在远离表皮.真皮交界处分支、在靠近角质层处分支等几种分支模式。20岁以下组、21-40岁组、41~60岁组、60岁以上组之间上述表皮神经纤维分支模式并无明显差异。上述表皮神经纤维分支模式在上臂远端组、前臂远端组、手背组、大腿近端组、小腿远端组、足背组均有出现,且随着肢体取材部位的由近及远,表皮神经纤维通常更频繁地发出分支,在走行过程中也有更多的轴突膨胀和曲张。结论表皮神经纤维分支模式不受年龄及解剖部位影响,但越接近肢体末端,表皮神经纤维分支数目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神经纤维 形态学 周围神经
原文传递
不同海拔地区正常人群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和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蓉 胡全忠 +1 位作者 张淑坤 张慧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地区正常人群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ntrapidermal nerve fiberdensity,IENF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陕西眉县(海拔450m)健康志愿者70例为低海拔组,西宁市(海...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地区正常人群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ntrapidermal nerve fiberdensity,IENF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陕西眉县(海拔450m)健康志愿者70例为低海拔组,西宁市(海拔2 260m)健康志愿者70例为中海拔组,玉树县(海拔3 750m)健康志愿者40例为高海拔组,年龄均在(40~60)岁之间,分别测定其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值及微血管密度值。结果:1低海拔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高于中海拔组(P〈0.05),中海拔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高于高海拔组(P〈0.05);2低海拔组微血管密度高于中海拔组(P〈0.05),中海拔组微血管密度高于高海拔组(P〈0.05);3低海拔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818,P〈0.05),中海拔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622,P〈0.05),高海拔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837,P〈0.05)。结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及微血管密度均逐渐下降,两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海拔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西宁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和微血管密度相关研究
6
作者 张蓉 金俏 +3 位作者 侯斌 戴婷丽 陈海雯 张慧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和微血管密度的变化,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共95例,分为糖尿病有症状组49例和糖尿病无症状组46例,另选取健康受试者70例。对每一例受试者用皮肤活检钻完成标本取材,10%中性缓冲福...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和微血管密度的变化,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共95例,分为糖尿病有症状组49例和糖尿病无症状组46例,另选取健康受试者70例。对每一例受试者用皮肤活检钻完成标本取材,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制蜡块且每个蜡块连续切片6张,每3张捞到一张切片上。一张进行PGP 9.5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表皮神经纤维,一张进行CD34染色,分别测定其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值及微血管密度值。结果:①健康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无症状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高于糖尿病有症状组;②健康组表皮微血管密度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无症状组微血管密度高于糖尿病有症状组;③三组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西宁地区糖尿病患者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及微血管密度与健康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和微血管密度比较均下降,且两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活检 微血管密度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皮肤小神经纤维病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啸巍 刘时华 +6 位作者 陈岩 张超 吕雯露 蒋青青 曹立 栾兴华 钟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皮肤小神经纤维的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6例临床确诊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D患者和性别年龄匹配的16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结果,对PD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评估。所有受试者行小腿皮肤活组织检查...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皮肤小神经纤维的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6例临床确诊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D患者和性别年龄匹配的16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结果,对PD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评估。所有受试者行小腿皮肤活组织检查,通过标准化泛轴突标记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两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 density,IENF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例PD患者,男7例,女9例,年龄(66.000±9.675)岁,Hoehn and Yahr(H-Y)分期(1.906±0.612)。PD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远端感觉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余2组间神经电生理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D组PGP9.5和GAP-43染色下IENFD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618±3.984根/mm vs18.198±5.387根/mm,4.543±3.363根/mm vs 14.174±5.485根/mm;P<0.05)。两种染色下IENFD值与PD的临床症状有相关性。GAP-43/PGP9.5染色下IENFD比值在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0.575±0.380 vs 0.787±0.218;P>0.05)。结论PD患者存在周围神经损害,以小神经纤维受累为主,大直径神经纤维受累不明显,皮肤活检是诊断PD小纤维神经病较为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皮肤活检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 标准化泛轴突标记蛋白基因产物9.5 生长相关蛋白43
下载PDF
皮肤神经活检技术在诊断小纤维神经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伟 董幼镕 李威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6期528-530,共3页
小纤维神经病(SFN)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病,主要累及小直径的无髓及有髓纤维,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无明显阳性体征。皮肤神经活检能显示躯体无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及自主神经纤维,常用的方法有钻取活... 小纤维神经病(SFN)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病,主要累及小直径的无髓及有髓纤维,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无明显阳性体征。皮肤神经活检能显示躯体无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及自主神经纤维,常用的方法有钻取活检及皮肤起疱法。通过明视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可计算表皮内神经纤维(IENF)密度。皮肤神经活检创伤小,能分别调查小纤维神经的不同功能,并有量化的观察指标,对SFN的诊断比腓肠神经活检更敏感,但此法无法确定各种周围神经疾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活检 纤维神经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青石止痒软膏对特应性皮炎小鼠信号素3A/神经生长因子及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邓宇童 蔡玲玲 +7 位作者 任雪雯 李雪 胡博 冯蕙裳 杭小涵 赵欣楠 于心荟 李元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958-1965,共8页
目的观察青石止痒软膏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皮损部位信号素3A(semaphorin3A,Sema3A)/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青石止痒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诱导小鼠特应性... 目的观察青石止痒软膏对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皮损部位信号素3A(semaphorin3A,Sema3A)/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青石止痒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诱导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青石止痒低、中、高浓度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7天后取材。观察各组小鼠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SCORAD);取皮损部位皮肤组织,以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取皮损部位皮肤组织匀浆,以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定量法检测microRNA-145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ema3A、P21活化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PAK)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31(interleukin-31,IL-31)、NGF、神经生长因子4(neurotrophin-4,NT-4)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相比,治疗后阳性对照组及青石止痒各组SCORAD评分降低(P<0.05),其中青石止痒中浓度组与阳性对照组SCORA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阳性对照组及青石止痒各浓度组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均有改善,与SCORAD评分一致;(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青石止痒高、低浓度组的microRNA-145表达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青石止痒高、低浓度组的皮肤Sema3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A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青石止痒高浓度组皮肤NGF含量升高(P<0.05),模型组NT-4含量升高(P<0.05),模型组、阴性对照组IL-31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青石止痒高、中浓度组的microRNA-145表达水平升高(P<0.05),阳性对照组、青石止痒中、低浓度组Sema3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A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青石止痒各浓度组NGF含量降低(P<0.05),各给药组NT-4、IL-31含量均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青石止痒高浓度组PA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青石止痒高浓度组NGF含量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青石止痒低浓度组IL-31含量升高(P<0.05),青石止痒中浓度组在各分子表达情况上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石止痒软膏可以明显改善特应性皮炎皮损症状及病理学改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Sema3A/NGF及相关分子水平,影响特应性皮炎皮损部位新生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和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青石止痒软膏 信号素3A/神经生长因子 表皮神经纤维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受累神经分布特点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杨 蒲勋 +1 位作者 肖智 曹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5-298,共4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脊神经、颅神经等处的感染后再激活,可扩散到受累神经分布的靶组织(皮肤、角膜、黏膜等),引起皮疹(带状疱疹)的爆发并损伤分布区域的神经纤维。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周围神经分布区域,但最常见的是胸段脊神经分布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脊神经、颅神经等处的感染后再激活,可扩散到受累神经分布的靶组织(皮肤、角膜、黏膜等),引起皮疹(带状疱疹)的爆发并损伤分布区域的神经纤维。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周围神经分布区域,但最常见的是胸段脊神经分布的皮区。不同区域的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预后差异可能和受累皮肤表皮内的神经纤维密度及其受损情况有关,这一问题的阐明或将有助于理解PHN的临床症状及病理机制。本文总结不同部位PHN对比研究的结果,重点关注PHN病人皮肤神经纤维损伤情况,并提出PHN疼痛区域分布差异和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 density,IENFD)联合分析可能有助于了解皮损及预后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 无疹型带状疱疹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
下载PDF
伴小纤维受损周围神经病34例的临床、电生理及皮肤活检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博 李一凡 +7 位作者 刘立芝 陈朝晖 凌丽 杨飞 刘洁晓 刘红 朱文佳 黄旭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3期3397-3401,共5页
目的 探讨伴小纤维受损周围神经病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ENFD)与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关系,评价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SFN-SIQ)、下肢神经症状评分(NSS[LL])对小纤维神经病(SF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日至2014年7... 目的 探讨伴小纤维受损周围神经病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ENFD)与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关系,评价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SFN-SIQ)、下肢神经症状评分(NSS[LL])对小纤维神经病(SF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日至2014年7月14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34例伴小纤维受损的周围神经病(PN)患者,进行SFN-SIQ、NSS[LL]、下肢神经功能评分(NDS[LL]),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皮肤活检.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IENFD与各量表评分及电生理参数的关系,评价SFN-SIQ、NSS[LL]对小纤维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根据临床特点,分为2组,SFN组16例,混合性PN组18例.根据IENFD国际标准参考值,13例可诊断伴小纤维受损的周围神经病;IENFD与SFN-SIQ中度相关(r=0.437,P=0.012),与NSS[LL]边缘相关(r=0.334,P=0.062),且SFN-SIQ、NSS[LL]对小纤维病变的诊断价值中等,评分为6分时分别对应的正确诊断指数最大;混合性周围神经病组NDS[LL]评分明显高于小纤维病变组(t=-5.605,P<0.001);IENFD异常组NSS[LL]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t=-2.047,P=0.049);IENFD异常组与正常组电生理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中国人群IENFD正常参考值对于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至关重要;SFN-SIQ、NSS[LL]有望成为小纤维神经病初筛、病情随访、疗效观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神经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 神经传导 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 下肢神经症状评分
原文传递
皮肤环钻活检在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洁雯 王维敏 +4 位作者 顾天伟 倪文煜 陈楚晖 毕艳 朱大龙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2-717,共6页
目的 通过皮肤环钻活检检测疑似或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小纤维神经损伤情况并分析不同类型DPN患者的临床及皮肤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疑似或确诊DPN的患者37例,所有患者行皮肤环钻活检并通过免疫... 目的 通过皮肤环钻活检检测疑似或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小纤维神经损伤情况并分析不同类型DPN患者的临床及皮肤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疑似或确诊DPN的患者37例,所有患者行皮肤环钻活检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进行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ENFD)计数,同时行周围神经损伤症状及体征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采集15例无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正常对照组IENFD的第五百分位数作为DPN的诊断切点.采用χ^2检验分析皮肤环钻活检对DPN诊断率的影响,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仅小纤维神经受累的DPN患者与大小纤维神经均受累的DPN患者临床及皮肤病理特征差异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小腿平均IENFD为(13.4±0.8)根/mm,诊断切点为13.0根/mm;大腿平均IENFD为(21.1±5.9)根/mm,诊断切点为11.4根/mm.根据该切点,纳入的37例糖尿病患者中35例可确诊DPN,包括8例仅小纤维神经受累者及27例大小纤维神经均受累者,DPN诊断率由73%(27/37)提高至95%(35/37)(P<0.05).仅小纤维神经受累者较大小纤维神经均受累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仅小纤维神经受累者较大小纤维神经均受累者大腿IENFD高[(8.8±2.6)比(4.5±1.8)根/mm,t=5.424,P<0.01],两组患者小腿IENFD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但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1.5±1.2)比(2.5±1.3)根/mm,t=-1.965,P>0.05].结论 皮肤环钻活检可显著提高DPN确诊率及临床诊断率,是临床诊断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皮肤环钻活检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 纤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皮肤神经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倩 杨靖 +3 位作者 刘晓静 王扬扬 李京红 许予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hosphorylated α synuclein,p-α-syn)在皮肤神经中的沉积特点,以及其作为帕金森病外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1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hosphorylated α synuclein,p-α-syn)在皮肤神经中的沉积特点,以及其作为帕金森病外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15例帕金森病患者及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1名,进行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SFN-SIQ)评分。将帕金森病患者按照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运动迟缓(n=7)和静止性震颤(n=8)2个亚组,并以Hoehn-Yahr分级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中0~2.5级为早期组(n=11),3.0~5.0级为中晚期(n=4)。采用环形钻孔器取帕金森病患者小腿和颈部皮肤,健康对照组只取小腿部位皮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α-syn在皮肤神经中的沉积情况并计数穿过单位长度基底膜的神经纤维数量即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 density,IENFD)。结果12/15的帕金森病患者表皮下神经丛、真皮神经束、汗腺、立毛肌、血管或毛囊周围神经中可见点状或线状p-α-syn沉积,健康对照组皮肤中未见沉积。p-α-syn在单个部位沉积的阳性率分别为小腿6/15、颈部7/15,总阳性率为12/15。帕金森病组的IENFD为(6.85±1.94)根/mm,较对照组[(10.45±3.70)根/mm]明显下降(t=-3.303,P=0.002),与SFN-SIQ评分呈负相关(r=-0.561,P=0.046)。疾病早期与中晚期患者之间,以及以震颤和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之间比较,p-α-syn沉积阳性率和IENF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α-syn在帕金森病患者皮肤神经纤维中沉积,伴随IENFD明显下降。提示皮肤神经中p-α-syn沉积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外周病理改变,有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诊断外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 皮肤活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