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广春 顾中言 +3 位作者 徐德进 许小龙 石伟山 范鹏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5个高剂量对水稻种子萌发期根长、苗长的抑制程度和定量喷雾处理水稻幼苗对新增分蘖节数、绿叶数及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噻虫胺300、600mg/kg两个质量分数处理的萌发期苗长分别为(0.61±0.08)cm和(0.6... 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5个高剂量对水稻种子萌发期根长、苗长的抑制程度和定量喷雾处理水稻幼苗对新增分蘖节数、绿叶数及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噻虫胺300、600mg/kg两个质量分数处理的萌发期苗长分别为(0.61±0.08)cm和(0.61±0.15)cm,生长抑制率均高达16.44%,与对照(0.73±0.11)cm相比达到显著水平;经过其他处理的水稻萌发期根长、苗长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喷雾处理后幼苗期水稻植株表观安全,新增分蘖节数、新增绿叶数以及株高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其中以噻虫胺75mg/kg处理的生长抑制率最大,为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噻虫胺 表观安全性
下载PDF
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邱高辉 舒畅 +3 位作者 黄水金 陈琼 秦文婧 涂雪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4-36,共3页
采用拌种和喷雾方法,研究了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5~20 g在拌种后3 h播种和6 h播种处理的出苗率、苗高、水稻根长和株高均高于不施药对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期兑水喷雾时,25%吡蚜酮WP 75~450 g/... 采用拌种和喷雾方法,研究了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5~20 g在拌种后3 h播种和6 h播种处理的出苗率、苗高、水稻根长和株高均高于不施药对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期兑水喷雾时,25%吡蚜酮WP 75~450 g/hm2等处理的水稻根长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以及10%吡虫啉WP 30 g/hm2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秧苗移栽前3 d施药,25%吡蚜酮WP 75~600 g/hm2等处理的水稻分蘖数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之间亦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WP 5~20 g的剂量内对水稻安全,在秧苗1叶1心期25%吡蚜酮WP用量在45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和在秧苗移栽前3 d 25%吡蚜酮WP用量在60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均对水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吡蚜酮 表观安全性
下载PDF
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萍 张芝平 +2 位作者 施顺发 袁永达 王冬生 《世界农药》 CAS 2014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喷雾法研究了环氧虫啶在4倍使用剂量下,对分蘖期、孕穗期、破口期和抽穗扬花期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经25%环氧虫啶WP有效成分239 g/hm^2处理的2个水稻品种未出现叶片变色、坏死和萎蔫等现象,植株分蘖正常,没有徒长,无叶片卷... 采用喷雾法研究了环氧虫啶在4倍使用剂量下,对分蘖期、孕穗期、破口期和抽穗扬花期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经25%环氧虫啶WP有效成分239 g/hm^2处理的2个水稻品种未出现叶片变色、坏死和萎蔫等现象,植株分蘖正常,没有徒长,无叶片卷曲或扭曲变形等情况;生长速率抑制率、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空秕率、产量与清水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因此,25%环氧虫啶WP用量在有效成分239 g/hm^2以下喷雾处理对水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虫啶 水稻 表观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