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拉莫德联合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B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吉健华 成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4-17,共4页
目的 分析羟氯喹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机体B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羟氯喹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羟氯喹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B细胞... 目的 分析羟氯喹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机体B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羟氯喹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羟氯喹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B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9% (P<0.05).研究组免疫球蛋白G、血沉、类风湿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人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CD38-IgD的B细胞表达率以及干燥综合征自我感受评分(ESSPRI)、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ESSDA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泪液分泌试验(SIT)值、唾液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能抑制B细胞活性,防止免疫球蛋白积聚,改善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羟氯喹 艾拉莫德 B细胞 表面分子表达 疗效
下载PDF
器官移植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表达与移植器官功能和活组织病理学改变时相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秀芳 张颖 +9 位作者 辛毅 黄益民 顾云 李娜 孟旭 伍冀湘 周玉杰 张兆光 许学敏 李京悻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1130-1135,共6页
目的系统比较移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表达时相与病理改变时相间的差别,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变化与移植器官排斥反应时间进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通过对临床4例肾移植、4例心脏移植和1例单肺移植病人的观察,利用病理学... 目的系统比较移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表达时相与病理改变时相间的差别,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变化与移植器官排斥反应时间进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通过对临床4例肾移植、4例心脏移植和1例单肺移植病人的观察,利用病理学、流式细胞术等技术,系统比较了移植器官功能改变时相、移植器官的病理改变时相、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表达时相的时间进程的差别和先后顺序。结果 (1)9例器官移植病人中有4例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不能完全阻断脏器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2)肾移植术后早期,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CD3、CD4、CD8和TCR表达水平的监测可以帮助发现和判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进程,并可较准确地监测抗排冲击的疗效,减少免疫药物冲击疗程的盲目性;(3)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病人淋巴细胞HLA-DR分子于移植后24~72 h期间出现高于没有排斥反应病人的表达高峰,比活组织检查诊断排斥反应时间提前5~7 d;(4)9例病人24 h内平均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CD3、CD4、CD8、HLA-DR、ICAM-I、MHC-Ⅱ、TCR等负调表达,淋巴细胞活性被一过性抑制;(5)9例病人24~48 h期间,平均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CD3、CD4、HLA-DR、ICAM-I、MHC-Ⅱ、TCR等正调表达。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的测定对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发现和时间进程的监测、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效果的判断与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器移植 外周血淋巴细胞 表面蛋白分子表达时相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苏丽 《癌症进展》 2017年第5期562-564,5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表面CD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CD45分子作为靶目标抗原,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00例AML患者细胞表面的CD分子,分析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以表达百分比﹥20%作为阳性,300例AML患者的CD抗原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表面CD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CD45分子作为靶目标抗原,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00例AML患者细胞表面的CD分子,分析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以表达百分比﹥20%作为阳性,300例AML患者的CD抗原表达均不相同,cyt-MPO、CD33、CD117和CD38表达最强,为强阳性(80%~100%)。以CD抗原表达>60%为阳性,结果显示:CD33、CD117、CD13、cyt-MPO四种抗原阳性表达的患者,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抗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5/CD64、CD15/CD33和CD33/CD64抗原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3/cyt-MPO抗原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细胞表面的CD抗原表达具有差异性,CD13、cyt-MPO、CD33、CD117呈高表达。CD分子在AML细胞中阳性表达的差异性可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
下载PDF
大鼠心脏移植淋巴细胞多基因差异表达及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的表达时相比较
4
作者 许秀芳 辛毅 +6 位作者 张颖 黄益民 顾云 林筝 孟旭 周玉杰 张兆光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8期2725-2728,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观察心脏移植前后淋巴细胞多基因表达和CD4、CD8分子表达及环孢素A对其影响。方法 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分为心脏移植对照组和环孢素A干预两组。移植前、移植后24 h、3 d、7 d、10 d和1...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观察心脏移植前后淋巴细胞多基因表达和CD4、CD8分子表达及环孢素A对其影响。方法 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分为心脏移植对照组和环孢素A干预两组。移植前、移植后24 h、3 d、7 d、10 d和12 d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分子表达、荧光差异显示分析淋巴细胞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移植组:7个基因差异表达,比同组的CD4和CD8分子开始正调表达的时间提前24 h;(2)环孢素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的有5个基因差异表达;(3)环孢素A组2.3-bisphosphoglycerate比对照组的第一个正调表达时相至少晚24 h,环孢素A还可抑制心脏移植后7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gig18基因的转录;移植后24 h内,环孢素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Na-通道蛋白基因正调表达。结论淋巴细胞多基因差异表达及与表面蛋白分子表达时相比较对于深入研究移植排斥反应机制和环孢素A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心脏移植模型 外周血淋巴细胞多基因差异表达时相 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CD4、CD8分子表达时相
下载PDF
卡介苗接种效果与树突状细胞表达的特异性表面分子重复序列区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晓光 劳卫民 +5 位作者 周平 郭芳 郭炽星 何超文 李丽妍 肖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分析汉族婴儿接种卡介苗(BCG)后的免疫效果,探讨树突状细胞表达的特异性表面分子(DC-SIGN)编码第4外显子多拷贝重复序列区(简称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多态性与BCG接种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符合以下入选条件的汉族婴儿作为研... 目的分析汉族婴儿接种卡介苗(BCG)后的免疫效果,探讨树突状细胞表达的特异性表面分子(DC-SIGN)编码第4外显子多拷贝重复序列区(简称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多态性与BCG接种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符合以下入选条件的汉族婴儿作为研究对象:1.出生24 h内在出生医院接种BCG;2.BCG接种后12周在指定医疗机构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3.排除早产儿接种、伴随感染和漏接种后补接种等情况;4.获得婴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采集150例BCG接种后PPD试验阳性婴儿(PPD阳性组)和50例BCG接种后PPD阴性婴儿(PPD阴性组)的外周静脉血,通过全血基因组DNA抽提、基因片断的PCR扩增和琼脂糖电泳分析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多态性,探讨BCG接种效果与DC-SIGN编码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在200例BCG接种后PPD阳性和PPD阴性汉族婴儿中,存在6型和7型2种DC-SIGN序列区基因型,分别组成7/7野生型纯合子(197例,占98.5%)或6/7变异型(3例,占1.5%)。150例PPD阳性婴儿的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均为7/7(100.0%),50例PPD阴性组的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中,47例为7/7纯合子(94.0%),3例为6/7杂合子(6.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9.137 1,P<0.05)。结论汉族婴儿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以7/7野生型纯合子为主,BCG接种失败(PPD阴性)汉族婴儿存在6/7变异型杂合子。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BCG接种失败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细胞免疫 树突状细胞表达的特异性表面分子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