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光密度变化的研究及术后Haze数据库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瑾瑜 辜美山 +3 位作者 张日平 孙丽霞 王贤 刘彩霞 《Eye Science》 CAS 2017年第2期68-73,共6页
目的:了解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透明性变化,初步建立角膜光密度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对应的数据库。方法:收集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病人74人146眼。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行裂隙灯角膜透明性检查和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0表示角... 目的:了解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透明性变化,初步建立角膜光密度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对应的数据库。方法:收集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病人74人146眼。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行裂隙灯角膜透明性检查和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0表示角膜完全透光,100表示角膜混浊不透光)测量角膜光密度。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光密度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根据裂隙灯下角膜透明性将术后数据分成透明角膜组和Haze组与术前分别对比。术后角膜光密度与裂隙灯下Haze分级进行等级资料Spearman相关分析;按照裂隙灯分级将不同程度Haze与角膜光密度对应,初步建立术后Haze的角膜光密度数据库。结果:术后3个月时,透明角膜(0级Haze)80眼、Ⅰ级Haze 49眼、Ⅱ级Haze 13眼、Ⅲ级Haze2眼、Ⅳ级Haze2眼。术前最大角膜光密度平均值为19.7±2.47,术后3个月时最大角膜光密度平均值为30.3±7.2,术后角膜光密度比术前升高(Z=-7.404,P<0.001);另外术后Haze组和术后透明角膜组光密度分别为38.2±15.2和21.2±3.51,与术前比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4.783,P<0.001;Z=-5.195,P<0.001)。术后角膜光密度与Haze呈正相关(r=0.819,P<0.001)。各级Haze组对应角膜光密度参考值为Ⅰ级Haze:29.4±2.58;Ⅱ级Haze:43.2±5.68;Ⅲ级Haze:59.5±0.92;Ⅳ级Haze:89.5±14.9。结论:Haze的出现使光密度增加,影响角膜的透明性。手术后裂隙灯观察下的透明角膜光密度较术前高,可能与术后角膜的炎症反应或胶原纤维排列变化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表面切削手术前后角膜的透明性除了传统的裂隙灯检查外,也可以用角膜光密度来评价。用角膜光密度来评价角膜的透明性比单纯的裂隙灯检查更容易发现细微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切削手术 角膜光密度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宏 丁相奇 +1 位作者 顾东霞 冯强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和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点。方法近视980例1906眼分别采用PRK、LASEK和Epi-LASIK手术,观察3种手术方法的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结果3种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手术方式中LASEK术后反应最轻。术后...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和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点。方法近视980例1906眼分别采用PRK、LASEK和Epi-LASIK手术,观察3种手术方法的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结果3种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手术方式中LASEK术后反应最轻。术后6个月PRK249眼中217眼(87.15%)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haze和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81%和12.23%;LASEK1406眼中1265眼(89.97%)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haze和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20%和10.86%;Epi-LASIK251眼中228眼(90.84%)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haze和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59%和9.65%。结论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技术由于其并发症少且操作方便,是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强的屈光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 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 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孙玺皓 王保君 +3 位作者 杨华 李新民 代志强 袁小艾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讨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 PRK)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 PR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26例,共240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溴芬酸钠滴眼液在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 PRK)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 PR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26例,共240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120眼)。对照组患者在Trans PRK术前30、15、10、5 min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每次1滴;术后每日4次,每次1滴,连续10 d。观察组患者在Trans PRK术前30、15、10、5 min应用1 g·L^(-1)溴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次1滴;术后每日2次,每次1滴,连续10 d。术后每天观察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4 d评定患者眼部疼痛程度,术后10 d及1、3个月检测2组患者裸眼视力、眼压,并观察术后1、3个月Haze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2天,观察组患者眼部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Z=-2. 022、-3. 071,P <0. 05)。术后第3、4天,2组患者眼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 890、-1. 276,P> 0. 05)。2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109,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裸眼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214、1. 890,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裸眼视力高于治疗前,眼压低于治疗前(对照组:F=1 089. 665、82. 511,P <0. 05;观察组:F=919. 282、89. 481,P <0. 05)。2组患者术后10 d及1、3个月裸眼视力、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裸眼视力:t=-0. 550、0. 703、0. 388,P> 0. 05;眼压:t=0. 965、0. 702、1. 459,P> 0. 05)。对照组患者术后1、3个月Haze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 97%(22/116)和7. 27%(8/110),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Haze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 71%(15/118)和4. 42%(5/113),2组患者术后1、3个月Haze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719、1. 135,P> 0. 05)。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期间,1例1眼出现结膜充血,停药1周后结膜充血症状消失,对照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溴芬酸钠滴眼液可以缓解Trans PRK术后眼部疼痛,且不影响角膜上皮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 溴芬酸钠滴眼液 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 非甾体抗炎药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孙玺皓 王保君 +3 位作者 杨华 李新民 代志强 袁小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80例,均选取右眼纳入研究。对比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光密度与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角膜光密度和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在TransPR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2~6 mm和>6~10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叶草像差在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级散光差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2,P=0.024)。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总高阶像差、彗差的变化值均存在正相关性(r=0.403、0.567,均为P=0.000);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607,P=0.000)。术后6个月时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7,P=0.021);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彗差的变化值存在正相关性(r=0.244,P=0.029),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374,P=0.001)。结论角膜光密度可以作为评判角膜健康情况的定量客观指标,其可以评估TransPRK术后患者角膜的恢复情况,并且预测或者提示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 角膜光密度 高阶像差
下载PDF
加工大尺寸零件的表面切削顺序及走刀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聪梅 《工具技术》 2013年第11期39-41,共3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大尺寸薄壁件的车削、铣削等机械加工工序,介绍了合理规划这些工序表面加工顺序和走刀路径应遵循的原则,并与传统工艺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大尺寸薄壁件 表面切削顺序 走刀路径
下载PDF
油缸缸体内表面切削纹路不可忽视
6
作者 任重山 《纺织机械》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3-54,共2页
油缸缸体内表面切削纹路不可忽视任重山(邯郸纺织机械厂)在金属加工中,切削作为一种加工手段,用以改变加工对象的尺寸、形状和粗糙度,来达到图纸要求,满足设计需要。切削纹路即切削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留在加工表面上的痕迹,它作... 油缸缸体内表面切削纹路不可忽视任重山(邯郸纺织机械厂)在金属加工中,切削作为一种加工手段,用以改变加工对象的尺寸、形状和粗糙度,来达到图纸要求,满足设计需要。切削纹路即切削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留在加工表面上的痕迹,它作为切削固有的特征,保留在加工过的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纤生产设备 打包机 油缸 缸体 表面切削纹路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后白内障人工晶体度数测算1例
7
作者 武光祥 宫颖异 +2 位作者 俎训山 王溪 马济彪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326-326,共1页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角膜表面切削 白内障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蔡涛 《桂林医学》 2001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美国SummitOmmiMeduv2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150例284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为-2.00-9.75D(x^-±s:-5.28±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美国SummitOmmiMeduv2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150例284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为-2.00-9.75D(x^-±s:-5.28±1.83D),散光度0-2.0D。结果:术后3-6个月残留屈光度为0.07±0.23D,裸眼视力≥0.8者为265眼占93.31%,其中≥1.0者为250眼占88.03%,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测矫正度±0.5D范围内者为241眼占84.86%,2术眼有2级以下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4术眼角膜有丝状物,5术眼用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者为18眼占6.34%。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稳定性好,预测性强,值得临床应用,但术后应注意护理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 治疗 近视 疗效分析 PRK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
9
作者 凌富 《航空航天医药》 2001年第4期187-188,共2页
目的 :为了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 (PRK)的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VISX2 0 -2 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 6 8例 133眼近视患者行PRK治疗。结果 :3~ 6个月 ,残余屈光度为t0 0 8± 0 2 9D ,裸眼视力≥ 0 8者占 94 2... 目的 :为了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 (PRK)的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VISX2 0 -2 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 6 8例 133眼近视患者行PRK治疗。结果 :3~ 6个月 ,残余屈光度为t0 0 8± 0 2 9D ,裸眼视力≥ 0 8者占 94 2 % ,≥ 1 0者占 90 4% ,术前屈光度在 - 1 5 0~ - 6 0 0D者术后 3~ 6个月后裸眼视力≥ 0 8者占 95 2 % ,≥ 1 0者占 94 2 % ,术前屈光度在 - 6 2 5~ - 12 0 0D者术后 3~ 6个月后裸眼视力≥ 0 8者占 91 7% ,≥ 1 0者占 6 5 4%。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测屈光度± 0 5 0D范围者占 84 6 % ,0 8%术眼有 2级以上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无 1例用药后眼压增高者 ,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1行者占 6 8%。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对低中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 ,对低中度近视效果更佳 ,对高度近视的预测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 角膜表面切削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合金零件表面切削加工参数优化
10
作者 张开金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为提高合金零件表面切削加工效率和生产能力,提高加工时的材料去除率,引入深度学习算法,开展合金零件表面切削加工参数优化研究。通过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切削加工参数的智能预测与优化模型建立。模型构建过程中有效处理材料去除率... 为提高合金零件表面切削加工效率和生产能力,提高加工时的材料去除率,引入深度学习算法,开展合金零件表面切削加工参数优化研究。通过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切削加工参数的智能预测与优化模型建立。模型构建过程中有效处理材料去除率与表面粗糙度等约束函数,并合理设置优化条件,以确保优化结果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最终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求解得到合金零件表面切削加工的最优参数组合。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材料去除率,同时验证了深度学习在切削加工参数优化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算法 表面切削加工 合金零件
下载PDF
炸药模拟材料切削表面成型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凤英 张丘 +1 位作者 刘维 黄交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9,共5页
为了优化炸药及其模拟材料的切削表面质量,采用低速正交切削实验和显微摄像方法,对奥克托今(H MX )为基的高聚物黏结炸药模拟材料的切屑剥离、实际切深、切屑形态以及边缘质量等成型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切削表面成型过程的... 为了优化炸药及其模拟材料的切削表面质量,采用低速正交切削实验和显微摄像方法,对奥克托今(H MX )为基的高聚物黏结炸药模拟材料的切屑剥离、实际切深、切屑形态以及边缘质量等成型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切削表面成型过程的唯象模型。结果表明,炸药模拟材料的切削过程符合脆性材料切削成型的基本特征,但受组分材料、细观结构以及制备工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小切深、中等切深及大切深3个特征切深的范围不同,分别为0~0.1 mm、0.1~0.5 mm、0.5~1.5 mm;边缘崩块与切深、工件结构的边界条件有关,裂纹形成与扩展的成型特征决定了中等及大切深下容易产生边缘崩块,减小切深可以改善边缘崩块,中等切深下可以通过改变进刀与出刀位置来控制边缘崩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表面 高聚物黏结炸药 显微摄像 正交切削
下载PDF
刀具刃口质量对超光滑切削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申 周明 袁哲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410-413,共4页
在金刚石极薄切削中,切削尺寸很小,这时刀具的刃口质量对已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切削力、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几个方面,研究了金刚石刀具刃口修锐度对切削表面质量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提高金刚石... 在金刚石极薄切削中,切削尺寸很小,这时刀具的刃口质量对已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切削力、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几个方面,研究了金刚石刀具刃口修锐度对切削表面质量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提高金刚石刀具刃口锋利度是获得高质量切削表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刃口 切削表面 切削 表面粗糙度 刃口半径 金刚石刀具 切削深度 超光滑 表面残余应力 已加工表面质量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切削表面分形维数及其与抗磨损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亚俊 汤勇 +1 位作者 万珍平 叶邦彦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做为一种耐磨性能很好的材料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表面具有分形特征。实际研究表明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表面分形维数与抗磨损性能有密切关系 ,本文还分析了表面分形维数越大其抗磨损性能越强的机理。
关键词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切削表面 分形维数 分形表面 抗磨损性能 碳化硅
下载PDF
C3602铅黄铜切削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曙光 刘平 田保红 《机械制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7-48,共2页
在国产CD6140A型车床上对C3602铅黄铜进行了正交切削试验,分析了各因素水平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件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切削深度和刀具前角次之,工件硬度影响最小。
关键词 C3602铅黄铜切削用量表面粗糙度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钛合金切削表面残余应力影响因素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成云 董长双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8,共5页
钛合金切削过程具有温度高、摩擦力大、刀具严重磨损等缺点。为了减少钛合金表面出现微小裂纹,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以Ti6Al4V切削表面残余应力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钛合金切削有限元模型。讨论了切削速度、切削深度、每齿进给量、不同切削... 钛合金切削过程具有温度高、摩擦力大、刀具严重磨损等缺点。为了减少钛合金表面出现微小裂纹,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以Ti6Al4V切削表面残余应力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钛合金切削有限元模型。讨论了切削速度、切削深度、每齿进给量、不同切削用量对切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建立了切削表面残余应力回归模型,并采用混合遗传退火算法对切削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优切削参数组合。研究表明:切削速度增加,钛合金表面残余应力增加;切削深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小;残余应力随着每齿进给量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切削表面 残余应力 影响因素 参数优化
下载PDF
金属表面梯度纳米结构的切削制备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延安 付秀丽 +1 位作者 安增辉 谢安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9-65,86,共8页
在工件表面覆盖一层梯度纳米结构提高其硬度、抗疲劳强度、抗腐蚀强度等服役性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强化技术。塑性变形是表面梯度纳米结构形成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切削加工作为一种典型的塑性变形过程(应变可达13,应变率可达106s-1)... 在工件表面覆盖一层梯度纳米结构提高其硬度、抗疲劳强度、抗腐蚀强度等服役性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强化技术。塑性变形是表面梯度纳米结构形成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切削加工作为一种典型的塑性变形过程(应变可达13,应变率可达106s-1)满足了这一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切削加工制备梯度纳米结构的理论基础入手,通过阐明塑性变形-应变、应变率-位错等之间的关系,描述切削过程中切削表面与切屑的微观组织演变,并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切削加工实验对切削加工过程中制备梯度纳米结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切削制备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如缩短工件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效率,拓展加工范围等;提出切削制备梯度纳米结构所面临的一些基础性难题,例如,晶粒细化机理和微观组织演变过程存在争议,切削过程中切削热引起再结晶问题,形成的梯度纳米结构难以达到服役要求等。最后,对切削制备技术发展过程中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及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表面 梯度纳米结构 晶粒细化 应变 应变率 塑性变形 服役性能
下载PDF
基于三维显微系统的木材切削表面粗糙度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青龙 邢东 李哲锋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7,共5页
以榆木、杨木和松木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测试模式、木材切面、放大倍数和切削加工方式对切削表面粗糙度进行测定评价,比较分析上述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模式对于粗糙度值有一定影响;同一树种、同一切面时,磨削表面粗糙度明显低... 以榆木、杨木和松木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测试模式、木材切面、放大倍数和切削加工方式对切削表面粗糙度进行测定评价,比较分析上述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模式对于粗糙度值有一定影响;同一树种、同一切面时,磨削表面粗糙度明显低于锯切和旋切,表面粗糙度值为锯切>旋切>磨削;榆木磨削加工中,显微构造明显部位的三切面粗糙度值为径切面>弦切面>横切面;放大倍数与木材显微构造有关,对表面粗糙度值有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木材切削表面粗糙度测定评价宜采用先选定被测试件的评价部位,再确定满足精度等级的测试模式的两步法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切削表面粗糙度 3D显微系统 三切面
下载PDF
关于木工带锯机切削表面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静榕 《木工机床》 1999年第1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木工 带锯机 切削表面
下载PDF
论切削刀具对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平 《内燃机与配件》 2019年第10期83-84,共2页
在复合材料产品的切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是对产品加工准确性和符合加工设计程度的关键衡量标准之一,也是判定加工性能的标准。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切削刀具是最重要的影响方面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研... 在复合材料产品的切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是对产品加工准确性和符合加工设计程度的关键衡量标准之一,也是判定加工性能的标准。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切削刀具是最重要的影响方面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研究情况和操作情况,针对切削刀具对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展开分析,目的在于提高读者对切削刀具和切削表面粗糙度二者之间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刀具 复合材料 切削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毛竹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永福 李黎 武丽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36,共4页
为合理制订竹材切削工艺,提高竹材切削质量,该文经刨切实验,利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了毛竹不同切面、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材不同切面切削质量有明显区别,纵向刨切表面质量优... 为合理制订竹材切削工艺,提高竹材切削质量,该文经刨切实验,利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了毛竹不同切面、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材不同切面切削质量有明显区别,纵向刨切表面质量优于横向刨切;竹材密度及含水率对刨切表面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密度越大,刨切表面质量越高;含水率与刨切表面粗糙度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物理性质 切削表面 粗糙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